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4-01-02邓咏梅谢语前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1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高校教师教师队伍

邓咏梅,谢语前

(西安工程大学 a.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b.新媒体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高等教育为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层次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是西部全面振兴的战略有生力量。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激发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关键。本文基于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比较了西部与东部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和根源,探索了摆脱西部教师队伍发展困境的对策方法和解决途径。

一、东西部高校教师队伍主要特征分析

我国有东西部地区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1]。在教育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引下,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稳步进入普及化阶段[2]。但高等教育内部要素呈现东强西弱的不均衡态势。

(一)专任教师规模

西部地区高校专任教师为45.9万人、东部地区为82.1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2]。教育对社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贡献也是东部地区显著高于西部地区。生师比体现高校教师数量满足学生教育需求的程度,以及教师队伍规模设置的科学性。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总生师比为19∶1,远高于东部地区的17.7∶1,也明显高于国家标准18∶1[2]。从校均规模来看,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校均专任教师为619人/校,东部地区为712人/校,教师集群程度呈现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特征。

(二)专任教师结构

专任教师结构包括职称、学历、年龄、学科等维度。东部地区专任教师82.1万人,西部地区专任教师45.9万人。从分布占比来看,西部地区正高级专任教师占比为11.5%,副高级专任教师占比为28.9%,中级专任教师占比为36.9%,初级专任教师占比为12.2%,未定级专任教师占比为10.5%,职称结构呈正态分布。东部地区正高级专任教师占比为15.5%,副高级专任教师占比为31.4%,中级专任教师占比为38.6%,初级专任教师占比为7.7%,未定级专任教师占比为6.8%,职称结构呈正态分布[2]。东部地区教师职称全面优于西部地区。

2020年西部地区高校专任教师博士占比21.6%,硕士占比39.8%,本科占比37.7%,专科及以下占比0.9%。东部地区高校专任教师博士占比35.0%,硕士占比34.4%,本科占比30.0%,专科及以下占比0.6%[2]。各级学历专任教师人数东部呈梯度分布,而西部与全国均呈正态分布。博士占比西部比东部低13.4个百分点,东西部的差距较为显著。

以陕西为例分析专任教师年龄的结构特征。陕西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7.3 万人,29 岁以下占比10.3%,30~39岁占比40.0%,40~49岁占比29.8%,50~59岁占比17.4%,60岁以上占比2.5%[3]。中位数在39岁,年龄分布整体呈正态分布。中青年成为教师队伍主体。

专任教师学科专业领域构成状态可看成教师的科类结构。高校在较短时期内引入大批博士青年教师,部分新进教师专业背景与所在学院学科不匹配。开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撤销的学科专业教师转型消化困难,而新建学科专业人才不足。多种因素导致教师队伍存在明显科学专业结构性问题。

(三)高层次人才队伍

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虽逐年增长,但高层次人才队伍整体规模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在西部地区的分布也极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部属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收入东西部地区差异很大。如东部高校“杰青”的年薪高达100~200万元,而西部高校一般仅为40~60万元[4]。经济收入等因素导致高层次人才很容易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

二、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和挑战

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内外困境与挑战。

(一)社会地理条件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充足条件和深厚积淀。西部地区高校867所,东部地区高校1753所,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2.2 倍。西部地区只有1 省的普通高校数排在全国前1/3 位,有7 省排在后1/3位,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2]。高校规模成为东西部地区教师队伍规模差异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除了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外,基本上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洼地”[1]。我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呈东南地区较为发达、向北向西辐射发展水平逐步递减的态势。西部地区高校大多数属于地方高校,对地方财政供给的依赖程度很大。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恰恰对高校的哺育能力又很弱,资源配置不足成为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高校举办格局

政府是高校管理主体。西部地区的中央部门直属普通高校18所,占本区域高校的2.5%;而东部地区有81所,占本区域高校的7.1%[2]。“双一流”建设高校西部地区入选28所,占总数的20.4%;东部地区入选92所,占总数的62.6%。高水平大学的东西部地区布局存在巨大差异。西部地区的独立学院和民办其他机构仅135所,而东部地区606所,民间资本对教师队伍的补充贡献有限。西部地区本科院校与高职(专科)院校比例为1∶1.4,而东部地区为1∶1。院校层次差异也对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质量产生了影响。

