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24-01-03耿兰芳

关键词:应急事故实验室

耿兰芳

(安徽工业大学 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一、引言

新时期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结合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建立了一大批创新中心和各类实验室,为高校提供了实验平台和科创阵地,促进和优化高校学科发展和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在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平安校园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是学校管理与建设的重要内容[1],目的是进一步夯实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校实验室需要承担的科研工作越来越繁重,探索性的实验活动也越来越多。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得以正常进行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也对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状况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暴露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2-3]。对于高校实验室而言,任何不确定性因素都将是实验室安全生产工作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范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指出,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2021年12 月,面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新特点、新态势,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的通知》(教科信厅函〔2021〕38 号),明确提出高校要全面落实实验室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增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及时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应对“建设平安校园”的新形势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的新要求,高校应及时识别潜在风险,深入推进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快建构体系化、科学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实验室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专业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推动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阵地,同时其安全管理也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高校财产安全。由于实验室安全事故易发频发,实验室安全管理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仅给师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还给国家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目前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责任落实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够明确。2015年4 月5 日,某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导致5 人受伤,1 人抢救无效死亡。2018 年,某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 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该校12 人被问责。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在责任落实机制方面尚不够完善,负责人不能正视自身的责任,相关人员违规开展试验、购买危险化学用品等。各学院领导人、实验室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这一方面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从而致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着盲区,出现无人管理或多人管理的现象[4]。这种责任机制落实不完善的现象,导致实验室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消除。2021 年9 月,经历了三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正式实施,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双重预防机制正式纳入了法律条款,这为高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指明了方向。

(二)专业化管理程度不高

媒体公开报道的2001—2020 年间全国高校安全事故中,由于化学试剂储存、废物处理不当所引发的事故占比接近50%,这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高校在实验室专业化管理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2016 年,北京某大学实验室突然起火,并伴有刺鼻气味的黑烟冒出,调查发现该事件是由于实验室内存放化学药剂的冰箱因电路老化自燃引发火灾。为实验室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大部分高校会为实验室配备管理人员,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监督存在漏洞,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5]。针对这一现象,各高校需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为实验室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并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补齐安全管理短板,进一步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保障师生权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三)安全教育培训不深入

针对全校师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安全教育,使其掌握安全实验的基本常识,是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大多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所引起的。2021 年,北京某大学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事故原因为反应釜高温高压爆炸。2021 年,广东某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一名博士研究生在用水冲洗烧瓶时,烧瓶发生了炸裂,玻璃碎片刺穿了该学生手臂动脉血管,后送往医院抢救,无生命危险。由上述案例可知,目前高校在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方面仍旧不够深入,学生安全意识不足,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是预防和化解危险、杜绝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此外,部分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培训还存在着内容不全面、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教育培训频次少、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以及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重视不够、内生动力不足,安全教育培训常态化、有效性都亟待提升等问题[6]。针对这一问题,2021 年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其中第五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四)应急预案有待完善

应急预案是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小化的方案设计。如果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则很难在事故救援过程中采取正确的应急救援策略,从而无法有效控制事故扩大,引发灾难性的事故后果[7]。我国高校实验室在应急措施以及设施建设方面,与专业化、科学化的应急管理仍有差距,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有限。此外,部分高校在事故发生后的医疗救援方面也缺乏保障,演练形式较单一,救援设备配备不齐全,致使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展开救援。

通过分析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各类问题,不难看出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应对当前“建设平安校园”新形势的重要任务[8]。在教育部科技司于近几年对75所教育部直属院校进行安全督查中发现,上述四大问题的占比均超过了10%。其中,在检查的62 所综合类或理工类高校中,均存在化学品专业管理问题。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曾提出300:29:1 的重要法则,该法则是指当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则其背后会发生29 起轻度事故以及存在300 件安全隐患。这也意味着当相关人员存有不安全行为、实验室的相关物件处于不安全状态等,都将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消除这类隐患才能确保安全。因此,不断完善实验室的相关基础设施、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极为重要。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防范化解实验室安全风险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时刻把师生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9]。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抓实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知识水平。其次,要常态化地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对自查和学校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迅速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杜绝安全隐患。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不断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通过不定期举行实验技术、仪器操作规范以及相关安全知识考核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需要明确不同层级安全责任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提高其思想认识,并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考核指标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同实验室实行互相监督及帮查的制度,严格排除实验室安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安全隐患[10]。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高校要积极推进落实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各单位要认真排查各类实验室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进行动态调整,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组织制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协助院(部)二级单位建立完善本单位的实验室规章制度,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实验室安全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各部门应联合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和应急演练工作。各实验室应及时排查,出具设备运行安全隐患报告,协调相关部门或向学校汇报申请及时处置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仅通过少数部门监控难以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可以在学校层面设置专门的安全员队伍以搜集全面的安全信息并进行传递,由此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为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前。

(三)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准入机制

加强实验人员管理,对所有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研究的人员进行安全常识、仪器设备操作、实验流程及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危险性实验的开展加强指导。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缺乏针对性、过于笼统且时间滞后等问题。因此,学校、各学院以及实验室各层级需要不断细化其对于安全教育工作的培训内容,如对于不同的学科门类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安全培训,增强师生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11]。同时,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得相关人员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此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需要基于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且更为具体的措施。在了解实验室潜在风险、已采取措施、预设风险发生的后果等内容后,再开展相应培训,将能有效发挥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真正作用[12]。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围绕“实验室安全文化月”主题、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熟悉相关安全知识,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要求,开展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与考试等活动[13]。使学生深刻认识不规范的实验操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为开展实验时的人身安全增加保障。

(四)制定应急预案,提升事故应对能力

为防止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不能及时处理导致出现灾难性后果,高校要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验室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减少损失,同时上报学院(部门)领导和学校安全保卫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当发生盗窃、火灾、中毒、人身重大伤害、污染、大型设备损坏等重大事故时,应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在事故妥善处置后,相关责任主体要认真总结教训,针对事故发生的源头及时进行严肃整改,坚决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除此之外,当前一些高校可能存在实验室应急预案的编制不符合实际、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预估不准确、事故情景模拟度低等问题,高校要制定和完善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并在保障相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保证实验室日常运行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完善且科学的安全应急预案,不断加强相关人员面对实验室各类事故的应急决策处理能力。

猜你喜欢

应急事故实验室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学中文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废弃泄漏事故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小恍惚 大事故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