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这样的妈妈,孩子想不成才都难

2024-01-05潘金瑞

现代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刘坤女儿家长

潘金瑞

升入高中第一次考试,她的成绩在全班倒数;高考后,她以远超一本线的成绩被国内重点大学录取。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她的妈妈刘坤,听她讲完对孩子的付出,不由得感慨—

幼儿园: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

刘坤出身于书香世家,父母都是老本科生,父亲做教育管理工作多年,母亲是学校老师,二老如今都已80多岁。受父母影响,刘坤大学毕业后也进了教育行业。

因为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刘坤从怀孕开始,就做足了准备,每天听胎教音乐,保持心情愉悦和有规律的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她还很重视饮食,只要对胎儿发育好,再不喜欢吃的东西她也会闭着眼睛吃。

女儿出生后,刘坤上班时把女儿交给母亲带,下班回到家就自己带。带女儿期间,刘坤经常给女儿播放儿歌、故事。每逢周末,她就和丈夫一起带女儿去公园,不停地给女儿讲解周围的一切。刘坤说,小孩不能一直待在家里,要多带她出来,让她多看、多感受、多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这样能促进她大脑的发育。

转眼女儿3岁了。刘坤经过考察,把女儿送到一所离家较近的幼儿园,因为这所幼儿园注重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还注重增长孩子的见识,与刘坤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女儿在幼儿园期间,刘坤很注重培养她的生活习惯,如不挑食、收拾玩具、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一个周末的中午,刘坤包了女儿爱吃的饺子,刚端上桌,女儿就过来要吃。刘坤提醒女儿去洗手,女儿不愿去,还伸出自己的小手:“看,白白的,没有灰,不用洗。”刘坤坚持让女儿去洗手,否则就不让吃。女儿不干了,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刘坤自己洗完手,和母亲一起坐下来开始吃饺子,一边吃一边说:“哎呀,真好吃,好香呀!”女儿哭得更厉害了。刘坤不为所动,仍然不紧不慢地吃饺子,并提醒母亲不能迁就孩子。最终,女儿抽噎着爬起来让刘坤帮着洗手。

刘坤见状,赶忙帮女儿找台阶下:“乖乖,你看,手上看起来没有灰,但洗过之后水是不是变黑了?这就说明手上还是有灰,而且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细菌。如果不洗手,这些灰和细菌就会被吃进肚子里,肚子就该疼了。”女儿点点头,认真洗起手来。从那以后,女儿饭前再也没有忘记过洗手。

“一次就记住了。她知道哭闹没用,以后就不会再把哭闹当成要挟家长的手段了。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那段时间,家人虽然不会当面跟我唱反调,但私下里经常说我狠心。”刘坤说,她看过一本书《特别狠心特别爱》,深有感触,家长真正对孩子好,孩子不对的时候,必须狠下心来。当然,家长也不能粗暴地命令、强制孩子,一定要跟孩子讲明白道理。这样,孩子做事情时才不会迫于家长的威严表面屈服、内心抵触。

刘坤给女儿报过舞蹈班和钢琴班,主要是想让她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升气质,因此从不强迫女儿苦练。只要女儿跳起来或者弹起来,不管好坏,刘坤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

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时,刘坤发现她在家里十分活泼,经常唱歌、跳舞、走模特步、讲故事等,但很抗拒在陌生人面前表演。

一个周日的上午,刘坤夫妇带女儿外出,路过一家商场,看到商场正在举办活动,小朋友只要上台表演,就可以领到一个漂亮的水杯。刘坤鼓励女儿上台表演,女儿不敢,躲到刘坤身后。刘坤想,关键时候,孩子总是不敢展示自己的才艺,这怎么行!于是,她把女儿交给丈夫,自己偷偷找到负责活动的商场工作人员,远远地指着女儿说:“您拉那个小女孩上台表演,奖品多少钱,我付钱给你们。”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女儿害羞地上台走了不到一圈儿的模特步,便跑下来藏到刘坤身后。最终,女儿也得到了一个水杯,非常高兴。

之后,刘坤每天都用那个水杯喝水,逢人就夸奖:“这是我女儿表演得的奖品!”女儿很受鼓舞,再遇到这样的表演,总会主动要求上台。

看到女儿的自信心被激发出来了,刘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小学: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

女儿要上小学了,刘坤早早做足了准备:上哪所学校,学校注重什么,一个班级有多少个学生,每个班的班主任怎么样,任课老师怎么样等都做了详细的了解:“我当过多年小学老师,知道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孩子跟着一个好班主任至关重要。”

刘坤叮嘱女儿,上学后要做“三好”女孩:身体好,性情好,学习好。刘坤把学习放到最后,是想让女儿知道,身体好和性情好比学习好更重要。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之前,刘坤没有给她报过任何文化课辅导班。她认为,小学期间,孩子能把课本知识学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行。

每次送女兒去学校,刘坤都要叮嘱:“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小学6年,这句话引导女儿培养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女儿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就可以尽情玩耍。

每天吃完晚饭,刘坤会带女儿到小区散步。散步回来,女儿就开始看书。刘坤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给她订了《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小读者》《小意林》等,刚开始给女儿读,后来陪女儿看,再后来让女儿自己看。看完之后,刘坤会和女儿一起交流读后感,提出一些问题让女儿思考。女儿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管对不对,刘坤都会先表扬一番,然后再说出自己的观点与女儿探讨。得益于刘坤的培养,女儿有主见、有思想,遇事总能独自应对。

因为阅读量大,女儿思维开阔,喜欢问“为什么”,作文也写得好,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女儿上小学六年级那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中国崛起的特点》。刘坤从报纸上看了专家对这篇作文的点评后,晚上和女儿散步时问:“这篇作文如果让你写,你会怎么写?”女儿想了不到两分钟,说出4句话:“聚万物之灵魂,收万物之根本,以民生为治国之本,以百姓为建国之道。”说完还给刘坤解释:“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在于灵魂,所以要汇聚万物灵魂的力量,为老百姓办事儿。一个国家民生不稳,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谈何崛起和富强!”

