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效果分析

2024-01-03杨迪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20期
关键词:跗骨关节镜踝关节

杨迪迪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滨州 256699)

跗骨窦综合征是一种创伤性病变,主要是由于踝关节内翻扭伤所致,外踝区域跗骨窦部位疼痛及炎症是其主要表现[1]。跗骨窦综合征常伴有韧带损伤与软组织损伤,特别是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故尽早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对于改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X线、超声、螺旋CT是临床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的常用手段,但易出现漏诊和误诊,诊断准确率较低[2]。3.0T磁共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诊断方式,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等优点,能反映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现已成为跗骨窦综合征的主要影像学手段之一,但关于其用于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的研究报道较少[3]。鉴于此,该研究以78例疑似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探讨3.0T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2.78±7.3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68±0.34)年;病灶部位:左足26例,右足24例;存在踝关节扭伤病史32例,无明显外伤史18例。

纳入标准:①存在不同程度局部疼痛、足外侧部酸胀不适等症状;②年龄>18岁;③意识清醒,视听功能、语言功能正常,积极配合治疗;④符合3.0T磁共振检查与关节镜检查适应证;⑤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并发关节肿瘤或关节感染;②精神病或神志不清患者;③存在踝关节手术治疗史或踝关节畸形;④心脏、肾脏等脏器组织出现器质性病变。

1.2 方法

(1)常规检查:收集患者的各项信息,做好体格检测,特别关注对踝关节的内外侧进行检查,了解是否出现踝关节肿胀、踝关节不稳、踝关节疼痛或踝关节畸形等症状。韧带损伤依据:当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时,足被动内翻,受伤韧带因牵拉作用易痛感加剧,强制进行内翻患足可见踝关节外侧韧带断裂部位出现凹陷增大现象;当下胫腓韧带损伤时,握住足跟进行距骨侧向运动或旋转运动可见距骨活动范围增大;当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对患足强制进行外翻可加剧痛感,且韧带断裂处可能出现凹陷,固定小腿,按照前后方向推动足跟可见内侧活动范围增大情况。若存在上述症状,可考虑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2)3.0T磁共振检查:检查前叮嘱患者取掉金属配饰、手机等,身穿棉质衣物,告知检查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双下肢自然伸直,足部先进,踝关节跖屈20o,使用荷兰飞利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Achiev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检查,选用踝关节表面线圈,将踝关节放在线圈中心,进行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重点扫描患侧受损的踝关节,扫描期间需制动受检踝关节,防止出现足内外旋。扫描序列及参数:①矢状位T1加权成像(T1WI)序列的重复时间(TR)为500 ms,回波时间(TE)为10 ms,层厚设为3 mm,层间距设为0.3 mm,视野设为16 cm×16 cm,矩阵设为256×256;②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WI)序列的TR = 4 500 ms,TE = 78 ms,层厚设为3 mm,层间距设为0.3 mm,视野设为16 cm×16 cm,矩阵设为256×256;③冠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SPAIR序列的TR = 3 800 ms,TE = 25 ms,层厚设为2 mm,层间距设为0.4 mm,视野设为16 cm×16 cm;④横轴位PDWI-SPAIR序列的TE = 3 800 ms,TR = 40 ms,层厚设为2 mm,层间距设为0.4 mm,视野设为16 cm×16 cm。完成扫描后将数据和图像上传至仪器自带软件进行分析,由2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负责阅片,观察跗骨窦区域的病变情况,观察踝关节的稳定性、韧带损伤程度、骨髓水肿、囊肿和出血及静脉曲张等表现。若意见不同时需共同商讨后得出结论。(3)关节镜检查:选择德国史托斯STORZ关节镜(型号:28731BWA)进行检查和治疗。指导患者采取侧卧姿势,对患肢进行消毒,使用划线笔标记外踝尖下10 mm、外踝尖前20 mm,将标记部位作为关节镜的前方入口,将外踝尖下作为关节镜的中间入口,另选择与外踝尖平行处上方3 mm作为关节镜的后方入口,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关节镜前方入口与关节镜中间入口,然后缓慢置入关节镜,确定出现金属撞击感后方可停止,将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穿刺针注入,确定0.9%氯化钠注射液能流出后取出前方穿刺针,沿着皮肤纹理切开一个小孔,小孔长度为10 mm,使用蚊式血管钳撑开皮下组织,找到中间穿刺针,并插入镜鞘,观察跗骨窦内情况,若完全性损伤则在关节镜下重建韧带,若属于部分损伤则给予切除术或缝合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常规检查与3.0T磁共振检查结果,比较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的关节镜诊断标准:关节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滑膜充血增生、局部骨间韧带损伤、粘连、脂肪纤维化和疤痕形成、腓骨肌腱损伤等现象。(2)观察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患者的磁共振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检查与3.0T磁共振检查结果

