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体师生参与降低实验室风险的安全管理模式探索

2024-01-02曹盛韩欣欣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模式探索风险

曹盛 韩欣欣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实验室风险量化体系与研究生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JGY2022003)。

作者简介:曹盛(1988—),男,博士,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无机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制备、光电性能及其在电致发光/变色器件中的应用;韩欣欣(1991—),女,博士,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锰掺杂的新型无机发光材料及应用、宽带近红外发光材料及应用。

摘  要:实验室安全是我国科学研究中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近些年,高校及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寻找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成为广大实验人员的工作重点。为了探寻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的新途径,文章以作者所在的纳米光子学实验室为例,认为应由实验室教师负责、引导、监督,实验室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采取一系列人人参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措施,对实验室风险起到了有效的防范作用,希望能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降低实验室风险的安全管理模式新途径。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风险;师生参与;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1-0042-0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以及新一轮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创新和实验教学的需求,全國科研院所和高校都掀起了实验室建设的热潮。与实验室建设快速进行伴随而来的是日渐突出的实验室安全问题,这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教育部和高校都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相当重视,制订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条例规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行为[1-4]。

然而,每年都有相关的新闻报道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害。2021年10月,南京某高校实验室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9人重伤的悲剧[5]。2022年4月,广州某高校发生爆燃事故,该校一博士生在事故中大面积烧伤。2023年初,香港一高校发生实验室事故,一名女博士生脸、颈、眼角膜被高浓度化学品灼伤。这些安全事故警示我们,加强高校实验室参与人员主体(主要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使研究生在开展科学实验之前就掌握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对于减少和防止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发生,助力培养高质量创新型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新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研究生及指导老师作为在实验室开展实验的主体,是实验室开展实验过程中安全防护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发挥他们在实验室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也是值得探索的。本研究以某纳米光子学实验室为例,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使实验室所有教师及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以此探索一条基于实验室全体师生参与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模式。

一、全员参与,人人有责

实验室安全不是学校某个部门或者某个老师、某个学生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涉及实验的师生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事情,包括学校、学院、导师、学生所有人员。为此,所有相关人员都应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而不是单纯靠某一制度、某一人员的监督来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纳米光子学实验室的教师通过动员全体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等工作中,有效地降低了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为高校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新途径。

二、基于全体师生参与的实验准备阶段

(一)基于全体师生参与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在发生的众多实验室安全事故中,大多数都是人为操作不规范或失误所导致的[6],因此,对实验室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针对材料合成实验室开展的合成实验安全教育培训;第二部分为实验室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第三部分为实验室安全事故演练。

1. 化学合成实验安全教育培训

纳米光子学实验室每3个月组织一次实验室全体人员参与的化学实验安全培训。培训人员为实验室教师,培训对象为所有研究生、需进入实验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毕业设计的本科生。化学合成实验培训具体内容为近期所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警示、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包括用水、用电、危险化学品等消防及实验安全)、实验室常见安全标识、实验操作规范等事项。一方面,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告知所有师生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时刻提醒师生牢记实验安全面前无小事。另一方面,定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可以结合学生开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完善实验室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及内容。

2. 大型仪器使用培训

实验仪器是实验室所有教师及学生开展实验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维持实验仪器良好地运转是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具有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的实验仪器,10万元以上仪器20余套,100万元以上仪器8套,包括光诱导力显微镜、显微角分辨光谱仪、快速显微共聚焦拉曼成像系统、飞秒激光器等国际前沿仪器。针对大型仪器多而实验室教师少的情况,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制订了教师管理、研究生使用维护的制度。每名教师负责管理1至3台的大型仪器,并且熟悉掌握该仪器的技术原理、操作流程、维护方法,每学期对有意愿参与该仪器使用及维护的研究生开展1次仪器的相关培训。对上机操作培训时长达到10小时,通过仪器管理教师考核的研究生颁发仪器操作证,允许该学生独立使用该大型仪器。

3. 实验室安全事故演练制度

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在每年年初组织全体教师及学生开展一次实验室安全事故演练,具体演练方案由实验室教师根据新闻报道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及实验室实验开展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制订。实验室安全事故演练主要包含实验室电器漏电、实验开展过程中起火、反应釜爆炸、化学药品溅入眼睛或身上、仪器使用过程中损坏等内容。通过消防演练模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培训学生对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方法,提升学生应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实际能力。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考试也是安全教育培训结束后所必需的一项内容。纳米光子学实验室每学期集中组织1次实验室安全考试,考试合格后发放实验室出入许可证,考试未合格则重新对实验室安全培训的各项内容学习后参加补考。只有持有实验室出入许可证才允许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通过实验室安全培训考试,可以确保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并且掌握常规实验的操作流程,同时能够在实验过程中遵守相关制度。

(二)实验室安全培训后的实验室进出制度

1. 实验室进出须知

进入实验室前需要了解实验室进出的相关规定,首先就是认真学习由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全体教师制订的纳米光子学实验室手册,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应急预案等相关材料。其次,学生和老师都要签订实验室使用安全责任书,学生需要了解并熟知学校、学院有关实验室安全等相关管理规定和要求,并做出遵守相关规定、若违反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而引起安全事故,需要承担事故产生责任的承诺。导师需要承诺认真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并且在其中起到监督及规范作用。此外,进入实验室必须规范穿着实验服及佩戴“实验室进出许可证”,登记好进入和离开实验室的时间、开展的实验项目内容。

