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必要性、问题与践行路径

2024-01-02邹佰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邹佰峰,徐 欣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谈到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而团结奋斗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继续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1]新时代我们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大学生是最具发展潜力,肩负国家发展重要使命的群体,也是最容易产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错误想法的群体。因此,找出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充满了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而大学生又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能够承担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任,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忧患意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实际上,忧患意识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提升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 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2]从大的方面说,在中华民族由自信、自立走向自强的过程中,忧患意识始终伴随其中。我们在忧患中诞生,在忧患中成长,在忧患中壮大,忧患意识也因此成为了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动力。从小的方面来说,忧患意识也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如今,我们步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富足的生活、良好的成长环境仿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间可以安逸享乐的温室乐园,在温室乐园的保护下,大学生逐渐滋生淡化理想信念的错误想法。部分大学生认为“物质生活上的艰苦奋斗”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形势,因此“精神上的艰苦奋斗”也早已过时,认为忧患意识是多愁善感、思虑深重,保持忧患意识相当于给自身戴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在对忧患意识存在的误解中,这些大学生丢掉了积极进取的热情和动力。实际上,忧患意识是一种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危机和挑战保持警觉和预见的意识。我们所强调的忧患意识教育也并不是所谓的教大学生学会“杞人忧天”,而是借此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责任,提高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能力,以此督促大学生正视自身,勤反思、找差距、补短板,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处盛虑衰,严格要求自身,在保持忧患意识中不断完善自身,激发自身的进取精神和发展潜力,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

(二) 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3]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和保持忧患意识,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来说,部分大学生仍存在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理想信念淡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忧患意识教育的部分还需进一步增强和完善。怎样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加强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深化大学生对忧患意识的理解和认识;怎样拓宽大学生接受忧患意识教育的渠道,充分挖掘课堂之外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怎样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和课外的教育模式,增加忧患意识教育的趣味性,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以及怎样为大学生营造接受忧患意识教育的良好环境,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忧患意识,是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明确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思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环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4]我们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挫折磨难中成长壮大。近几年来,我们成功应对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风险挑战,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奋力前进。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永远一帆风顺的,越是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就越要不骄不躁,越要有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大学生是最有发展潜力、最富创造力的群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掌握过硬专业本领的同时,也应当学会明志向、勇担当,培育积极进取的上进心,不断锤炼自身品格,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和关键时刻主动担当、敢于作为,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拼搏奉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教育引导方式从某些角度来看已不适用于如今的教育形势,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不仅要帮助大学生辨明什么是正确的忧患意识,还要引导大学生知晓“天下事”,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我国的发展状况、我们党的建设情况、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这样大学生才能拥有自己正确的判断力,形成良好的“三观”,才能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个人理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自身和国家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针对大学生群体专门进行忧患意识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忧患意识教育理念不够清晰,高校和教师对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引导缺位;忧患意识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忧患意识教育方式单一,仍延续教师口头讲述“老套路”;忧患意识教育环境封闭,单单只靠学校进行封闭式教育等。

(一)忧患意识教育理念不够清晰

大学生接受忧患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教程中有关于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没有将忧患意识的相关内容包括在内。除此之外,在思政教程的其他部分,涉及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更是微乎其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凸显出来,这就导致了高校对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重视度低。在学校层面,忧患意识教育没有被提上思政教育日程,在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上缺乏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忧患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载体有哪些?通过什么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最后应取得什么样的成效?怎样将忧患意识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中等等,在这些问题上很大一部分高校都存在模糊的认识。在教师层面,在对大学生增强忧患意识教育上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就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这就导致对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引导缺位。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开展。

(二)忧患意识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

忧患意识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新时代背景下,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使得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素材和教育内容已经不适用新时代大学生这个群体。而当前高校对忧患意识教育的教育内容更多的是停留在民族危亡和国家振兴的单一层面,在丰富和优化教育内容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育内容零散且单薄。没有切身的体会,很难产生深刻的认识,始终墨守成规,空洞地强调要铭记历史、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忧患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无聊刻板的说教。如果重复且不断地向大学生输送这些内容,大学生会感到无趣、麻木,甚至反感,从而导致忧患意识教育不仅没有效果反起反作用。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高校往往忽视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内容没有考虑到不同时代、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差异,教育内容不做适时调整,没有针对性,因此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无法从忧患意识教育过程中产生共鸣,更不用说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了。

