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之舞者
——马吉·普伊格

2024-01-03崔浩然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肌理油画摄影

崔浩然(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一、上承传统、下顺当代的取材方式——写生、摄影

(一)使用摄影作品推动绘画创作

人们曾经认为摄影是绘画的竞争对手,而现在摄影已经成为绘画的伙伴。就马吉·普伊格而言,摄影是绘画成为文字的基本工具、刺激和承载媒介。现代摄影机对他的创作很重要。马吉·普伊格借力摄影照片,将其作为他创作的中介平台。马吉·普伊格对传统和现代艺术都很有兴趣,因此,他对使用摄影或电脑帮助发展其独特的风格没有任何顾虑。马吉·普伊格对于摄影的狂热,尤其是为他儿子何塞·罗卡萨斯特雷和拉蒙·马萨特拍摄的大量照片,是他绘画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工作的重要支持。马吉·普伊格绘画的过程十分缓慢,他每天画八个小时,并且从不在晚上画。摄影给了他无限的成长空间。每到一处他就“咔嚓”几次,寻找绘画素材,他的照片也总是以广角拍摄,构图另辟蹊径,不拘一格。

(二)从自然到艺术:通过绘画写生捕捉风景的灵魂

20世纪90年代初,马吉·普伊格穿越西班牙,至摩洛哥,希望能从摩洛哥这片土地中寻求素材,为下一系列新作提供珍贵的灵感。马吉·普伊格开始尝试以摩洛哥海岸线的沙滩为题材。得益于之前大量的绘画实践经验,不论是在技法层面、媒介使用,还是形式语言上,他的作品都已趋近成熟。马吉·普伊格继承了西班牙的传统,又结合现代艺术,将西班牙自由奔放、内在优美的质朴风情与现代对形式语言的关注相结合,将自己的情感凝聚在画面中,借助画笔创造出温馨、亲切的画面。虽然他把不同质地、色度相近的色彩混搭在一起,但图像却十分生动,并非初始游戏形态,而是透过一种内在的感受,赋予其生命。

图1 《Diluvio universal》

图2 《pessbrevivent》

西班牙艺术风格对马吉·普伊格的影响可追溯到西班牙的家具设计艺术上。说到雕刻绘画,西班牙家具一定最有发言权。在家具设计上,西班牙风格家具以原木色为主,并使用大量浮雕技术。受哥特式风格影响,火焰式的哥特花纹常出现在家具的外部轮廓上。由于西班牙民众对花形设计的痴迷,设计师经常要根据木材的自身特性,倾其所有,运用柔美的线条呈现带有曲线弧度造型的家具,从而彰显温馨亲切的含义。马吉·普伊格风景就是这样独特:外表绚丽,彰显着自由奔放的内在美,展现着质朴风情的雕刻绘画,在细节上倾其匠心,让每一道柔美线条都传递着温馨与亲切。

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生妙境——构图与设计的视觉分析

马吉·普伊格在画面布局上独具匠心,利用线、面、体和色彩进行几何形扭曲缠绕,在整体上造就了内在的动势,牢牢把握住观赏者在观赏画作中的视觉走向。他从精致的线条、匠心营造的光影氛围、独具一格的画面架构入手,让我们身临其境。在摩洛哥这片充满甜美色彩、丰富气味的土地上,不管是画街道、楼市,还是嘈杂小道,马吉·普伊格都是以光影的形式进行塑造。他牢牢抓住了观众的视线。马吉·普伊格是如何将观众视线吸引到画面中的呢?以画作《passage》举例,这幅画的主导视觉线从右边红色篷布开始,视线跟随人群走进远处的深巷中,然后延伸到远处的橙色楼房及阴影中处于背光面的蓝色篷布,最后,观众的视线回到米黄色的背景墙,最终回归至前景的红色篷布上,即完成了一组循环。这样形成了一条从红色篷布及商贩开始,到密集的人群,再到头顶上密密麻麻的篷布,最终到达远景的橙色楼房的视觉动线。马吉·普伊格在同时期创作的另一幅作品也有相似的特点。他将画面中缤纷的乱色先行去除,只保留轮廓线,使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左侧白色帆布的起始线。右侧晾衣架延伸至巷子深处的楼房,几条垂直线落在画面下方小巷的末端,将观众的视线引导至由白、红、黑三色帆布遮盖的阴影之中。在此作品中,作者设置了两条视觉循环的返回线。一条是沿着左侧楼房窗台的启示线回到华丽精致的衣裳货摊上。另一条顺着蜿蜒曲折的晾衣竿,途经具有马赛克风格的衣服回到右侧黑棕色的屋檐上,在马吉·普伊格的画中,返回线有时是相对明显的。他的画作往往在一堆几何形中迸发出自身的情感冲动,描绘出摩洛哥土地上非凡的光和影。在第二次充分地记录旅行之后,这些作品捕捉到的现实与几十年前的记忆中交织在一起,能让我们重新发现马吉·普伊格调色的丰富性。

