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绿色食品发展路径思考
2024-01-03王雪薇李显军黄国梁
王雪薇 李显军 陈 倩 黄国梁
(1.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北京 100081; 2.云南省普洱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云南 普洱 665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目标和路径。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实现绿色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业绿色发展是释放绿色生产力, 注重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匹配性, 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 促进绿色生产和生活[1], 具有激发农业创新、 推动产业融合、 增加农民收入等特征[2]。
为民众提供更优质健康的农产品, 既是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也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 农业绿色发展的终端产品是绿色优质农产品, 绿色食品作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代表, 始终秉承“生态环保、 安全优质” 的发展理念, 全方位全过程推行农业绿色建设、 绿色生产、 绿色消费, 注重构建综合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严格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制度, 结合循环经济、 生态设计、绿色供应链, 实现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绿色食品发展对尊重与保护自然的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 人与人和谐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典范和重要途径, 也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 更是适应公众消费要求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 通过分析绿色食品发展成效及主要矛盾, 提出对绿色食品发展路径的思考, 以期为高质量发展绿色食品提供决策参考。
一、 绿色食品发展成效
(一) 不断扩大总量规模, 进一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绿色食品聚焦产业高水平、 产品高质量的目标, 从概念到标志再到产品, 最后延伸到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始终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许可的生产主体和产品数量逐年增加。 数据表明, 我国绿色食品生产面积占农业耕地总面积的8.2%[3], 截至2022 年底, 绿色食品用标单位总数达25 928 家, 产品总数达55 482个。 绿色食品产品涵盖农林及加工产品等5 大类57 类品种, 其中农林及加工类占比81.04%, 畜禽类占比3.58%, 水产类占比1.20%, 饮品类占比11.08%。 据统计, 对于民众日常消费量较大的大米、 茶叶、 蔬菜、 水果产品, 绿色食品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1.44%、 3.75%、 2.75%和4.98%[4],成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主力。
(二)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张福锁院士团队研究发现, 绿色食品的生产模式对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促进作用明显, 主要体现在3 方面。(1) 投入品使用减少。 在绿色食品生产模式下, 化学氮肥投入量减少39%、 化学磷肥投入量减少22%、 化学钾肥投入量减少8%, 近10 年累计减少化学氮肥投入1 458 万t、 农药投入54.2 万t, 农药使用强度降低60%。 种植绿色食品10 年后, 土壤有机质、 全氮、 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31%、 4.9%、 42%和32%[5]。(2) 科学防治污染。 与常规农业相比, 绿色食品生产具有以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为基础的环境友好型生产特点, 绿色食品生产增加有机纯氮用量155.38 万t, 对提高畜禽粪便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贡献率在14%以上[5], 有效实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3) 推进减排降碳。 统计显示, 绿色食品生产近10 年, 氨挥发累计减排98.42 万t, 硝酸盐淋洗减少61.98 万t, 一氧化二氮减排4.29 万t, 温室气体减排5 558万t, 累计创造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32 059 亿元[5], 有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三) 积极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绿色食品标准定位是有选择地使用安全、高效的现代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 并与传统农艺相结合, 实现高产、 优质、 高效[6]。 研究报告显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 绿色食品生产模式作物产量平均提高11%, 其中粮食、 蔬菜类及经济作物单产分别增加12%、 32%、 13%[5]。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学习绿色食品生产模式, 合理规范使用投入品, 不断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和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 统计表明, 70%以上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其产品、 价格、 渠道和促销升级, 企业年产值增加50.3%, 农户收入增加43%,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5]。绿色食品品牌已成为形象良好的公共品牌, 统计显示, 绿色食品总体购买率达到58.9%,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意愿支付溢价为51.6%~65.1%, 75%以上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品牌具有美誉度, 6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忠诚度和推荐度[5]。 绿色食品的生产逐渐在市场环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切实促进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四) 产生积极社会效应, 示范引领我国农业现代转型绿色食品在制度效应、 模式效应、 技术效应、 健康安全效应、 示范引领效应等方面成效显著。 (1) 带动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绿色食品生产建立了贯穿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 产品质量和包装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体系, 通过标准化生产, 达到投入品使用减量化、 生产操作标准化、 过程管理精细化、 生产模式生态化的要求[7]。 截至2022 年底, 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48 个, 总面积超过1 160 万hm2, 带动近2 126 万农户, 通过以点带面, 促使农业生产者的绿色生产技能得到提高、 绿色生活习惯逐渐养成, 进而示范引领带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高效发展[8]。 (2) 切实保障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据张福锁院士团队研究统计[5],90.7%的企业认为发展绿色食品后, 危害员工健康安全的生产环节减少, 生产防护措施更充分; 75%以上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改善了食品安全问题,89.5%的消费者出于健康安全原因而购买绿色食品。 (3) 培育公众绿色环保观念。 全国已连续5 年开展绿色食品宣传活动, 累计举办近2 000 场活动, 广泛宣传了 “绿色生产、 绿色消费、 绿色发展” 理念。 统计显示, 有72.3%的消费者认为, 绿色食品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绿色环保观念, 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5]。
二、 绿色食品发展主要矛盾
绿色食品发展在迎来更多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矛盾。
(一) 绿色食品产品结构比重与优质农产品需求量之间不平衡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推动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变化[9]。 民众对优质安全、 营养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而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中, 农产品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供需不平衡, 导致绿色食品交易缓慢[10]。 目前, 绿色食品产品总量仅占食用农产品总量的5%左右, 其中大米、 茶叶、 蔬菜、 水果产品等比重较高, 畜禽、 水产品占比很小, 初级产品多、 加工产品少, 区域发展呈现 “东高西低”分布[4], 绿色食品产品结构、 总量规模和区域发展等方面还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优质安全、 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11]。
(二) 绿色食品宣传推广力度与品牌引导市场效益之间不同步绿色食品产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差, 很多农产品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概念缺乏明确的认知, 还有一部分消费群体并不能够有效识别绿色食品标志,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上无法形成很大的绿色食品消费规模[12]。 加之民众的绿色消费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 部分绿色食品销售商通过降低绿色食品的销售价格来扩大销售量, 也使得产品的销售价格不能彰显绿色食品的实际价值[13]。 同时大部分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不足, 尚未建立起自有品牌价值, 消费者对其特色和价值了解不够, 产业整体价值被低估, 进而导致生产经营主体只能获得产品本身的利润, 无法获得品牌带来的高附加效益, 也严重影响了运营的积极性[14]。
