APP下载

基于Teach-back 教学模式的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4-01-05石小盼柳红勤骆兴娟李青青虞若冰胡蓓蓓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慢性病思政

石小盼,柳红勤 ,邱 云,骆兴娟,李青青,虞若冰,胡蓓蓓

(1.湖北文理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 襄阳 441053)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应围绕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方面,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线[1-3]。社区护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家国情怀以及职业认同和专业自信,提升社会责任感[4-6]。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在要求[7-8]。Teach-back 教学模式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框架,它把教学设计分为4 个阶段,即教(传递知识)、馈(反馈信息)、澄(讲解澄清)、提(巩固知识),按照“理论+ 实践+ 理论”的交互方式进行教学[9-10]。欧瑞肖等学者在社区护理学课程中运用Teach-back 教学模式,在理论课后及时进行社区实践,有利于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评判性思维[11]。本文以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的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为例,通过“理论+ 实践+ 理论”实施环形闭合式Teach-back 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及职业情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 年3 月,选择我校2019 级两个班共98 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87 名,男生11 名。本次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等的相关知识,能够了解常见慢性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并且已有社区调研及临床慢性病见习相关实践经验,但知识能力转化不足,评判性思维、临床思维有待训练;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对社区病例分析与社区见习有浓厚的兴趣,关注社会热点,有社会责任感,但不太关注国家健康政策,主动服务社会和人民健康的意识稍显淡薄。

1.2 方法

1.2.1 思政教学目标 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的思政教学目标是通过讲解国家颁布的卫生政策,让学生感受党中央“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对社区案例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社区护理工作对维护居民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而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的价值,最终达到具有较高职业认同及专业自信;通过社区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强调社区护士应具备救死扶伤、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为社区居民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中强调护理人文精神,多途径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1.2.2 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 李缘媛等对72 篇涉及护理领域课程思政的文献归纳总结得出,思政元素主要包括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科研精神3 种,采取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模拟等路径实现“课程”与“思政”的融合[12]。史瑞芬教授提出,护理学专业课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信仰价值引领、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精神培育、传统文化陶冶等[13]。本研究将爱国情怀、职业认同、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团队合作、践行使命、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构建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点(见表1)。

表1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点Table 1 Integration score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1.2.3 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依据教(传递知识)、馈(反馈信息)、澄(讲解澄清)、提(巩固知识)4 个阶段进行,通过“理论+ 实践+ 理论”实施环形闭合式Teach-back 教学模式,强调护理的人文精神,多途径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及职业情感。

(1)第一阶段:理论讲解,培养家国情怀。教师通过讲授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引发学生讨论思考“社区作为慢性病人群的主要聚集地,我们该如何迎接挑战呢?”最后总结我国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等一系列慢性病管理规范和纲要,旨在通过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降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学生通过对国情社情以及国家政策的了解,感受到了党中央“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大国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第二阶段:社区情景模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社区慢性病管理流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区慢性病就诊情景模拟。学生设置了3 个场景,包含4 个角色,分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护士,社区居民李阿姨及其女儿。场景1(社区高血压筛查):社区居民李阿姨因头晕头痛症状,在女儿陪同下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社区护士为她测量血压为160/130 mmHg,李阿姨被纳入高血压健康管理,社区护士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场景2(高血压病病人就诊):社区全科医生接诊了李阿姨,查看了她的健康档案,为她开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并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场景3(高血压病病人随访评估):两周后,社区护士询问李阿姨的血压控制情况,了解药物服用情况、饮食及运动情况,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小组情景模拟结束后,学生思考讨论:社区医生和护士对李阿姨的评估是否全面?处理问题和操作是否合适?是否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整体护理?团队合作如何?情景模拟增强了学生在社区护理实践过程中与其他医护人员紧密合作的意识,强化了团队概念。

(3)第三阶段:小组讨论分享,坚守使命担当职责。教师通过讲解我校社区实践基地———王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实际工作,结合学生在课前的社区调研,分组讨论“在社区慢性病的管理中,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让学生真正理解社区护士主导的慢性病管理对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及并发症的重要意义。有学生在反思报告中写道:“即使有社区医生的健康教育,老人们也往往听不进去,仍然抽烟喝酒。每天帮着带孙子、孙女或者做饭等,剩余的时间几乎都在麻将桌上度过,活动锻炼的时间很少。在我看来,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还有学生写道:“我给他们讲了高血压的危害、正确的服药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当锻炼的重要性,虽然老人们比较倔强,不愿改变自己多年来的习惯。但是我认为,我所做的还是有意义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坚守“守初心、记使命、肯担当”的使命。

