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打造实验室经济圈的对策研究

2024-01-03段姗孙晓莉王留军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杭州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经济圈实验室建设

□文/ 段姗 孙晓莉 王留军 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浙江省实验室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战略科技力量,已布局建设10 家,其中7 家落地杭州。2023 年4 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意见》,提出“到2027 年,打造5 个百亿规模的实验室经济圈”。杭州作为“两个先行”排头兵,正聚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有责任、有必要在实验室经济圈建设方面加强前瞻谋划和先行先试,以在杭的浙江省实验室为核心,强化基础科研、应用技术、金融支持的新“三驾马车”合力,促进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升级,形成“一个实验室引领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格局。本研究通过对在杭的7 家省实验室的调研发现,省实验室建设在制度设计、室地合作、资源整合、生态打造等方面存在问题和短板,实验室经济圈建设尚无实质性布局。

存在问题和短板

市级层面统筹谋划有待加强

从制度设计上看,杭州市出台《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 年)》,鼓励省实验室承担国家战略科研任务和重点研发项目,催生一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和战略产品。但在挖掘在杭省实验室创新策源潜力方面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对实验室经济圈建设缺乏市级层面的统筹谋划,尚未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和专项政策,在运营管理、土地规划、用地管理、招商引资、人才环境、金融支撑等方面缺乏顶层谋划和操作规范。

市场导向的原创技术供给不足

调研发现,省实验室在凝练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时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依赖专家咨询,企业用户、创投机构等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产学研对接效果不佳,导致实验室技术供给与产业创新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目前,除湖畔实验室项目直接进入阿里生态圈外,其他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依旧缺乏与企业、行业的深度融合。此外,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制有待健全,对标上海、合肥等城市,杭州大科学装置谋划建设还不多,依托大科学装置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协同各类创新主体开展一体化攻关、产出标志性成果并推动转化落地的机制尚未形成。目前之江实验室自主谋划的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不显著。其余省实验室由于刚刚起步,均未实质性谋划布局大科学装置。

室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当前,部分省实验室已与落地区政府自发开展了相关合作,如之江实验室与余杭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等。但总体来看,合作内容仍然局限于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常规领域,体现为“实验室供技术、企业作承接、政府给优惠”的单点式、零散型合作,在地方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运营管理、招商引资、产业集群培育等更深层次的合作方面探索不多,实验室尚未真正嵌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体系中。如良渚实验室孵育的企业大多注册在其所在地,但散落分布,对产业的集聚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生态还不成熟

2022 年,杭州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超1.2 万亿元,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超70%,整体发展态势迅猛。但从结构看,与成果转化直接相关的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等科技服务业态占比较低,概念验证中心、风投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还不够发达,并且还没有规上单位。2023年6月成立的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尚处于起步阶段,助力省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对接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据了解,省实验室科研成果多由科研人员自主实施转化,他们在市场对接、商业运维、投融资等环节并不专业。部分省实验室虽成立了公司作为持股平台,但是由于市场化、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队伍不足,缺乏成熟的市场化盈利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不高。

加快打造实验室经济圈的对策建议

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各具特色的建设运营模式

构建“顶层设计+先行试点”的工作推进机制,建议市级层面统筹谋划实验室经济圈建设工作,制定出台支持实验室经济圈建设的指导意见,优先选择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条件相对成熟的省实验室开展试点,探索差异化的建设运营模式,开辟以“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实验室经济”新赛道。充分调动省实验室落地区政府积极性,在土地资源、政策配套等方面加强支持。如余杭区可充分发挥阿里巴巴的产业生态优势,以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为双核,联合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实体化运营管理,重点支持省实验室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西湖区聚焦生物医药,以西湖实验室为核心,锚定创新链前端,聚焦新型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药物开发等细分领域,吸引集聚一批具备较强科研实力的研发型企业落户,形成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在新药创制领域打造全国最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小试”链条,大力发展研发经济。

优化空间布局,打造“最具活力的一平方公里”

借鉴成都院企地合作构建“事业合伙人”伙伴关系的做法,进一步拓展室地合作宽度,探索将产业功能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推动传统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性合作升级为涉及产业园区建设、科技招商等更深层次的合作,打造以省实验室为核心、空间相对集聚、各类要素充分涌流的创新创业热土。参考西湖大学城建设模式,支持以省实验室为中心,通过整合利用周边存量土地资源和楼宇载体,就近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能级产业园区或特色小镇,一体化布局建设产业转化区、孵化基地和配套服务区,吸引高层次人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资本等集聚发展,打造“最具活力的一平方公里”。学习安徽合肥“科大硅谷”创新单元模式,打造实验室经济圈细分运营单元体系,招募高水平运营管理团队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营各片区细分单元。

做强杭转中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借鉴美国创新与技术改善医学联盟整合产学研医投等优势力量推动医学前沿技术落地的做法,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优势领域,推进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联合在杭7 家省实验室、在杭高校院所、企业、医疗机构、创投机构等,共建重大前沿技术与转化中心,遴选一批符合杭州产业发展需求、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组织配备跨学科交叉研究团队,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加速等全流程专业服务,打通省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培养壮大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加强早期介入和跟踪服务,全程参与发明披露、价值评估、专利申请与维护、技术推广、对接谈判等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加大对技术经理人的补贴力度。

把握“后亚运”时代契机,强化技术成果首发应用

依托之江实验室在人工智能、湖畔实验室在大数据与区块链、白马湖实验室在能源低碳转化、湘湖实验室在绿色健康高效农业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亚运手语智能翻译服务、亚运网络安全保障、亚运智能医疗急救保障系统等已有的合作项目为基础,积极谋划“后亚运”项目合作,共同打造更多绿色低碳智能标志性成果,推动省实验室最新技术成果在相关场景的首发应用,不断提升省实验室知名度,促进省实验室科技创新成果向全国乃至全球辐射推广,吸引更多科技项目和企业来杭落地转化。

推进市区协同,强化创新创业要素保障

实验室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科技、财政、发改、经信等各部门协调配合,市区两级齐抓共管,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一是强化多元投入。发挥杭州科创基金、创新基金作用,支持母基金与省实验室、落地区政府、社会创投机构等共同设立成果转化子基金,引导金融资本重点投向省实验室经济圈相关领域初创项目。支持在省实验室开展“先投后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改革。二是加强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省实验室与省属高校联建学科,参与学科动态调整,为高校学生提供实研、实训场景,共同培养从科技到产业的全链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通过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支持省实验室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三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实验室经济圈建设用地由市、区(县、市)政府优先安排土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用地需求。

猜你喜欢

经济圈实验室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