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西南地区玉米高效种植技术要点

2024-01-02陈先兵山东省单县李田楼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菏泽2743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4期
关键词:苗期整地秸秆

●陈先兵 (山东省单县李田楼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山东 菏泽 274300)

玉米是鲁西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常采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这种栽培模式会使麦田内茎腐病病原菌得到积累,致使玉米患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1]。一般小麦收获后,整地平地后播种玉米,这样不能完全消灭田地内的病原菌,从而影响玉米的产质量。对玉米种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强化种植技术,有利于玉米增收。近年来,随着绿色农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通过对玉米高效种植技术的不断探索,开展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模式,以确保鲁西南地区节水﹑节肥﹑节药﹑低能耗,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发展。

1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1.1 小麦秸秆还田

目前,小麦收获后都是进行秸秆还田,采用带有秸秆粉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多数为秸秆粉碎后全量或半量还田。一般小麦的底茬最高为15 cm,秸秆长度低于10 cm,抛撒均匀度高于80%以上,有利于玉米的播种﹑出苗,还可增加玉米苗期的透光性,利于壮苗[2]。

1.2 整地

土壤的质量及条件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3]。整地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质量,为玉米的生长提供物质基础。玉米种植前需提前整理土地,去除种植区域内的大块秸秆。使用机械进行深耕,阳光暴晒去除土壤中的病原菌及虫卵。整地过程中可以施加农家肥,用足底肥,有利于后期壮苗。整地完成后要保证土地平整且松软,可保证玉米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有利于后期的播种浇水。

1.3 选种及处理种子

玉米的产量不仅与土壤条件﹑生长环境有关,还与玉米自身的种子情况有关。有研究表明,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在精心管理的基础上可增加产量[4]。紧凑型﹑叶片充分上举的玉米可接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有机质。抗逆性强的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率较低,有利于田间的管理,可增加产量。生育期合适,适应鲁西南地区气候的玉米品种,可实现机械化生产,节约人工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常见的玉米品种有“登海605”“郑单958”“伟科702”等。“登海605”的根系发达,综合表现优良,是紧凑型玉米,在当地的种植表现较好。

播种前还需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瘪粒﹑霉粒﹑病粒等不健康的种子,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同时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包衣﹑拌种等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土壤病虫害的发生。种子选好以后还需要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进行晾晒,注意是阳光直射区域,定时翻动种子保证受热均匀,可提高种子的成活率。晾晒后的种子进行浸泡,浸泡之后再晾晒,可提高种子的抗病性。

2 适时早播

2.1 播种时间

鲁西南地区采取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一般小麦收割完成后,即可播种玉米。小麦的收割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收获完成后整地,采用机械精量播种玉米。玉米在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较敏感,例如灌浆期对温度要求较高,均温在23℃左右。适当早播可保证灌浆期与当地低温气候错开[5]。若播种甜玉米或糯玉米等鲜食玉米,要与其他玉米品种分开种植,以免发生杂交。

2.2 播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与品种﹑种植区域﹑土壤肥力等有密切关系[6]。若种植小穗玉米,可密植;若种植大穗玉米,可稀植。一般每亩(约667 m2,下同)播种4500株左右,可根据土壤墒情适当密植。玉米种植株距一般控制在20~30 cm,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2.3 播后管理

播种后适时封地,喷施乙草胺,防治杂草,也可加入25%吡虫啉防治灰飞虱;也可在出苗后3~5叶期喷施30%苯唑草酮+90%莠去津或者24%烟嘧磺隆·莠去津,定向去除杂草。播后须大水灌浇,浇透﹑浇足,促进种子的萌发。

3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缺补漏,减少缺苗断垄现象的发生。在玉米3叶前去除病苗﹑小苗﹑弱苗,以减少土壤养分的消耗,增加田间的透气性。4~5叶期完成定苗,可根据土壤墒情﹑地下病虫害发生情况适当推迟定苗时间。苗期玉米具有较高的抗旱能力,适当的干旱可促进根系的生长,有利于后期的抗倒伏。若遇强降雨天气,需及时排水,苗期严格控制浇水量。苗期施肥要早施﹑轻施,幼苗长至3~4叶期施肥,有助于幼苗快速生长和壮苗,因上茬作物是小麦,可增加肥料的用量,一般为每亩施加1 t有机肥料和41 kg尿素,常采用沟施法或穴施法。

