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意境教学探究

2024-01-03张心怡周作菊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古诗词新课标高中语文

张心怡?周作菊

摘 要 本文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学为例,从朗诵品读、抓住“诗眼”、把握意象、音画为媒、发挥想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联系生活几方面入手,探讨高中古诗词意境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  意境教学  新课标

高中古诗词教学篇目大都是名篇佳作,要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的美妙意境,通过意境获得审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这也是高中古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背景下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中古诗词意境教学。

一、通過朗诵品味诗境

古诗词言简义丰,精炼传神的语言能够创设出韵味无穷的意境,而朗诵是品味诗词语言的有效方式,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能感知诗歌的音韵美与语言美,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诗词意境。如徐涛朗诵《诗经·秦风·无衣》时,用短促有力的声调读“岂曰无衣”一句,使反问句听起来像陈述句,“与子”语调缓慢,而“同袍”则铿锵急迫,突出秦国士兵的深厚情谊以及抗击外侮的英雄气概。徐涛的朗诵一下子将观众带入到诗歌高昂振奋、热烈激动、英勇抗敌的意境之中。

二、抓“诗眼”,感知诗境

“诗眼”能传达出诗词的精神,抓住“诗眼”,对于感知诗歌意境有很大帮助。中国文人自古就重视炼字炼句。如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强调了诗眼对于意境营造的重要性,“‘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闹”字和“弄”字两个动词写出了景物的动态鲜活之感,前者以拟人手法,衬托出春意之浓与生机勃勃,春光的明媚呼之欲出;后者也赋予了花主观意识,不仅生动有趣地描绘出花被风吹动,在月光下婆娑弄影的姿态,还衬托出词人心情苦闷之时突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春光时的惊喜复杂的心情。

三、把握意象,领会意境

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意象不只是自然界具体的物象,而融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领会诗歌意境不能不从诗歌意象着手,领会“象外之象”。如肖培东老师执教李商隐《锦瑟》一课时,就让学生找出“蝴蝶”“望帝”等意象,并指出它们具有空灵神奇的特点,追问诗人描写这些美好意象的原因,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怅惘朦胧的意境。古典诗歌在漫长的发展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固定含义的常见意象,可以称之为“典型意象”,如“长亭”因是践行之地,常蕴含相思、送别等含义;“菊花”常代表隐逸、高洁的情怀,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诸如此类有着特定含义的常见意象不胜枚举,积累这些典型意象,对于把握古诗词意境有很大帮助。

四、音画为媒,体会意境

古典诗词大多寓情于景,通常具有一定画面感,教师可以借助声音或绘画等媒介,复现诗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进入诗歌意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借鉴“和诗以歌”的形式,用音乐演绎古诗词,直接或间接改编古诗词入曲,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词情境。如王崧舟在讲授纳兰性德《长相思》一课时,以纯音乐《怆》作为配乐对词作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朗诵。这首音乐结合了乐器箫和古筝,给人以悲怆苍凉之感,与词中细腻绵长的思乡之情的基调正好吻合,学生们很容易想象到诗歌中所表现的远离故园、风雪肆虐的画面,和诗人产生共鸣。

苏轼曾提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利用绘画或多媒体复现古诗词情境,引发学生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意境,体会情感。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淳朴。诗人赋予了乡村常见景物以特别的魅力,利用远近、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淳朴美好的乡村图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相关意境的图画或者引导学生描绘诗歌画面,利用诗画结合的特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

五、发挥想象,感悟意境美

古诗词意境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需要读者自主发挥想象,涵泳诗歌表层意义之外的无限韵味,也即“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有“孤篇压全唐”之称的《春江花月夜》,将实景与虚境相结合,将相思之情与宇宙哲思相结合,全诗虚实相生,创造出亦真亦幻、朦胧悠远、迷离惝恍的意境,韵味无穷,引发读者的无限深思。首句描绘春江涨潮,在联想和想象中仿佛与海天相接,熠熠明月从大海中升起的壮丽景象。“千万里”“何处无”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江水的绵长与月照的寥廓。

六、以意逆志,体会“共感”与“独感”

中国古典诗词大多传达的是人类普遍共有的情感,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所以能经久不衰。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听闻巨大喜讯的心路历程以及浓浓的爱国情怀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能让人产生共鸣。学生在学习这些伟大的作品时,要领会到穿越时空的广泛的、普遍的意境,从中获得共鸣、汲取力量。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少不了接受者个人的理解与情感参与。学生在领会古诗词意境的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体会,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对古诗词进行“二度创作”,体会“独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共感”中融入“独感”。

七、知人论世,感知诗境

“诗言志”“诗缘情”,古典诗词是诗人在实际生活中有感而发的,往往针对自身的生活经历及时代背景而创作,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使用“知人论世”法,把诗词放在时代背景中鉴赏,结合诗人经历体悟诗词意境与情感。如语文名师韩军在执教《登高》一课时,就很好地运用了知人论世法。他首先交代了诗歌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前半部分悲凉壮阔的意象。经过前两联的渲染与铺垫,教师再提示学生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学生更好地领会到后两联中杜甫漂泊他乡、体弱多病的艰难生活,以及因年老体弱、无力报效国家的无助与悲哀,更深刻地体会到诗歌中的萧瑟荒凉、凄凉悲苦之境。

八、联系生活,体悟意境

高中生由于年龄尚小以及高考的压力,大多专心考试内容,缺乏生活阅历,领会古诗词意境存在困难,于是大多数学生开始“无中生有”,建造“空中楼阁”,死记硬背模板套话,而没有融合自己的体验深入感知诗歌意境。高中生学习古诗词,尤其是想要深入理解诗词内蕴,领会诗词意境,不能不联系生活,亲近自然。如苏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描绘“惊鹊”“蝉鸣”“稻花”“蛙声”等乡村常见的意象写出丰收之夜的幸福静谧,学生们有乡村夏夜的生活经历与细致观察,才更能够感受苏词中乡村夏夜之景的清新可爱、恬淡清幽。

九、结论

本文从八个方面入手来探讨高中古诗词的意境教学,力求给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带来借鉴,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使得教师能够帮助高中生切实领略到古诗词的意境美,感受诗词意境中流动的生命意识与人格之美,构筑诗意人生。但由于诗词教学的复杂性及笔者教学经验不足,本论文还存在论证不够全面深入、策略实施效果未知等问题,不过笔者相信未来古诗词意境教学必定会拓展出新的视野。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古诗词新课标高中语文
踏青古诗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