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发病原因及防控策略
2024-01-02孙齐田
●孙齐田
(潍坊市寒亭区畜牧业发展中心 山东 潍坊 261100)
羔羊痢疾常发生于1周龄以内羔羊,病原菌为B型魏氏梭菌﹑季节性流行。患病羔羊腹泻的同时也会伴随着精神萎蔫﹑粪便异常﹑体质衰弱﹑消化道溃疡等情况。羔羊痢疾不仅降低羔羊的生产性能,还会阻碍羔羊后期生长发育,严重时影响羔羊的生命健康,甚至死亡,该病主要通过患病羔羊粪便进行传播。了解发病原因﹑传播途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全面预防。
1 发病原因
在羔羊养殖过程中,羔羊自身免疫问题﹑饲养管理问题﹑母羊问题等均能导致羔羊痢疾的发生。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引起羔羊痢疾的原因。
1.1 羔羊
1.1.1 羔羊自身免疫力不足羔羊出生后从母体环境过渡到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差,刚出生羔羊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抵抗力较弱,完全依靠初乳来获得被动免疫,若没有及时吮吸到初乳或吮吸量较少,会增加羔羊发生痢疾的风险。当母羊乳汁分泌不足时,若没有及时做好羔羊的人工补乳工作也会导致羔羊痢疾的发生。
1.1.2 羔羊饲养管理不足首先,若羔羊羊舍环境较差﹑地面不干净﹑排泄物堆积,会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感染发病。其次,由于母羊乳房表面会存在较多的病原微生物,若羔羊吮吸母乳之前,没有对乳头进行清洗和消毒,也未舍弃第一滴奶,会导致病原微生物随口进入羔羊消化道,在羔羊消化道内生长繁殖,进而发生腹泻。再次,由于羔羊出生后其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若圈舍未能保证良好的温湿度条件,也易导致羔羊痢疾[1]。
1.2 母羊
1.2.1 妊娠母羊营养水平不够羔羊出生时的身体状况和妊娠母羊的体质﹑体重以及妊娠期营养水平密切相关。若妊娠母羊体质较差﹑体重较小﹑营养条件较差均会导致新生羔羊体质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低。一般当母羊体重大于65 kg时,则新生羔羊的体重一般大于4∙5 kg,羔羊发生痢疾的概率为10%;当母羊体重低于65 kg时,则新生羔羊的体重小于4 kg,羔羊发生痢疾的概率达50%,且有10%的死亡率[2]。
1.2.2 妊娠期管理不当若母羊在寒冷的冬季产羔,要为母羊提供温度适宜的饮水,避免饮用冷水对母羊造成应激,降低乳汁的数量和质量,引发羔羊痢疾。另外,要保证分娩舍环境的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繁殖而感染羔羊,增加羔羊发生痢疾的风险。
2 治疗方法
2.1 及时隔离
患病羔羊的排泄物是传播痢疾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巡视和护理过程中,当发现疑似患病羔羊或症状明显的羔羊时,为了避免细菌进一步扩散,应当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患病羊单独饲养,并对患病羔羊所在的圈舍﹑地面﹑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无法治疗处理的羔羊,则需及时进行淘汰。
2.2 西药治疗
西药是治疗羔羊痢疾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发挥药效较快﹑用药种类较多等优点,西药治疗中常用抗生素。针对不同情况的羔羊痢疾,可制度不同的西药治疗方案。
2.2.1 严重腹泻方案一:当羔羊腹泻症状较为严重时,可将5 mL地塞米松﹑10 mL维生素C﹑1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4万IU的硫酸庆大霉素四种药混合均匀,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 d,治疗效果较好;若伴随腹痛的症状,则可使用阿托品注射液(4 mL即可)进行肌肉注射;若伴随酸中毒症状,则可以使用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100 mL)进行静脉注射[2]。方案二:将补糖﹑补液﹑保护胃肠道黏膜以及促进胃肠道消化作为治疗羔羊严重腹泻的基本原则。
2.2.2 不同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痢疾使用不同药物可治疗由不同病原菌导致的羔羊痢疾。一般由魏氏梭菌引起的羔羊痢疾,可使用甲硝唑﹑复方氨甲恶唑片进行治疗;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的羔羊痢疾,可使用土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进行治疗。
2.3 中药治疗从中兽医理论角度考虑,痢疾是由于刚出生的羔羊体质虚弱,卫外不固,尚未形成健全的胃肠道消化机能以及防御机能,此时容易被一些细菌﹑病毒感染。
