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角色研究
2024-01-02瞿卜香
张 雄,瞿卜香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基础
受资源要素全球流动、区域关联一体化等综合作用影响,在特定环境和复杂背景下,公共应急治理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二元限制,显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效应、涟漪效应与“滚雪球”特征的跨界属性(1)张玉磊:《跨界公共危机治理行动者网络:一种新的解释框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基于此,政府或市场为主体的单一治理模式已经逐渐不适用于跨界公共应急治理,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共治模式逐步成为主流(2)徐顽强、张婷:《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的角色审视与嵌入路径》,《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社会组织因其志愿性、民间性等特征,组织灵活、资源丰富、知识专业、公众基础好等优势,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中可以扮演重要补充者角色,而突发事件后果的扩散性与衍生关联性,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也为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提供实践空间。
国内学者用不同的理论工具对社会组织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研究。任志峰运用角色理论,分析社会组织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中的权力与义务,论述了用角色理论分析集体行为者的可行性(3)任志峰:《角色理论及其对集体行为者的可行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冯晓平、李莉以预见式行动视角探讨公共应急治理机制重构的可能,论证了面向未来的应急事件的治理机制(4)冯晓平、李莉:《预见式行动视角下公共应急治理机制的重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袁方成、邓涛基于“结构—过程”的情境分析框架,厘清了社会组织与政府、公众、企业等主体的关系互动逻辑(5)袁方成、邓涛:《从期待到实践:社区社会组织的角色逻辑——一个“结构—过程”的情境分析框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金华用新公共治理理论回应了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6)金华:《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挑战与回应——社会组织参与的视角》,《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王颖、金子鑫主张在城市公共危机中,社会组织应以协同治理路径将“危机”转为“契机”(7)王颖、金子鑫:《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路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0-11。,等等。虽然国内学者围绕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角色与作用展开了相关性学术对话,但跨界公共应急治理全程是动态变化的,且其内在的张力富有弹性,社会组织如何根据危机治理的周期发挥自己独特作用的研究尚需进一步讨论。因此,本文基于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依据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周期变化,构建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角色定位的分析框架,考察社会组织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不同阶段如何精准定位与灵活切换角色等问题,洞悉社会组织角色错位的行动空间,为提高社会组织的行动效能提供思考方向。
二、理论框架及适用性分析
20世纪60年代末,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将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总结为三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人际角色,包括组织中的联络者、领导者与代表人等。组织的联络者需要代表组织与其他组织开展关系联络活动,从中获取信息与帮助;组织的领导者应该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负责,激励组织成员,做到奖罚分明;代表人则要履行法定义务,签署法律合同与接待外宾的来访。第二种类型是信息角色,包括信息接收者、信息传播者与发言人。信息接收者应当及时从组织外部搜集信息,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组织的行为方向;信息传播者主要承担共享组织信息的工作任务;发言人则向媒体发布可共享的信息,回应公众的信息需求。第三种类型则是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谈判者、资源分配者与混乱驾驭者等。企业家要发挥自主创新与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谈判者是代表所在组织与其他组织进行利益博弈,确保组织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资源分配者要对组织相关资源做出协调决策;混乱驾驭者则灵活处理组织运行过程中突发的紧急问题或利益冲突(8)陈萍、刘丹:《管理学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2-13页。。
