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广西民族服饰纹样的艺术特征研究
2024-01-03滕玉梅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滕玉梅(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以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2个世居民族为主,在漫长的多民族文化交融进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20世纪60年代,广西民间美术采风队的成果是当年美术采风队响应国家指示,在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工作中采集收录的手绘图及部分实物样本。手绘图清晰地描绘出实物的样式,造型生动,色彩明艳,实物样本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材料的质感。两者互相参证,充分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广西传统民族服饰代表性的经典样式和独特样式,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
广西民间美术采风队手绘图中收录的民族服饰,按工艺分类主要有刺绣、靛染、织锦、布贴、挑花等形式;按使用功能分类有服装、鞋、帽、小孩背带、银饰、背包、围裙等。其中记录的服饰纹样款式丰富,细节刻画逼真。通过分析研究这些纹样的题材、组织样式、色彩形态、造型表现的艺术特征,可以归纳出20世纪60年代广西民族服饰纹样的基本特征。
一、纹样题材的多样性特征
广西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形成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各族人民长期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中生产生活,身边的花草树木、飞禽鸟兽、河流山川等自然景物都是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20世纪60年代,广西美术采风队采集收录的纹样体现了题材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分为自然景物、几何、人物等题材类型。自然景物包括动物纹样、植物纹样、日月雷电等题材,其中以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最为多见。
二、纹样的组织形式特征
20世纪60年代,广西民间纹样形式主体上还是在延续传统的经典样式的基础上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纹样构成的样式可以归纳为五点。
(一)连续式组织形式
连续式作为纹样最基本构成方式,是以一个纹样为单位重复排列,形成连续不断规律性纹样。连续式纹样一般分为二方连续式和四方连续式。二方连续是纹样分别朝上下或左右方向重复循环排列的样式,多用于服装、配饰局部或边缘装饰;四方连续就是纹样分别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不断重复延伸形成的样式,用于装饰面积较大的位置,如纺织面料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排列方式又可分为散点式、波纹式、连缀式等组织形式,是传统纹样的常用基本样式。连续式纹样能产生统一、规律的节奏感。连续式构成在美术采风队收录的服饰纹样中也较为常见,多分布在服装的袖口、裤脚、衣边等边缘处装饰(图1)。
图1 龚求夫 龙胜壮族挑花男上衣 水粉绘画 1964 年广西艺术学院民族美术博物馆藏
(二)分割式组织形式
分割式构成多出现在有大块面积装饰的物品中,是用直线、弧线进行不同定位的分割,以取得丰富变化的视觉美感。这种纹样构成形式在壮族、瑶族、苗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装饰中使用最多,如围裙、背带心等,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特征。如传统民间纹样常见的“四菜一汤”“八菜一汤”“米”字格、“九宫”格等骨架样式。美术采风队收录的纹样中除了传统的典型形式,还有更多别具一格的形式,如天鹅县的壮族背带心(图2、图3),在今天已经较为少见。分割的方式包括等量等形或等量异形,直线与弧线的相互穿插分割,构成了丰富变化的几何形骨架。
图2 苏炳云 天鹅壮族刺绣背带心水粉绘画 1964 年 广西艺术学院民族美术博物馆藏
图3 龙家恒 三江侗族刺绣背带心水粉绘画 1964 年 广西艺术学院民族美术博物馆藏
(三)对称式组织形式
对称式构图是传统纹样常用的装饰方法。对称式构图是以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为轴线,同一纹样或不同纹样向左右、上下方向布局,形成稳定的视觉效果,能更好地体现主体内容。对称式可以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绝对对称的构成可以产生稳重感,相对对称则显得更自由活泼。20世纪60年代,广西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装饰纹样中多采用这种构成方法,如绣花鞋面、围裙背包等,有等量等形的绝对对称,也有等量异形的相对对称。
(四)中心式组织形式
中心式是将主体纹样放在构图中心作为视觉焦点,其他纹样在四周作为衬托和呼应的构图样式。这种构图样式多出现在服饰、日用品的装饰纹样中,而且是以绝对中心位置出现,使得纹样在繁复的内容中表现得更加有条理,起到突出主体又不显呆板的视觉效果。中心式构图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常与其他构图方式结合,形成变化丰富的构图样式,如与分割式构图结合的小孩背带。
(五)自由式组织
自由式组织是以一种或多种纹样在不同轮廓的空间里布局,布局不受外形严格限制,以求构图饱满的视觉效果。这种组织样式穿插自由,表现更为灵动活泼,在繁复中寻找节奏感,体现了民间美术构图追求“圆满”的特点。
三、纹样色彩的表现特征
多民族聚居的地域特点,使广西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厚的民族服饰文化。12个民族色彩习俗喜好虽各有不同,但其表现出的色彩观都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的色彩“五色观”的基础上,因地域、风俗、情感、气质等的差异形成了本民族的色彩风格,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貌。