方案一:取神曲﹑黄芩﹑诃子﹑焦山楂各10 g,泽泻﹑甘草﹑去核乌梅﹑白术各8 g,混合均匀之后加水进行煎煮,至剂量达到200 mL时倒出再加水进行1次煎煮,然后将50 g的红糖加入其中。每只患病羔羊灌服10 mL,每天2次,连用5 d可取得较好效果[3]。方案二:白术﹑黄芩和萸肉各15 g,茯苓﹑秦皮﹑黄连和白头翁各10 g,郁金﹑猪苓和炙甘草各9 g,干姜﹑山药和干草各8 g,将上述13种中草药按照质量称取之后混合,加入300 mL的水2次煎煮,按照每只患病羔羊灌服10 mL的剂量,每天2次,连用5 d。
3 预防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防大于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基本原则。采用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1 建立健全免疫接种制度
疫苗接种是预防羔羊痢疾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后可以使羊只获得被动免疫,产生相关抗体,增强自身对相关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可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在每年的秋季选择适合的疫苗对羔羊进行接种,常见的疫苗包括对多种疾病起到预防作用的联苗,如三联四防灭活疫苗(肠毒血症﹑痢疾﹑快疫﹑猝狙),四联干粉灭活疫苗,六联干粉灭活疫苗(肠毒血症﹑痢疾﹑快疫﹑猝狙﹑黑疫﹑C型肉毒梭菌)等;也包括单一的疫苗,如羔羊痢疾灭活疫苗。单独的痢疾灭活疫苗,在母羊分娩前30 d对母羊进行接种,2 mL皮下注射即可;在母羊分娩前的10~20 d进行二次接种,剂量为3 mL,通过母体将相关抗体传递给羔羊从而使其获得免疫力。
3.2 使用相关药物进行预防
在羔羊出生后的几小时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注射土霉素或内服土霉素片的方式进行预防。注射土霉素的剂量一般为1∙5 mL/只;口服的剂量一般为0∙12~0∙2 g/只,每天1次,连用3 d。
3.3 严格圈舍的日常消毒管理
圈舍环境的干燥﹑清洁是保证母羊以及羔羊健康的前提条件,尤其是母羊分娩之前和羔羊出生后,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一定要做好圈舍的消毒。母羊分娩前对产房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可以使用不同的消毒剂对圈舍的地面﹑墙壁﹑用具进行消毒,及时清除并无害化处理粪便﹑杂毛等异物。母羊分娩前停止放牧,留在圈舍待产,尽量避免接触其他羊只;提高圈舍的温度,避免羔羊出生时由于低温而导致腹泻。
3.4 加强妊娠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
3.4.1 妊娠母羊首先,加强妊娠母羊尤其是妊娠后期的饲料营养水平,严禁饲喂发霉变质﹑低质的饲料,既能增强母羊的体质,有利于母羊产后的恢复,保证分娩后为羔羊提供足够的母乳,又能够保证所产羔羊有健康的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其次,母羊分娩前将乳房﹑阴户周围的污毛进行剃除,并进行消毒,避免携带病菌,造成羔羊的感染。再次,对于初产母羊或母性较差的经产母羊,为了保证良好的母性,保证羔羊出生后能够及时吮吸到初乳,提前进行人工训练。
3.4.2 羔羊首先,羔羊出生后,一定要对脐带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感染细菌。其次,羔羊出生后的几小时内一定要吃到足够的富含IgA﹑IgG等免疫球蛋白的初乳,确保母乳能定时定量定温;若母乳不够,则要进行人工哺乳或将羔羊寄养给其他乳汁丰富的母羊。再次,为羔羊提供适宜的圈舍环境,若羔羊在寒冷的冬季出生,则需要提前在圈舍内铺设垫草,通过保温灯等方式做好保暖工作;做好羔羊饲养密度的控制工作,既能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能有效避免出现踩踏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4 总结
羔羊痢疾是养羊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由于造成此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对羔羊的健康以及整个养羊业的发展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一定要在了解发病原因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的多种治疗手段和提高日常消毒﹑加强母羊﹑羔羊管理等预防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为羔羊的健康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