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病的预防与治疗
2024-01-02赵齐凯
●赵齐凯
(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大连 116300)
黄曲霉毒素是霉菌毒素的一种,常见于发霉的玉米和全价饲料,鸭如果单次摄入过量或长期摄入毒素超标的饲料就会导致中毒。鸭对黄曲霉毒素非常敏感,毒素摄入后主要危害肝脏﹑黏膜,进而影响机体解毒﹑消化﹑免疫等功能,危害较大[1]。
1 黄曲霉毒素特点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代谢产物的一种,黄曲霉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正常生活的环境和动物养殖环境中都有存在,一旦日粮储存不当,可在数日内发生霉变,在温度25~30℃和相对湿度50%~80%的环境下黄曲霉菌很容易生长,这也是本病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的原因。另外,南方鸭场发病率普遍高于北方鸭场,东部沿海地区的鸭群发病率普遍高于西部干燥地区。粮食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玉米在30%以上,其次为花生﹑稻谷﹑小麦等作物。棉籽饼﹑豆饼﹑麸皮﹑米糠等饲料原料也易被黄曲霉污染。黄曲霉产生的毒素目前已有20多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毒性,主要靶器官为肝脏,可致癌。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鸭均易受影响,且不同品种间敏感度差异不大,幼龄鸭中毒后死亡率较高,影响最大。有研究表明,一周龄以内的鸭只需注射60 μg的黄曲霉毒素B1即可表现出中毒症状,超过100 μg会死亡。成年鸭中毒会导致产蛋性能下降,还会影响种蛋质量和精液质量。
2 鸭黄曲霉中毒症状及病理病变
由于鸭年龄和中毒剂量的不同,中毒鸭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发病较急,中毒后在1~3 d内就会死亡,有些则呈慢性持续性中毒状态,生产性能下降[2]。发病较急的一般为幼龄鸭,尤其是一个月内的雏鸭,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或突然停食,生长发育缓慢,羽毛脱落,常持续鸣叫,走路步态不稳,容易摔倒,有些鸭长期卧地不起,机体短时间内发生衰弱。鸭群中经常有不明原因的死亡,腿部和脚由于皮下出血而呈紫红色,死亡时头颈呈角弓反张样,死亡率在90%以上。成年鸭耐受性比雏鸭高,其半数致死量为0∙6 mg/kg·bw,急性中毒的成年鸭和雏鸭临床表现相似,常见饮欲增加,不断腹泻和下痢,粪便为白色或绿色稀粪。慢性中毒者症状不明显,但病鸭活跃度明显下降,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贫血,机体消瘦,生长发育减缓,抗应激能力下降,天气突变﹑转群或断水断料应激就能诱发死亡,肝组织发生完全病变。
3 诊断
根据病鸭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剖检病变,同时结合对日粮的外观性状观察可对本病进行初步诊断[3],还需实验室分析和确诊。科学采集饲料样品,从不同料堆的不同位置进行采集,另外还要采集料槽中的饲料,有时库房饲料霉菌毒素检测合格,但料槽中如果长期有残料发生霉变时,也能导致中毒,故料槽中的残料不可忽略。样本采集后分别记录采集位置和时间,将样本磨细用氯仿进行抽提,再将抽提物蒸干,加入苯和乙腈的混合物稀释,然后用硅胶薄层板进行层析,并置于波长365 mm紫外线下观察。如果饲料样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B1,在紫外线下即可见到蓝紫色的荧光斑点,斑点越亮则毒素含量越高。还有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将有霉菌污染的饲料置于波长365 nm的紫外灯下进行观察,如果饲料中有黄曲霉毒素B1存在,则会观察到特定的荧光反应,呈金绿色或黄绿色,表面带有金属光泽。
4 预防
黄曲霉毒素中毒以预防为主,中毒病鸭肝细胞﹑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已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较小。预防本病需科学管理饲料的运输和储存,加强对饲料原料的收购管理,科学使用脱霉剂和解霉剂。
4.1 科学管理饲料的运输和储存
