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义神武 光耀千秋—山西博物院“天下云长关公文化展”文物解读

2024-01-03韩晋伟山西博物院山西太原030024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忠义关公关羽

韩晋伟(山西博物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一千多年前诞生于黄河边的关羽,以“忠义仁勇诚信”著称于世,历代16位帝王为其御旨加封,被民间尊奉为财神、武圣、恩主公,并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文化格局。千百年来,关公从一位历史英雄人物,演变成“忠信义勇”的化身,成为中华民族广泛认同和崇拜的一个符号。

千百年来,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关公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山西文旅融合,助力山西转型发展,山西博物院、运城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共同策划了“天下云长—关公文化展”,立足山西文物、文化资源,同时汇集河南、甘肃、安徽、重庆等5省市9家文博单位收藏的文物精品130余件(组),从更宏观的文化视野,展示关公文化及其当代意义。本次展览主要是用文物讲述关公的故事,传播关公的精神。围绕这个主题,展览分为了三个单元。

一、钟灵鹾海 三分砥柱

关公是一个历史人物。关羽,汉末名将,尊称关公,祖籍解州。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并起。关羽辅佐刘备匡扶汉室、驰骋疆场、征战天下,最终成为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一代豪杰。熟悉《三国演义》的人,对他的生平事迹非常了解。关羽最早的时候亡命奔涿郡,后来就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再后来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一直到后来镇守荆州、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最后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这就是《三国演义》中他的生前事迹。广袤的河东大地,以深厚的人文底蕴,滋养培育了他忠义仁勇的品格和护国佑民的担当,并最终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成为一代豪杰。

这尊高大威武、制作精美的关帝像(图1)是一尊明代彩绘铜坐像,整尊坐像长86 cm、宽56 cm、高136 cm。关公头戴夫子巾,身着铠甲和龙袍,面部浑圆,形若重枣;双眉呈倒八字形向上翘起,眉头紧锁,双目低垂,神态威严肃穆。双耳垂肩,五绺胡须分别从下巴、面颊和两腮自然飘落,尽显关公本来面目。躯体丰满,体态大方而庄重。左手按于左膝之上,右手举起,指间轻捻胡须。脚蹬虎头靴,端坐在石墩上,器宇轩昂、威武神勇。坐像整体造型比例匀称,肩、身、膝上的护甲纹饰,雕刻精细,神态威严,通过这些刻画,生动表现了一位儒雅而又不失威严的关公形象。

图1 明天启二年 彩绘关公铜坐像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藏

关公通常以顶盔掼甲的武将形象出现于世人面前,展现关公的忠勇和威猛,但这尊关公像不仅表现了关公儒雅的一面,也暗含了古人尊王攘夷的儒家思想和信义精神,考虑到明代士大夫的文化和审美崇尚,这一造型与传统的武将形象相比,显然更加符合古代文人的喜好。总之,整躯造型生动、神态威严、气势宏伟、雕刻细腻,体现了极高的雕塑艺术水平,是明代关公造像的极致珍品。

这尊明代坐像,是当时关公深受崇奉的缩影和见证。民间大众崇拜关公的忠义仁勇,把他视为精神偶像,尊为关夫子、关老爷;皇家为他封侯、封王、封帝;军人、商人尊崇他为军神、武神、财神、保护神;儒家尊称他为武圣人。关公赤胆擎天,报国以忠,被历代君主推崇为人臣楷模,敕封累累、享祀无穷、极尽殊荣。千百年来,民间百姓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达了对关公的崇敬之情。

二、允文允武 乃圣乃神

关公文化所承载的“忠义仁勇”的道德精神,所彰显的“护国佑民”的责任担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关公一生至诚至刚、报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不仅深为时人敬佩,而且受历代尊崇,在宗教、社会、民俗、政治、经济等各种领域影响巨大。

“允文允武 乃圣乃神”这一单元,从精神层面全方位阐释了关公忠义仁勇的优秀品格。在中国文化史中,儒、释、道三教文化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而关公在三教中都备受尊崇,三教之外,关公还是社会上三十多个行业的重要神祇。我们这一单元主要是从宗教文化方面全方位地阐释关公忠义仁勇的优秀品格。从隋唐开始,一直到明清,关公都被“儒释道三教并尊、士农工商四民同拜”,最终在华夏大地上形成了独特的关公信仰文化。

随着关羽崇拜的勃兴,中国文人便利用这两种文体,撰写了大量关庙碑记、楹联,并伴随这些碑记、楹联在民间的广宣流布,宣扬了人们对关羽的景仰之情。

竹子以它的“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精神,从古至今都是历朝历代文人骚客所吟诵描画的对象。既有写竹画竹一生的郑板桥,更有“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的欧阳修。但在美术史界,有一种说法:关羽是中国“画竹第一人”“画竹之祖”。

这幅《风雨竹》(图2)是一幅由字组成的画,据考证是由关羽所作。画分为两帧:左边竹叶倾斜,如被狂风吹拂,名为“风竹”;右边竹叶下垂,好像遭暴雨淋浇,名为“雨竹”。整个画面构图简练,主题突出。细观竹叶,这些似在临风摇曳中下垂的簇簇竹叶竟组成了一个个文字,却是藏五言诗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图2 1960 年拓汉夫子风雨竹拓片

诗的大概意思是:我不感谢曹操给我的金银、美女和爵位,我深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会随环境的变迁,独处在曹营而改变名节;身虽在曹营,心却在汉,矢志不移地将跟随大哥刘备。

艺术作品是人格的现实投影,关公以竹自比,表达忠于桃园结义之情,福祸与共,生死不渝的忠义节操。竹的文化内涵,恰如关帝精神的优秀品德:竹叶四季常青,象征坚强的意志,初心永驻;竹竿昂扬挺拔,代表远大的志向,自强不息;竹节中空刚直,恰似君子的节操,虚心劲节,儒雅严正。这幅《风雨竹》虽历经时间洗礼,但又有谁不为关羽忠昭日月、义薄云天的大丈夫情怀而深深打动呢?

