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体验视角下Z世代祈福设计研究

2024-01-05江南大学边旭晶沈杰

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祈福传统文化

江南大学/边旭晶 沈杰

中国年轻Z世代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年轻Z世代的追捧。Z世代(Generation Z)是1995—2009年出生的“网络土著”。传统祈福文化受到Z 世代的影响,产生了“网络祈福”的亚文化分支。“祈福”是中国一种传统古老的祈求文化,逐渐朝向年轻化和互动体验方向发展。互动体验由“互动”和“体验”两个词构成,“互动”的意思是“彼此影响,互相推动”。“体验”的含义在字典中的意思是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认识,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感悟。互动体验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在著作《设计心理学》中所阐述的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本能层、行为层到反思层的体验感受。因此,传统祈福文化内涵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一方面满足Z世代的诉求,让其感受到正统祈福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要保持传统祈福文化的内核的同时,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传承创新。本文将探索互动体验视角下传统祈福文化设计开发的新路径,使年轻Z世代感受到真正传统祈福文化的魅力,进而推动文化传承。

一、Z世代祈福研究现状与需求

(一)Z世代祈福研究现状

近年来,Z世代祈福研究在设计领域中少有涉及,关于祈福文化的设计依旧停留在对传统祈福的视觉纹样的设计研究。而Z世代祈福研究大多数集中以下几个方面:在心理学领域中探讨了Z世代青年在网络祈福中心态表征,是当代年轻人基于安慰剂效应对当下风险社会的不可控因素的自我实现预言。在社会学研究中则探究年轻人网络祈福文化的符号变迁,以及对网络祈福与传统祈福文化之间的符号辨析。另外,也有一部分社会学研究表达出网络祈福对主流传统祈福文化的冲击,以及形意之变的担忧。当前传统祈福文化设计还仅停留在文创设计上,对于新出现的Z世代祈福需求特征还不能满足。因此,这为传统祈福文化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Z世代对祈福设计提出新需求

1.体验需求增加

Z世代身处在互联网时代,极其注重体验及体验带来的真实和舒适感。当下Z世代深受智能穿戴设备、线上线下无缝的外卖、快递等服务和产品的影响,Z 世代更加看重生活体验,强调和注重体验带来的情感慰藉和心性滋养等功能。因此传统祈福文化产品单从功能、舒适度、纹样美观、颜值等已经不能满足Z世代的祈福诉求,而是在此基础上满足其对于动态多维度的体验需求。

2.强调自身情感输出与群体归属感

网络祈福的产生是源于Z世代群体的社会压力、生活中人际间的疏离感产生的无可奈何、无力感,而时间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更为快捷的网络祈福来进行心理补偿。Z世代通过网络发布、转发、评论等方式,从个人的社会境遇出发,借助祈福图片、视频等数字媒介祈愿,以“我”的视角来倾诉个人心理诉求。一方面,Z世代在社交网络制造的幸运氛围中引起他人关注,当有人转发,释放相似情绪时,便会获得群际认同。满足个人情感的输出的同时获得共鸣,排解孤独与无助感。另一方面,他人对祈福内容的评论和点赞也让祈福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个体获得归属感。

3.传统祈福文化的神圣性消解

Z世代随时随地的网络祈福形式,削弱了传统祈福中的神圣性。传统祈福中人们必须要有信仰才能祈福,并且去到相应信仰的场所进行祭拜祈福。抱着一种“心诚则灵”的自我暗示来向神灵祈求愿望能够实现,同时,在祈愿过后还需要进行还愿仪式。Z 世代下的网络祈福下人们不再需要严谨的宗教信仰,社交媒体上转发即可拥有代表幸运、福气的祈福符号,网络拉近人与“神”之间的距离。同时,此时人们信仰的“神”变成了锦鲤等祈福符号,这个符号随着时间会被他人再创造,这种轻易性消解了传统祈福中神圣性。在这个过程中,Z世代祈福重点不再是向外祈求神的帮助,而是借助祈福向诉诸个人心理安慰、表达个人情绪。

二、互动体验介入Z世代祈福的价值

(一)满足新时代祈福文化传承诉求

Z 世代的崛起背后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体验经济的兴起。Z世代祈福的注重体验、移动数字化的祈福场景、更强调群体与个人情感的诉诸等特征对传统祈福文化传承提出新的要求。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下,传统祈福文化需要正视Z世代新的祈福需求,也要吸取网络祈福形式的优秀之处,借助互联网技术传承传统文化。互动体验的介入一方面能具备网络祈福的互联和便捷,同时也可以传承传统祈福文化中多样的祈福仪式,来弥补网络祈福参与方式的单一性。互动体验可以实现Z世代人群与传统文化之间更深入和紧密的连接,带来更深层的文化体验。