(4)第四阶段:归纳总结,树立职业精神。归纳总结社区护士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职责,利用图片展示学生在社区实习时跟随教师参与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相关工作,并且与学生分享我校社区实践基地——王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闻报道《最贴心的健康守护者》:她们工作起来特别认真。就是这样,还是被人当作“骗子”,吃“闭门羹”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她们没有气馁,一次又一次地上门,一番又一番地服务,她们并非单纯为病人提供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导,更多的是送去了帮助和安慰。零距离的健康服务逐步赢得了居民的信赖和认可,社区邻里对她们的优质服务口口相传,说起她们,很多老年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些姑娘们真好,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比自己的孩子都亲,而且服务周到,经常主动上门测血压,问病情,指导我们如何服药,在饮食、运动上注意些什么,我们这几年血压血糖控制得都很好。”通过充分展示社区护士真实的日常工作,培养学生医者仁心、乐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2 结果

2.1 课程思政改革成效

社区护理学课程被学校认定为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1 年获批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教学研究项目。课程负责人以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为例,在全校开展了公开课观摩活动,学校督导组和教师的听课评价为“优秀”,对教师在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课程组织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课程团队教师讲授本课程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学院精品课教学比赛二等奖、课程育人双大纲比赛二等奖。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获得学校2022 年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一等奖。

2.2 学生评价情况

根据马孟伟[14]的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调查问卷,结合社区护理学课程特点,设计课程思政评价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4 个条目。在98 名学生中,88 名(89.8%)学生表明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94 名(95.9%)学生表明职业素养(如职业信念、职业认同感)得到培养和提升,84 名(85.7%)学生表明综合能力(如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82 名(83.7%)学生表明社区关怀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 讨论

3.1 基于Teach-back 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专业自信

学生评价结果显示,95.9%的学生表现出积极正面的专业情感,表明在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职业信念、职业认同感得到了提升。欧瑞肖等的研究表明,基于环形闭合式的Teach—back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关心、道德和责任意识,提升人文关怀能力[11]。陈珊珊等的研究也显示,以专业引导和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15]。在第一阶段教师讲授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让学生深刻体会社区护理人员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专业责任,鼓励学生结合国情社情,从老年慢性病病人需求出发,思考:如何提高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管理能力?如何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责任有机结合?在小组讨论分享阶段,通过对社区慢性病病人案例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社区护理工作对维护居民健康、家庭幸福以及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的价值,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认同及专业自信的目的。

3.2 基于Teach-back 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何姗等的研究显示,社区护理学课程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16]。巩格言等学者在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的质性研究中,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访谈,有学生提出沟通教学在社区实践中的重要性,与医院护理工作不同,社区护理沟通要更具有亲和力,需要取得居民的信任,需要有沟通技巧,并且存在群体特殊、普遍方言、需求日常化等特点,可以通过社区模拟教学进行锻炼[4]。本次研究设置了社区慢性病就诊情景模拟,小组成员分别扮演社区护士、医生,病人和家属等角色,将慢性病筛查、慢性病病人就诊、慢性病病人健康教育这些理论知识演化成形象生动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角色扮演过程中小组成员需共同协商,寻求各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增强了学生在社区护理实践过程中与其他医护人员紧密合作的意识,强化了团队概念。

3.3 基于Teach-back 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Teach-back 教学模式即在理论课后及时进行社区实践,强化了学生的社区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17]。本研究开展后,已组织护理学专业学生累计开展社区志愿服务20 余次,活动总人数120 余人,旨在走进社区,服务居民。学生凭借在理论课中学习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相关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健康指导。学生在实践报告中写道:“我们立足于医学生的身份,牢记医学生誓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希望以后能更多地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居民健康做出贡献。”社区志愿服务是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在社区参与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教育讲座、慢性病团体健康管理、问卷调研、居民健康档案整理等一系列活动,将课堂中养成的思政素养实践于行动,推动思政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内化”转为“外化”。

猜你喜欢

护理学慢性病思政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