(三) 绿色食品发展模式研究与农业生态效益评价之间不充分绿色食品整合资源、 技术以及劳动力等要素, 促进了龙头企业、 新型经营主体、 普通农户产业化发展, 但在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 打通绿色食品产业的供应链、 生态链和价值链,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方面, 还没有可被大众接纳的核算方式, 缺少对绿色食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绿色食品实施产地清洁化、 投入品减量化、 生产标准化、 废弃物资源化的绿色生产方式, 有效控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有效保障绿色食品安全产出、 提高产地及周边环境质量、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恢复并稳固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15], 但当前绿色食品生产仅停留在标准执行层面, 在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对农业污染防治、农业领域减污降碳等方面的拓展研究仍薄弱。
(四) 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推广与农业转型政策引导之间不对称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和农产品技术含量低, 已经成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16]。 近年来, 尽管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和发展效应的应用范围不断加大, 但受我国农业生产特点限制和体制机制束缚, 绿色标准化生产推广体系仍不完善, 导致绿色食品发展模式支撑农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体系力量不足。 近年来, 全国工作体系始终把加强绿色食品体系队伍建设作为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的重要基础, 通过不断加强指导服务和宣传引导, 多角度、 全方位进行科普宣传培训, 分层次、分环节、 分对象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17],以推动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但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普遍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全面激活劳动力、 土地资源、 科技创新等要素的综合利用手段, 没有建立起可由绿色食品发展模式为农业生产导向的全链条治理框架和政策引领。
三、 绿色食品发展路径思考
(一)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义是通过改革创新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 进而做到经济的持续稳定运行[18], 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农业资源高利用率、 高产出, 因此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 民众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绿色食品发展需要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差异, 因地制宜、 合理开发、 梯度推进, 通过绿色食品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与优化升级, 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适度进行地区集中, 发挥对地区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19], 进而适应民众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变化。 同时要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为主攻方向, 深入推进绿色食品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结构调整, 提早规划布局, 全力推进绿色食品产品总数年增幅6%要求落实落地。 持续跟进绿色食品续展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聚焦重点地区、 重点企业、 重点产品, 加强规划指导, 统筹区域布局, 突出农业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 推动绿色食品平衡协调发展。
(二)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激发绿色食品品牌新动能产业融合发展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绿色食品提升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根本。注重种植和养殖平衡发展, 着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品, 强化内部循环, 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按照产加销一体、 种养加循环、 产学研融合的发展模式, 探索发展融生产加工、 市场销售、 消费体验、 文旅休闲、 专业服务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样板, 丰富产业功能形态, 放大品牌综合效应,提升品牌增值空间, 实现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有机融合。 通过打绿色牌、 走特色路, 发挥全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和主导产业优势, 积极组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营销。 紧跟市场需求导向, 基于大数据、 “互联网+” 等技术, 建立绿色产业大数据库、 绿色产业智库等, 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和智能消费体系, 引导绿色生产、 绿色流通、 绿色贸易、 绿色消费, 提升绿色食品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三) 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引导农业生产减排降碳农业生产兼具“碳汇” 和“碳源” 的双重属性, 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是由农业生产活动引致的碳排放, 同时需要利用农田、 森林、 草地等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固碳[20], 因而应从绿色生产入手, 正确处理好农业绿色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加强“控肥增效、 控药减害” 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措施推广, 同时依靠产业技术创新, 研发以产地清洁、 品种培优、 节肥节水、 病虫害绿色防控、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为一体的绿色生产技术综合应用手段, 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模式的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进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推进生态效益提档升级, 更好地实现低碳、 环保和可持续的目标。
(四) 强化政策创新引领拓展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和《“十四五” 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 中都明确提出, 要将加强绿色食品发展作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制度、 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创新可以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不竭的内生动力, 结合《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 和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等政策法规文件, 深入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研究, 鼓励引导生产经营主体按照绿色食品标准中环境友好、 减肥减药、 资源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 进一步拓宽绿色食品生产模式推广覆盖范围。 研究拓展多元化绿色食品相关指标考核体系, 增设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面积、 绿色食品生产区域内投入品利用率、 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 在政策规划、 制度建设上鼓励引导标准化、 规模化、 集约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绿色食品, 努力克服农业生产主体目标与农业绿色发展目标不一致等问题, 不断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四、 结语
在人与自然和谐视阈下, 绿色食品产业构建了绿色低碳的农业产业体系, 补齐了农业生态短板,培育了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 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 保障了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满足了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的要求, 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努力方向, 契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发展绿色食品既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也是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 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 王雪薇, 李显军, 陈倩, 等.生态文明视野下绿色食品发展路径思考 [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 (5): 84-87.
WANG Xuewei, LI Xianjun, CHEN Qian,et al.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green f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J].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o-products, 2023 (5): 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