2. 实验室禁入须知

在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事故演练等实验室活动时都会组织签到,没有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都不允许进入实验室,没有通过安全考试并取得实验室出入许可证的学生不允许进入实验室。此外,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或者实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学生需暂停进入及使用实验室的权限,并承担相应责任,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会议上作出检讨,再次接受培训和提交相关文件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于多次被暂停使用实验室,经学习教育后还出现违规的学生,则先无期限暂停使用权限,由导师、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全体教师商议后再做具体处理。

(三)师生互知的实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实验室的安全培训教育及准入制度仅仅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第一步。要充分保障实验室师生的人身安全,實验安全风险评估是所有师生开展实验前必须要做的一项准备工作。有部分研究生经常忽略该项工作,不会及时与导师沟通自己要做的实验,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在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未制订前,实验室发生了多起安全隐患。例如某一学生开展水热实验前未对自身实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导致化学药品次磷酸加入过量,在取出反应釜,打开聚四氟乙烯内衬后出现冒火现象,所幸该事故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在实验室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说明了开展实验前的安全风险评估是有必要的。

为此,针对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建立了开展实验项目前须填写风险评估报告的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需要开展实验的学生通过填写实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表,针对实验前开展实验的仪器、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风险分析、拟采取的防护措施等先进行自我评估。由学生导师、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评估实验人员所开展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待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后,学生方可开展相应的实验。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能让所有相关人员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且进一步防范,有效降低了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经统计,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制定前1年实验室研究生开展实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隐患3起;实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制订后至今1年多的时间,实验室尚未发生安全事故隐患。

三、基于全体师生参与的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一)教师值班制度

为了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制订了教师值班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通过对实验室所有教师进行排班,确保所有周天日8■00 —22■00时间段实验室都有教师值班,以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发生。教师在值班期间还需要承担实验室巡视、监督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等职责。

(二)实验全过程值守制度

实验人员在实验开展过程中离开实验室也是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纳米光子学实验室所在学院曾出现学生开展光催化实验期间离开实验室,最终造成光催化氙灯起火的实验室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害。因此,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全过程值守制度,要求开展任何实验都必须有人员进行值守。由值班教师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出现实验室有实验进行但无人的情况,则停止违反该制度的学生进出该实验室3天。如同一学生多次违反,则与该学生导师商讨处罚措施。

(三)“目视化”的标识制度

当前,许多高校存在实验室的药品、实验样品标识不明显且随意摆放,无相关提示标识等问题,这也是实验室安全事故易发生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些问题,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参照部分高校的管理方式,制订了“目视化”的标识制度[7]。对于实验室的气瓶,悬挂具有气体成分及类型的标识牌,注明使用状态(未使用、使用中、空瓶)。对于管式炉、烘箱等常见器材及高温设备,粘贴高温标识。对于化学药品存储柜,按照存放药品种类粘贴相应标识,如普通化学品、易燃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等。对于部分加热或者进行搅拌的实验,要求人员离开前需标识实验项目、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学院还将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仪器操作流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等制度上墙。通过这一系列“目视化”的标识制度,使得实验人员能够对相关物品进行区分并且留意。

(四)划分区域责任制度

物品多且摆放杂乱是高校化学实验室的通病,针对这一情况,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将实验室的通风橱、药品柜、烘箱、测试仪器等易于发生安全事故的区域及设备进行划分,并指定1名教师及2—3名研究生作为该区域或者仪器的责任人,负责管理、监督该区域或仪器的使用。例如对于易制毒易制爆的化学药品柜,按照要求落实双锁制度。负责教师留存两把钥匙作为备用,而平常使用的两把钥匙则由两位协助老师管理的研究生分别保管,有实验人员需要使用时,在登记后由两名研究生负责开锁。通过划分区域责任制度,使得纳米光子学实验室的所有教师及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监督及管理中,增加了全体师生对实验室的归属感及责任感,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有效防范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实验室巡查制度

实验室的水、电、气等安全事故隐患极易在夜间实验室无人的情况下发生,尤其是在部分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前未关闭水、电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夜间发生安全事故,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建立了基于填写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安全隐患自查台账的实验室巡查制度。由1名博士、2名硕士在每天晚上10点左右对实验室的药品、水、电、气、卫生等物质的使用情况开展自查,如还有人员在开展实验则对相关事项进行提醒,检查结束后填写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安全隐患自查台账,检查人员签字后交到值班教师处留存。

四、结语

通过制订实验准备阶段及实验室日常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使得纳米光子學实验室全体师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各项事务中,有效降低了纳米光子学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概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当前高等学校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教育部每年都开展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更需要探索一种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以降低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通过全体师生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可以让全体师生认识到实验室安全与所有人息息相关,可以有效地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为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小勇,李霆,周玉宇,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定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09):318-323.

[2] 徐彭.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22):178-181.

[3] 蔡瑶,王霞.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多口径准入机制的探讨[J]. 化工设计通讯,2022,48(11):115-117.

[4] 李雪,张微,张谦,等. “双一流”背景下西部医药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和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23,41(02):38-41.

[5] 李路宁,呼娜,张兵,等.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基于资质认定理念[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24(03):122-126.

[6] 王玲,罗莉,徐铭恩. 高校组织工程学实验室及实验技术与流程的安全管理[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2):1953-1958.

[7] 范小花,向阳,刘克辉. “目视化”管理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高教管理,2021(17):152-155+160.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安全模式探索风险
基于Arduino与Python的实验室联动门禁报警系统设计
高校户籍管理模式探索
基于多角度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初中英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小学英语让学与生的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