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2024-01-02刘晓玲
刘晓玲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木刻版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发展长河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以其精湛细腻的刀法、古朴雅致的韵味、具有东方神韵的雕刻图案而闻名于世。木刻版画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人类的交流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成为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在中国雕刻文化的发展中意义重大。木刻版画是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以刀代笔在木板上雕刻后印刷出来的艺术品,木刻版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发展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木刻版画概念分析
作为绘画门类之中的一种,木刻版画是根据拓印好的图案,在木板上刻出凹凸不平的纹路,然后印到纸上进行欣赏的一门艺术。这种艺术形式不是纯粹的绘画品类,它的创作必须在绘画、刻板、印刷等手段的基础上来完成,通过刻、切、铲、凿、划的方法来表现艺术形象。
木刻版画是一种书画和雕刻艺术相结合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绘画艺术在木板上的重现。木刻版画主要以木板作为纸张,以刻刀代替毛笔,任凭木屑在刻刀下飞扬,利用刻在木板上凹凸不平的画面来表现自然界万物,这种艺术形式具有古朴雅致的气韵,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朵奇葩,独具特色,源远流长[1]。
二、中国木刻版画发展历史分析
(一)中国木刻版画起源说
在中国美术届,有很多关于木刻版画起源的说法,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起源于汉朝;二是起源于东晋;三是起源于六朝 ;四是起源于隋朝。关于木刻版画,不管是哪一种起源说,究其根本大都在两晋和南北朝时期。《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就是目前现存最早的版画版本,它属于“咸通”本。而“至德”本版画则出土于四川唐墓,这幅版画比“咸通”本版画早约百年。到了唐朝和五代时期发现的版画作品,其创作风格大多古朴俊秀,形神俱佳,其中体现的审美情趣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版画风格而独树一帜,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一定地位。
(二)中国木刻版画发展说
1.宋元时期:章法完善,体韵遒劲。中国木刻版画发展至宋元时期,在唐及五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绘画方面,而且在印刷工艺方面也趋于成熟,其中工艺最为复杂的是纸币和纸牌的印刷,作为民间版画,其制作工艺更加复杂和细致。纸币的制作最具有代表性,它作为当时最先进的木刻版画技术,因其防伪要求,所以在刀工刻画的工艺上更为精益求精,在技法的表现上也更加娴熟。宋元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关于佛教的木刻版画发展迅速,当时的佛教刻本体现出一种章法完善、体韵遒劲的特点。经卷插图也以众多山水景物形象为主,同时亦出现许多其他题材的木刻版画。辽代刻制的《南无释迦牟尼佛像》因其套色和漏印的独特表现手法,使其艺术价值在世界文化史上无法估量,代表着宋元时期木刻版画创作的高峰[2]。
2.明清时期:刀法锋利,景象繁荣。由于明清时期生产水平高速发展,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产生很多流派,其中版本众多,流行最为广泛的是关于文学名著的插图。这些插图内容多样,主题鲜明,充分体现出当时木刻版画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地位。明代版画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顾氏画谱》《程氏墨苑》《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传世名作。清代版画则以北京的殿版版画最具特色,其代表作品有《耕织图》《万寿盛典图》。而《芥子园画传》初集更有其独特艺术价值,这部作品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进行创作,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表现魅力而备受古今版画大家的推崇[3]。
3.近现代时期:主题宽泛,内容多样。从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中国木刻版画因其主题宽泛、内容多样而备受大众喜爱。这个时期的版画艺术家亦分成许多不同的流派,而各种流派的版画创作呈现出一种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小说插图、刻本等内容最为丰富。正是这种最贴近于民间的表现手法使木刻版画创作于民间,同时也受惠于民间。中国木刻版画之所以获得较快发展,这与其制作简便、取向大众的文化特征有直接关联。[4]
4.抗战时期:铁笔代刀,战争缩影。在抗日战争暴发前,新兴木刻版画在鲁迅先生的积极性倡导和带动下蓬勃地发展起来。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许多版画艺术家投入到抗日宣传工作之中。他们建立了许多全国性的木刻团体,组织各种形式的木刻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国统区木刻运动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且延安的版画艺术也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5]由于延安的梨木板、枣木板取材更为便利,所以木刻版画在延安的发展极其迅速。这一时期的版画呈现出延安木刻版画的独有特色,其创作题材与大众化的审美趣味相辅相成,其艺术形象大多数借鉴于民间年画,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作为背景,以延安如火如荼的抗战氛围为依托,使木刻版画从书籍插图或宗教神像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繁衍为一种新兴的、具有战争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而成为中国新绘画的代表。[6]
