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2024-01-02刘庆

互联网周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农村居民幸福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从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现状出发,分析其困境,指出了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互联网经济模式、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农村居民幸福感;乡村振兴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既是党对社会民生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行动纲领。作为我国居民中占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群体,其幸福感更是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推动力。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表明,截至2023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3.01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0.5%[1]。由此可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 文献回顾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不仅影响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还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福祉,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强大冲击。目前一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有积极影响,比如梁土坤认为网络信息服务和人工智能服务等社区智慧服务既能直接提升居民幸福感,又能通过生活便利度这一中介因素间接地提高居民幸福感[2];丁雨桥等人认为中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越频繁,他们对于生活的满意度也相对更高[3];罗明忠等人认为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娱乐休闲和开展商务活动的频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響[4];张京京等人认为互联网新媒体具有信息丰富性和互动性,有效地满足农村居民的信息获取和休闲娱乐需求[5]。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有消极影响,比如丁海峰等人认为移动网络媒介降低了居民的医患信任[6];杨文娟等人认为互联网削弱了个体的政治信任感[7]。综合对比可知,目前关于农村居民的互联网使用的研究更倾向于提升幸福感,由此,本文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深度分析其影响现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意见。

2.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现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使用已经逐渐渗透到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活质量、经济收益、文化氛围多个角度深度改变着农村居民的生活与情感,影响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2.1 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一是“互联网+通信”给农村居民的日常交流提供便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即时通信APP让农村居民可以随时随地与人交流并分享信息,给予农村居民更多的交流空间。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给农村居民日常办事提供了便利。近年来,“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发展优化,越来越多的行政部门都可以网上预约并咨询业务,甚至有些业务可以直接网上办理。这既提高了行政部门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效率,又为农村居民办事提供了便利。三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给农村居民日常购物提供了便利。农村居民只需在网上购物APP上选购商品,在线支付完成交易,等货物到达直接去取货即可,这种方式极大地节省了农村居民的时间和精力,让农村居民购物更加舒心便捷。

2.2 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

随着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逐步上升,农村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与创业渠道,从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收益。具体来说,一方面,互联网技能的使用可以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尤其对非自雇型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8]。因务农收入较低的原因,大部分农村居民都会进城务工。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时间、空间限制的信息壁垒,农民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相关招聘信息,寻找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节约时间成本,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提高自身收入。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农村电商发展,拓宽了农村居民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目前农村物流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城乡商贸循环越来越流畅,各类电商模式创新发展,农村居民的就业创业机会进一步增多。

2.3 互联网使用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文化氛围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居民的文化氛围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薛艺君表示农村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9]。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正在不断深入。一方面,互联网与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结合,推动集学习教育、知识科普、体育艺术、信息交流、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型综合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既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需求,又能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宣传乡村特色文化,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村民的集体认同感,让村民自发维护乡村形象,形成良好乡风。综上所述,互联网的使用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3. 互联网使用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困境

3.1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5.1%,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0.5%。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一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仍然不完善。二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网民大部分向城市流动,目前留在农村的以老人与小孩为主,其教育水平与经济能力有限。三是农村实体商业发展很好,农村地区有各种超市、老店,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划算,农民的消费需求基本可以满足。上述的一系列原因都会影响农村互联网使用,限制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

3.2 农村的互联网经济模式还有待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农业”技术已被引入农业市场经济,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但其互联网经济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专业人才。与城市居民相比,大部分的农村居民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有所欠缺。二是物流体系制约。偏远农村地区因地理位置局限性,配送范围、网络设备都存在一定问题,且市场分散严重,人力资源不集中,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三是地方政策引导力度弱。想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但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农村互联网项目建设资金不足、政策内容与当地产业实际情况结合不深、政策落实推进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农村互联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3.3 乡村数字文化建设还有待完善

