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2024-01-05赵心钰
赵心钰
摘要: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目标,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深刻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对于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产业转型困难、人才流失、乡村治理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现实难题和短板弱项,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基于现实考虑,建议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消除城乡发展壁垒;深化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优化权责关系,推动农村治理。
关键词: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关键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中国农村的传统农业模式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面临转型挑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当务之急。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在城市就业和流动方面面临一系列制度和政策限制,城乡二元结构愈发突出。同时,农村地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成为必然选择。2014年,中央政府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城市和农村纳入同等重要的发展视野,强调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政策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一)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尽量减少发展的差距,让整个社会的财富更加平均地分配,让更多的人共享经济增长的红利。其要求解决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平等问题,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在2018年中共中央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在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和规划实施,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了详细规划。减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并且巩固减贫成果是至关重要的,要确保贫困人口不再返贫。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乡村特色产业、农村旅游以及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农村经济得以多元化发展,农民的经济来源得到拓宽,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农民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重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通过城乡交流合作,让城市和农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这些举措推动着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农业支持政策、产业升级与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以及教育和医疗保障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农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农业支持政策,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资价格调节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同样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调节经济总量,促进乡村经济稳健发展,确保农村地区能够持续受益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鼓励农村地区培育乡村特色产业,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教育和医疗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
(三)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
乡村振兴的实施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撑,而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其根本目标之一。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双向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为共同富裕创造更多条件,提供更多的机会。而共同富裕的实现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认同感。
乡村振兴为共同富裕提供支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这些举措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当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
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长期以来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缩小城乡差距。共同富裕的实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度、支持度和参与度。
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同时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参与,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双赢局面,让每一个人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经济结构相对多元化,拥有更多的优势产业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农民收入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收入水平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202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居民的2.4倍。在基礎设施方面,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解决城乡发展差距大、资源配置不均等一系列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的首要任务。城乡发展不均衡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差距、教育医疗资源差距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共同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乡村产业转型困难,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乡村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实现乡村产业兴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和发展短期化现象,转型升级面临困难。一方面,很多企业或农户生产的产品相似度很高,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不利于乡村产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也难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乡村产业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和持续发展的战略,常常只关注短期效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发展模式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發和浪费,不利于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经济的结构和产业布局较为传统,且乡村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主要以初级农产品生产为主,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和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环节。这限制了乡村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导致农民收益较低。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但在一些地区,缺乏足够的投入和支持,制约了乡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物流和冷链服务在乡村地区发展滞后,影响了产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并且资源整合度较低,缺乏有效的产业合作和协同发展。这可能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阻碍了乡村产业的集约化和高效化,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损失,也限制了乡村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乡村产业转型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实现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动力。同时使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人才流失问题
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劳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民是农业生产和乡村产业的主要劳动力来源。然而,当前我国农村面临人口和人才大量流失的问题,这对乡村振兴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优秀的人才是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
人才流失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乡村经济的转型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一些劳动力选择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成为农民工,导致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以及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依然严重。二是农村高龄化和空心化,由于年轻人流出农村,农村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人口空心化的问题。这导致农村社会的老龄化压力增大,同时也使得乡村产业和社会服务面临严峻挑战。三是相较于城市,农村在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匮乏,乡村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其教育和培训资源相对有限,缺少优质的教育和培训机会,难以满足优秀人才的进修和提升需求。并且农村地区的薪酬水平一般较城市低,无法与城市相竞争。优秀人才往往需要更高的薪酬回报,而农村难以提供符合其预期的薪资待遇。难以留住懂经营、懂管理的优秀人才,这是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乡村治理与管理体制不完善
