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热点与趋势(2012—2022)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

2024-01-02孙杨崔建立

关键词:构式图谱语法

孙杨,崔建立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03)

一、引言

构式语法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研究方法承继自认知语言学,自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开始逐步建立并发展壮大。以菲尔墨(Fillmore)、莱考夫(Lakoff)、高柏(Goldberg)和凯(Kay)等为代表的语言学家秉持着一种开放的语言哲学观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开展批判性研究与反思。构式语法不仅是对当时现行语法理论的创新性探索,也是对语言研究范式的革新。该理论认为构式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对包括语素、词汇、短语、小句等在内的所有形-义相对应的结合体的统称,并且提出将构式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高柏认为:“当且仅当C 作为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Fi,Si>,Fi 的某些方面或Si 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 的构式成分或从已经确立的构式中精确地推导出来时,C 就是一个构式。”[1]构式语法理论流派众多,如以菲尔墨、凯和康纳(Connor)为代表的构式语法,由莱考夫和高柏主导的构式语法,由兰盖克(Langacker)和泰勒(Taylor)等创建的认知语法,由柏根(Bergen)主导的体验构式语法,以及克罗夫特(Croft)主导的激进构式语法等。虽然各学派观点有所不同,但共同主张构式作为一个整体不能被割裂,构式的意义不是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直接罗列或简单相加。

此后,构式语法理论以其对现有研究范式的革新与改变引起了更大的思想变迁和学术思潮。构式语法理论研究自进入国内之后便掀起了研究热潮,国内众多学者不断开拓其研究领域,理论体系日趋成熟。借助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 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科学直观地分析国内构式语法理论的总体趋势和研究现状,有助于客观判断构式语法的科研前沿和动态,从而为构式语法研究提供新视角,开辟新思路。

二、研究工具和数据采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通过设定“构式”为主题词,对发表时间为2012年1 月1 日至2022 年8 月31 日(即检索的最后日期)的相关学术期刊进行高级检索。然后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筛选和剔除,排除重复收录、通知等不相关文献后,最后获得有效文献共计911 篇。

文章借助陈超美博士团队开发的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版本号:6.1.R2.64-bit)对上述911 篇文献进行处理,载入该软件中进行计量分析。根据国内构式语法研究成果年度分布折线图,可得出该领域的整体研究情况。通过由CiteSpace生成的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和关键词突显图谱,对国内构式语法相关研究进行科学计量与分析,旨在探究构式语法理论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前沿,对后续研究提出新的建议与展望。

三、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现状

为了体现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文章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2—2022 年间学术期刊中的构式语法理论相关论文,统计并绘制出国内构式语法研究成果年度分布折线图,见图1。

图1 国内构式语法研究成果年度分布折线图(2012—2022)

某一特定时间点内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某研究领域中知识量的积累情况,从“量”的维度更为清晰直观地展示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从图1 中可看出,国内构式语法相关研究的论文量呈波动状上升态势,在这一固定的时间节点内论文数量的上升趋势可彰显构式语法研究领域中知识量的累积状况良好。2012 年,论文数量为69 篇,随后几年在80 至100 篇间波动,并在2018 年达到发文量的顶峰,为103 篇。随后几年仍保持较高状态的研究热度,论文数量未出现大幅度的回落,数量稳定在80 篇左右。其中2019 年发文量为89 篇,2020 年为81 篇,2021 年为79 篇,2022 年到目前检索日期(8 月31 日)为止发文量为51 篇。整体来看,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发文数量波动较小并且趋于稳定。这不仅表明构式语法研究备受我国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科研成果不断累积,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学术研究团体,同时说明构式语法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已迈入成熟发展阶段,发展潜力良好。

通过对目前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在该领域中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更好把握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总体研究态势与发展情况大有裨益。通过在CiteSpace 软件中设置特定参数,时间区间为2012—2022 年,节点类型为作者和机构,得到构式语法研究的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2。

图2 构式语法研究的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图谱(2012—2022)

该图谱以不同颜色的年轮状节点呈现,白色表示较早年份,即2012 年,红色则表示2022 年,年轮厚度与该作者或机构的年发文量呈正相关,相同颜色节点的厚度越大则说明该作者在该年份中关于构式语法研究的发文量越多。根据年轮不同颜色的构成可体现构式语法研究的作者及机构发文数量的时间发展变化情况。图谱中个别较大的节点可说明在构式语法研究领域中,部分作者和机构贡献突出。经统计,上述911 篇构式语法研究的学术论文共来自298 位学者,分布在不同的研究结构,部分节点之间的交叉连线说明部分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合作。其中,构式语法研究的主要机构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38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2 篇)、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16 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3 篇)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12 篇)等。另外,发文数量排名位列前五位的作者依次是张建理(13篇)、侯国金(13 篇)、林正军(13 篇)、施春宏(12篇)、陈昌来(11 篇)。从整体上看,高等学校和社科院所是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主力军,已形成了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高产作者群,研究成果颇丰。这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该理论的研究之中,也有力地推动了构式语法理论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