组织类型不同,组织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也就不同,且同一组织管理者在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动态变化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与我国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应急治理的角色定位有些许出入,但考虑不同国情下角色扮演的异质性、时代的进步性、理论的发展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运用管理者角色理论框架,解释社会组织参与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的角色定位仍有较强解释力。一是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内容较为全面,且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分析组织管理者角色定位的重要理论指南。二是在社会共生系统中,组织与个人都被赋予了社会预期角色,而管理者角色理论主张组织管理者灵活切换角色以应对组织的突发危机。因此,该理论为社会组织实现角色的精准定位和破解角色冲突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管理者角色理论的明确指导性与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实践需求性相契合,以管理者角色理论来回答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应急治理行动中的角色定位与角色切换问题,可以为社会组织适应角色、切换角色、创新角色提供实践思路。以嵌入式方式寻求角色定位的依据是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角色作用的有效手段,嵌入路径不同,其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角色定位的依据也存在差异。
三、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角色定位
跨界公共应急治理与其他公共应急治理有相似的生命周期规律,可以根据突发事件演变的时间性与破坏性划分为前期预警、中期救援处置和后期评估修复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灵活发挥不同的作用是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行动逻辑。因此,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社会组织应该灵活承担信息传递者、人际交往者与决策助力者的角色。
(一)以优势嵌入的信息传递者
社会组织具有自发性、志愿性特征,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前期预警阶段,可以以其独特优势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行动中,灵活扮演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而根据预警阶段危机演化的规律,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表现也各有不同。
1.信息接收者。排查潜伏性危机、保障公众人身安全、降低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是前期预警阶段的重要工作。社会组织在此阶段可以借助专业知识对危机苗头信息进行搜集与接收,通过专业技术手段整理零碎信息形成科学完备的预警方案并进行演练。例如,为了发挥好安全评价在排查隐患和预防事故中的作用,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助力北京市开展安全评价机构信用风险分级评估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依据其业务范围开展调查研究,全方位搜集公共危机的苗头信息,通过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服务整理所获取信息,引导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系统的“体检”(9)《协会助力北京市安全评价机构信用风险分级评估工作》,https://www.china-safety.org.cn/client/news/news.html?c_id=41&n_id=11717&m_id=13。。社会组织作为公共危机苗头信息的搜集者与接收者,应当利用类型多、分布广的优势,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开发与推广应用科技新成果,形成对危机苗头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共享的服务链条,指导公众的危机防范工作。
2.信息传播者。社会组织是一个包容性强的社会网络,不仅成员之间交流密切,而且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性也很强。在前期形成成熟的危机信息库基础上,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社会网络优势,搭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桥梁,推进信息共享和交流互动,既可将民意需求传至政府,又可广泛宣传政府决策于民众,达到传播危机预警信息与应急策略的目的。当然,社会组织的传播效能要受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预期、公众信任度和社会组织自身角色的定位认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3.发言人。当跨界公共应急事件爆发引起公众恐慌时,社会组织针对社会舆论,遵循主动原则,及时准确公开信息,积极澄清事实,回应公众质疑。例如,针对2023年7月京津冀等地的强降雨与洪涝灾害事件,中国慈善联合会依据《中国慈善联合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相关规定,利用官方微博发布灾情消息,及时公开受灾情况,依法公开物资捐赠与来源去向等法定内容,提高工作透明度以保障公众知情权,并发布正能量视频引导社会舆论,以减缓公众的心理恐慌。
(二)以关系嵌入的人际交往者
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中期救援处置阶段,突发事件处于迅速爆发状态,社会组织可以灵活扮演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中的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与代表人角色,通过与政府、公众和其他组织的关系互动路径来参与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中期救援处置行动。
1.领导者。社会组织一旦参与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就应该对参与行为负责,以某种方式平衡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扮演好其领导者的角色。一般来说,社会组织与其他行动主体进行关系互动时所处的节点不同,其角色定位与角色重要程度会存在差异。然而,依据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组织在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跨界应急治理模式中的角色定位与其他行动者的角色定位没有中心边缘之别和主客之分(10)张玉磊:《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模式选择、现实挑战与构建路径》,《长白学刊》2022年第4期。,除政府是核心领导者角色之外,其他行动者都是重要的领导者,都应该负责动员组织成员、凝聚社会力量、协调救援资源等工作。
