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4-01-04高霞
2023 年合江县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再生稻观摩测产现场
再生稻是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在适宜的温、光、水、肥等条件下使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不需再播种、育秧、移栽。俗称“一栽两收”,该模式在四川地区推广较为广泛。
四川省合江县地处川、渝、黔结合部,属浅到深丘地貌,大部分耕地海拔在210 ~350 米,为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5℃,温光资源丰富,技术措施得当,可在种植一季中稻的基础上再蓄留一季再生稻。2023 年,合江县在大桥镇上房村建立“2023 年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再生稻示范片”1100 亩,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作栽所,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七位专家组成的测产验收小组对示范片再生稻进行了田间实测,测产田平均亩产489.9 千克。笔者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再生稻的生产特点
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可以实现一种两收,是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栽培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缓解劳动力不足;三是实现省种、省工、省时、省肥、省水、省药的绿色生产;四是米质优,再生稻生长季昼夜温差大,米质好。但种植再生稻应遵循4 个原则:一是在适宜区域、适度规模、农田条件好、灌溉方便的地块进行;二是保证头季稻具有旺盛活力(特别是中后期),以提高腋芽的萌发率;三是保证头季稻的种植密度适宜,有较多萌发节位,以保证再生季有效穗数充足;四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尽可能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条件,提高其结实率和千粒重。
2023 年合江县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基地
二、技术要点
1.选择适宜品种。品种选择是获得高产最基础的措施,本着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再生能力强的原则,选择籼粳杂交品种甬优4949,该品种穗型中偏大,头季稻穗平实粒220 粒左右,穗粒较小(千粒重23 ~24 克);株叶型好,叶片直立,夹角小;再生芽主要是从基部萌发,不同于一般籼稻再生芽从倒2、3、4 节抽发,所以再生季穗型很大,穗平均谷粒90 ~120 粒,最高可达150 粒。
2.适时早播早栽。为给蓄留再生稻留足充裕的时间和光热资源,避免因再生稻生长时期过短造成再生季不能正常抽穗扬花和灌浆,必须在保证中稻不受倒春寒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提早播种。在2 月24 ~25 日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种,培育壮秧。3 月25 日至4 月5 日,按照33 厘米×20 厘米或30 厘米×24 厘米等行距,或(40 厘米+27 厘米)×20 厘米的宽窄行栽培,亩栽1 万窝左右,每窝栽2 ~3 苗,亩基本苗2.5 万左右,浅水移栽完成。
3.巧施肥料。科学施肥是再生芽萌发多、萌发快、出苗整齐的重要保障,但施用方法一定要得当。一是把握好施用量,施得过少,肥力不足,再生芽萌发少且不整齐;施得过多,又会造成中稻贪青,推迟成熟期,影响再生季生长时间。按一般田块亩施15 千克尿素和5 千克氯化钾的用量,根据不同田块的肥力水平进行适量增减;二是施用时间,由原来中稻收割前10 ~15 天(称为施“促芽肥”)改为齐穗后7 天内施用,定义为“粒芽肥”。既能促进再生芽的正常萌发,还可起到中稻氮肥后置的作用,增加中稻千粒重,仅凭此项可使中稻增产2%~3%。
4.及时收割头季稻。头季稻成熟度与再生力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水稻籽粒充实完成后,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产物输送方向由穗部转向茎鞘,有助于茎鞘物质的积累,为休眠芽萌发生长奠定了营养物质基础。因此,头季稻完熟期是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收割头季稻的最适宜期,休眠芽开始破鞘现青是确定适期收割头季稻的最好方法。
5.控制留桩高度。甬优4949 是籼粳杂交品种,其再生芽萌发表现出粳稻的特性,是从基部抽发,区别于籼稻的倒2、3 节位抽发,稻桩高度相应就该降下来,只留20 厘米左右就足够了,既不影响再生芽的抽发,又减少对阳光的遮挡,利于再生季对光热资源的利用。在中稻收割当天,亩用晶体“九二○”2克或液体“九二○”4 克兑水背对稻桩进行喷雾,加快再生芽的抽发速度和整齐度。
6.加强田间管理。在头季稻收割后,一是及时将稻草搬运出稻田和清除田间杂草,有利于再生稻发苗;二是及时扶直稻桩,促进全田发苗整齐,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争多穗、争大穗夺高产的目的;三是在晴天高温收割后,及时浇水泼稻桩,以防稻桩失水,影响发苗。
7.科学病虫防治。在8 月中、下旬,加强对三代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防治,确保再生稻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