(二)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文献基本概念和主题的高度浓缩,同时可以反映出文献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构式语法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的频次高低进行科学统计,可以较准确地描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2]。借助CiteSpace 软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对上述911 篇文献进行分析,得到国内构式语法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图3 中的各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越大则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反之则表示出现的频次越低。因此,“构式”“构式语法”以及“构式化”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关键词。同时,以年轮形式显示的节点,与左下角时间所对应的年轮颜色的宽度代表了该年度关键词出现的多少。发表的论文越多,则代表该年度的年轮越宽。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存在共现关系,连线的粗细可反映出关键词共现关系的强度,连线的颜色表示其首次共现的时间。

图3 构式语法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2012—2022)

图3 中的关键词节点密布,且关键词之间连线繁多复杂,图谱分布区域较为密集,展现近十年国内构式语法的主要研究内容,体现出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主题广泛且联系紧密,理论日益发展完善。其中,“构式”的节点区域最大,其次是“构式语法”“构式化”“构式压制”“构式义”和“主观性”等。“构式”作为该理论的核心关键词,其定义自该理论诞生就饱受争议。随着国内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构式这一核心概念有了新的思考与讨论。施春宏(2021)[3]指出狭义的构式观认为构式是规约化的形式-意义的配对体,而从广义上说,语素、词、语篇、修辞和语体等规约性的语言研究单位都是构式。但国内目前对构式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尚未形成一条综合研究的路径,对构式观念的拓展研究也亟待开辟出新的方向。其次,构式语法理论虽然在阐释共时语言现象时有着强大的解释力,但较少应用于解释历时语言现象。构式化以整体和渐变的语言演化观探寻构式演化的总体情况,是对构式演化研究路径的创新性探索。刘梅丽(2020)[4]对there 存现句的构式化过程的探究是将构式化研究领域拓展至句式演化研究的开创性尝试。绍斌(2021)[5]指出“构式化”关注的是一个全新的构式的产生过程,即一个形-义相匹配的语言形式的产生,形式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意义上的改变。构式化的过程是一个由旧到新的过程。因此,构式化在探究新构式的产生和语言的演变时所展现出的强大包容性获得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此外,“转喻”“隐喻”“识解”“二语习得”和“概念整合”等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系在近两年日益紧密,逐步发展成为构式语法领域近两年关注度较高的研究话题。

基于图3,利用CiteSpace 的时间线(Timeline)功能生成2012—2022 年构式语法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见图4。该图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示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聚类的发展情况,反映各个聚类所代表的研究领域的时间特征和不同时间段内构式语法研究的热点主题,如聚类的兴起、繁荣与衰败过程。图4 中的每条直线都代表着不同的聚类,位于横线右侧是与其对应的聚类及其在关键词图谱中的序号(与图3 的关键词聚类排序号一致)。时间线的长度直观地反映出该聚类历经的时间跨度,中间节点为该时间段的热点问题,从历时的层面上清晰地展现近十年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关键词之间不同颜色的连接线代表着关键词之间在相应年度的共现,时间线的年份代表着关键词共现连线的年度。但时间线的暂停不意味着研究的中断,仅表示该聚类下的相关研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图4 的深入分析发现,构式语法研究不仅研究内容多样,研究话题广泛,且较为侧重个案研究,即基于大量语料对某一特定构式进行细致描写和深入探查,如极义性构式、动结构式和同语反复构式等的构式义解读和语用功能探究。而构式压制主要用来解决构式语法理论较为关注的“形义错配”问题,即语言中的非常规和边缘性的现象。王寅(2013)[6]以英语语法体和动词体为例廓清了构式压制及转喻机制的相关问题,对构式压制机制的探索具有启发意义。施春宏(2014)[7]从“招聘”和“求职”的关系的角度讨论了构式压制过程中存在的互动机制,以探索构式压制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构式压制在阐释如各种“X”和“被X”等之类的网络新兴构式彰显出了其独特的理据性,但对构式压制的探索尚需深入挖掘,最终使其形成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此外,如图4 所示,“构式”“构式语法”和“构式压制”这三个关键词所历的时间跨度最长,并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可有力地证明这三个主题在国内构式语法学界一直备受关注,仍是历久弥新的热点问题。

图4 构式语法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2012—2022)

