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承传播的融入研究

2024-01-03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教学大学

刘 艳

(辽宁科技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大学英语教学中,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大学英语是中国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彰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少有定位于合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的单一传授,其结果是学生更多地认识到西方文化,但对中国文化却疏远和淡化,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应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1 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失语症本是一个医学名词,意思是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患者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丧失。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存在着“失语症”的倾向[1]。长期以来,由于受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学习为主,英语学习就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技能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开始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更多地了解西方国家的相关文化,更有利于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合理地融入中国文化,而且,在介绍西方国家文化时,选取的素材多为正面的,不能客观、真实地加以介绍,这样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症”。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能使对方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而学生个人又会形成一种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结果,西方文化大行其道,而我们的文化却被疏远甚至是遗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国家来说,英语教学导致的“中国文化失语症”无疑是一种耻辱。大学英语教学合理融入中国文化因素,对解决民族“文化失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在大学英语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如果偏重于对西方文化的传播,将直接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疏远。只为学习语言而学习,只为学习西方文化而学习,这种做法很难提高学生英语运用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验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邃,这样就会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学习的融合,可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引入英语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英语了解到更多的中华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其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英语阅读和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最后,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英语听说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水平。

2.2 有利于促进大学英语和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

英语是被普遍接受的国际语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中,把中国优秀文化用英语的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国,一方面显示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各国的文化交流。在我们的国力日益强大的同时,我们也应不断地向世界传播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东方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各国的文化进行交流,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目的,从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将民族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中,充实英语课堂教学的知识与内容,对推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改进大学英语教育体系,创造与现代大学生相适应的课堂氛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促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华文化的有效融合,可以通过与外国留学生、外交官等进行文化沟通来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为大学英语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促进大学英语和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

3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现状

3.1 课程设置倾向于应试性、偏离实用性

长期以来,为协助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采用记忆词汇、分析语法、翻译文本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巧,却忽略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致许多学生即使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仍然难以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在英语文化课程的设置上,往往侧重于英语文化的介绍,忽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西方文化概览、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而中华优秀文化,如古文、诗词、书法、曲艺、武术、象棋、国画等却很少涉及对其进行英语讲述介绍,这与中国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用英语来表述自己的母语文化的能力差,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3.2 教材内容偏重外来文化、忽视本土文化

当前,《新视野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体验英语》等在我国各大学中应用较多,这些都强调英语民族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入选的作家主要来自英、美两个国家,他们的作品主要是英语民族的文化,体现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科书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资讯内容很少,而且是零散的。这样的选择模式,使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而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减弱,造成了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平衡不对等,使得在课堂上很难有机会用英语来表述中国文化。

3.3 教师只注重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

由于英语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它不仅是人类交往的工具,而且也是不同文化进行交流的载体。高校英语教学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技巧的培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授,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育,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就必须通过对母语文化的影响来进行。可以说,“离开了母语文化的外语学习,就像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2]。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四、六级考试的制约,大多数英语老师都将教授英语知识视为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目前,我国高校在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在“跨文化”的培养上,过于重视“英语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的输入,致使学生很难用英语来表述中国本土文化,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与沟通能力严重不足,对中国文化的纵向继承和横向传播造成了极大障碍。

4 高校英语教学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建议

4.1 根据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来开展教学

高校英语教学要有针对性和担当性。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审阅传统文化作品,继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使命,让同学们能深切地体会到它的魅力。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正确地指导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并对其进行辨析。比如“dragon”这个词,中国人认为“龙”是吉祥的象征,而西方人认为“龙”是“神灵”的象征,代表着罪恶(“dragon”这个词在基督教里代表着罪恶和异教徒)。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应该把这一差异的讲授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4.2 采用辩证的思维来开展教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而又包罗万象。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掌握教材的内容,灵活地进行渗透,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道德、风俗、艺术等方面的差异是不可忽略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来进行教学,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3]。例如,在称呼关系方面,中国汉语有超过九个称呼,而不同称呼所使用的对象和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而在西方,由于其所倡导的是“自我”,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价值,所以称呼词在西方就比较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孔子、孟子、老子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这些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比,西方的宗教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并能用一种客观、公平的方式来看待各种文化。

4.3 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大学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肩负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为此,高校英语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爱好,建立一些社团、协会,让更多的大学生参加这些社团、协会的活动,去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为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水平,我们要经常举办一些学术讲座,中西文化交流的专题演讲等,让大学生们更深入地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他们学会去欣赏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寻找自己国家文化的精华所在。

4.4 回归英语文化导入和中国文化导出共存的正确途径

就中国文化的“失语症”而言,高校英语教学应负一定的责任。以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多地关注英国和美国的文化,在教学中,教师们更多地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很少用英语向学生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文化。然而,“学习英语的终极目的绝不是使学习者越来越崇洋媚外”,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首先,要以英语为语言载体,了解世界,汲取各国文化之长处;其次,我们应该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播到世界各国,使各国都能了解中国的智慧,从而使各国的文明互鉴,共同进步。

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英语教学应当包含两个层面:英语文化的导入和从英语中导出中国文化。但是,与前者相比,很明显,后者仍然有一些难度,不仅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要用英语把它完全地表达出来。因此,高校英语教师要不断探寻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途径和方法。

4.5 全面客观介绍英语文化,自觉抵制“殖文主义”

教授英语文化,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等内容,如果不能客观地辩证分析,都从正面加以肯定,不去客观介绍其现实存在的不足,对处于“三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而言,无疑会让他们对英语文化的产生错误的认知。直接后果就是让我们的年轻一代被“殖文主义”所奴役,使他们无法肩负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4]。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辩证的分析英语文化,既要将其优点客观地介绍,又要将其缺点和局限性客观地凸显出来,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增强他们对“殖文主义”的抵抗力。

4.6 通过文化对比,挖掘中国文化的智慧,提高民族自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学生已经拥有相对而言丰厚的积淀。世界上不同民族形成的文化都有它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比较才能体现出来。英语课堂更应该将英语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在比较中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从而使他们愿意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的努力。

近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人忽略了。在英语教学中,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对比中,同学们能再次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真谛,增强民族自信心,并满怀自豪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5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必须与时俱进,适时地进行调整,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广袤和深刻,并深深地爱上它。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使之真正成为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跨文化英语教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