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研究

2024-01-03张苏福州理工学院福建福州350599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24期
关键词:导论育人思政

张苏(福州理工学院 福建福州 350599)

书 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

作 者:项久雨

出版单位: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 年09 月

定 价:50.00 元

ISBN:9787307224988

新时代的高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有了全局性的转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也有了深层次的理论反思和实践创新。特别是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助攻下,微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在开辟新渠道中,积累了历史经验,实现了自身的实效性。面对因时而变的时代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丰富度和实践度上能有更长足的进步,也推动着因事而化的理论方法能够随时代的发展而展现其魅力。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一书,立足时代,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为源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针对实践性、辩证性的深刻哲理,该书给予了全方位的解析,这必将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想实现内化的价值,可以从内化和外化的范畴中发掘启示,并积极推动大学生在这种互动的关系中实现自己的内在需求。首先,新时代的高校需要在实现思政教育内化的基础上,将外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指出在探究思政工作中不能轻视内容,要着重强调内在结构的内化特性,只有大学生主动将政治观念和思想体系转化为自我意识时,才能实现一个彼此融合的氛围。此外,在外化的过程中就需要彰显实践和培育的相辅相成关系,在共生中将内外化的互动进一步稳固,在循环中将内外化的矛盾发展得更加灵动。其次,高校的思政教育方法的改进,要以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主要目的,这不仅仅是其个体身心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目的的依据。该书认为在高等教育发展阶段,遇到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思政不再是一味地灌输,在方式方法上更加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这就需要在满足教育内容供给外,更多地将真理性和人文性的价值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在以文育人中要想彰显思想的能力还需要实践给予的切实效益,这在促进思政教育内化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方法。再次,在时代引领下,高校的思政教育还需要以培养时代新人为己任,在肩负时代使命中将接班人的事业贯穿始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提到在奋斗中要坚持理想的作用,在实践中为理想搭建厚实的素材和广阔空间,在引导青年悟透真理的逻辑上,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外化为实际的行动。另外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升华和内省,时代的课题和新的思想需要在反思中找到开辟的新路径。最后,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方法上,要讲究适应的信息传导,在心理上要避免从众的认同,在交往中要发展共享的精神。该书认为大学生在适应新的信息,要有针对地进行淘汰,对失真的信息进行识别,选择新的思维方式时,需要合成新的知识网络,避免数字洪流的影响。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实效性的作用发挥上也需要全方位的对策来辅助。首先,在共享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面临着资源丰富化的时代机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认为信息传播的时代比起传统纸质传播的文字时代,有着跨越式的区别,在融合声音,色彩及画面为一体的动态形式下,思政教育的方法也会更加地立体化、动态化,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度也会呈现逐渐深入。其次,在双向、立体地传输过程中,每个个体的交流会更加地自由灵活,这就为思政教育的内容发展增加了互动特性。该书认为思政工作者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微媒体的效应,依托好互动的传播能力,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观念,巧妙地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交流。同时,在发展中也会面临诸多的挑战,其中,时代的社会思潮对于思政话语权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思政教育的方法在运用中不能是强制的方式,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力军,思政工作需要双向的模式使得信息传播得更加自由、平等,感召力也更强。再次在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上,也要辅之于更多的内容体悟。该书认为思政工作者借助媒体要先进行自我自主学习,才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达到配合度的满足感,这种有效的互动才是方法论的目的所在。最后,在实现思政方法实效性中,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挖掘更多的信息资源也是可选之路。该书认为思政工作者采取“专兼聘”的方式,是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抓手,不同教师在开拓创新以及功底理论上有着不同的层级,方便学生联系实际去学习,价值引领的不同方式也会使得学生的教育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能有机结合,话语的时代性也能实现更有力的发展。另外,新媒体平台的教育作用显而易见,对于思政方法的创新也具有较大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探索在配齐队伍力量基础上,落实好育人根本,夯实到主题教育,将育人体系协同到位,才能在方法创新中突出关键,注入活力。第一,在立德树人的统领下,思政教育方法要彰显铸魂育人的主线,在挖掘育人本质要素的同时,抓好立德的核心环节,新时代的高校也要将其作为教育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认为致力于培养时代新人是高校的本色,思想教育的方法是练就过硬本领的关键步骤。第二,在主题教育中要夯实好实践教育的原点,打牢根基,针对亟需精心培养的青年大学生,要用精准滴灌的方式将理论教育融入其思想期待中。该书提到主题教育要全景式布局,思政教育的方法要运用在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中,不断引导青年学生亲身考察,积极投身实践。第三,较大限度地挖掘校内外的资源,广域的建构协作机制,联动的方式方法也是思政教育方法的有效选择。该书认为在课程体系上的育人要实现思政和知识体系的统一,在科研中的育人要树立正确的学术发展趋向,在实践中的育人优化设计,强调信息技术的融合,在资助育人上增加道德浸润的长效机制。第四,思政教育方法在激发创新动因时要围绕学生因时而进,借助形势谋篇布局,沿用老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新媒体元素,形成灵活开放的格局。该书认为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一定是原则方法的高效化运行,思政教育要想释放动能,需要适应时代的矛盾,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揭示思政方法中的特定内容,拓展出新的信息场域。最后,坚守思政教育的阵地要配齐建强的思政队伍,在精湛的育人本领下,通过一定规模的影响,多元化的角色扮演,激发出育人的积极性。该书认为确保思政方法实效性的前提下,加强队伍的柔性流动,制定特色的选拔标准和要求,让思政队伍能够成为思政文化的传播者,做好思政教育的引导者。

整体推进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背景下,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教学混合发展,实体课堂和虚拟课堂的交叉进行,形成了思政课教学的活力样板。第一,在理念上要讲究规律,灌输和启发要相机而行,教师上课要艺术性和生活性相配合,讲理论要接地气,让方法不再是理论而是一种管用的办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认为思政教育方法是本质观的探索,是教学观的挖掘。第二,教学环境的搭建也是双向互动的新生态,在现实和虚拟的环境中搭建显性和隐性的课程建制,在直接和间接的课程中拓展学校的实践领域。该书认为其他课程要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这种协同效应需要在现实和虚拟的空间中实现无缝衔接,在学校和社会的实践中打通空间的障碍,在理论和创新中能够同频共振,新生态的环境才能有效拓展。第三,教学方法的新样态需要多层面的发展和多方向的进展决定,新时代也决定了这种趋势是更加宽阔领域的综合发展。该书认为教学方法、理念和模式规律的层次发展,是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师生的双向互动是思政课的领域延伸,学校真实课堂与网络虚拟空间的混合教学,能够实现多向发展的目的。第四,新的思政教育方法要产生出新的成果,培育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模式,这对于积淀理论也有促进作用。该书认为择优推广的助力是教学成果能够得到彰显的平台,教学方法的集成是学科专著及成果评选的结果,社科基金的支持也是各种丰富学术成果的有力支撑。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全面展望了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总结了教学方法的引领式发展,推广了均衡式发展的培养政策,发挥出了个性化发展的主动创造性,更是学术性牵头的理论创新,实现高校教学方法的显著进步,对倡导教师改革方法涵育成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导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