(三)忧患意识教育方式不够多样化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影响忧患意识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对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就当前高校的忧患意识教育方式来说,在以课堂为主的教育方式下,高校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仍延续“老套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述进行理论灌输,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对忧患意识也只有浅层次的理解,没有自身真正的理解和思考。此外,博物馆、党史馆、图书馆、展览馆等是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生动教材和丰富宝库,能够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高校对这些优质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再者,在课堂之外,学校、学院或班级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术活动、娱乐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演讲、讲座、论坛、答辩会等,这些可以由学生自主参与,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教育渠道没有得到有效拓展。最后,多媒体可以结合声音、动画、视频、文字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忧患意识教育的渗透力,高校同样没有将这个重要工具利用起来。

(四)忧患意识教育环境不够开放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还要发挥好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传统的忧患意识教育以校园为主要阵地,封闭在校园教育环境中,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产生“脱节”,在实际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竞争与困难时,往往不能用正确的忧患意识去对待和处理,陷入悲观失望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高校过分重视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削弱了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功能。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庭环境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是家庭和学校之外的“更大教育课堂”,是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实践与锻炼的重要天地。学生接受教育并非要由学校单独承担,社会与家庭同样能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但实际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联动作用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单单只靠学校进行封闭式教育,三者之间缺乏联系,没有为大学生创建开放的教育环境,大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缺乏创造力,不能将在书本中学到的东西与社会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丧失了自我分析和应变能力。

三、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践行路径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就要解决好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忧患意识教育融入教学主渠道,明确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基本思路,解决好教育理念不清晰和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合理利用网络,创新增强忧患意识教育的教育方法,解决教育方式不够多样化的问题。家校社相结合,营造增强忧患意识教育的良好环境,解决好教育环境不够开放的问题。

(一)规范化:融入教学主渠道,明确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基本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等等”。[5]思政课是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关键课程。针对忧患意识教育理念不清晰、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的问题,我们首先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入手。要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突出思政理论教学中关于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优化教学形式。其一,将忧患意识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认知,形成正确三观,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其二,将忧患意识教育融入中国近代史的课程中,突出忧患意识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让大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增强自身保持忧患意识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其三,要将忧患意识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我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热点话题的了解,明白忧患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让大学生在思政课堂学习后在头脑中有忧患,在行动上表现忧患,利用好思政课堂这一重要渠道。最后,高校和高校教师还要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质量的把控、课堂气氛的调动等方面多下功夫。只有这样,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将忧患意识教育成功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二)现代化:合理利用网络,创新增强忧患意识教育的教育方法

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即时性、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数字化、多元化、多媒体以及传播成本费用低等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带动作用。”[6]作为科学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优质产物,很长时间以来,网络带给了我们许多便利,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购物、办公,分分钟就可以了解“天下事”等等。新时代,网络是忧患意识教育更快、更好实施和推行的重要媒介。在课堂上,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网络工具,促进传统教育方式与网络使用的有机衔接、融合,发挥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从学生愿意听、感触深的角度出发,使用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在课堂之外,充分利用各式各样的网站、网址、论坛、自媒体平台等,通过专门的网站或网址报道国内外时事,供大学生浏览,通过论坛、微博等发起大学生能够自由发表意见的讨论等,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增强逻辑力、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B站、抖音等App推出相关的短视频、动画、微电影等,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忧患意识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嵌入大学生的娱乐生活中,增强忧患意识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三)开放化:家校社相结合,营造增强忧患意识教育的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7]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应当在政府的支持和引领下,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出力。首先,家庭应注重忧患意识教育。家庭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理想信念形成的第一个摇篮,家教、家风、家训等无一不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启蒙和熏陶作用。政府应当鼓励学校与家庭合作,鼓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将忧患意识贯穿从学校到家庭的每个部分,植入每个家庭的家风中,让家庭、家长帮助大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忧患意识,继续保持正确的忧患意识,为青年增强忧患意识教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其次,学校应办好忧患意识教育。学校是增强青年忧患意识、落实忧患意识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应努力发掘增强忧患意识教育的多种渠道和资源,除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外,要善于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如博物馆、展览馆、校史馆等场所弘扬忧患意识。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讲课大赛、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社团活动、讲座、论坛等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提升自身感悟。最后,社会要营造增强忧患意识的良好氛围。政府应注重加强增强忧患意识的宣传和氛围营造,为大学生养成忧患意识、学校开展忧患意识教育奠基助力。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