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自然人文之美,倾听生命背后的故事

2024-01-02谢陶然

全国新书目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原始森林春潮绿色生态

◆文/谢陶然

“我的长江我的家:绿色生态文学系列”(全5册)董宏猷 著新世纪出版社/2022.6/130.00元

董宏猷

湖北武汉人。儿童文学作家,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十四岁的森林》《鬼娃子》《牧歌》《虎伢子》,长诗《中国有了一条船》以及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等。曾四次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三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部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在反映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强调尊重自然的伦理意识方面,生态文学有着天然的优势和责任。它以艺术的手法,表现人类社会与自然交织的关系,通过人类与自然相处的种种经验教训,传达生态保护的主题,以文学的感染力影响读者的观念与行为。“我的长江我的家:绿色生态文学系列”正是这样一套面向各个年龄层读者、以自然生态为母题的纪实性散文集,它收录了董宏猷亲身深入神农架原始森林、穿越原始三峡的所见、所感,用文学的目光发现自然之美,以批判的眼光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套难得一见的生态文学佳作。

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一直是董宏猷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独树一帜的创作特征和丰厚的审美底蕴所在。他的创作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应当对等的观念,引导读者发现自然万物之美。以《森林笔记》一书为例,他将种子、苔藓、野花乃至参天大树平等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从亲临、观察,到感受、感悟,将自然物种从人类的价值体系中抽离,复归它们在原始森林中的地位。而比起纯粹的自然科普作品,“我的长江我的家:绿色生态文学系列”的出众更在于其时时流露出的对自然生态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怀源自董宏猷对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热爱,森林是他的生命图腾,也是他在文学创作中始终观照的对象。在书中,它体现于对自然的诗性描摹与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充沛情感。当董宏猷描绘森林时,仿若他也成为了森林生命的一部分,与森林同呼吸、共命运。他在《森林笔记》中这样写道:

“春潮是任何力量也挡不住的。走进春天的森林,我强烈地感受到春潮的冲击,强烈地感受到森林在春潮的冲击中,一天一变,一个小时一变,甚至是瞬息万变。林子里是阴凉的,可是我感到浑身上下躁动不安,所有的细胞都在春潮的冲击下渴望着发芽。我想,倘若我在林地上再多待一会儿,我的脚下会长出树根,而我的身上会长出许许多多的枝丫和绿叶来。”

自然在董宏猷的笔下生动、饱满,熠熠生辉,近乎浪漫的想象,结合扎实的文学功底,将读者的身与心都带往原始森林。读者跟随文字能够看见森林,触摸森林,呼吸森林,收获格外清新的阅读体验。通过对自然的精彩呈现,作品唤醒了读者在基因中对原始自然的向往,使他们在精神上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我的长江我的家:绿色生态文学系列”的另一大亮点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及其对生态保护所怀抱的坚贞使命感。在董宏猷笔下,自然有着近乎神圣的地位,人不过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尾鱼”,又或是“野人”的同类。在思考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命题时,董宏猷给出了这样的解答:要追求“天人合一”“和合共生”,则须懂得放下人类的傲慢,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几乎每一篇散文中,董宏猷都在慨叹自然之美的同时,不厌其烦地表达对生态景观或自然物种消逝的哀思。神农架林场的原始森林为何仅有七棵树幸存?中华鲟缘何走向人工繁殖?金丝猴是如何被发现、被保护的?三峡悲哀婉转的猿声又是何时成了绝唱?他一次次踏上探索之旅,“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森林”,并最终感叹:“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常常是后人为前人扼腕叹息的历史。”在记录人类对长江三峡、神农架林区中自然资源的攫取的同时,本系列也在反复警醒读者自然生态的破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灾难性影响。

总的来说,“我的长江我的家:绿色生态文学系列”不仅是一首对长江三峡与神农架原始森林的自然颂歌,更是一部以批判的目光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唤起人类对自身的生存境遇和终极命运的思考的生态警示录。它是董宏猷对自然生态保护的时代主题的一种文学的切入与文学的呐喊,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读者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做出了积极贡献,具有独特的现实价值和文化意义。

猜你喜欢

原始森林春潮绿色生态
春潮奔涌东方阔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神秘的原始森林:湖北神农架
喇叭沟原始森林日出
沉默与孤独——《春潮》电影解读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草原春潮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