(三)人才理念和引才政策

西部地区很多高校缺乏开展教师队伍的顶层设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地位还没有真正落实。部分西部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必要的规模无法到位,导致教师教学科研投入不足,也很难形成边际效益。面对东部发达地区多措提升吸引高端创新人才能力,西部地区高校政策力度不够、措施不灵活、信息不足。学校稳才机制还不健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存在本土适应、学科融入、聘期延续等问题。优秀博士和高级职称教师也存在“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西部地区高校面临发达地区对优秀人才吸引争取的严峻挑战。

(四)管理体制机制

西部地区高校要持续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教师队伍的分类设置岗位、分类管理、分类评价考核机制,以及奖励激励、收入合理增加机制改革还需不断推进。教师培训体系还未健全、学习交流机制还不完善,职业发展水平也远低于东部地区。人才培育和成才的学术环境、文化氛围还有待成熟。西部高校教师队伍面临激发教师队伍内生活力、应对教育提质增效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挑战。

三、西部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西部地区高校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统筹部署,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推动思想、机制、方法的创新。

(一)精准制定西部地区高教战略发展规划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应进一步制定高等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战略规划,为西部教师队伍发展提供政策、资源、机会等基础平台。建立高等教育资源统筹机制,将高等教育发展的增量主要用于西部等地区[1,5]。在以效率导向布局重点院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高校对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效益,强化重点高校在西部的布局。激励西部地方政府加大对省属高校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投入。鼓励对人才和创新需求较高的非省会城市新增高校或新建较有实力高校的新校区。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协同发展机制。通过民办高校、合作办学、产教融合等社会办学方式,为西部高等教育补充有益力量。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

西部地区高校要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深刻认识大学竞争的本质是高水平师资的竞争,切实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优先中的优先”地位,将有限的建设资源优先向教师队伍倾斜,补齐师资队伍规模和质量“欠账”。高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生态环境建设等西部重大战略,特色布局,错位竞争。要对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学科教师队伍供应和需求开展精准研判,协调好教师团队与大项目、大平台等教育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历史眼光、开放视野、系统思维,不断提高西部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水平。

(三)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机制

加强与西部大开发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西部特别支持高层次人才项目建设,建立西部高层次人才的结果应用与依托地区高校关联的稳才机制。地方政府要为人才引进制定优化政策和平台,促进人才链和创新链融合。西部高校要开阔视野,畅通人才信息,加强国际人才市场中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要创新引进政策,采用差异化引进、柔性引进等方式增大引进力度。要以中省人才计划项目为抓手,以人才标准为靶向目标,对标对表做好西部高校自有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建设的引导、扶持、组织和保障工作。要树立主动服务人才的理念,简化行政办事程序,对教师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及时解决。

(四)完善教师队伍治理体制机制

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机制创新的过程中,“放管服”改革是关键[6]。要健全放权松绑与约束监督相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将办学自主权逐层下放,充分调动高校办学主体积极性。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教师岗位分类设置、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为在教学、社会服务上有突出成绩的不同类型教师构建职务晋升通道。坚持扭转“五唯”倾向,创新岗位聘用、周期性考核、绩效奖励机制。要建设好教师队伍职业发展机制,形成学历学位提升、机构培训、企业实践、海外研修等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加强西部高校之间、中东部和西部高校联盟工作,促进教师交流培养。要平衡好引进人才和自有人才的重视程度和扶持政策,让两类人才协同发力,相得益彰。高校要以人为本,形成鼓励大胆创新和宽容失败的氛围。

(五)以数字化促进素养能力全方位养成

教育数字化是普及化阶段的必然趋势[7]。西部地区要抓住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契机,以“互联网+教育”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刻变革。国家、地方和高校协同创新,构建数字化教师培育机制和平台,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应用机制,创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等新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育人能力。西部高校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改善信息化基础条件,引导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教学技术环境。

(六)多措汇集资源,提高教师建设投入和收入待遇

西部地方政府要通过“双一流”、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等项目倾斜,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成效分享机制等改革创新,加强对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支持。西部高校自身要通过提升办学质量绩效、社会服务、校友捐赠、校银合作等渠道,开拓资源渠道。要加强内部资金绩效管理,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资金。要深化教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基本工资收入,健全以学校发展重点和关键的业绩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在创新人才中探索年薪制、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方式。

西部地区各方面要深刻认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优化高校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引人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强化锻造培养、提高教师收入待遇等多向发力,建设一支能担负新时代责任的西部教师队伍,为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坚实保证。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高校教师教师队伍
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