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沉的艺术探索对当下水墨人物画发展的影响
2024-01-03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48
杨 旺(首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48)
中国传统人物画自魏晋开始,经历了无数人物画家的继承与发展,每个时代都出现了象征该时代面貌的佳作。这些佳作使中国画中的人物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永恒的生命,历久弥新。在信息更新速度飞快的今日,视觉经验刷新的速度也不同往日,这就要求现代美术创作者不得不付出更坚定的决心,全面思考如何继承传统中国画中的笔墨技法、内涵,并在这一基础上为中国画开拓更新更广的天地,使当代中国画作品有永恒的价值。
卢沉先生是一位在艺术实践和美术教育都已达到极高成就的画家,他将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传统水墨人物画的继承与创新中。实现传统水墨人物画的语言及其内涵的现代化转换,不论是在他自己的创作还是美院的教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正如田黎明在“大爱悲歌 周思聪、卢沉《矿工图》组画研究展研讨会纪要”中谈到的,“《矿工图》开拓了人物画表现空间的新领域,开拓了主题创作,尤其是大组画的方式和平面结构的新语言、新形式和新笔墨。卢先生和周先生对中国画的学术思考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的探索,并奠定了中国画创新的启蒙,引领了中国画学术的深度发展”。卢沉先生与他爱人周思聪女士在20世纪80年代合作的《矿工图》组画一度为当时面临困境的水墨人物画打开了新局面,为后来的一众当代水墨人物画家(也包括主体性创作画家)指引了新的方向,也为传统水墨人物画发展拓宽了视野。
一、注重吸收平面构成理论
图1 卢沉(1935—2004 年)
卢沉先生的艺术观念十分注重与平面构成理论、民间艺术以及西方当代艺术的结合。他与周思聪女士在20世纪80年代初合作的《矿工图》组画的画面语言和形式构成同以往水墨人物画的面貌完全不同,我们看到《王道乐土—矿工图之一》中的人物造型已经有了很主观的处理,十分注重平面化的趣味性以及人物精神状态的传达,而不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模范式塑造方法,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画的内涵。最有价值的是,卢沉先生尤其注重吸收平面构成理论,挖掘了传统中国画中的当代性,发掘出链接传统中国画与当代艺术的可能性,打破以前的表现手法的同时,大胆运用拼贴、拓印及各种制作效果,同时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画面中对笔墨趣味的追求。画面上的人物肢体和五官的夸张、平面化处理以及各种平面化因素很好地服务于画面中滞重而令人愤慨的氛围营造。我们以《矿工图—同胞、汉奸和狗》为例,这幅画反复运用高强度的黑白,对比以往的任何中国画作品,这都是别开生面的。这一效果应当是借鉴了版画的画面特征,从凌厉浓重的用线我们也可以判断,这是在强化画面的平面性,为的就是配合尖锐的主题,给人直击心灵的震撼。此外,根据《卢沉论水墨画》的内容,卢沉先生十分注重从民间艺术如剪纸,甚至儿童画中寻找启发。这点与世界最著名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后期的艺术观念不谋而合,主张寻找画面的平面趣味。这一点最突出地体现在卢沉先生1990年创作的《清明》(图2)上。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的是拓印技法,给我们呈现的是完全平面化的视觉形象,彻底摒弃了此前社会所赞叹的卓越的造型能力,转而采用了对国画概念很有挑战性的综合技法。从这幅作品最终呈现的格调与观者们的反响来看,这项挑战虽然惊险,但卢沉先生确实成功了。卢沉先生的平面探索也启示我们必须把眼界放宽,才能探索出个性化的语言,真正开拓了中国画的前路。
图2 《清明》1990 年
二、卢沉对于中国水墨画的研究态度
卢沉先生对于中国水墨画的研究态度是以立足于民族优秀传统为基础的,积极吸收一切有利于传统水墨画发展的因素,如“传统笔墨结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几何化构成原理”“无数创新的环连接成传统的链”的理念,启发了今天众多名家,从而使传统水墨画呈现了新的样貌。韩国榛为追悼卢沉先生而创作了围绕卢沉艺术观与学术观写下了《和而不同 通变则久—卢沉先生的艺术观与学术观》一文,这篇文章阐释了卢沉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中国艺术和世界当代艺术潮流的思考,提出了“在现代基础上发展水墨”观点继承的重要性。盛葳发表在《中国文艺评论》上的《画家卢沉的现代观和西方观》分析了卢沉的艺术和艺术思想中,最引人思考的中国画的现代化以及对西方艺术的看法。卢沉在艺术关系问题上有一个基本判断和实践方向:“远亲配交”。当时的环境在求新、求普遍主义的要求下,中国画在20世纪50年代更名为彩墨画,以去除画种的国家和地域标签,从而走向世界主义。但在后革命氛围中,传统又被重寻回来,以适应新全球秩序中国家主体的象征。卢沉的现代中国画实验正是在这样一种矛盾冲突的语境下展开的。直到《清明》及类似风格的作品系列的出现,协调了二者的矛盾,为中国画的革新开拓了新的思路。