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过程支持:学前特需幼儿随班就读研究实践

2024-01-03谢春梅

师道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特需班级融合

谢春梅

目前,我国融合教育日趋发展成熟,特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倍受关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到“坚持促进公平、实现共享,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加强调普特幼儿整体融合,倡导发展优势和补偿性干预双轨并驰,提高特需幼儿的适应力,改善融合教育质量,促进普特幼儿共同成长。马骏认为,普特融合可以通过差异性的集体教学活动、层习性的区域活动和补偿性的个训活动中开展个别化教育,以切合特需幼儿健康成长。季娴认为,应将支持性策略融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通过调整一日活动、开展针对性训练、提供情感支持等促进特需幼儿充分成长。

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我园长期接纳适合入读普校的特需幼儿,并以全过程支持护航成长,发现需要,匹配教育,提升融合教育的温度和质量。

一、建立筛查机制,发现特需幼儿

1.筛查抓早,发现特需

学前阶段是对特需幼儿进行干预的黄金阶段,早发现、早干预可取得最佳效果。幼儿园建立了筛查机制,从入园开始就对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初始筛查。入园前的师幼见面会、亲子游戏、家访等都是老师认识幼儿的重要途径。有经验的老师能在与幼儿互动交流中观察幼儿的人际交往、言语表达、情绪情感、基本认知等,初步了解幼儿,对具有典型行为的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入园后,老师再进行重点观察,通过视频和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该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向资源教师反馈,交由资源教师随班跟进观察。资源教师在确定对象有高度疑似的情况下约谈家长,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喂养情况,并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建议家长带幼儿到专业机构做发展评估,进一步了解幼儿。

2.科学评估,制定方案

评估是确定幼儿特需类型的关键一步,也是实施融合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依据,应在专业机构进行。根据专业机构对幼儿做出的发展评估及建议,资源教师与融合教师进行深度互动,根据特需幼儿的个性特点、优势和弱项制定可行性教育方案,包括日常管理方法、班本主题课程、个别化教育内容和家园互动方式四大块。日常管理方法包含如何建立班级规则和开展日常性特需支持;班本主题课程则以幼儿兴趣和需要建构的生态发展式课程,强调具体教育过程的协作性、动态性和人性化,并在课程目标中增设特殊教育目标和个别化教育策略,使普特儿童同步获得发展支持;个别化教育方案是根据特需幼儿的心理、情绪、认知、肢体发展特点选择辅助性干预内容,如美术治疗、沙盘游戏、感统训练、游戏治疗等,提升个体发展水平;家园互动包括是否进行陪读、家长访谈计划、家园共育方式等,最后形成“一人一案”“一班一课”。

二、深化特需教育,支持共同发展

1.优化日常管理,给予随时关注和支持

日常管理是最常规也是时间占比最多的教育过程,需要老师非常了解幼儿,给予持之以恒的关注和支持,会取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班级可从常规建设、座位安排和人力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优化班级管理质量。将一日活动流程、班级规则可视化,变抽象为具象,形成稳定的活动循环,利于幼儿理解和执行;调整座位,加强对特需幼儿的关注,便于随时互动与支持;分配好人力,在不影响班级正常组织活动的前提下,有相对固定的人关注特需幼儿,利于掌握规律实施教育。例如多动倾向幼儿小明班级,由于他执行力比较弱,做事情容易拖沓,老师在班级多个关键地方张贴明显的规则提示和操作流程,随时提醒他按要求执行“工作”。对于他难以午睡的问题,老师曾经用激励、限制等方式尝试帮助他入睡,但效果甚微。后来老师把他的床调整到靠近老师办公的位置,经常坐在他床边抚摸他的额头,一般情况下10分钟左右就能入睡。森森也是多动倾向幼儿,常喜欢用手拍拍别人或揪别人的头发,搞得旁边小伙伴不得安宁。上课时,老师让森森坐在身边,为他准备了一把小刷子,提醒他无聊时可以给自己刷刷手心,不仅他满足好动的需要,也减少影响他人的机会。

2.开展班本主题课程,营造融合文化氛围

我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在全领域教学基础上尝试建构不同特需幼儿班级的主题课程,营造融合班级文化,提升融合教育适宜性。

班本主题课程以特需幼儿的特点和全班幼儿的兴趣为基础,建构以预设活动为主、师幼互动生成为辅的动态主题活动,帮助特需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同时促进全体幼儿共同发展。如小班多动倾向融合班级开展课程《超级小可爱》,通过游戏、绘本故事、学具操作、家园合作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认识自我,增强自主性、独立性,让幼儿意识到“我是一个能干的宝贝,我能为自己为他人做很多的事情”,逐渐形成自我服务、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形成互助互爱的班级氛围。如中班发育迟滞融合班级开展主题课程《相亲相爱一家人》,涵盖绘本故事、创编诗歌、音乐表演、美术创作、团体活动等内容,围绕理解、接纳、互助等教育目标展开。通过绘本故事、创编诗歌,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接纳与关怀他人;通过音乐表演表达对同伴的情感;通过艺术象征性表达,加深彼此理解与感受;通过团体体验真实情景,学习观察并应对问题,获得共同的成长。

