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课文情节 辩论文章主题
2024-01-03胡昕
胡昕
摘 要 《狼》一文的教学应重点关注课文情节梳理、重点字词的赏析和课文主题的探究。情节梳理重在狼与屠夫的前后对比,字词可重点关注“眈”“狼”等字,引导学生从字形构造和字义去理解狼的特性,主题方面可组织学生针对课文的主角这一话题进行辩论,以此辨明主题所指。
关键词 情节 字形构造 辩论 教学创新
对《狼》一文进行课文情节的梳理、重点字词的赏析以及课文主题的探究,期望助力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该篇课文的内涵。
一、课文情节巧梳理
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是学习文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狼》一文进行情节梳理。课文开篇交代了两头狼看见屠夫一个人很晚回家,在夜色的掩护下对屠夫及其担子中可能存在的肉打起了算盘。于是两头狼跟着他走了很远,以寻找下手的机会。不幸的是,最终屠夫先坐不住了,当然了,这也可以理解为屠夫先找机会改变僵局,但不幸的是,他所采取的投骨的办法,并没有达到摆脱狼的目的。于是屠夫又开始想办法,他看到前面有一堆麦草,便跑了过去,倚靠下来。这样一来,后面有麦堆会不再受狼的牵制,前方又可以持刀与狼形成对峙,看起来像是占据了主动形势。在此局面下,狼也开始生变了,其中一只狼径直地走开,而另外一只狼则像狗一样,在屠夫的面前假睡。这个时候,屠夫再一次主动,他突然跳起来,用刀劈死眼前闭着眼睛假睡的狼,本来想直接走了,顺便看了一下麦堆的后面,不料看到另一只狼正在麦堆里打洞,想要从麦堆后面攻击屠夫,屠夫这才明白,原来前面的狼之所以闭上眼睛,是为了引诱他,让他放下警惕,好让另一只狼从麦堆的后面攻击他。
经过上面的情节梳理,学生才能明白狼之前的奸计和后面的机关算尽,明白屠夫刚开始对狼的心存幻想,以及后面对狼幻想破灭,绝地反击,以及对狼心机的不够重视。
这种课文情节巧梳理的教法在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时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能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和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逐步解读情节,让他们逐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认知。同时,学生也应被鼓励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通过逐段分析情节细节,帮助学生捕捉每个转折点和关键时刻。这种逐步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跟随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
二、重点字词精探析
除了精彩情节的详细梳理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重点探究课文的重点字词,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课文的主题等内容。以“眈”字为例,教师首先应使学生清楚:“眈”字和“耽”字偏旁不一样,前者是“注视”的意思,所以用目字旁,后者是耳字旁,其原因在于“耽”字的耳字旁表示耳朵下垂的样子,表示一个人听得很认真,引申为沉溺、迷恋义。明白了这一点,学生自然不会将“眈”与“耽”字相混淆。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字形构造去理解“狼”字。在《说文解字》里面,“狼”字左边是“犬”,右边是“良”,从犬良声。但也有人认为“良”的本义是“好的,善的”的意思,古人以“良”为基础造“狼”字,是想说明高大威猛的猎犬是最好的猎狗。狼和狗这一相似的特征在《狼》课文中也有体现,比如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句,正是说明了二者的相似性。
通过“眈”“耽”二字的辨析,以及“狼”字形构造和字义的探究,学生才不会把“眈”字写成“耽”字,才得以明白“狼”字的“前世今生”。这种重点字词精探析的教法非常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尤其是对于理解词义、字形构造以及字义背后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语出发,深入挖掘其中的词义。通过对于字义的细致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词语,避免混淆或错误的理解。教师通过字形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背后的逻辑和文化内涵。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的来源和意义,从而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通过对类似词义的词语进行对比,如“眈”和“耽”,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其细微的差别,从而避免在阅读和写作中产生混淆。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词汇运用准确性。教师将字义与文化内涵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字词所代表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比如“狼”字的构造与古人对猎狗的评价,可以为学生揭示狼的象征意义。通过对特定词语的解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这些理解延伸到整个课文中。比如,通过理解“狼”字的象征意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课文中关于狼的描写和相关意象。
三、文章主题细辩论
学习了《狼》一文之后,学生可能存在这么一个疑问:“《狼》一文的主角到底是谁?是狼,为了表现其狡诈,还是屠夫,为了突出其智慧?”带着这个疑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自然能够明晰课文的主题所指。
比如学生可以选择第一个观点,即课文的主角是狼,理由如下:
首先,从课文的情节和描写来看,狼在故事中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角色。狼的出现和行为让故事更加紧凑和有趣,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屠夫投给狼骨头的行为,更是揭示了狼的狡诈和机智。狼们从一开始的远追到最后的并驱如故,展示了它们的敏捷和顽强,进一步彰显了狼的特点。
其次,课文中对于狼的刻画和描述也非常生动和逼真。通过“眈眈相向”这一形容词,狼被描绘成目光凶狠、拥有瞄准目标和观察细节能力动物。这样的描写突出了狼的智慧和狡黠,说明狼在与人进行互动时有一定的思考和计谋。
最后,课文所传递的寓意也与狼的特点相契合。狼在故事中展现了一定的欺骗性,通过假寐的方式吸引屠夫靠近,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寓意给予了人们关于狼的思考,同时也警示人们在生活中要警惕和认识到身边可能存在的欺骗和伪装。
通过引入辩论话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深入思考。学生在讨论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释,从而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复杂性。辩论要求学生提出有力的论据和论点,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需要根据文本细节和逻辑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分析文学作品。辩论将不同的观点置于同一平台上,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讀文学作品。这种观点碰撞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作品的主题,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通过辩论,学生需要从文本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这就要求他们在文本中进行深入的查找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细节和情节。辩论不仅能够明确课文的主题,还能够使学生对主题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和探讨。这种分析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并引发更多关于作品主题的思考。
本文结合了情节梳理和辩论,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作者通联: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