他的艺术追求当中所投射的对民族艺术的责任感与担当、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关怀,卢沉先生的成就除了他的作品之外,还要数他在20世纪70年代史无前例地提出水墨构成课的概念,这对当时发展趋于停滞的传统水墨人物画而言,如同久旱逢甘雨。这一概念直接在教育层面开辟了一条水墨人物画乃至水墨画整体发展新路。张敢、石飞在《在现代的基础上发展—卢沉教学思想的初步总结》中证明了卢沉没有激进地叫喊中国画的末日,而是作了深刻的反省,并极具批判意识地看待中国水墨画改造;“在现代基础上发展”也不完全同于“中西融合论”或是不重视传统,而是说必须站在现代的角度上,强调西方艺术的现阶段是最值得深究的,提倡以创造精神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实践是值得深化的。在今天看来,这也是学习水墨人物画必须重视的一课。卢沉先生还特别重视写生与创作的结合,在绘画学习的整体过程中,只有将创作能力和扎实的造型能力两手抓,才能保证创作者既具有丰富想象力又掌握造型能力,这也是学习阶段学习者不会厌倦描摹物象、失去绘画兴趣的关键所在。这对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大有益处。
三、卢沉艺术观念在今天的回响
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永垂不朽,不单在于他创作了多少为人称道的经典作品,还在于他对社会的担当,即对后来者的培养和指引。卢沉先生便是这样,在钻研探索中国画前路的同时,也给了后来者很多启发,为他的追随者“破风”。现代许多著名画家都曾得到他的启发和鼓励,分别在不同方向上传承发展水墨人物画的内涵,从田黎明、刘进安、王珂等名家的艺术实践中都可以看到卢沉艺术观念的影子。有人认为卢沉先生重视传统超过创造。田黎明先生在《在卢沉先生的画室里》与《怀念卢沉老师》中分析了卢沉持守传统又追求前进,关注生活也忠于主观感受的艺术理念以及卢沉先生将这些思想注入教学理念中的睿智。卢沉先生对画面的创新以及对学生们的学习发展秉承开放包容、鼓励发展个性的态度,无疑为田黎明先生今天平淡天真、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打下了基础,甚至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成佩在《卢沉中国水墨画教学思想探析》一文中分析了卢沉的教学理念中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注重创造的特点。武艺在《怀念卢沉先生》的悼文中强调了卢沉思想的前瞻性,马庆中在《水墨丹心 澄怀观道》中指出卢沉的艺术观对水墨人物画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吴洪亮在《“东奔西突”—重读〈卢沉论水墨画〉》中阐明了卢沉艺术观念对促进中国画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如此看来,当代艺术名家、评论家们自然是得到了启发才会由衷地认可卢沉先生先进的艺术观念,对卢沉先生的关注和分析说明卢沉先生对艺术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艺术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尤其是今天的主题性创作。今天,卢沉《清洁工人的怀念》、《机车大夫》(以及他爱人周思聪先生的《人民与总理》)依旧是极其优秀和宝贵的参考范本。作品《机车大夫》中几个工人聚散遮挡的关系十分微妙,人物动作神态生动自然。在今天的国展中,常能见到这种人物排列组合方式的类似样貌,只是在层次上、角度上稍有调整而已,这也是经典作品的魅力,历久弥新。以火车巨大的轮毂为背景,人物与背景立马巧妙地分出了明确的层次,最别出心裁的是画面最前方的列车轨道一侧飘起了团团白烟,使画面前方大面积的空间恰如其分地有了更丰富的内容。虽然只有烟雾,但结合工人们欣慰的神态,我们立马就会联想到一辆刚刚完成修理工作的列车正缓缓驶去的情形。其中人物情节和场景的巧妙结合、思想主题的准确地表达、画面效果的灵活设计,都值得我们今天的主题性创作深入研究,而周思聪、卢沉合作的《矿工图》组画等灾难主题的作品还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精神力量,今天也同样值得我们不断追求。
通过对卢沉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了解了他创作语言的多样性。卢沉先生对传统水墨画中可能与现代艺术相通的契合点的发掘,为我们今天继承传统水墨画开辟了新路径。如果对卢沉水墨实践独立线索再进行拆解,那么就可以更直观地为今天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提供更多可借鉴之处。
四、结语
对比分析卢沉先生水墨人物创作历程中出现的几件典型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不破不立的精神。卢沉先生一生致力于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国画,并积极促进传统水墨人物画的现代化,注重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吸收,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艺术财富,他的精神更是成为许多后来者的信仰。创作者需要有超越时代的眼光与勇气、足够的艺术敏感度以及诚恳的态度,并全力投入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才能在艺术实践中创作出书写时代、永垂不朽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