(三)研究前沿

随着构式语法理论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新兴的理论趋势和主题不断涌现。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在CiteSpace 中设定相应的特定参数,得出2012—2022 年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对国内构式语法的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呈现,见图3。图3 中共有11 个聚类。网络模块值(ModularityQ)和轮廓值(Silhouette)是判断图谱绘制效果的重要标准,当Q值大于0.3,并且S值高于0.5 时,该聚类则结果显著并且合理。图3 中的Q值为0.892 5,S 值为0.930 1,说明聚类节点的主题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聚类的信度较高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5 中共有460 个节点和407 条连线,分别代表近十年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关键词总数及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此外,图5 中的11 个聚类标签词与其后的关键词代表着该聚类的研究前沿和趋势,这些聚类构成了国内构式语法研究领域的基本主题和研究内容。若聚类编号越趋近于零,则表明该聚类规模越大。通过分析得出排名前十位的关键词,依次是构式(频次192,中心度0.26)、构式语法(频次148,中心度0.23)、构式化(频次65,中心度0.16)、构式义(频次40,中心度0.13)、构式压制(频次36,中心度0.25)、主观性(频次31,中心度0.16)、语法化(频次28,中心度0.45)、修辞构式(频次15,中心度0.07)、语法构式(频次15,中心度0.14)、隐喻(频次13,中心度0.41)。中心度的高低则彰显出关键词的重要性,通常中心度大于0.1 的关键词可被视为核心关键词。其中,构式、构式语法、构式化、构式义、构式压制、主观性、语法化、语法构式、隐喻这九个关键词的中心度大于0.1,可被视为近十年构式语法研究的核心关键词。同时其出现的频次也居于前列,说明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相对集中,研究的热点与话题较为聚集。其一,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仍涵盖国际上所流行的四类理论模型,即菲尔墨和凯的构式语法、高柏的构式语法、以兰盖克的认知语法和克罗夫特主导的激进构式语法。构式语法实质上隶属于认知语法范畴,是在对认知语言学框架下TG 语法的批评与反思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崭新的语法理论体系。其二,国内构式语法研究关注宏观与微观构式的演化特征,采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全面探究构式的产生和发展。最后,国内构式语法研究主要聚焦于语言本体的研究,构式语法以其强大的阐释力在解释一些边缘化的语言现象时可展现出一定的理论优势,如对某一特殊构式的语法、语义、语用等进行多角度的探究[8]。

图5 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2012—2022)

根据先前分析所得构式语法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并利用CiteSpace 的Burst 功能,探测得到突显强度最高的10 个关键词,见图6,有助于探究近十年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突现概念和潜在性的研究问题,进而更为深入地剖析构式语法领域的研究前沿。

图6 构式语法研究的关键词突显图(2012—2022)

根据图6 显示,2012 年“认知构式语法”“认知”“压制”和“动词”开始成为突变度较高的关键词,如实地反应了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关键节点。其中“认知构式语法”和“认知”不仅突现的时间最早且突现度最强,这说明在2012—2015年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认知方面,同时构式的认知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相融合并对汉语以及外语教学领域开展了新的探索,并持续演化最终发展成较为成熟的研究课题,这是符合现实发展特征的研究转变。这种研究转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对语言教学和习得有较高的实践意义,构式语法理论的应用性因而得以增强。之后,“修辞构式”(2015—2017)和“语法构式”(2016—2017)的相关研究开始先后兴起,为下降型突变,相关学术研究的文献数量逐步开始减少至稳定状态。而构式的能产性在2018 年开始引发国内语言学界的高度关注并且发展势头良好,突显度为3.26,成为该突显区间的研究前沿,目前仍是国内构式语法领域的热点性话题。自2020 年起,“构式化”“隐喻”和“类推”出现强烈激增,成为备受瞩目的前沿性研究方向,引发诸多讨论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国内构式语法领域的研究持续施加影响力。

四、结语

构式语法理论进入国内至今已逾二十载,一直是学界备受瞩目的研究话题。近十年来,构式语法更是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积累了较为丰盛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完备成熟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框架。依据发文情况、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热点与趋势等数据,可管窥近十年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整体状况。研究发现,构式语法理论仍是国内语言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性话题,核心作者的研究贡献颇丰,高校等科研机构参与度较高,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并且研究热度经久不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构式语法研究热点频现,构式语法研究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首先,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尚未形成一个适合汉语的研究范式的构式理论体系[3]。构式语法研究应立足国内,持续加强构式语法理论本土化的纵深发展。其次,我国构式语法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于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这两大领域,应持续拓宽对构式语法理论在应用领域的探索。最后,构式语法理论作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需要持续强化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和有效运用实证研究手段,同时应不断深化构式语法理论与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为构式语法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路径,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构式图谱语法
绘一张成长图谱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杂草图谱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