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

2024-01-02房广顺李林泽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两个确立大者决定性

房广顺,李林泽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036;黑龙江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2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大党章对于党的建设五个基本要求的规定中,“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7页。的表述,则实现了政治组织上的“确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两个确立”的地位作用概括为:“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6页。这一重要论断为进一步明确“两个确立”的决定性因素和决定性意义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反映出“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论断经过实践的检验而获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党的二十大把“两个确立”进一步概括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紧要”的事情,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3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理解和领会“决定性意义”和“最紧要”的深刻意涵方面下功夫。

一、“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论逻辑

“两个确立”从政治战略的高度提供了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把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的思想意志和奋斗力量凝聚和统一起来的根本保证。只有理论上清醒和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的力量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任何脱离群众的行动都不能实现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才能更好地体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从而达到推动历史进步的目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力量只有在革命政党的组织下,才能将实践活动汇聚成统一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合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用科学理论把中国人民武装起来。这就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需要中国共产党确立政治上的领导核心和理论上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作出“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论断,就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有组织的实践活动

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9、409-410、9、399页。。作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人的实践活动,是人民群众集体活动与创造的结果。因此,只有人民被组织起来的时候,才能形成伟大的社会创造力量。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的伟大斗争尤其如此。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 无产者必须“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其革命力量才会“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9、409-410、9、399页。。组织的力量和作用,不仅需要人民群众的数量之众,而且需要革命组织的核心之强。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一切历史活动的组织结构当中既包含参与其中的广大人民群众,也包括起到领导核心作用的伟大或杰出历史人物。虽然唯物史观反对以少数英雄人物作为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但绝不否认伟大或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活动中的重大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把亿万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就在于深刻认识和科学处理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四者之间的关系,建构了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形成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建立起坚强的组织系统。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高度自觉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同时也需要理论的指导。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只有获得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崇高理想的激励,才能转化为伟大历史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不断向更高形态发展。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深刻论述了人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引领的关系:“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9、409-410、9、399页。基于这一理论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建立共产党组织,把各国工人组织成为有觉悟的力量,就是“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9、409-410、9、399页。把无产阶级从思想上武装起来,形成真正革命的力量。列宁在哲学高度上阐述了理论武装的重要性:“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8)《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1、317页。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制定党的纲领和基本策略。与此同时,还需要形成以革命家为核心有机组织起来的统一、稳定、持久、有战斗力的领导组织。这一观点源自于列宁对工人阶级历史地位的科学认识。列宁强调:“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9)《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1、317页。马克思与列宁关于理论与革命实践相互关系的论述,充分说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领导核心的政党,就不可能有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新时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有共同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就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向引领。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人民一道拼搏奋斗的伟大事业

形成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组织领导和核心力量,确立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使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发展,进入新时代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是深刻认识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并积极维护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的结果。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坚持和处理领导集体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角度,深刻论述了指导思想和领导核心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懂得,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这样两个方面,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结合的。”(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二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57、356页。邓小平同志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和党的领袖三者间的联系。他指出:“我们主张巩固集体领导,这并不是为了降低个人的作用,相反,个人的作用,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而集体领导,也必须同个人负责相结合。”(1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4页。“个人的智慧必须和集体的智慧相结合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使我们在工作中少犯错误。”(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二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57、356页。因此,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领袖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全党才能实现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高度统一;只有党的团结统一才能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续写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合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所经历的变革,从深层次论证了“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5页。。这表明,实现伟大变革有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因素。从力量来说,是党和人民;从过程来说,是党和人民奋斗的结果。实践及其成就促成了“两个确立”,继续坚持“两个确立”,需要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并在主观层面凝聚起精神定力和精神动力。

二、“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逻辑

“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历史启迪、接受历史检验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当代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思维予以高度重视,强调要增强历史思维能力,特别是要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历史。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就是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历史背景作为重要依据,体现了“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深刻历史逻辑。

(一)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贯穿了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都是经过实践反复探索与检验而得以确立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由于没有成熟的党中央,没有确立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革命事业屡遭挫折,给党留下沉痛教训:没有坚强的领导集体和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很难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经过革命斗争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检验,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8、309页。,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1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8、309页。。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以及随后召开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证明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极端重要性,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班人”(1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9、310页。和“核心”(1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9、310页。。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家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同时也需要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领导制度和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正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把握全局,积极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和国家重新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胜利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充分说明了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拥有准确把握时局、牢牢坚持真理的领导核心以及适应时代潮流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