5.当代版画发展时期:承前启后,多元创作。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当代版画的活跃期。这一时期之所以被称为活跃期,是因为老一辈版画艺术家依旧以其执着的艺术追求继续从事版画作品的创作;中年版画艺术家则因经验丰富、精力旺盛而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版画作品,成为这一时期版画创作的主力军,彰显出改开放时期人文景观、精神面貌的整体改变;而青年版画爱好者由于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影响,其创作作品亦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且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局面。此时以新版材、新技法、新表现为特征的版画创作走上中国木刻版画历史上的一个新高峰。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是木刻版画艺术视觉革命的转型期。之所以称之为转型期,是因为许多青年版画艺术家在创作手法上突破了70年代、80年代创作的局限性,在整体创作上实现跨文化、跨语系、跨视觉的艺术形式再创作[7],使中国版画实现了由传统意识形态向现代意识形态的转型。
90年代以后是中国版画的发展期。这一时期,在基于版画本体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传统版画与现代艺术的省察,进行了关于时尚潮流和传统文化的反思,这种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具像与抽象的反复碰撞,使得版画艺术家们的创作思路更加明晰,创作手段更加多样,也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品格的发展,其表现手法也更趋向于多维度、多视角的典型特征。许多创作手法也同数字媒体技术紧密相关,从而使木刻版画从设计到印刷更具有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而在古今美术史留下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8]。
三、中国木刻版画表现手法探究
中国木刻版画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按其颜色表现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按其制作方法表现可分为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电脑版等,按其制作技法表现又可以分为木面、木口、水印、油印等木刻。木刻版画利用图案所蕴含的独特意味,由版画艺术家巧施独特的雕刻手法,利用阴刻或阳刻,利用套色或套印,使版画艺术作品渐渐显出层次、明暗、浓淡等视觉效果,这种表现手法所唤起的审美心理活动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创造性,使审美主体领略到一种无法确定的意象,体会到一种来自视觉的审美体验,其形式美法则也因此被大众所喜爱。绘画是木刻版画的基础,由此而篆刻出的图案能够更好地给观赏者提供多维空间的视角,体会到木刻版画各种美感的融会贯通,进而形成一种古朴雅致的审美体验[9]。
在中国木刻版画表现手法上,古今许多名家从中国书画艺术中汲取养分,借鉴中国画点、线、面、体的表达,构成较为复杂的形式,增加更多美的因素。比如疏密中的对称、对比、均衡;参差中的节奏、和谐、呼应;整齐中的挪移、屈伸、变化等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版画创作过程中,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要与书画艺术紧密结合。绘画所要表达的意境,单纯从画面去欣赏是不行的,版画艺术家应该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重新认识与挖掘。[10]
四、中国木刻版画的历史传承
当今科技高速发展,多媒体时代艺术创作的推陈出新,使得传统版画成为一种边缘化艺术,若失去现代媒体的支撑,版画的传承和发展便成为一句空谈,显得暗淡而灰涩[11]。
(一)木刻版画艺术日趋衰退情况分析
木刻版画这一特殊的艺术门类是靠传承发展起来的,目前木刻版画艺术日趋衰退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原因之一:创作一幅木刻版画精品绝非一时之功,其艺术家不但要有高超的刀工,而且还要技法纯熟,如果没有一定资历和多年磨练是无法完成的。信息化时代,千锤百炼的纯熟刀工已不常见,因此导致木刻版画艺术的日渐衰退。
原因之二:木刻版画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练习中发展成熟的,初学的大部分人沉不下心,在雕刻的创作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守不住清贫,也耐不住寂寞,因此学习木刻版画的人越来越少。
原因之三:版画制作工艺繁杂,在制作工程中一些特殊工艺的反复运用,使得从绘制图案到最后印刷环节久长而沉闷。
原因之四:木刻版画艺术家除了要有高超的刀功技法之外,还要有绘画功底以及对木刻版画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处理能力。而对这些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导致木刻版画艺术的高处不胜寒。
(二)当代语境下木刻版画艺术的有效传承
1.木刻版画精神和形式的概念延伸。随着时代的进步,木刻版画画面的题材也更加宽泛,究其原因是生活内容和情感指向的日趋多维化所致。木刻版画要传承和发展下去,就必然要在精神和形式概念上有效延伸。因为艺术是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和生活情趣的写照,艺术创作往往根据当时的生活情景作为绘画素材选取。如果木刻版画艺术要得到有效传承,那么这种依据传统绘画制作版画的情况就要有所改变。[12]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既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积淀,又要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道路,这是木刻版画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2.现代工艺与传统文化碰撞交融。木刻版画的传统技法就是丰厚的经验积淀,巩固传统技法的同时还需要去探索追求更多与时俱进的制作方法,使木刻版画不再以单一的木板刻画形式出现,而在当代美术表现中呈现一种多样式、交互式的情感体验[13]。木刻版画要从追求点、线、面拼凑一起的绘画藩篱中剥离开来,形成一种现代工艺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交融,合理适宜地刻画出所要表达内容的精髓。[14]这就需要创作者不但要视野开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而且还要善于寻找突破的契机和灵感,只有这样才能将木刻版画传承下去[15]。
3.未来发展路径的活态传承。如何从传统版画创作的根源去解决形制上受限的问题,使其创作更接近时代而又继承传统,更体现审美品格而又有实用性,这也是木刻版画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在其发展方面可以超越固有藩篱,与其他器物、艺术相互融合,在其发展和传承中融合家居、陶艺、雕塑、装置等当代艺术,亦可以结合茶文化、酒文化、琴文化等多种艺术范畴,使木刻版画在其传承和发展中既保持独立特性,又能有益于活态传承,真正达到既没有脱离传统范畴又在形制上具有新的创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