优秀的乡村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世界,还可以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但目前我国的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乡村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化发展平台,缺少与之配套的数字设备,无法实现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融合[10]。基于此,很多优秀的乡村文化难以保护和传承。其二,乡村数字专业人才缺乏。数字赋能乡村文化,离不开优秀的数字人才,而目前的农村留守人口多为老人和小孩,其数字技能较弱,很少借用互联网平台推广宣传本土特色乡村文化。同时很多乡村在优秀数字素养人才引进方面也缺乏吸引力,乡村数字专业人才亟待增加。其三,乡村文化内容融合问题较多。一方面,对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缺乏特色,无法达到推进文化建设,文化传承的目的;另一方面,部分“乡村网红”采用恶搞、低俗的方式在短视频平台上发视频、开直播赚取流量,既影响了乡村的形象,又阻碍了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的步伐。

4. 互联网使用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路径

4.1 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彌合城乡“数字鸿沟”的有效手段。首先,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着力推进网络建设向乡村覆盖,向农村家庭延伸,从而打通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动脉”,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其次,政府需要在互联网基础建设上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受本土因素影响,在农村进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花费不少资金,如果没有政府财政支持,其覆盖范围就很难达到理想要求。再次,政府应积极构建农村大数据中心、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等信息共享平台,强化数字平台服务农村居民的能力,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最后,政府还应加大对水利、公路、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推动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综上,通过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幸福感也将进一步提高。

4.2 完善农村互联网经济模式

完善农村的互联网经济模式,一方面要加快农村产业数字化结构转型。政府应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做好数字经济项目规划,让优势产业以强带弱,发挥示范作用,形成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氛围,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农村互联网经济模式。另一方面要培育具有较高数字素养的人才队伍。首先,要发展壮大乡村数字经济,释放更多数字红利,既能增强乡村居民学习应用数字技术的内在动力,又能引导更多返乡入乡人士投身数字经济赛道创新创业[11]。其次,要对农村现有劳动力分级分段开展数字素养培训,搭建数字化资源的教育培训平台,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对村民进行线上培训、实地指导,让更多的“新农人”成为田间的“土专家”。最后,要健全乡村数字化人才的激励保障机制,吸引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参与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数字化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4.3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保障,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也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首先,政府应加强互联网赋能乡村文化建设,依托互联网,进一步完善乡村文化中心建设,充分调研分析本土居民的文化需求,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同时可借助互联网平台,以“互联网+文化”的方式,引进优质的城市文化,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其次,要充分挖掘本土优质乡村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助图文、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同时,在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农村居民真正了解乡村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优秀乡风促优秀民风,以优秀民风育优秀家风,积极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最后,政府应注意加强网络监管制度,拓宽监督举报渠道,坚决抵制不良内容在网上传播扩散,维护乡村文化形象。

结语

在数字乡村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互联网经济模式、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来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国家的初心与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2023-08-28)[2023-11-16].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199-10830.html.

[2]梁土坤.社区智慧服务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基于“2022年居民民生保障需求调查”的分析[J].城市问题,2022(10):72-81.

[3]丁雨桥,温勇.互联网的使用对中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22,42(1):69-75.

[4]罗明忠,刘子玉.互联网使用、阶层认同与农村居民幸福感[J].中国农村经济,2022(8):114-131.

[5]张京京,刘同山.互联网使用让农村居民更幸福吗?——来自CFPS2018的证据[J].东岳论丛,2020,41(9):172-179.

[6]丁海峰,李立清.移动网络媒介与医患信任危机——基于居民风险感知视角的实证分析[J].兰州学刊,2023(4):125-138.

[7]杨文娟,李黎明.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政治信任?——理性选择和社会资本双重视角下的考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3):131-141.

[8]张卫东,卜偲琦,彭旭辉.互联网技能、信息优势与农民工非农就业[J].财经科学,2021(1):118-132.

[9]薛艺君.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动态面板的GMM分析[J].农业经济,2022(6):82-85.

[10]吕若南,孙鹏.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路径[J].南方农机,2022,53(17):117-119.

[11]赵明.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意义、障碍与策略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2023(18):40-42.

作者简介:刘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