传统祈福文化根植于中国人的骨子里已经形成了特定的祈福心理与祈福仪式,互动体验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祈福文化的传承载体。一方面互动体验能满足Z 世代祈福的注重体验、移动数字化的祈福场景、更强调群体与个人情感的诉求等新的祈福诉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汲取网络祈福形式的优秀的互联性和便捷性。不仅实现了设计创新,还赋予传统祈福文化在当今时代下全新的文化定位。

(二)提供多元化的祈福体验

目前祈福文化设计手段有限,大部分的祈福设计关注的是产品的视觉属性,例如产品包装纹样、式样等。祈福在设计中的作用仅为美化和包装产品形象,祈福文化通过视觉符号的形式传达给大众,在这种模式下文化传承的主导权在开发者和企业手中,群众只是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对文化吸收和感知效率较低,从而影响祈福文化的传承效果。而通过互动体验设计形式,设计的作用更多体现在与用户行为、情感感知等结合,通过不用交互和体验的功能板块,可以满足用户间的交流、分享、体验需求,设计的机会和空间都在扩大。同时,互动体验设计的形式让群众从文化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吸收者、体验者,从而形成文化——人群的互动关系,进入祈福文化传承的新阶段。因此借助互动体验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互动体验带来多元的祈福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方式的多元化,互动体验可以将线上与线下祈福仪式联系在一起,实现流畅和系统的祈福活动,让祈福者获得更全面的祈福互动。祈福互动体验设计可以将线下真实祈福仪式、场景等与电子互动、数字社交媒体链接,充分利用人、物、场要素来营造祈福氛围和幸运感,提供祈福者更真实和沉浸式的祈福互动。其次,互动体验设计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图像、声音等数字媒介,基于传统祈福文化给人多感官的祈福体验。

三、互动体验视角下Z世代祈福设计策略

(一)线上线下联动多维度

祈福文化在历史进程沉淀出许多带有地域特色的祈福民俗、仪式、符号等,有着很强地域性和仪式性。祈福文化在创新时应该充分挖掘地域性特色的祈福仪式和活动,通过数字化互动方式拓宽线下祈福方式,打造具有本土特色、多元的祈福体验。例如位于河南新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故里在2020 年推出了“线上拜祖祈福平台”,如图1。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网上拜祖祈福平台将科技与传统文化高度融合。平台将线下黄帝故里景区内的祈福景点都进行了数字化结合,参与者也可选择不同的场景和人物,生成本人的拜祖留念短视频,带来更具现场感的拜祖体验。另外,增设“祈愿葫芦千里传福”板块,每个使用者都可以生成专属自己的祈愿葫芦,通过类似“漂流瓶”的葫芦传递美好愿望和祝福。线下景区内的游客也可扫描二维码查看他人的美好祝愿。黄帝故里平台深挖祈福传统与历史,结合数字化趋势和用户在疫情时代的祈福需求,提供丰富的祈福方式,夯实黄帝故里祈福文化底蕴,进行更好的文化传承。因此,祈福互动体验设计可以利用地域特色的祈福场景、仪式、景点特色等增加线上数字化祈福方式,满足Z世代祈福体验需求,同时增加祈福景区的互动性及趣味性,形成线上线下的立体化的祈福互动系统。

图1 黄帝故里网上祈福平台

(二)祈福过程中仪式感与氛围感营造

祈福大多发生在重大节日或时间发生时,例如春节、中秋祈福等。因此,祈福过程的节日氛围渲染尤为重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增加祈福的场景氛围感,提升祈福者的参与感和幸运感。节日氛围渲染的祈福互动产品能让人眼前一亮,让祈福者感受到在公共场域下多人祈福共鸣感、治愈感。哔哩哔哩(简称B 站)在2022 年跨年晚会的推出“天灯弹幕祈福”,如图2。这一互动形式正是从节日氛围出发,打造线上过年祈愿灯会,天灯在万家灯火之上冉冉升起,弹幕里网友们纷纷对着屏幕隔空许愿,营造天涯共此时的氛围。每年的最后一天大众对新一年的期待值达到顶峰,在跨年晚会庆祝节目的渲染下,观看者的情绪被逐渐带动,表达欲也逐渐提升。弹幕场景打破时空的限制,满足观看者亲临感,而B站跨年这一天“天灯”的弹幕和漂浮的出现方式,强化线上观看的亲临感和陪伴感。随着“天灯”弹幕的缓缓升起,观看者在线祈福,表达着对新一年的期盼。