防止饲料霉变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由于霉菌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因此饲料运输和储存的环境一定要确保干燥低温。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饲料仓库是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的,温度基本与库房外相似或差别不大,从这个角度讲,控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就需要从控制湿度着手工作。首先,需加强仓库的通风,建设仓库时除了考虑养殖场的方位外,还要建在高燥地方,同时四面都设有通风设施,能够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调整通风量。其次,饲料及原料仓库应防止雨水进入,地脚部分必须做硬化处理,防止库外积水进入,窗户﹑屋顶需加沿,避免雨水经窗户飞入。再次,仓库的单个料垛不宜过大,垛与垛之间保持90 cm以上的距离,确保通风良好,每个料垛需架空放置,垛底距地面10 cm以上。遇到长期阴雨天气时,在库房角落处放置一些生石灰粉,或直接将石灰粉撒在地面上,石灰具有良好的吸潮作用,能显著降低空气中的水分。需要注意,使用石灰粉时需将门窗紧闭,防止外界湿空气进入而减弱效果。
4.2 加强对饲料原料的收购管理
水分超标的饲料最容易发霉,尤其玉米﹑花生粕﹑小麦等发霉时易产生黄曲霉,养殖场在收购这些大宗原料时一定要把控原料质量,湿度过大的原料禁止收购。玉米在收获前经历大雨,导致雨后霉变严重,禁止收购在农田就已经发霉的玉米,同时留意收获季节的天气变化,经常遭受雨水侵袭的地区不要去收购。有条件的养殖场可自己种植,一方面节约饲料成本,另一方面可保证原料质量。在作物收获的季节,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天气对日粮霉变的影响,建议用快速烘干机对新收获的玉米﹑小麦﹑稻谷等进行脱水,含水量控制在13%以内即可长期储存。对于小型鸭场,硬件设备条件不足时,建议优先选购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因东北常年温度偏低,同时由于地理位置优势,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小,晴朗天气天数多,发生霉变的概率较低,且适口性﹑淀粉含量﹑颗粒大小﹑均匀度等方面指标更优。如果不慎收购了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不建议使用;若霉变不严重,则建议在玉米表面均匀喷洒氨水,通过碱的作用破坏霉菌毒素,同时在饲喂时要与合格的饲料按照适当比例掺和使用,在确保不中毒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饲料损失。
4.3 科学使用脱霉剂和解霉剂
脱霉剂通常为具有吸附作用的成分,比如蒙脱石﹑酵母细胞壁多糖﹑高岭土等,这些成分一般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有些还是疏松多孔状的分子结构,能显著减少毒素吸入机体。脱霉剂一般为拌料使用,添加剂量以0∙05%~0∙2%为宜,其强大的吸附性能使霉菌毒素大部分被吸附在表面,从而不被肠道吸收。需要注意,脱霉剂在使用时剂量不宜过大,如果玉米﹑饼粕等原料合格,同时储存环境干燥通风,则控制在0∙05%即可。如果霉变率过高则必须提高剂量,以增加吸附量。另外添加量也要根据季节﹑天气变化等进行调节,夏季和多雨天气下多添加,冬季和干燥天气下少添加。解霉剂则是能破坏黄曲霉毒素分子结构的物质,如葡萄糖氧化酶﹑黄曲霉毒素降解酶﹑碱液等。葡萄糖氧化酶能氧化β-D-葡萄糖获得代谢产物过氧化氢,通过单原子氧的作用破坏毒素。黄曲霉毒素降解酶则能直接促进黄曲霉毒素分解为无毒物质。碱液临床以氨水应用最多,在日粮表面喷洒可起到减毒作用,但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防止其中的碱对胃酸造成破坏。
5 治疗
目前,本病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鸭群一旦发生严重中毒,死亡率非常高,有些鸭尽管有一定耐受力而不死亡,但肝脏﹑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受伤害严重,后期很难发挥正常的生产性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轻度中毒的鸭可通过使用含有葡萄糖氧化酶的饲料添加剂﹑保肝护肾的中药等进行治疗。葡萄糖氧化酶建议集中饮水使用,且要连续治疗7 d以上才能取得较好疗效。保肝护肾类的中药能提升肝脏的解毒能力和肾脏的排毒能力,从而提高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耐受力。有些养殖场使用含0∙05%的硫酸铜水进行治疗,也有一定效果,但治疗周期最多不超过3 d,否则极易引起铜中毒而增加额外损失。
6 讨论
黄曲霉毒素在外界不易被破坏,即使加热也不能使其分解,中毒鸭不仅血液和组织中含有毒素,其粪便中也有霉菌毒素及孢子存在,污染的地面要经常撒漂白粉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和地面。被毒素污染的用具可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在使用脱霉剂时要严格注意添加量,有些鸭场大剂量使用,虽然霉菌得到了控制,但这些吸附成分对饲料中的维生素﹑多种矿物微量元素等也造成吸附,导致营养的丢失。本病临床中以预防为主,做好环境卫生管控,垫料勤更换,料槽中的残料要每天清理。如果进入治疗阶段,则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