乡村治理是指对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乡村治理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可能导致权力和责任划分不清,产生责任的错位和责任不落实的情况。当权力与责任分散并且权责不匹配时,决策者可能面临利益损失,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乡村振兴战略无法有效实施。第二,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部门和农民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基层情况和民意反馈。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低效,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项目实施和资源调配。第三,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可能导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不充分或产生冲突。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乡村振兴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可能影响决策和政策的执行。第四,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可能阻碍制度创新和改革的推进。根据路径依赖理论,既有的制度和规则可能会形成路径依赖,难以调整和改变,导致战略的实施无法得到新的制度支持和激励机制。
解决乡村治理和管理体制不完善带来的困难,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改革管理体制、优化权责关系、加强信息沟通、推动制度创新和加强反腐败措施,可以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三、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对策和路径研究
(一)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消除城乡发展壁垒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加强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发挥市场机制。加强城乡资源统筹意味着要将城乡的资源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统筹规划,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将优势资源互相补充,推动乡村和城市协调发展。同样,城乡资源统筹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发挥。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资源可以自动流向需求最大的地区。因此,政府可以建立开放、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为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条件。为了支持乡村振兴,政府可以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村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
促进资源流动,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城乡资源流动性是指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程度。资源流动性低会导致要素无法高效配置,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增长。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流动成本,提高要素流动的便利性。通过建立城乡要素流动的信息和交流平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为城市企业提供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信息,以促进城乡要素的有效匹配和流动,消除城乡发展壁垒,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深化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深化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首先,扩大产业种类。扩大产业种类是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发展、提高乡村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政府可以出台产业政策,对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给予税收减免、贷款优惠、补贴等优惠政策。这样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样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为新产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因素,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其次,促进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政府可以制定综合性的产业政策,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协作。并鼓励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和联盟,共同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有助于提高产业整体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
最后,设立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措施,吸引城市企业和农村企业共同进入示范区,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城市和农村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城市企业可以为农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而农村企业则可以提供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农村企业可以通过与城市企业合作,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城乡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有助于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
(三)加强人才培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加强人才培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组成部分。
首先,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设优质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培养乡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使乡村人才能适应现代产业的需求,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其次,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具有现代化思维和职业素养,拥有多元化技能的农村劳动者。政府可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农技咨询和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农民的现代化思维和价值观,增强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新型农民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最后,吸引优秀人才。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和提供福利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发展。例如,提供住房补贴、税收优惠、子女教育补贴等福利,为农村生活提供更多保障。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对于中国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四)优化权责关系,推动农村治理
优化权责关系,推动农村治理是振兴乡村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政府应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乡村组织之间的权责边界。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分配机制,避免权责交叉和权责不清,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乡村组织之间的权责边界,确保各级政府和组织按照职责履行责任,使各级机构职责明确、权力合理分配,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其次,政府可以进行职能转变。政府应该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者角色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和治理协调者,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强调政府的服务导向,推动政府部门更加注重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决策,形成多元化的决策机制;通过建立决策参与平台,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更加科学、民主和符合实际的决策方案。并且加强与农民和社会组织的互动沟通,了解农民的需求和问题。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反馈政策效果和社情民意,形成政府与民众互动的良性循环;加强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和智力支持,为农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鼓励政府部门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政府的职能转变旨在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政府的作用不仅是支持者,还是引导者和监管者,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最后,建立多层次治理体系。建立多层次治理体系是确保农村发展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政府应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协调机制,形成涵盖中央、地方、县乡村等多级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治理网络。政府可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乡村组织、社区组织等基层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可以成为农村事务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加强对农民利益的代表和维护。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协同合作、分工明确的治理网络,实现权责关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连亚晋.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3(11):25-27.
[2]王亚华,关长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3):48-59.
[3]汪荣有,江龙.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4(03):72-80.
[4]马琳玥.共同富裕目标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2):165-168.
[5]刘旭雯.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挑战与政策转向[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15(04):54-63+154.
[6]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2-28].http://www.stats. gov.cn/sj/zxfb/202302/t20230228_1919011.html.
[7]韩广富,辛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路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4):47-57.
[8]回建东.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内在关系、现实难点及应对建议[J].新经济,2023(06):111-117.
[9]刘文波,陈爱萍.我国共同富裕道路上乡村振兴的十大障碍[J].农业经济,2023(06):38-40.
[10]赵小钥,周羿,韦英.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分析[J].南方农机,2023,54(15):119-122.
(作者单位:英国格拉斯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