4 穗期管理

4.1 水肥管理

穗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环节。玉米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氮﹑磷的需求基本稳定,在抽雄吐丝期达到顶峰,后期逐渐减弱。缺氮,植株叶子发黄,生长减弱;缺磷,整个植株叶子都会发黄,并伴有枯叶。玉米对钾肥的需求从拔节期至孕穗期逐渐增加,至开花期达到顶峰。缺钾,新旧叶片叶尖及边缘位置变黄坏死,中间位置为老绿。基于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在穗期应施加攻苞肥料,以促进果穗的生长发育。一般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玉米生长情况而定,若基肥不足,长势弱,每亩施加1∙5 t腐熟农家肥和8 kg尿素;若基肥不足,长势一般,每亩施加1 t腐熟农家肥和6 kg尿素;若土壤肥力足,每亩施加500 kg腐熟农家肥和5 kg尿素。这一时期,玉米的需水量较大,同时,蒸腾作用较大,水分蒸发较快。水分不足会造成瘪粒。灌水量控制在每公顷60 t。

4.2 化学调控

玉米的过度生长时,生长越高,抗倒伏能力越差。这时需及时中耕培土,增加地基的稳固性;适时进行化控,及时矮化,增加抗倒伏的能力。化控常在孕穗前期喷施50%矮壮素水剂200倍液。

5 粒期管理

粒期是玉米成熟的关键时期,应为玉米的授粉创造有利的生活环境,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可根据玉米的实际授粉情况,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增加玉米的结实率。这一时期注意养分的充足,此时对氮肥的需求较高,可施肥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每亩施加4 kg尿素,可与细土混合撒在玉米根部或与水混合注入土壤,有利于促进根部的生长,注意不可与根部直接接触,以免烧根。这一时期玉米叶面基数较高,蒸腾作用明显,对水分要求较高,要保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灌水量控制在每公顷35 t。

玉米成熟后需及时收获,保证籽粒的淀粉含量,不能过早,不能过晚。目前,鲁西南地区最适收获时间是籽粒乳线消失时,多采用机械收获的方式。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以免水分过多引起霉变。

6 病虫害防治

6.1 青枯病

青枯病多发于玉米的灌浆期﹑蜡熟期,从感染后到发病的潜伏期较长,由真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茎髓部位变成褐色,整株出现青枯死亡。常用的防治措施是盖克1000倍液或者康正雷1000倍液灌根。

6.2 纹枯病

纹枯病主要表现为玉米叶鞘出现黑绿色长椭圆的云纹,后逐渐发展形成大面积没有规则形状的云纹。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影响果穗的生长,导致玉米减产。可在发病初期直接去除患病部位并涂抹伤口部位,同时喷施井岗霉素稀释液进行防治。

6.3 大斑病

大斑病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气候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危害程度不同。初期,叶片有灰色斑点产生;随后,斑点随着玉米生长扩散,茎秆及叶脉出现黄褐色斑点;后期,整个叶片发黄枯萎,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常用的防治措施是喷施烯唑醇稀释液。

6.4 蚜虫

蚜虫喜食玉米心叶,主要危害在苗期,造成大量死苗,且比较常见。可采用物理防治措施,除去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也可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向玉米心叶喷施辛硫磷颗粒,也可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多采用噻虫嗪包衣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以虫治虫,利用瓢虫诱杀蚜虫。

7 总结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关乎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高效种植技术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充分利用土壤的优势条件,科学有效地处理种子,有利于促进土壤和种子的利用率;增加田间管理,合理灌溉﹑除草﹑化控,合适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玉米的生长﹑授粉﹑结实,提高产量;合理利用农药,加强农业管理,合理利用物理及生物防治措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苗期整地秸秆
大葱苗期耐低磷品种的筛选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茄子苗期怎样蹲苗,需要注意什么?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玉米苗期注重管 丰收高产有基础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