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学校: 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新样态
2024-01-03钟义应龚卫东
□钟义应 龚卫东
一、 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创建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1]这一论断, 对教育提出了学习方式变革和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要求。 从教育本身看, 义务教育在实现基本均衡的情况下, 国家确定了优质均衡的新目标; 从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看, 国家要求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对深圳的基础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以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和5G 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社会,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为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那就是要在理念、 体系、 制度、 内容、 方法、 治理等方面实现现代化。[2]而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新路径, 就是要创造新的教育生态、 新的学校样态和新的学习方式。
现实中, 深圳市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多短板, 主要是特区原有教育发展不平衡、 名校与非名校之间不平衡、 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追捧导致学区房热持续高涨; 另外, 深圳百万学位建设引进了大量的新教师,这些教师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急需得到改善。 在此背景下, 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创立深圳市云端学校。深圳市云端学校, 致力于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的新型教学和教师成长共同体[3], 深化课程改革, 提供选择性、 个性化的课程和师资,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融合线上线下教学, 探索从工业化时代“规模化、 标准化、 流水线” 人才培养模式, 向精准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当好未来教育的 “探路人”。
二、 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实践举措
(一)聚焦资源共享,构建“1+N”共同体学校新样态
深圳市云端学校以联通主义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4],以 “云朵推动云朵, 灵魂唤醒灵魂” 为办学理念, 通过互联网将分布在各市区的入驻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1+N” 云端学校共同体。 从2021年9 月开始, 以语文、 数学、 英语3 大核心学科为试点, 在初中一年级开展常态化教学。 从2022 年9月起, 试点工作拓展到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 试点学科包括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体育、 劳动教育等。 自2023年9 月起, 云端教学覆盖了初中3个年级, 服务3600 名学生, 参与云端课堂教学的教师达470 人, 实现了初中学科的全覆盖。
云端学校打破了传统学校的有形边界和物理空间, 改变了传统学校的学习场域与交互方式, 形成“1 间主讲教室+多间辅讲教室” 的全新教学环境, 形成了大同学圈、大教师圈、 大家长圈, 常态化开展联通共享的云端教学, 实现了学习的连接、 资源的链接和组织的联结(见图1)。
图1 云端学校教学模式
(二) 聚焦优质高效,打造结构化教师团队
云端学校以深圳市内有较大影响力、 “德艺双馨” 的名师作为主讲教师, 带领每个年级的辅讲教师组成结构化教师团队, 通过常态化同备、 同研、 同教行动, 带动教师团队专业能力快速提升。 辅讲教师成长成熟后, 可以升级为主讲教师, 各主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讲授自己最擅长的内容。 主讲教师通过考核可以聘为首席教师, 享受政府特聘岗位的奖励。 在全市首批特聘岗位评选中, 有5 位教师通过评审。 高频次、 嵌入式的教研方式, 让教师在师德师风、 学科素养、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进而全面惠及全体学生。 各学科组相互借鉴、 融合、激励和促进, 不断突破自我。
(三) 尊重学生意愿,组织建立云端班
每所入驻学校, 初中阶段设置2 个云端班。 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 坚持均衡分班, 维护教育公平。 在家长知晓、 同意并签署《家长知情同意书》 后, 云端学校将对各云端班进行课堂数据采集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 云端班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凝聚力、 自信心和荣誉感, 逐渐形成了自律、自信、 自豪的良好精神面貌。 2022年秋季入学时, 各入驻学校的学生踊跃选择云端班。 罗湖外国语学校有422 名学生争抢初一年级90 个云端班学位, 其结果由人大代表和家长代表现场监督摇号产生。
