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其分的孤独
2024-01-03胡慎之
胡慎之
我的一个朋友曾跟我说:“你知道吗?我有时明明身处熙熙攘攘的人群,可仍然感觉很孤独。不仅如此,我还经常会感到失落,甚至会感到挫败、羞耻和绝望。周围那么热闹,我却完全像个局外人,根本无法融入其中。”
我的另一个朋友却说:“我下班后就想回家安安静静地待着,不想被人打扰,在家里做做饭、看看电视,感觉好惬意。”
在你看来,这两个朋友谁是孤独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第一个朋友是孤独的,第二个朋友并不孤独。实际上,他们都是孤独者,只不过处理孤独的方式不同。
一般来说,孤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自我封闭性孤独、被动孤独和主动孤独。
自我封闭性孤独,也叫自我隔离性孤独,它的主要表现是性格自闭,不会主动抓住机会,也不会主动跟人产生关联,不愿意展开社交,只想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环境里。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跟人打交道,他们会说:“我跟那些场合里的人格格不入,不是一路人。”这样的人更愿意一个人待在一旁,但内心时常感到孤独。
关于被动孤独和主动孤独,我再举两个例子。
一个周末的下午,午睡醒来的你发现窗外暮色昏沉,房间里空空荡荡,寂然无声。你四处摸了摸,在枕头下找到了手机,屏幕亮起来,但没有一条消息。那一刻,你感觉仿佛被这个世界抛下了,倍感孤单,甚至有一些失落和无助。
虽然你感觉孤独,但不安于孤独,总想逃避孤独。
同样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你一个人关上房间的门,坐在透亮的窗前,捧起一本喜欢的书,让自己彻底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同样是你一个人,但体会到的则是积极的情绪,甚至是极致的享受。
这种安于孤独的状态,也就是恰如其分的孤独,恰到好处的孤独。
有人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当我们看到他人都处在关系之中,只有自己被排除在外时,内心就容易生出一种羞耻感。而如果我们不能把完整的自己表达给别人,即使与他人建立了连接,这个连接也只是部分连接,并不完整。没有建立连接的部分同样会让我们产生羞耻的感觉,因为这部分是我们没办法展示给他人的,是我们想要藏起来的。这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被动的孤独感。
也有人说,孤独是最大的自由。相比于热闹和喧嚣,有的人更喜欢独处时的轻松,即使有些乏味,也不会感到不安。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自愿选择的独处,是在远离无效社交,甚至有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极致享受。因为自己想要,所以选择孤独。这就是一种主动孤独。
不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孤独不太容易给人以享受的感觉,更谈不上是较高层次的生命体验,反而会带来一种不安的,或者说不舒服的感受。如果你也有此感受,那或许恒常稳定的客体还未在你的内在形成,此时,接纳这种不安,将是你接下来的功课。
(希 音摘自中译出版社《恰如其分的孤独》一书,陈玉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