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中共第一报人”,推动潘梓年思想研究

2024-01-02毛军刚

全国新书目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论著文艺哲学

◆文/毛军刚

《潘梓年论著选》潘梓年 著 周挥辉 梅杰 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8/107.00元

潘梓年

江苏宜兴人。笔名宰木、定思、任庵、弱水等。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逻辑学家,报人,翻译家,有“中共第一报人”之称。曾任中共中央党报《新华日报》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原大学校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著有《文学概论》《逻辑与逻辑学》《大家来学点儿哲学》等,译有《教育学》《逻辑》《时间与意志自由》《苏俄新教育》等。

潘梓年兼具文艺理论家、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等多种身份,立足于他一生的实践经历,探究其学术思想的丰富内涵,可一窥党史、近代史、新中国史的轮廓。值此潘梓年诞辰130 周年之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注意到其著作、译作和大量集外文长期疏于整理,故而择取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代表性作品,并收入了不少《潘梓年文集》和《潘梓年集》未收入的集外文,编成《潘梓年论著选》一书,希冀借以推动《潘梓年全集》的整理及其研究工作。

笔者通读本书后,发现《潘梓年论著选》较好地把握了潘梓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报人的思想精髓。尽管这些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论著随着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在历史的深处渐渐沉淀了一些尘埃,但它们的思想光芒仍然能穿透时空裂缝,给予后来之人些许智慧和启迪。潘梓年一生累计出版了多本专(译)著,发表了数百篇杂文时评,主编过多份报纸刊物,本书编者周挥辉、梅杰秉持着披沙拣金、取精用宏的原则,为潘梓年思想研究留下了弥足珍贵、影响深远的学术史料。本书的编选和整理工作颇有特色,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兼顾重点和全面。除却人所共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报人的身份,潘梓年早年还翻译过《明日之学校》《疯狂心理》《动的心理学》《时间与意志自由》《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大块文章:地球及其生命的历史》《苏俄新教育》等多种读物,也尝试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大学校长、教育局长、教育部长等多种教育角色,其身上远远不只有世人所知的那几面。作为一部潘梓年的论著选集,本书尽可能地展现了他在文化、新闻、理论战线上的重点思考,同时也呈现了其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职业角色、不同社会问题上的深层洞见,以求打破人们对于“中共第一报人”潘梓年的刻板认知。

例如,两位编者周挥辉、梅杰在书中是按照潘梓年的多重身份对他的文章进行分类和选编的。作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研究》第一任主编,潘梓年一生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形成了一套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潘梓年论著选》收入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关于认识论与辩证法的同一问题》等文章,基本构成了潘梓年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潘梓年的《文学概论》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独创性。《中国与文学》《文学概论》《文学批评的意义与价值》《论文艺的民族形式》等文章蕴含着潘梓年深受新文学思潮影响的文学观,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早期文艺思想,同时也是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实践应用的早期成果之一。在哲学和文学研究之外,潘梓年较早接触新闻宣传业务并长期主持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一生中曾写过数百篇报刊文章。书中的《我对于现出的三民主义教科书的一点意见》《整顿学风首在尊重学术》《文化运动在现阶段中的任务》《怎么叫“读书毋忘救国 救国毋忘读书”》等文章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新闻实践及其新闻思想。

二是兼顾作者和读者。从潘梓年的一生来看,如果以发表内容为评价基准,可将其作品分为三个时期:自1920 年来到北大后,以翻译外国著作为主,间歇发表个人著作;自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撰写报刊上的杂文评论为主;自1954 年调往中科院后,以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为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刊物上,潘梓年的文字表达风格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周挥辉、梅杰在整理本书时,除将繁体转为简体、改动明显错字外,没有对潘梓年不同类型的文字表达另行改动,而是力图原汁原味地呈现作者的写作风格。同时,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本书在列明引用的相关经典文献时,特意注明了新版文献的出处。

三是兼顾历史与现代。作为一名颇具影响力的学者,潘梓年的作品不但具有理论价值、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有着启发作用。例如,1940 年的《论文艺的民族形式》一文,早已指出“文艺上的民族形式问题,应当就是中国化的问题”;1958年的《哲学的中国要求有中国化的哲学》一文,再次指出“中国的哲学工作者……研究和解决新变化提出的新问题,使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逻辑获得新的内容和新的发展”。本书中选取了很多振聋发聩、洞彻古今、令人深思的文章,对读者大有裨益,对研究者也大有启发。

以上这些编选和整理方法,既尊重了历史,又便于后人在现实中使用,既尊重了作者风格,又方便了读者核检,使得本书不仅是一部文献,也是能够与当下对话的新书,非常值得肯定。总而言之,《潘梓年论著选》一书的出版意味着大批史料的重新激活,同时也代表着研究视野的大幅扩张。依托现代的学术理论、学术话语、学术思想,我们将真正有可能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对相关文本进行细致考察,从而逐步接近并还原更加全面、真实、鲜活的“中共第一报人”潘梓年。

猜你喜欢

论著文艺哲学
1942,文艺之春
菱的哲学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RBAP96 Mediates Radio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CellsviaInteractingwithRetinoblastoma Protein
Relative Expression of Indicators for Wound Age Estimation in Forensic Pathology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