2.联络者。社会组织依靠“从群众中来”建立关系交际网,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行动场域里有较高的亲和力,作为联络者,一是可以联络政府、公众、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高效畅通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实现协调资源和缓和社会矛盾的联络目的。二是其 “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公众的公共意识与奉献精神,能够化公众被动为主动,迅速动员组织成员参与救援工作。
3.代表人。社会组织扮演代表人角色是为了签署法律条约,履行相关性义务,树立良好形象以实现项目目标。例如,为了支援湖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与贵州众合天下债事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等社会力量签署相关支援协议,始终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积极筹集善款,保证物资供给,在驰援湖北疫情行动中表现突出,提高了其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11)《陈昌智副委员长、李晓林秘书长代表“思源工程”接收爱心企业800万元捐款抗击疫情》,https://www.sygoc.org.cn/ds/21109fac1b.html。。社会组织扮演代表人角色应对跨界突发事件时,始终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为弱势群体表达服务需求,通过募捐、委托捐赠等方式积极筹集善款,保证物资供给,有利于加强其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建设。
(三)以功能嵌入的决策助力者
公共突发事件的破坏力得到基本控制后,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便进入了评估修复阶段,其重要议程是评估受灾公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有序推进灾后修复工作。在此阶段,社会组织发挥协助功能来扮演决策助力者角色,协助复苏区域经济、慰藉受灾群体、完善应急政策等工作。
1.“企业家”。社会组织在扮演“企业家”角色时,主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学习成功企业家的吃苦耐劳精神,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例如,北京市律师行业新联会发出支援北京市灾后重建工作的倡议,号召社会全体捐物资、顾大局、讲爱心(12)《暴雨抢险、捐赠物资、灾后重建……北京律师伸援手!》,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3-08/07/content_8884450.html。,积极展现了社会组织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无私奉献与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黄埔区人口多、居民分散、面积大,面对这个“硬骨头”,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发扬创新精神,善于调研,巧用办公软件创新核酸检测方式,合理设计数据报备流程,形成工作联合机制,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千方百计满足群众需求(13)《发扬创新精神和严谨作风,上海科技先锋突击队打出抗疫组合拳》,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293590。。
2.谈判者。社会组织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发挥社会资本优势,关注全局效应与整体协调效能,在政策执行资源非均衡的状态下适应着一个“谈判官”的角色,不断与公众、政府、企业等不同的利益主体进行博弈,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以此保证评估修复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2022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非常严峻,防控物资极为短缺,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推进,河南省辉县市应急救援协会与其他社会救援力量进行协调,最终采取接力的方式将2100件防护服紧急运往安阳市(14)《三地救援队紧急接力 防疫物资顺利抵达安阳》,http://haera.cn/xwzx/xhdt/2022-01-15/1912.html。。社会组织在扮演“谈判官”角色时,除了发挥自身公益性本色之外,还应该寻求行动成本的利益平衡点,良好把握与政府的协同关系,完善相关机制建设,尽量缩减与其他行动主体共同治理的协同成本。
3.资源分配者。社会组织的资源分配者角色表现为社会组织为实现灾后评估修复目标而对组织的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分配与协调的行为过程。2021年10月,山西多次发生暴雨、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127个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资源筹集、资源分配等救助服务(15)《山西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https://slj.sxxz.gov.cn/zwyw/szfyw/202110/t20211025_3693927.html。。社会组织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评估修复阶段能够发挥自身协助优势,迅速搭建社会力量的资源协调平台,与政府及时沟通,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帮助政府科学推进跨界应急治理的整体决策工作。
4.混乱驾驭者。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的后期评估修复阶段,社会组织仍然需要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弥补资源短缺,协调资源分配方式,尽量减小利益冲突、物资供需矛盾和其他突发事件对灾后评估恢复工作的影响。例如,在汶川地震后的修复工作中,一些社会组织除了调动资源参与重建工作外,还参与到防范弱势群体因灾返贫的风险过程中,有效促进政府与公众交流信息,组建知识领域与专业领域的智囊团,为后续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四、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角色错位空间
在整个跨界公共应急治理历程中,社会组织要能够按照角色预期灵活地切换角色,满足应急治理情境的变化需求。否则,可能会出现角色预期与角色实践效果不对等的角色固化、角色偏离与角色失败等角色错位现象。
