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究
2024-01-05华雪婷
华雪婷
(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徐州 22100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学校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场所,教师则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养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准确把握思政课教学的方向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需要在思政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健全其人格。
本文通过展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其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展开分析,进而探究二者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提升二者的育人功能。
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1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统一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人的精神、智力、情绪、自我调适、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也有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尽管学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认识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它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人们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模式逐渐转变为使用各种网络工具联络,线下交流日趋减弱,线上交流日益兴起。这种交往方式看似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则导致青少年产生社交恐惧症,即在面对面交往时产生焦躁、不安、恐惧等心理障碍,这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未来的社会生活。除此之外,一些青少年的自制能力较差,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网络暴力、网络游戏、网络色情信息等危害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除此之外,家庭教育和家庭关怀的缺失,使得一部分青少年逃避现实,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内寻找存在感。这种虚拟世界的满足和现实中的空虚形成对比,使他们产生极大的落差感,进而在面对困难时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境。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对高职学生个人而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提升其公民意识、政治参与、职业精神等基本素养,使他们认识到网络与现实的区别,认清现实,提升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等,从而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对于社会而言,对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校园暴力、学生心理问题等带来的负面事件屡见不鲜,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不仅影响到自我发展,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不利于社会安定。因此,适时地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学全过程,发挥二者协同育人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 培养目标相一致
高职思政教育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理念上是相一致的。高职思政教育通常依靠多种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如应对挫折、社会交往、自我心理调适等,帮助学生学会释放压力,开展健康的人际交往活动,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见,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这也是二者可以协同发展的基础。
2.2 教育内容相渗透
高职思政课是由多门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养、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职业精神,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上,对其他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状态的良性发展。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奋勇前进的动力以及战胜困难的毅力,有利于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养成。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升心理素质水平。可见,二者的教育内容相互渗透,可以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赢的良好局面。
2.3 教育方式相补充
传统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是教师填鸭式地讲解,学生被动地聆听,不能很好地达到情感育人的效果。通过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结合课外实践、趣味游戏、团队协作等,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思政育人的效用。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以思政育人目标为核心,提升心理育人功效,从而培育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从而对思政教育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
3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3.1 教学融入重视程度较低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些学校不能完全抛弃旧思想,接纳新思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预防和解决问题的作用。这种认识的偏差,极大地阻碍了二者的协同发展,不能很好地实现心理健康与思政的协同教育,从而导致学科间的、连接性较差,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3.2 教学融入师资力量薄弱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专业背景等对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调、高质量发展,对教师个人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支更专业的教师队伍。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日益完备,专业性、规范性日益提升,但就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学这一长远建设来看,高职院校配备的专职心理教师较少,兼职心理教师较多。一些教师的专业背景、思想意识等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匹配度较低,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和心理沟通等技巧,难以有效解决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导致二者协同育人的推进工作进度缓慢。
3.3 教学融入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以讲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方式,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案例中去,但这并不足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这种教学模式既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有些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环节设计,没有把思政元素与心理健康教育丰富的教学环节相结合,缺少“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渗透。同时,由于缺少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针对性评价,难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缺乏反馈机制。
4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
4.1 提升重视程度,树立“大思政”观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多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学割裂开来,影响了二者协同育人的功用。要实现二者育人的共赢,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升对于二者相融合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转变传统的、常规的教学理念。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更多地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通过学生活动推进课堂进程。同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根据学生具体发展阶段的特点,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境遇,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使其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成败观与得失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思想上对心理健康融入思政教育的作用予以重视,树立“大思政”观。
4.2 强化师资队伍,提升育人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保证师资力量的充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既要有学科骨干教师,又要有年轻教师的加入;既要有足够的专业教师,又可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高职院校还应重点关注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教学水平的提升,可通过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专家座谈会、培训等活动,推动教师的创造性发展,寻找并培养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政教师。在此基础上,建成一支理论素养扎实、知识储备雄厚、专业素养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思政教师队伍,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能够将心理学相关知识有效地融入思政课堂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
4.3 创新教学方法,拓展融合路径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削弱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内心体验,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情况的变化。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课,创设开放、积极、平等的教学情境,开展适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和情感表达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表达自我。相对于单方面的讲授以及较为约束的师生关系,这种开放、包容、平等的课堂氛围更能促进师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理解,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从而在课堂上实现心理的疗愈,达到育人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历史文物纪念馆、红色文化基地等,引导学生传承革命精神,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相结合,能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作用。
5 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更好地发挥二者协同育人的作用,既要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又需要各高职院校自身的重视,建设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和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