这观点跟报纸上的点评简直如出一辙,刘坤非常惊讶,不敢相信这话出自一个六年级小女孩之口。当然,惊讶之余,她感到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

初中:以培养孩子的心智和性情为主

升入初中后,女儿的学习压力增大,又到了青春期,开始有些叛逆。

刘坤说,孩子到了青春期,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待人接物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还不够成熟,这时候,家长若硬性说教,孩子会很反感,极易引发亲子矛盾。

刘坤觉得,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身教重于言传,多做少说为妙。她的做法是,遇到问题,不再跟女儿讲道理,而是用实际行动教女儿应該如何做。

比如,她要跟朋友或同事沟通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故意当着女儿的面打电话,从接通电话时的礼貌用语到委婉恰当的沟通策略,最后圆满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怎样控制情绪、怎样好好说话、怎样分清轻重,女儿都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有时候,刘坤打完电话,女儿会问她一些问题。比如接通电话后刘坤总会先问对方一句“您现在说话方便吗”,女儿就很不理解,问她既然打通电话了,为啥不直接说事,非要先问人家这样一句话。刘坤就会借机告诉女儿一些社交礼仪。

在刘坤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女儿待人接物越来越大方得体。此外,刘坤很注重培养女儿顾大局、识大体的意识。一个周末,刘坤跟丈夫闹别扭,委屈得直流眼泪。正在这时,丈夫老家的几个亲戚来了。为了不让丈夫和亲戚尴尬,刘坤赶紧擦掉眼泪,一边招呼亲戚,一边准备饭菜。做完饭,刘坤才跟亲戚们说她身体有点儿不舒服,让大家先吃饭,她回房间休息一会儿。女儿看在眼里,事后对刘坤说:“妈妈,您真了不起!以后我要向您学习。”

高中:以鼓励和陪伴为主

高中,刘坤的女儿上的是一所尖子生云集的重点学校。入学第一次考试,女儿的成绩在全班排名倒数。周末,女儿一回到家就哇哇大哭,边哭边说:“妈妈,我完了,我完全没有信心了!”

刘坤很着急,但丝毫没有表现出来,只对女儿说:“你心里不舒服,想哭就痛痛快快地哭出来,哭完了再跟妈妈好好聊聊。”

女儿哭的时候,刘坤一直静静地坐在旁边。等女儿情绪平稳一些后,她拥抱女儿:“宝贝,妈妈一点儿也不在乎你这次的成绩,因为妈妈相信你!你性格坚韧、心态乐观,远比这次考试成绩重要。这个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全省各个初中学习成绩最好的,咱要认清自己,但也要相信自己,好心态是咱最大的优势。至于学习成绩,咱只跟自己比,每次考试成绩多1分也是进步。妈妈陪着你,咱一起努力,妈妈坚信,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一点一点赶上去。当然,如果你实在受不了这里的学习压力,妈妈帮你转到普通高中去。”女儿很受感动:“谢谢妈妈的鼓励,我要留在这所学校。”

每次考试之后,刘坤都会陪着女儿订正错题。看女儿的试卷时,她会用手盖住分数,对女儿说:“咱不看分数,只看错题。考试的目的是查漏补缺,咱只要把每次考试的错题都弄会了,就是考试最大的收获。”

学校每周都考试,每次考试后,老师都会把成绩发给家长。为了帮女儿节省时间、快速提升成绩,刘坤瞒着女儿,把她每周的成绩单做成一个分析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到女儿哪科有进步、哪科还需要努力。

每周接女儿回家的途中,刘坤会有策略性地跟女儿聊聊学习情况。比如,如果女儿本周历史成绩不太理想,刘坤就会对女儿说:“妈妈今天接你的时候,在班门口遇到历史老师了,老师说你这周进步了。”女儿就会告诉刘坤,她本周历史成绩没进步,还会主动跟刘坤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刘坤说,她如果直接指出女儿本周哪科没考好,女儿就会知道妈妈在关注她的成绩,就会有很大压力。当然,刘坤有时候也会“遇到”其他学科的老师,至于会“遇到”哪科老师,完全取决于女儿当周的考试成绩——哪科考得不那么好,刘坤就会“遇到”哪科老师。

女儿上高中住校后,刘坤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变少,所以她非常珍惜每一次和女儿的相聚。每周三去学校探视女儿,她都会带着女儿爱吃的饭菜。哪怕只能和女儿待上10分钟,她也会风雨无阻地前往。

在刘坤一声声的“宝贝,你又进步了”中,女儿真的进步了。高三临毕业时,女儿的成绩由原来的倒数提升到了全班前20名。高考成绩公布,女儿以高出一本线80多分的成绩被一所自己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录取。女儿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刘坤流出了激动的泪水—18年,太不容易了!

采访结束时,刘坤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在上面画什么,孩子就会是什么。家长用心不用心,结果完全不一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编辑:陈 彤】

猜你喜欢

刘坤女儿家长
Effect of thickness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ingle domain GdBCO bulk superconductors
大三的女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海的女儿
家长请吃药Ⅱ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誓言超重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