(一)色彩的多样形态表现
广西少数民族人民擅长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服装的颜色多用自纺布进行植物染色,以青蓝色、黑色为主,配以各种色彩明艳的彩色纹样装饰,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这些装饰纹样以不同的色彩形态出现,有绣、织、挑、染等传统工艺形态。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几种工艺形态穿插,或者染绣结合,或者贴绣结合,或者织染结合,色彩表现形态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南丹中堡苗族服饰以红黄色为主调,纹样种类多样复杂,纹样采用的刺绣包含了十字挑绣、锁扣绣、平绣等多种技法,百褶裙纹样采用蜡染和刺绣工艺,色彩变化丰富,明艳浓郁。
(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变化
中国传统五色是青、赤、黄、白、黑。广西传统民族服饰纹样色彩变化是在五色基础上的延伸,通过运用色彩对比和调和的变化规律,形成印象强烈又统一均衡的视觉效果。民族纹样的色彩搭配规律是经过历史积淀逐渐形成,经过代代传承发展,形成一定的规律和程式化搭配,如民间传统习俗配色中“红配绿”“蓝配橙”“黄配紫”等色彩强对比关系,是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配色法则。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等因素影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运用中所呈现的风格各具特色。例如织锦纹样,龙州县壮族的织锦纹样色彩明丽典雅;瑶族自古有“好五色衣裳”的习俗,织锦纹样色彩浓郁厚重;苗族织锦纹样色彩斑斓;侗族织锦分为黑白锦(也称素锦)和彩锦,彩锦纹样色彩洁净素雅。
(三)色彩的情感表达
色彩具有象征的属性,自古人们就会通过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在中国传统“五色”理论的象征寓意里,青色代表木,是中国道教哲学观里最接近自然力量的颜色,寓意吉祥、和谐;赤即红色,代表火与太阳,寓意热烈喜庆、吉祥,也有祈福辟邪的作用;黄色代表土,寓意平和安顺;白色代表金,寓意素洁;黑色代表水,寓意深沉宁静、神秘和力量。
广西各民族的服饰注重色彩搭配,追求吉祥文化的色彩观与传统五色观是相契合的,但表现出更热烈、更自由的民族特性。如壮族、瑶族喜欢将红色作为搭配主色,加以蓝、红、黄、绿等颜色为辅色进行搭配制作,儿童服饰的背带上用红色纹样装饰,能为孩子祈福吉祥平安。对于不同色彩的喜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和禁忌。如龙州壮族祭祀用的服饰多使用黄色,以示隆重、庄严;白色是那坡县彝族的族群标志,男女传统服饰都采用白色,白色寓意吉祥、清白。
四、纹样造型的表达
(一)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向表达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来自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原则,意思是艺术创作不要拘泥于物象的外在形象,而是要抓住它的内在本质,大胆地发挥艺术想象力,融入创作者的情趣和思考,追求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20世纪60年代,广西各民族从事传统服饰技艺的手艺人大部分都是劳动妇女,当地有女孩从小学习刺绣、织、染等传统服饰制作手工艺的传统,也是当时艰苦生活环境中必须掌握的一门生存技能。制作的服饰用品一方面是自用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作为礼仪交往的赠品,如刺绣彩带、刺绣背包都可以作为男女交往中女方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她们的制作技艺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已经非常娴熟,对于身边生长的花草树木、昆虫鸟类等自然物象造型早已烂熟于心,对于要表现的造型可以不用摹稿,信手拈来,在作品中能自由地融入个人气质、审美喜好,纹样表现出与仿生物象“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向造型特点。如在刺绣的“凤鸟”纹样造型中,有的轻盈修长,有的呆萌可爱,有的更像是山野中的锦鸡;花卉纹样造型更是千姿百态、生动活泼。
(二)提炼简化的抽象表达
几何纹样是将自然物质形态经过高度的艺术提炼成点、线、面为基点的几何图案,按规律化、次序化排列组合的抽象纹样。几何纹样在民族服饰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多用菱形、三角形、方形等组合成各种图案,三角形代表山,连绵的波浪线代表河流等,这些经过提炼简化的纹样表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广西民族服饰几何纹样的样式有传统纹样,如较为常见的回纹、方胜纹、卐字纹等吉祥纹样,还有更多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几何纹样,具有民族符号的特征。如南丹白裤瑶族妇女上衣的四方形几何图案作为族群的印记代代相传,又如侗族织锦巧妙多变的几何图形展现了制作者高超的搭配技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五、结语
20世纪60年代,广西传统民族服饰纹样题材多样,造型质朴,构图精致,色彩搭配丰富,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观、自然观和审美观,以及各民族在物质条件匮乏的艰苦环境中追求美好生活的乐观精神。民族服饰纹样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反映本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和个人喜好等信息的重要载体,研究其共性与个性的艺术特征,有助于现代化的传承、推广和传播,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现实意义。广西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其发展、演变的历史中提取具有民族内涵的特色元素,通过现代语汇创新表现,才能让各民族服饰文化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