(一)角色固化:角色切换缺乏灵活性
为满足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需求,提升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公共绩效,社会组织应该在突发事件的不同情境阶段,灵活地扮演差异化角色。然而,与一般的公共应急治理不同,跨界公共应急治理囿于行政管辖的刚性分割,使处于地域交界的公共应急呈现治理碎片化的怪相(16)徐元善、金华:《跨界公共危机碎片化治理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理论探讨》2015年第5期。。一是由于各自为政的属地管理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处在交界区域的社会组织缺乏与政府、其他组织的关系沟通,加上其过度依赖属地政府“输血式”的资源扶持,缺乏自身“造血”的内在韧性,切换角色的动力式微,从而加剧了社会组织角色的固化态势。二是社会组织在参与跨界应急治理行动时,基于行动效益考虑,可能会因为成本担负问题而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对角色定位所赋予的角色职责选择不作为、假作为或懒作为的策略,因角色切换的成本担负能力不够而造成角色固化问题。三是角色依赖也成为社会组织角色固化的重要原因。即当社会组织在某个阶段的角色实践效果超乎预期,可能会获得社会公众与其他组织的高度赞扬,这个阶段的角色定位也许会成为规范同类社会组织行为的标杆,在进入其他治理情境中时,可能会基于角色切换风险而选择强化标杆角色的榜样效应,缺乏切换角色的自觉性和创新运营的自主性。
(二)角色偏离:角色预期与实践不对等
在应对跨界公共突发事件时,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府际合作、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互动、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交流,三者为社会组织实践社会预期角色提供了路径选择,但社会组织囿于对权利义务认知不对等、角色认知程度不到位而身陷角色偏离桎梏。
1.协同者偏离为“临时工”。缺乏独立自主性导致我国社会组织在多元协同治理模式下陷入了角色偏离窘境。受行政分界、职能分离与分级管理等因素的制约,横向上社会组织与其他行动主体存在信息壁垒而缺乏有效联动,纵向上政府会出于绩效观而推诿扯皮(17)井西晓、韦斌:《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主体性困境与发展路径》,《领导科学》2021年第16期。,导致社会组织参与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发挥协同者的角色作用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当跨界公共突发事件得以平息时,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作用显得可有可无,而在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活动中,大部分社会组织处于公共服务网链的终端,代替政府承担服务生产者的角色(18)句华:《公共服务网链中的社会组织角色》,《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第2期。,与政府的协同关系会被转为服务委托关系。当购买服务活动结束后,政府“强者扶持、弱者剔除”的选择策略容易使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从协同者偏离为“临时工”。
2.服务者偏离为全能者。社会组织具有亲民性、草根性等特征,更容易与公众建立情感交流纽带,但公众若缺乏对其服务者角色的全面了解,忽视其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不同阶段承担不同角色定位的原则,容易将其视为责任兜底性的“第二政府”,导致公众有需求时陷入“找得到但找不对”的泥潭。然而,社会组织是部分工作的服务者,而非公众认为的“全能者”,其拥有的权力与职责无法有效满足公众的全部需求。当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内容超出角色预期,角色偏离问题也随之而来,不仅加重其服务负担,还降低了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三)角色失败:角色认识与扮演相冲突
角色失败是指社会组织未能成功扮演预期角色,角色实践效能低下甚至出现负面效果的现象。社会组织参与跨界公共应急治理服务中,虽然在情感上容易获得公众共鸣,但在法律上,角色定位的制度化轨道还有待纳入。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规定了社会组织有义务配合其他主体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服从政府命令与安排等内容,然并未明确界定在跨界应急治理中的应有角色定位与角色义务。正式制度缺乏对角色定位的全面强制性规范,致使社会组织的角色扮演处于被动位置,角色认识与角色扮演发生冲突,以致其陷入角色失败的困境,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也因此会丧失。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武汉市资源短缺,当地红十字会应当履行义务积极筹集资源,但其却违背职责积压物资,甚至有红十字会领导滥用职权私自领取物资(19)《复盘舆论漩涡中的武汉红十字会》,https://news.southcn.com/node_64549305f1/8ea8e5d4d5.shtml。,这严重偏离了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志愿性服务角色的认知。
五、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角色归位思路
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前期预警、中期救援处置与后期评估修复的三个阶段,社会组织要灵活发挥差异化的角色作用,依据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精准定位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实现跨界应急治理行动的合作共赢。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应该不断完善机制建设,缩小社会组织角色错位的行动空间,为重构社会组织角色归位体系提供行动思路。
(一)角色适应:建立灵活的角色切换机制
1.强化应急机制的衔接关系。在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社会组织任何阶段的角色切换失败、滞缓或忽略,都可能造成治理效能低下。因此,建立均衡灵活的角色切换控制机制就需要强化与其他应急机制的衔接关系,加强动态性监测。社会组织在前期预警阶段建设完备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从源头上预防跨界公共危机的发生。在中期救援处置阶段,社会组织应当充分利用社交网络与专业优势,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应急举措的可行性,满足跨界公共应急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与智能化的要求。当灾后评估修复工作被提上议程时,社会组织要重视建设学习机制,提升深度专业学习能力,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政府出台相关公共应急政策建言献策。