三、稳重扎实浑厚有力的肌理堆砌

(一)凹凸不平的肌理

马吉·普伊格以独特的肌理风格著名。他用小笔画出精细的细节,同时也乐于使用厚重的颜料。这种技巧使得他的作品细腻而生动。此外,他还喜欢通过凹凸不平且厚重的颜料来创造一系列深刻而复杂的表面,这突出了他作品的纹理和质感。油画肌理结构可以使油画的特征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从而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莫奈曾经说道,一幅精彩的油画,闭着眼睛轻轻一碰,就能“看”出它的真面目。欣赏马吉·普伊格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多彩的肌理结构变化。尽管他的作品通常具有复杂的表面,标志是干枯的、受控的背景,色彩鲜艳的水、天空或建筑物的外墙。然而这种背景也为他的前景图像提供了基础,使得前景图像更加引人注目。在这样的背景上展示前景图像,使他的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因此,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精巧的细节和深刻的表面,还有其独特的背景和鲜艳的色彩,出色的艺术作品,或许仅凭图片的纹理就能辨认出来,从笔触、肌理效果中体会到作者的性情,从中体味画家的心情与人文精神。

(二)肌理的使用材料

马吉·普伊格在大的画面表层上工作时,喜欢自己调制颜色。起初他使用丙烯颜料,后来发展到使用油画色彩,因为这样呈现的色彩更丰富。马吉·普伊格作画是将颜料分为数层,所以马吉·普伊格作画时十分注意它是否完全晾干,干燥后可以更轻易上釉和堆积,效果会更好。丙烯的干燥速度太快,无法做透明效果。这种方法类似于伦勃朗的作画流程,先用一层深色打底,然后一节一节地提亮,最后施加高光。画面扎实而厚重,一层与一层相互嵌套。同样,普伊格这种类型的油画肌理是目前当代画家最普遍使用的一种,从画布底子制作到塑形膏的过程中,石英砂的利用使画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纹理效果,有强烈的凹凸感,从而形成油画独特的美感。

在马吉·普伊格的众多作品中,《pessbrevivent》《finestresalmon》和《Arcs》的画面都具有引人注目的肌理效果。马吉·普伊格在画面不同的位置还使用不同的肌理效果,肌理制作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pessbrevivent》中,整幅画面由一面红色外墙所占满,透过其中的拱形门,可以隐约地看到红墙之后蓝色的房屋和一个裹着白色头巾和围裙的妇人。红墙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凹凸点,这种凹凸点,越到底部就越多、越密集。当肌理与对应的色块相结合,便形成了真实的体积感与质感,像是在乡村土路上经过的马车溅起的泥点或者日积月累形成的斑驳点,又或是施工队修补外墙时留下的水泥痕迹,体现了一种经历岁月摧残腐蚀后所具有的年代感。

在马吉·普伊格《finestresalmon》《Arcs》等建筑系列画中,部分地面和墙壁会使用多色层堆叠,没有做底,而是利用颜料的物理属性层层叠加,从重复的笔触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层次感,更有形体的感觉,多层颜色叠加,就能自然而然地呈现油画的凹凸起伏、千变万化。丰富的纹理效果,形成笔画的独特和不可重复的肌理,其构造的强度远胜于任何一种结构。这样就形成了一幅油画特有的美,这让我想起一本记录萨金特作画步骤的资料,它是由萨金特的学生整理而成,多次提到萨金特认为在绘画中时,不要害怕提前铺设大量的颜料,一旦你使用了足够的颜料,你就可以把它推来推去,形成有趣的纹理和扩散的边缘。最后,在用色上厚薄相间,透明与不透明色并用,笔法多变,结合使用画笔以及注意利用画布底子纹理使画面呈现高低起伏的浮雕状态。向前突出的效果与多种技法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油画表面形成了一种结实的、高低起伏的浮雕效果,有明显的塑造感、空间感和质量感。

四、极致的主观表现性色彩——干枯、鲜艳、乡土气息

(一)波纳尔对马吉·普伊格的影响

波纳尔有意把我们对形状和深度的认识弄得模糊不清,不同角度的垂直平面,没有任何过渡地相互黏合。一种颜色中明度的细微改变,就会产生其他的色彩效果,比如柠檬黄色和铬黄色。虽然波纳尔把不同质地、色度相近的色彩混搭在一起,但他那生动的图像并非只是戏耍形态,而是透过一种内在的感受,使其有了生命。

(二)色彩的主观性——对光的执着

显然,马吉·普伊格独特的风格以及明亮的单色平面最适用于那些对比层次更丰富的地方。明暗之间的深刻对比,体现了他作品的热感。他是一位优秀的色域画家,热衷创作激动人心的色彩平面,他的画几乎都充满了强烈的地中海阳光。因此,他被威尼斯和摩洛哥等地所吸引,由于这些地区处于地中海周围,而地中海地区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形地貌。其沿海地区常年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宜人,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地中海地区的气候被称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暖湿润。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生长茂盛,形成了地中海灌木丛和森林,给人绿意盎然的感觉。

五、结语

这位光之音乐家,将空虚视为一种巨大的寂静。在此背景下,他的笔触是尖锐的音符,颤音赋予生命以声音。多亏了这些笔触,它们让作品有了令人不安的准确性,空虚变得活跃起来,它不是被忍受的,而是被渴望的,被召唤来让这些生命的音符出现。

猜你喜欢

肌理油画摄影
一张油画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油画《塬下》
油画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岁月长又长》(油画)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