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4-01-03王永强史晓斌张慧燕李维火陈双双夏爱林

关键词:金属材料一流工程

王永强,史晓斌,张慧燕,李维火,李 娜,陈双双,夏爱林

(1.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 安徽工业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一、引言

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与储备,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1-3]等文件与通知,要求高校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实现“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 。一流专业建设是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抓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安徽工业大学最早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之一,本专业主动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基础上于2019 年申请并获批了安徽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登上了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列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专业建设改革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高校且行业特色明显的一流专业建设之路。

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安徽工业大学的优势专业之一,在专业内涵建设上,保留了传统钢铁材料优势,并拓展其在轻合金及金属表面工程等工程技术领域本科人才培养方向,为地方、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秉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以“立足安徽、服务国家钢铁行业和长三角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建设国内一流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目标,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突出的全面发展高素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为宗旨,带动、服务钢铁、汽车制造等行业的发展。本专业在钢铁材料组织调控和金属表界面改性两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形成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优势。多年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始终秉承“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一流本科建设的理念”,已建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于2013 年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同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9 年获批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以及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专业所属材料学科2015 年起一直保持在全球ESI 排名前1%,2017 年获批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立项建设, 2019 年入选安徽省首批十大“高峰学科”。2020 年金属材料系获批安徽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2021 年10 月本专业完成了教育部材料类认证委员会的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考察工作,2022 年7 月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建立了较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队伍,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基础。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此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对本科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顺应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定位、功能、结构、格局等变化。专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直接承载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建设。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历史较悠久,具有较深厚底蕴,但在新的历史阶段,专业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低、优秀生源不足、新生转专业比例较高、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这些问题均影响到本专业的发展。如何保持优势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人才吸引力,如何有效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要求,是专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课题。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经过四十多年建设与积淀,具备了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结合新时代新工科以及工程教育认证对专业的要求,以省级一流专业为目标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具体目标包括: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拓展开发课程教材资源、加强实验实训软硬件建设、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

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改革实践

(一)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全面重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了培养方案。新培养方案以“切合时代发展要求,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国家所需人才”为基础。在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校内外广泛调研、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建立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教学方案、管理制度。注重对标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新增符合时代发展的课程授课内容,例如材料基因工程、智能制造与3D 打印等。修订完善课程大纲,删减及调整某些课程课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国际化视野、创新创业、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培养。

(二)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

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与考核方式。鼓励教师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目标进行教学方式创新,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传统的注重结果的考核方式,建设与完善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实施形成性评价,跟踪课程教学全过程,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根据课程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本专业所有必修课程均已实施形成性评价考核,教学效果良好。

2. 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课程相关专业知识、挖掘思政元素,使教学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发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以建成更高水平教学团队为目标加强已有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积极建设并申请新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由本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团队先后获批金属材料学、材料科学基础安徽省级教学团队。

4.注重课程建设、打造“金课”品牌。围绕本专业核心课程群,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打造“金课”品牌,金属材料学课程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扩充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与资源

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平台的基础上,近年来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桥梁,新增了“安徽工业大学-马钢表面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联盟合作”省级实践教育基地,昱工耐磨材料公司、大唐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泰尔重工等校外实习基地。面对疫情影响,积极谋变,拓展了“十堰东炳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线上实习平台,主要围绕东风商用车及相关分公司的金属材料及构件(零件)的生产、组装等内容进行实践教学。在学校、学院的支持下持续投入建设经费,建立了金属材料制备及热处理仿真实训平台、完善了金属材料热处理与组织观察实训平台。这些实习实训基地与平台的建立与完善拓展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资源,保障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造成人才竞争激烈,有些学生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此外,受网络上一些负面信息影响,部分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可能产生一些错误或片面的观点。对此,本专业发挥样板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系室“三全育人”先进集体的立德树人作用,以及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引导作用,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程思政、谈话交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强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担当意识,使他们形成和保持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健康思想和心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国际化、工程化、高水平化”方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1.引进与培养并举,通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多途径促成教师海外访学,本专业在课程安排、团队建设等方面支持青年教师通过学校、省、国家等层次的资助进行国(境)外访学、进修。多渠道宣传与引才,加强具有海外背景人才的引进。目前本专业拥有海外教育、访学背景的教师12 人;引进“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各1 名,全职引进外籍教授1 名。

2.培养、引进、兼聘同步,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选送青年教师进入宝武马钢等企业接受为期半年的工程实践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近三年先后共6 名青年教师接受工程训练。同时,从企业引进工程实践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的人才,近两年引进航天510 所专家2 人。此外,本专业聘请企业的高工、高管等高级工程与管理人才开设专题讲座、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本专业引进的教师均具有名校博士学位,学术水平较高。目前,本专业教师博士化率超过90%。在此基础上,本专业通过集体教学研讨、组织教学观摩、团队培养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能力。

(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专业特色,积极探索,调研制定一流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立适应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主动作为,不断完善院级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业质量保障体系,课程备课、教案撰写、教学组织与设计、课堂授课与过程管理、考核结果与反馈、教学资料归档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清晰明确、科学合理。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系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在质量保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层面成立教学质量督查组,定期开展自查自纠。 为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本专业明确了各主要教育环节的质量要求,建立并完善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质量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定期反馈质量监控信息,并将评价结果用于工程教育各个环节的持续改进。

多级联动,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充分发挥校、院等各级教学督导作用,实现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全程监控和常态化评价,有力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关注社会评价,注重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合理使用。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在学校、学院的领导下,本专业不断强化管理与监控意识,建立了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专业为主角的校、院、专业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职责。制定了一套由目标系统、资源系统、组织系统、监控与评价系统四部分构成的教学管理与监控体系。通过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过程,建立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推动教学改革,确保本科教学质量。

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成效

(一)师资力量明显增强

经过近几年的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0 人,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 人,教授12 人,博士生导师4 人、硕士生导师18 人,拥有海外教育、访学背景的教师12 人,70%以上教师具有工程背景,拥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安徽省杰青、江苏省双创人才、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省级教学名师、宝钢教育优秀工作者、省教坛新秀等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主要在先进钢铁材料、金属表面工程等方向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团队。近几年,每年均引进多位优秀博士或高层次人才。

(二)人才培养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几年的建设,本专业形成了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牢固树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 理念,并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建立了教学跟踪与反馈机制,强化过程监督,建立了信息反馈体系,形成持续改进的循环机制。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了教学资料建设、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等多种教学规范制度文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近年来所培养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大增强。多名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承担国家级、省级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 余项。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金相大赛获得特等奖4 项、一等奖8 项。

专业的教学质量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平均评教分数超过91 分,40%的教师学生评教分数在全院教师中排名前30%。近三年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达到了42%以上,其中2020 年的考研录取率54.4%,名校录取比例达86.05%。

(三)专业整体水平明显上升

经过几年的建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取得较丰硕的成果,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学团队、平台建设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专业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本专业2020 年获批省级双基建设示范基础教学组织(教研室),2021 年10 月顺利完成了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工作。本专业的金属材料学课程2020 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线下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团队2020 年获批安徽省教学团队。近年来,以本专业教师为主要负责人的教学成果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 项,一等奖1 项,形成了2 个省级教学团队。

五、结语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经过改革建设与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为导向,以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为主线,以突出课程体系综合化、师资队伍工程化、实践平台多元化建设为抓手,探索一流专业建设,专业水平有了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有了提高。

猜你喜欢

金属材料一流工程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把握考查角度 学好金属材料
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为金属材料披上“防护衣”——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研究
子午工程
沈阳宇金属材料研究所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