2.完善协同治理机制。针对跨国性公共应急治理行动,我国的社会组织需完善与其他国家的协同治理机制。例如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排放、海水核污染等跨界公共危机,单靠中国力量远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组织需要与全球其他组织共同商议、协同治理。对于不同类型的跨界公共突发事件,我国社会组织要灵活切换角色,增进行动主体的合作互助,协同优化治理关系,共促集体行动价值的趋同发展,为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贡献中国的智慧方案。
(二)角色矫正:健全社会组织的规范机制
1.推进相关法律的修订工作。正式制度是社会组织规范管理的准绳,是矫正角色偏离的重要法宝。立法部门应该构建基本立法与专门立法相结合的双重体系,明确界定社会组织在不同角色定位中的职责与义务,提高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分工与法治水平。
2.深化政社合作机制。协同治理是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模式,但在具体的协同治理实践中,受我国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政府的行政逻辑是随着跨界公共突发事件态势的不断加重而不断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控制力量。在制度完备情境下,政府的行政逻辑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下的预期角色相悖。因此,政府要树立“放权”意识,构建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协同治理的责任机制(20)胡建华:《跨区域公共危机的治理逻辑与合作机制构建》,《社会科学辑刊》2022年第2期。,使社会组织出现角色偏离时有能力、活力与动力来矫正角色。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社会组织一是应该加大对角色定位的信息宣传,纠正公众对其是“第二政府”的错误认知,避免因信息认知不对称而引起的预期角色偏差。二是应当及时披露跨界公共应急治理工作的非保密性信息,学会借助先进信息平台与资源中心,开展跨地区、跨类型的经验交流分享会(21)陈岩:《城市社区危机治理中的社区社会组织:角色审视与嵌入路径》,《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减少公众“信息孤岛”现象,提升应急项目的开发能力与执行能力,非全能但精准地给公众提供服务。
(三)角色转变:强化治理主体的监督机制
角色转变是指行为主体因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影响,不能将角色扮演到底,进而间断或转移角色的现象。角色转变是角色失败的止损之法,其包括社会组织为扮演更具价值角色而中断上一个角色并进行主动转变,或者为了降低角色失败的损失而被迫放弃角色的强制中断并进行转变。当社会组织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中陷入角色失败的陷阱时,治理主体应该完善监督机制来强制社会组织中断角色并进行调整转变。
1.完善角色风险评估机制。角色评估是判断角色扮演是否失败的基本前提,社会组织要完善角色监测机制与行为评估机制,结合组织外部的客观评估与组织内部的主观评估,加强判断角色定位的精准力,全面识别造成角色失败的风险因素,根据有效信息对角色失败倾向迅速做出反应。
2.落实跨界激励问责机制。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多元行动主体的互动关系复杂,跨界奖励与跨界问责是难题,而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是调动社会组织角色扮演积极性的重要动力。因此,政府应当落实跨界激励与跨界问责机制,对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公共绩效亮眼的社会组织给予资金支持、物资分配等物质奖励,也要注重名誉表彰、精神鼓舞等精神奖励,可以按照成本分摊、“谁失败谁兜底”的原则,严格规范社会组织面临的成本负担问题。对于非法或陷入角色失败陷阱的社会组织,政府应当依法采取严厉打击、取缔等策略强制中断并转变角色。
3.强化社会组织监督反馈机制。社会组织应完善自身监督机制,主动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公开监督,自觉进行组织内部的自主监督,及时总结与反思其他组织角色失败的经验教训,反馈有效信息以降低角色扮演失败的可能性。
运用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搭建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角色定位的分析框架,本文厘清了社会组织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的不同阶段嵌入路径,认为社会组织应该动态性切换信息传递者、人际交往者与决策助力者的角色;分析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的角色定位、错位表征及归位重构,实质上仍是回答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协同治理中应该保持协同而非控制的关系,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是网络性的合作而非孤岛性的行为。因此,社会组织应该发展扁平型的、角色切换弹性大的社会共治复合型体系(22)聂挺、易继芬:《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公共危机治理研究》,《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第4期。,以实现在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精准定位角色、灵活切换角色、靶向矫正角色与及时调整角色的目标,严防角色定位与角色归位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行动效能不足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角色理论明确描述了不同角色的特征活动,但没有考虑一个角色会出现与其他角色相互交叉或叠加的可能性,而社会组织在嵌入跨界公共应急治理行动中,可能会因提前扮演、滞后切换或同时扮演多种角色而出现角色混乱。因此,本文运用管理者角色理论分析社会组织嵌入跨界公共应急的治理行动有一定局限性,社会组织因行动交叉引起的角色混乱困境与破解机制还值得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