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阳性24例、阴性26例。常规检查真阳15例、假阳8例、真阴18例、假阴9例,3.0T磁共振检查后真阳23例、假阳1例、真阴25例、假阴1例,见表1。

表1 观察常规检查与3.0T磁共振检查的结果 单位:例

2.2 比较常规检查与3.0T磁共振的诊断效能

3.0 T磁共振检查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检查(P<0.05),见表2。

表2 对比常规检查与3.0T磁共振的诊断效能[%(n/m)]

2.3 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患者的3.0T磁共振表现

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患者经3.0T磁共振检查后发现,损伤韧带可见不同程度的韧带增厚或纤细,韧带边缘毛糙,韧带内部信号分布不均匀,韧带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能见高信号积液影;距腓前韧带、内侧韧带浅层及跟腓韧带呈低信号、不均匀束条状低信号,距腓后韧带、内侧韧带深层及胫腓后韧带呈不均匀条状信号。见图1、图2。

图1 T1WI高信号的影像

图2 距腓前韧带损伤

3 讨论

跗骨窦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足踝部病变,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但窦间韧带损伤、窦内压力升高该发病机制的两种假说[4]。跗骨窦综合征常伴有韧带损伤,易出现疼痛、肿胀、行走困难等症状,引发关节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痛苦。因此,临床加强跗骨窦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关节镜检查结果是临床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的“金标准”,有利于明确踝关节解剖结构,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存在检查耗时长、创伤性等,无法作为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的首选诊断方式[5]。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技术成为临床评估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超声、X线、CT是常用的影像学技术,虽能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但存在局限性(比如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差、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等),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实际情况,诊断准确率较低[6]。3.0T磁共振因操作简单、无电离辐射、检出率高等优势逐渐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较广。3.0T磁共振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主要通过磁场与射频脉冲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成像,显示人体内软组织和器官的细节结构,提高诊断准确率[7]。3.0T磁共振拥有高速成像能力,能快速地扫描大量的数据,生成清晰的3D图像,显示跗骨窦区域的软组织、骨骼及韧带结构,反映组织的密度和结构,骨髓水肿现象,软组织的炎症、水肿和囊肿等情况,明确韧带损伤程度,利于疾病确诊[8]。3.0T磁共振能随意方位扫描病灶组织,清楚显示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的解剖关系,准确评估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提供依据[9]。3.0T磁共振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非常清晰的图像效果,能获取丰富的图像信息,促使医生更好地评估病变性质及程度,帮助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10]。该研究发现,同常规检查相比,3.0T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更高(P<0.05),充分证实3.0T磁共振在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诊断的优势显著。分析其原因是:3.0T磁共振具有无创性、图像清晰度高、数据精准、扫描时间短、软组织分辨能力强等优点,能多方位成像,清楚显示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快速鉴别韧带损伤类型;同时,能避免周围组织对病灶判断造成的影响,且不会受到伪影的影响,疾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高;此外,3.0T磁共振能依照不同序列信号的差异,鉴别病灶的水肿渗出、纤维化、囊肿、静脉曲张等情况,提高疾病的诊断效能[11]。该研究发现,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的磁共振表现为:损伤韧带可见不同程度的韧带增厚或纤细,韧带边缘毛糙,韧带内部信号分布不均匀,韧带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能见高信号积液影;距腓前韧带、内侧韧带浅层及跟腓韧带呈低信号、不均匀束条状低信号,距腓后韧带、内侧韧带深层及胫腓后韧带呈不均匀条状信号。由此看出,对疑似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患者实施3.0T磁共振检查,可通过影像学表现明确受损韧带的解剖结构,进一步提高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的检出率,确保其能尽早接受治疗,改善预后结局[12]。

综上所述,3.0T磁共振用于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的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明确韧带损伤的磁共振表现,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值得临床加大推广力度。

猜你喜欢

跗骨关节镜踝关节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