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2024-01-02赵海燕赵晓曦

互联网周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三全育人

赵海燕 赵晓曦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首先,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并介绍了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的趋势和应用。其次,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和设计思路。将电力系统分析的教学与“三全育人”相结合,以“三全”为视角,从课程定位、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等层面进行设计和实施,论证以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为主的多维融合教育教学方法。最后,通过实践验证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三全育人;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育

引言

高等学校学生的成才和发展直接关系国家的未来,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是其中关键[1]。推行“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是实施立德树人的重大措施。从科技的国家属性、权利属性和服务属性等方面分析,工程类专业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内涵和较强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为此,在工程学科建设中,必须进一步深化“学科思政”工作,将学科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塑造相结合,构建“三全育人”的新工作方式。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要求我们将互联网技术、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工程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1. 研究现状

王朝晖、方从严提出,以“三全育人”为基础,在“课程思政”的教育中要将思想品德、诚实守信、爱国主义品质、大国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基本内涵融入课程教育中,要从教师、教育模式、学科设置等的视角开展教育[2]。李艳艳等提出教师要利用综合的教学特色和学科特点,发掘自己独有的教学思政知识元素,并把教学思政元素融合在课程中每一环节,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融合系统相关的课程思政知识元素[3]。鱼海涛等认为,应立足于工科学科的课程思政体系设计与执行,从工程教育的学科定位入手,以课程思政实践的理论支撑为着力点,建立教学环节与课程思政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增强两者的联系[4]。最后发展为在教学与思政上的全维度共存,以配合应用型院校在新工科建设教学环境的同时,达成育人的目的,以求得新时代新青年。

总之,当前学术界对“三全育人”思想下大学“课程思政”的探讨,以及在“工程教育”的专业下开展的“课程思政”相关理论,已经被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剖析与理解,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形势,将互联网技术、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工程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无疑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

2. 具体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分析“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的联系,提出了将工程教学与学科思政相结合的逻辑思维。“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基本价值观,“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的重要途径[5]。本文首先明确“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之间的联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然后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探讨:以“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课程思政”推動“全方位育人”;以教学全流程为核心,“课程思政”推动“全程育人”;以教师为主体,“课程思政”推动“全员育人”。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课程思政与互联网联系紧密,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共同推动着教育改革和发展。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等方式,可以把优秀的课程思政资源精准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有效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此外,互联网还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和交流平台,让他们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课程思政也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引导和支持。课程思政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国家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保持互联网的秩序和健康发展。此外,课程思政还鼓励学生关注民生热点和社会问题,通过互联网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根据“三全育人”理念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编写一份“课程思政”示范性教育的研究报告,确定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方面能力:

(1)理论知识掌握。课程将涉及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的基础知识、关键技术和方法,帮助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有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2)工程实践能力。课程还将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电力系统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涉及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内容,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3.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和设计思路

3.1 教学模式

以“在线互动+自主学习+实践应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1)在线互动。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在线交互教学平台,开展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互动和信息共享。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优秀的网络课件、学习资源和配合教师教学的课件,在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实践过程中,提高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深入了解“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3)实践应用。通过模拟实验环境、实地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电力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3.2 课程设计思路

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注重课程实际应用价值。

(1)明确课程目标。建立明确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和体系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课程设计中安排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企业考察、特辑讲座、文献研究等,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3)分组合作参与项目实践。可以将课程实践环节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加强学生的跨学科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4)综合评估学生学习状况。采取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包括学生评价、考试成绩、论文写作、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等措施。

总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设计思路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将课程教学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相关知识和实用技能的能力。

4. 研究的重点、难点

4.1 研究重点

通过互联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电力系统分析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大纲体系、学生能力养成体系等方式,把“三全育人”视野的工程教育和学科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将工程学生的大国认同、国家高度、中国发展与自信、健全人格培养的思政教育取向,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固有理论知识、技术应用有机结合。

所有专任课教师在实施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过程中,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原有方向,改变为思想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要素之中,让“三全育人”落实到教育的细微之处。

该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教书育人”,方向路径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工程教育与学科思政有机融入,目标是通过“三全育人”,保障“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并行发展,将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专业知识培养相结合,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各个方面的整体水平均有所发展,为将来的职业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2 研究难点

4.2.1 工程技术类专业与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困难

课程思政的难点首先在于如何将工程类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工程类专业课知识的教学重点在于专业知识的“精准”,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求让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因此,技术领域的“精准”与思想上“善与美”的有效融合,成为课程思政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一定的质量标准进行衡量,而人才的思想政治培养没有一个具体的质量标准[6]。专业课的任课教师虽有一定的政治高度,但是对于思想政治的培养方法欠缺。因此,想要实现课程思政知识的“三全育人”目标,专业课老师必须多反思、勤总结,在课程思政知识教学设计环节中,根据班级的独有特点展开研究,这也就要求老师必须在备好课程的同时,扩大涉猎领域,提升自己的知识厚度,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知识教学设计水平。广大的专业课老师力求做到价值培养、综合能力培养、专业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有机融合。

4.2.2 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制度的困难

课程育人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课程教育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双方面的特点,教育的结果要达到二者的统一。教育过程中既要保持学科自身的宽度与广度,也要发掘学科中相应的思想理论资源,并充分调动老师、家长、孩子们的自驱力,从而实现全程个性化教育目标。课程思政需要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必须充分发掘知识中的隐性成分,使隐性知识的教育作用得到实现。

5. 研究的应用价值及推广

推行“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是实施立德树人的重大措施。基于互联网技术,将“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有效结合,使学生的问学动机、家国情怀等品格得以养成,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体现,并将其范围扩展至学生的专业课和普通选修课。

本文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采用该模式,可以通过电力系统分析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提高其综合素质。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学生可以在灵活的时间和地点学习课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师生可以采用在线互动的方式,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想动态,为教学提供反馈,同时也促进了课程的互动和交流,丰富了课程性质。在线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全国各院校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和聚合,同时也可以在不同学校之间开展学习、实验、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从而增强课程的可推广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基于互联网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这不仅是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探索,更是符合现代教育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电力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结语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实践,让这种教学模式在电力系统工程教育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以推动全国电力工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珊.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问题探讨[J].才智,2019(18):40.

[2]王朝晖,方从严.“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74-77.

[3]李艳艳,周红蕾,穆洪云,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与提升路径探索[J].教育观察,2021,10(46):19-21,91.

[4]鱼海涛,解忧,刘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理工科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100-103,151.

[5]梁小军,胡多.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38-43.

[6]刘珥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思政课改革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作者简介:赵海燕,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控制、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赵晓曦,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理论研究。

课题项目:2019年度校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技术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浅谈互联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传播学门外的互联网技术反思:《Daedalus》互联网专辑剖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