班本主题课程有预设的分层课程目标(包含普通幼儿发展目标和特需幼儿发展目标),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有详实的实施过程,有师幼不同角度的评价,还有专门为特需幼儿制定的教育策略。其区别于常态主题课程是更偏重融合文化形成,内容层次更丰富,教学资源更多样,真正为普特幼儿量身定制教育内容。融合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个班本主题课程,涵盖五大领域内容,持续时长至少一个月。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探究需要可以持續生成多个主题课程,直至幼儿兴趣减弱为止。

3.开展个性化教育,为发展促效增能

每一个特需幼儿都有一个独特的需求模式和表达方式,有些幼儿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也许通过绘画就能打开心灵世界;有些幼儿注意力持续较短,也许有充沛的动力;有些幼儿不善于交往,也许有非常强的秩序感……教育应支持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强化优势的同时对弱项进行增能,提升适应能力。

(1)发现优势,以优促弱。橙橙是一名孤独症幼儿,难以和同伴进行互动交流,但他对数字敏感,对乐谱感兴趣,经常看着老师弹琴入神。在老师的建议下,家长带橙橙去试钢琴课,结果他表现出良好的天赋,走上了学习钢琴之路,也成为班上的钢琴王子。老师经常创造条件让他给大家伴奏,小伙伴们对他之前的“木讷”形象也大大改观。为了能提高他與同伴的互动性,老师在课室里放了各种各样的数字玩具,让橙橙带着其他幼儿一起玩,以此促进他与小伙伴的互动交往。对于他不擅长的玩具,老师让橙橙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学会玩了再在班上和别人一起玩。久而久之,橙橙与别人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语言的表达也越来越丰富,甚至有了好朋友。

(2)顺应特点,因材施教。老师应在集体学习中为特需幼儿准备特殊的工具和材料,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例如小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树叶》,老师提供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让幼儿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专门为多动倾向幼儿准备了形状简单的叶子,还有相对粗一点的彩笔,减少操作的难度和工作时间,避免因需要长时间专注而影响他们的信心。又如小班另一位多动倾向幼儿佳佳,学习动机不足,执行力弱,但他酷爱奥特曼。老师把奥特曼嵌入体育活动中,激励佳佳练习拍球,在他取得进步时奖励奥特曼贴纸,在他拍球的视频里加入奥特曼加油的动漫效果,大大提升了他拍球的兴趣。佳佳每天坚持拍球,动作越来越娴熟,还超越了很多小伙伴。因材施教还可以延伸到家庭,老师可以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打卡小日记,针对提升孩子专注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内容,每天陪同孩子做一种小训练,拍视频或者照片上传给老师。日积月累,家长不仅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变化,还强化了内在的成就感,对孩子的成长更有信心。

(3)保障游戏,支持自我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游戏材料和玩法,给自己创造一个最近发展区。这对于特殊需要幼儿来说,就是一种得天独厚的自我学习时间。中班有一位孤独症幼儿昊昊,他在班里几乎没有好朋友,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每一次户外自主游戏时间,他显得特别愉悦,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甚至会找到玩伴一起玩。有一次,他还跨班游戏,与其他班的孩子一起踢足球。此后的几次游戏时间,昊昊都会情不自禁地跑向足球场,要么看别人踢球,要么和伙伴合作游戏,脸上出现少有的笑容。因此,幼儿园在开展集体性学习的同时,一定要保障自主游戏时间,这不仅是特需幼儿

的福音,同样是普通幼儿的乐土。

此外,幼儿园创设了感统训练室、蒙氏操作室、美术治疗室、沙盘游戏室和游戏治疗室等空间,资源教师根据特需幼儿的具体情况设计个别化干预项目,按时开展活动,帮助个体增能。

三、坚持过程评估,优化教育策略

幼儿发展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既要有初始的评估,还要关注发展过程,形成发展性动态评价模式,以评价促进教育策略完善。

敬畏初始评估,为教育提供依据。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会被歧视,不愿意带孩子去机构做评估。然而,科学的评估就是为了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认识孩子,帮助他获得适宜的教育支持。老师既要理解家长的顾虑,也要坚定教育职责,用专业劝说家长,配合初始评估。作为融合老师,应通过细致观察收集相关素材,为评估提供参照,做到尊重事实,客观评价。

坚持过程评价,优化教育策略。融合教师建立幼儿成长档案,通过课程故事、典型行为记录和日常教育图片视频等记录特需幼儿的表现,分析发展变化与支持策略,评估教育的有效性。每个学期,资源教师都会对特需幼儿进行阶段性发展评价,通过分析融合教师的日常观察和使用量表评价,检验教育效果,必要时建议再去机构进行发展评估,并根据新的需要调整教育策略,使教育始终贴紧幼儿的发展需要。同时,资源教师会跟家长做阶段性访谈,反馈幼儿的情况,进一步推进家园互动工作,同心协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同一蓝天下,携手共成长。融合教育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尊重个体差异,接纳彼此不同,关注全过程,以个体完善整体,以整体带动个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特需班级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班级“四小怪”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患者眼中的“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