三、万世人极 四海共仰

关公是山西的骄傲,在明清时期,深受关公信仰影响的晋商,把诚信、忠义当作他们最高的人生准则。随着晋商财力与权力的扩张,关公信仰向全国不断地传播,清末民初华人不断移居海外而流传到世界各地。

关公集忠、义、仁、勇、礼、智、信于一身,凝结成千百年传承的精神,成为天下共仰的文化共识。关公精神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凝聚力、向心力、精神力的集中体现。关公崇拜遍布神州,远播海外,凡有华人,就有关公。

“万世人极 四海共仰”(图3)这一单元将关公的人物形象与精神内涵上升到文化层面。关公信仰成为联系华人华侨的精神纽带,各地关帝庙都有大量的楹联匾额,这是关公文化的信奉者表达他们真实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与关庙碑记一样,关庙楹联的主题,也是讴歌关羽“忠义大节”的道德精神。从第三单元开始,均以楹联内容开头。

图3 “普济商民”匾额 1931 年 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藏

在关羽由人变神的过程中,碑记、楹联、史学传记与文学艺术发挥了演绎铺陈的推力作用。其中,碑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将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刻在碑上。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将声调协调、对仗严谨的语句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

关公的生平事迹、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妇孺皆知。从古至今,民众为了崇祀关公,在全国各地广建关帝庙。这些关帝庙所建年代不同、大小不一又各具风格,其中最能体现其特色的无疑就是庙祠里的楹联。

于右任先生曾为关帝庙题写过这样一副楹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两行文字直击人心,让无数中华儿女产生共鸣。这副楹联(图4)原件展出,言简意赅,道出了关公文化的精神实质,概括了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对维护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增强中华儿女文化认同,振奋民族精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图4 关帝楹联

忠义是关公的道德思想与精神核心。忠与义二字早在先秦就已出现,在儒家祖师的语录里,“忠”即忠诚,尽心竭力去做事。关羽忠于自己的选择,坚持扶汉抗曹事业,他所忠于的是国家、是民族。

义,指的是正义、合宜的道德和行为。遵循社会正义和同志间的义气,是关公一生的道德追求。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既要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又能严格遵循这个准则尽心竭力去做事,这就是“忠义”。这副楹联讲的是关公文化,谈的是民族精神。

关公文化不仅有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还有深厚而且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再加上真实史实中关羽人格魅力的加持,关公精神便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关公文化“忠义、仁勇、诚信”,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同时也是平民百姓的一种基本做人道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习关羽的一诺千金、义薄云天的君子精神,在守信中实现价值,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

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了民族精神。时代发展,需要传承关公精神。现实社会中,需要弘扬关公文化;关公的忠义精神,是连结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情感纽带,是增强认同、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动力。这种忠义精神必将传千年而不朽,立于后世而永存。

“普济商民”匾额原挂于关帝庙内午门东次间,为昆裕德、裕厚泰、庆泰和、天德元等十八个晋商商号于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所敬奉。“普济商民”四个大字由现代书法名家张鹏翼早年所书,匾额边框四周饰贴金和彩绘“连升三级”“五富五泰”“琴棋书画”“八仙”等吉祥图案,从题词内容到四周装饰,都表达出期望关公赐福于商民的诚恳态度。

商界崇拜关公盛行于明清之际,晋商是商界崇拜关公的倡导和发起者。明清两代,晋商足迹遍天下,开创了辉煌的业绩。

关公的“忠义、仁勇、诚信”等精神品质,与早期创业阶段的晋商精神,以及他们发展壮大后所遵循的商业伦理观念之间有潜在的相同之处。晋商不畏千里跋涉之艰险,不惧严寒酷暑之煎熬,克服异地他乡生活习俗之迥异,语言沟通之障碍,忍受无数的冷遇与不公,一步步发展成富甲天下、名震四方的商界巨擘,这实际上是对关公“勇武”之勇的延续和扩展。晋商从挟资贩货到坐地为东,他们所秉持和坚守的以诚待人、以信行事、以义制利,与关羽精神中的“忠诚大义”也是一脉相通的。明代晋商王文显就曾说过:“凡事以道德信义为依据”;清代著名晋商乔致庸也提出:“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基于伦理观念和道德精神的吻合,商人们除了一般的训导、教育之外,通过崇奉和祭祀关公,对他们子弟、雇员进行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的熏陶和灌输,以期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纳入“重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喜辛苦,戒奢华”的轨道,实现“资用益饶”的目的。

关公文化,深入人心,关公精神,光耀千秋。山西是关公的故乡,关公文化是山西历史文化中的一大亮点。我们希望通过“天下云长”这样的展览,把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以及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更好地传递给民众,延续历史文脉,传承中国精神。

猜你喜欢

忠义关公关羽
“关羽”去世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传话游戏
华容道
这条忠义街
关公工艺
闲话关羽护嫂
朋友的情谊
关羽大意失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