图2 B站2022跨年晚会天灯弹幕祈福

因此,在祈福互动的过程中利用节日、活动的群体狂欢场景,利用数字技术、声影音等方式来强化祈福的幸福感和氛围感,让Z世代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的诉求。同时,利用有趣的年轻化的互动方式,例如灯光、声音、屏幕弹幕等手段,结合传统祈福方式,例如放孔明灯、祈福许愿树、许愿蜡烛等,来增加Z世代祈福许愿的仪式感。

(三)祈福反馈强化体验与文化印象

祈福互动体验设计应该重视体验带给用户的情感反馈。这种反馈包含即时性的情感体验、以及体验后整体形成的长久性记忆印象。祈福作为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带给人的心理影响更为重要。首先,Z 世代对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度较强,追求审美性。因此,祈福互动的即时反馈可以通过视听的数字化反馈加强传统祈福仪式的体验性。例如日本交互灯光装置设计团队teamlab设计的Message Pillar许愿灯柱,如图3。以AR技术为支持,通过特定的手机APP识别灯柱,便可编辑文字许愿,点击发送心愿便会成为灯柱上的环绕的灯光词条。透过手机AR还可看到灯柱周围环绕的其他人的许下的愿望。大量的文字愿望词条漂浮在灯柱周围形成了一棵独特的许愿树。Message pillar平时作为普通路灯,但透过手机镜头便成为了一棵许愿树,给人带来惊喜感,同时灯光环绕的效果强化用户在初次体验时的感受。

图3 Message Pillar许愿灯柱

除此之外,实物性的纪念物强化祈福文化体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调动起用户记忆与情感,延续祈福互动的美好体验。通过实物性的纪念品延续到生活中的方式更为普遍,人们习惯购买旅游纪念品来纪念这段旅游体验。同样,在节日氛围下由祈福互动中产生的文化纪念品,让人在祈福之后产生丰富体验。例如2021 年新春之际,兰蔻把传统中国幸福元素与摩登融合,举办了一场创意庙会——“兰蔻新春游园会”,如图4。在整个创意庙会上最受欢迎的是一个“写福机”,参与者可以选择任意喜欢的中国书法体,之后在手写屏幕上用电子毛笔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福”字,写好后福字机会自动打印出这份福字帖,让用户把新春福气带回家。国人在过年时都有张贴福字来寻求新一年福气的习惯,兰蔻游园会福字机正是利用这一习惯,在轻松的公共商场环境下,通过让体验者创造属于自己的“福”,让人感受到参与感和满足感。同时,打印技术让手写福字有了实体,将整个体验推到顶峰。同时也吸引着参与者,让人在开始之初就期待满满。

图4 兰蔻新春游园会

祈福反馈在祈福互动体验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利用传统祈福仪式的实物物料,例春节的福帖、孔庙祈福香囊等;让祈福者在体验数字化祈福的同时回归传统实物反馈,留下独特的幸运回忆。另外,也可以将传统实物反馈数字化,例如传统许愿树的字条转化成灯光闪烁的弹幕,让体验者拍照留念,留下数字祈福印象。总之,祈福反馈利用传统祈福习俗长期积累下来丰富的物料和互动方式,都可以为祈福互动体验带来丰富的反馈方式。

四、结语

传统祈福文化设计创新应该重视文化仪式、物料、习俗等形成的文化系统,结合互联网技术做到线上到线下互通,过程中利用节日塑造祈福仪式感、给予体验者及时反馈和长期文化印象。同时将其与Z 世代年轻人群的祈福需求与心理融合创新,做到推陈出新。互动体验视角的传统祈福文化设计不仅能满足当下年轻Z世代的祈福需求,提升祈福文化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还提供文化创新传承方式,满足祈福文化在当代的传承需求。希望更多的设计师在现代科技、新需求与文化价值的作用中寻找平衡点,更好地传承祈福文化。

猜你喜欢

祈福传统文化
摸马祈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祈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为飞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