(四) 聚焦公平均衡,构建多师教学新模式
云端学校创新形成了 “常态化、 全学科、 多主讲、 直播互动+智能辅助” 的多师教学模式。 云端课采用统一课表, 26 间教室通过网络连成一体, 主讲教师在云端、辅讲教师在本地同时开展教学,大约50%的课时采用这样的方式。主讲教师讲授最精华的知识、 最典型的方法和最核心的思想, 高效率、 高水平组织课堂教学, 负责在云端呈现学生最有价值的思维过程; 辅讲教师协助主讲教师“同教”, 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和健康习惯, 并立足本班学情开展线下互动、 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 课前云端教师团队的同备、 同研是云端课堂 “同教” 的保障, 每位教师积极参与, 聚集众人智慧、 发挥各自所长, 形成 “长板效应”。
(五) 聚焦高效课堂,形成动态优质课程资源
结构化教师团队在首席教师带领下, 认真分析学情、 教情, 同备、 同研打造出优质的动态课程,实现更大场域的覆盖。 相较于传统的平台资源使用率低的现象,云端优质课程资源有三方面的突破: 一是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外时间主动使用平台资源, 云端班则是充分利用上课时间, 让优质课程资源覆盖全体学生; 二是平台资源 “见课不见人”, 学生与授课教师互不认识, 云端优质课程的授课教师相对固定, 学生与教师相互熟悉; 三是平台资源更新速度慢,引用案例较为陈旧, 而云端课程资源每次上课都即时更新。
(六) 聚集智能生态,统一设备标准
云端班教室设备配置均相同,均可作为主讲教室或辅讲教室,根据教学需要, 中控系统便捷地连接形成多间联通教室, 支持任意连线、 直播互动的全新教学环境。 主讲教师可通过手持平板电脑操控设备, 与任意一间辅讲教室里的学生流畅互动。 具体设备包括前置86 寸互动屏2 块、 无尘黑板1 块、 后置86 寸互动屏1 块。 前置屏显示的内容可一键复制或双屏交换, 支持触控手写, 可作为电子黑板使用, 保留黑板是为了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需求和教师的教学习惯。 后置屏用于显示云端班级的课堂实景, 支持主讲教师与云端学生的 “面对面” 互动, 避免主讲教师背对云端师生。 中控系统能够按课表远程启动相关设备, 无须教师操作。
三、 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创新价值
(一) 平台筑基,有效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除了受教育事业发展差异影响, 还受区域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差异的影响。 深圳市在大规模建设学校的同时, 还在提升已有学校的办学质量。 传统的提升方式周期长、 见效慢, 集团化办学虽然在品牌和管理上对帮扶学校有一定作用, 但并没有下沉到日常教学层面。 云端学校聚集优质资源, 通过 “1+N” 学校共同体协同发展, 打破了 “名校” 孤岛效应, 实现了优质师资、 课程、教研等资源的全域、 泛空间联系与互通, 提供 “家门口上名校” 的可能, 有效实现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展现出先行示范的引领性作用。 问卷调查显示, 95%的学生喜欢云端学校的授课模式。 云端班学生在学习兴趣、 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2022年, 各入驻学校初一年级新生报名参加云端班的人数, 比2021 年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的《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云端学校2021 级学生测试分析报告》, 对入驻学校的云端班和非云端班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 云端班学生都有突出表现。 从横向看,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 云端班学生的语文、 数学、 英语成绩要好于非云端班, 测试成绩优势较为明显(见表1)。 从纵向看,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 在语文、 数学、 英语3个试点学科中, 云端班与非云端班均分差值进一步扩大 (见图2)。
图2 云端班与非云端班两个学期语文、 数学、 英语均分差值对比
(二) 技术赋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如何实现规模化的因材施教, 值得率先探索和深入研究。 云端学校打破了传统学校的时空限制,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赋能教育教学的作用, 依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实施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 对每一个学生实施精准学情分析, 架构未来教学组织形式的新范式。 学生在云端人机协同、 跨界联通融合学习, 形成大观念, 养成深度思考习惯; 教师在云端深度教研, 努力开展跨学科融合, 引导学生项目式学习, 创造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新空间。 根据科技部重点专项 “大规模学生成长跟踪研究” 评测, 云端共同体属于最前端的 “卓越发展型” 模式。
(三) 多领域专家参与,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