(二)“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历史结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带来的新要求,拥有沉着应对历史变革、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的领导核心以及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我国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决策力量之保障。

党的二十大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所走过的道路和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1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5、5、6页。这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导致了“当时,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1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5、5、6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5、5、6页。。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源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使党和国家在前进发展的征程中拥有了力量更加坚定、视野更加广阔的领导者;二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确立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牢牢坚守的指导思想。这两个方面所带来的不仅是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更加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而且是当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显著增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从而使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

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使我们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历史充分说明,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下,必然需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习近平总书记担负起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重任,也必然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三、“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现实逻辑

“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论断,实践指向就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因此,“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重大论断,反映了新时代伟大斗争对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科学论断和深刻阐述,提供了深入领会“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现实逻辑。“国之大者”这一观点可追溯至《荀子·王霸》。原文为“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21)《荀子》,北京:中华书局,2022年,第167页。。这里,大器、重任等分别指向了治理国家的制度、责任,以及制定制度和承担责任的主体即管理者,表明建立典章制度、确立治国策略、选拔优秀人才,是国家治理的头等大事。“国之大者”的涵义既有历史特征,也具有辩证性和时代性。其辩证性体现在对于一个“国”,其“大者”,即正确的国策和杰出的人才,往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够助力于治国理政的实践。杰出的人才需要依靠正确的国策才能够治理好国家,正确的国策同样需要依靠杰出的人才的制定和贯彻落实到位。而“国之大者”的时代性则体现在不同时期的“国”,其“大者”往往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时代赋予“国之大者”的重要任务集中体现在对外要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内要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党和国家的历史任务,以团结奋斗的新面貌引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每一步。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国之大者”展开论述,将“国之大者”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明确和维护“国之大者”,表明了确立坚强的立国之道和治国之人的必然性和紧要性。

(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需要确立“国之大者”以谋篇布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所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重大领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之处。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坚强核心的领导下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得以胜利实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才得以顺利开启。党中央确立坚强领导核心,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主心骨,明确了政治方向,提供了思想指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需要党中央坚强领导核心掌舵领航,需要理论创新成果指引方向,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弘扬守正创新的斗争精神,以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的辉煌。

(二)以“国之大者”的高度践行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出发点

党和国家领导核心及指导思想对于人民的关切,体现了“国之大者”对“为人民服务”的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人民幸福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视野中“国之大者”的重中之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观点,从当代治国理政的理论层面对为人民服务作出了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至上的高度自觉,生动诠释了“国之大者”的意义和价值,从人民的角度证明“两个确立”的正确性和必要性。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能否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两个确立”仍然起着决定性因素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的事业,创造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发展为人民所共建、所共享、所满意的事业,就是新时代“国之大者”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要求。

(三)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作出了准确清晰的判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提出要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党的领导核心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国之大者”高度赋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队伍建设以有力支撑。一是坚守“国之大者”要摸清底数,妥善处理“国之大者”中“大”和“小”的关系。党和国家的利益是最高利益,是“国之大者”的集中体现。确保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既要有大局观念、战略眼光,又要把握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坚守“国之大者”要善于把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自觉从党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向党中央看齐,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坚守“国之大者”的根本要求是增强政治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国之大者”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要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政治能力放在首位,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推动工作,“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41页。,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担负起政治责任,维护各项事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来说,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是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明确“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四、把握“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实践要求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关键在实践。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关于“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论述和要求,在国内外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下筑牢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凝聚奋进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一)以思想理论的清醒不断增强维护“两个确立”的自觉自信

思想理论的清醒和历史经验的启迪,是增强维护“两个确立”自觉自信的思想前提。“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成果,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实践中得到的科学认识,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厚的历史基础。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自信认识和对待“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扎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以政治立场的坚定不断增强维护“两个确立”的能力水平

坚定的政治立场,就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坚守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这是增强维护“两个确立”能力水平的基础。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大的政治,是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创造人民共享业绩、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关键。这就要始终保持深入群众、虚心学习、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守正创新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提升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以团结奋斗的执着不断发展维护“两个确立”的实践成果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切实维护“两个确立”的最紧要地位,就是要形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来自于坚强核心的指挥和科学理论的指引。坚决做到“两个确立”提出的要求,就能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能汇聚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就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

猜你喜欢

两个确立大者决定性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内在逻辑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闪亮科技人
心系“国之大者”
常怀国之大者
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