着眼未来教育发展, 有必要优化并重构现行教师队伍建设模式,解决教师发展路径单一的现实问题。 一是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选派不同学科的教研员, 分批到深圳市云端学校驻点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行一年 “旋转门” 制度。 二是基于教学表现与学生反馈, 对云端学校主讲教师进行评估。 针对主讲教师设立 “首席教师” 岗位, 享受深圳市基础教育特聘岗位人才津贴。 三是建立主讲教师带领下的同备、 同研、 同教机制。 在整体规划云端学校课程的基础上, 主讲教师带领全体教师围绕大单元、 大任务、 真实性、 实践性开展同备、 同研教学活动, 深度打磨每一节课。 四是通过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的 “青蓝结对”, 指导年轻教师持续提升。 云端嵌入式的同备、 同研教学活动及全方位的教学引领, 为新教师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平台, 也激活了老教师的教学动力。
(四) 多部门协同,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云端学校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一是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宽带覆盖率, 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顺畅地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和学习。 云端学校总部校区, 按照万兆光纤到班的规格设计建设。 云端学校和各入驻学校的连接, 通过 “深圳市区教育城域网+5G” 备用专网实现。所有系统部署的云计算资源由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提供, 实现集约、 安全、 高效运转。 二是引进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 如智能扫描设备、 学生行为分析设备、 虚拟教研室和实验室等, 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场景。 三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现个性化、 智能化的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字化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经验及启示
(一) 坚持需求导向
深圳市云端学校在创新过程中, 一直坚持需求导向。 以 “直播互动+智能辅助” 的云端教学技术支撑环境的构建为例, 通过对国内外高科技厂商的广泛调研, 工作人员发现没有一家的现有产品能实现主讲教室与8 个以上辅讲教室任意互动, 与教学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 通过与国内各企业反复沟通, 云端学校提出 “任意互动”“智能辅助” 等核心需求, 联合各企业共同攻关, 终突破了技术瓶颈, 实现了30 个教室任意互动,且可拓展到499 个教室同时上课。2022—2023 年, 云端学校根据课堂实际, 将 “前置屏幕+投影屏”,改为双大屏幕, 增加无线麦克风,优化空间音控设备, 使课堂场景更丰富, 应用效果更良好。
(二) 依托实体学校
深圳市云端学校是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 以实体的云端学校为依托, 整合各方力量, 构建起教育行政、 教科研、 信息中心等多部门联动, 各入驻学校协力的工作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从政策、 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 教科研部门提供教研员支持; 信息技术中心提供了网络、 云计算资源等支持。 云端学校跨校组班、 跨区成校, 统一协调管理、 统一教学规范、 统一教学进度, 通过每日教学简报和云端周报, 及时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迭代更新、 持续改进, 带动各入驻学校协同发展。
(三) 遵循系统思维
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何让学校有效运转, 达到高质量育人的目的, 管理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研究和解决问题。 云端学校管理者将教学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看作一个整体, 从整体出发来考虑问题。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 考虑如何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考虑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情况, 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注重协同合作, 实现跨部门、 跨领域的协同作战。 在教学工作中, 努力实现教师、 学生、 家长等各方密切配合, 共同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发扬特区精神
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 一直以 “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埋头苦干” 的特区精神激励自己。 2021 年, 从筹备组成立,到学校开学仅用了193 天。 之后,教职员工连续3 个暑假牺牲休息时间, 组织培训学习, 开展课程研讨, 这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云端高度和教育温度, 体现出深圳教育人勇于担当、 能打硬仗的工作作风。
面向未来, 深圳教育将以云端学校改革试点为依托, 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 “双区” 建设, 为打造“幼有善育、 学有优教” 民生幸福标杆, 开辟数字化 “新领域、 新赛道”, 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深圳样板、 深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