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机制的构建研究
2024-01-02徐弘
徐 弘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涉及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学习成绩、社会交往行为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新媒体是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广泛网络传播的媒介。这个传播载体的物化形态是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网络设备,传播窗口则包括微信、QQ、微博以及各种网站、手机app或微信等,其特点是借助网络的信息传达优势进行实时或延时沟通,丰富受众的生活。国内传播学者也普遍认为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便捷的沟通以及不受时间地点与信息接收工具的限制,随时随地用手机客户端或者电脑接收媒体信息[1]。作为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媒介,新媒体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带来的不只是多样化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对学生心理动态进行实时反馈。
一、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疏导机制的必要性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完成信息传播的快捷渠道,它的便利性体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新媒体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促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发展[2]。以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教师提供重要的处理意见,让教师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早期阶段就进行干预,达到最好的心理教育与疏导效果。另外,新媒体也可以发挥一定的社会媒介功能,联合学校、家庭与医院的专业心理咨询干预队伍,搭建出一个集心理咨询与治疗于一体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进行无所顾忌的交流,真实展示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得到对症治疗。此外,新媒体还能够发挥督促作用,以心理信息的全面发布来督促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让学生关注心理健康专题文章,阅读优秀的心理健康专著等,及时认识对心理健康有益的事物,拓展自己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范围。最后,新媒体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丰富、回馈方便的心理咨询窗口,让学生可以随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引领大学生拥抱健康的生活,获得更多心理上的满足。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已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师要根据新媒体环境重新制定教育内容,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学习活动。其工作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都是21世纪之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力量,国家的富强以及民众生活的优渥,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在家庭的宠溺中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当面临大学这个社会环境时,来自学习与人际交往的各种压力使得学生无法从容应对,于是出现了学业焦虑、人际关系焦虑、情绪失控等各种问题,严重的甚至发展为抑郁症。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大学生面对新的环境和不确定因素时所产生的焦虑、紧张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等情绪,再加上复杂的社会关系等,带给大学生难以疏导的精神压力,从而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即使有少部分学生意识到这种心理状态带来的负面反应,也因为认知的局限性使他们无法及时地寻求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从而出现多种心理问题,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虚拟世界对大学生的困扰
当代大学生熟悉各类网络游戏,部分大学生因无法很好地调整学业与网络游戏的主次地位,沉沦于网络无法自拔,继而荒废了学业。部分重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精神健康问题,产生了焦虑和抑郁情绪,封闭了应有的正常社交能力与负面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大学生无法真实了解和体会周围的现实世界。总体来说,虚拟世界对大学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那些会经常浏览社交平台的学生来说,因网络监督机制的缺失而使得很多负面信息以无障碍的方式侵入学生生活,将大学生的原有心理预防屏障彻底击垮,使其受到较为严重的心理困扰。
(三)新媒体时代教师权威性的弱化
新媒体所能带给学生的信息资源千变万化,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们通过新媒体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如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不能利用新媒体手段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能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选择网络课程、活动、微信平台等有效的渠道沟通交流,不能很好地借助新媒体技术实施心理干预教育,就会引发学生的不信任情绪,甚至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排斥情绪,认为在新媒体平台中就能获得比教师传授的知识更为切合实际的内容,因此没必要亲自接受教师的面授。
三、借助新媒体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策略
(一)整合新媒体教育平台
新媒体的教育平台非常广泛,包括各类门户网站、微博微信以及海量自媒体,这些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种现代化路径,但是弊端也同时显现出来,由于各种网络媒体信息的庞杂性,使得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无法呈现统一性,有的网站能从严谨的知识选择角度为学生呈现专业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而有的网站又以随意性的知识普及作为吸引粉丝的途径,加之不同网站所发布的心理测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让学生对心理分析的准确性产生质疑,无法达到以新媒体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3]。因此,教师可以全面考察各教育平台的优势,将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出一个集文本、视频、图像等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全面推送经得起推敲的心理健康资讯,并且为大学生量身打造关于校园生活的心理健康测试,让大学生在平台的自主学习中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的常识,以便遇到特殊问题时能够结合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该平台还可以使用优化的技术和资源,开辟心理健康咨询专门渠道,当学生遇到心理难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或医疗干预。另外,还可创建一系列社交群体交流平台,分享心理健康体验,参与相关讨论,同时收集大学生相关信息,优化平台服务。通过这个经过整合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全面覆盖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效率。
(二)利用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新媒体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效度大大增强,可以更好地向受众提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资讯与信息。[4]新媒体能为师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让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资讯;新媒体还可以更快捷地产生互动,使得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得以实现;新媒体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更加有效地参与其中,主动获取有效的心理帮助;新媒体还可以利用虚拟社区进行心理调节,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及时对危机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从而有效地控制其病情发展。此外,新媒体还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的数据分析信息,为专业心理机构进行治疗打好前期基础。相比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新媒体的加入使得线上线下的同步交流更为便捷,同时为面对面交流存在顾虑的学生消除障碍,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盖。
(三)利用新媒体实现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结合新媒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尚存在着教育内容全面但是缺乏个性化心理指导的情况,没能结合不同家庭成长背景、不同性格学生的具体情况。另外,对于心理疾病和心理困扰的区分尚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有必要整合各种新媒体资源,形成一个适合高校学生的心理诊断依据,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做教学解读。在进行个性化心理教育时,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推送、视频投稿、活动合作、聊天沟通等,以实现定制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优化的在线心理辅导平台也可以让大学生更方便地学习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利用对话机器人技术为普通人开发特定内容和指导,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年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等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导计划。
四、利用新媒体资源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疏导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要以正确的观念去理解,主要目的是针对大学生因学习、就业、社会融入和情感健康等出现的心理疾病,以疏导的方式进行解决。利用新媒体资源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疏导机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一)搭建新媒体心理疏导平台
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平台的搭建,应当从学生思维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衔接,明确平台创设的教育疏导目的,并补充及时的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促进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5]。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汇总各种新媒体网站的专业心理疏导意见,建立一个符合本校大学生学情的心理疏导一站式服务系统,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自主学习开始,就能让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自测当中,让学生具备心理健康的自评能力,同时对身边其他同学出现的心理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察觉并予以帮助。当自身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可以随时利用平台提供的疏导服务进行干预。此外,可以发起线上的心理辅导专题讨论,专家学者可以在线解答大学生的问题,并在聊天、微信中向学生发放健康心理小材料,以便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辅导。
(二)拓展线下线上心理疏导合作项目
线下线上心理疏导合作项目的实施,旨在全面调动新媒体在教师管理中的补充作用。教师通过新媒体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更明晰地探究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能更及时地回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以视频和图文的方式进行专业的心理学设计,实施具体的个性化辅导方案,辅助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心理咨询提问、心理咨询论坛等,让心理咨询及时便捷地惠及更多的大学生群体,让大学生能够得到精准有效的心理疏导服务。
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中开始利用新媒体,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疫情期间主动组织“大家好”微信群,导师在群中以问答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活动,定期进行在线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困扰。厦门大学药学院充分利用新媒体,组织32位心理辅导员使用QQ群,每天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问答和私信服务,回复学生的心理困惑问题。复旦大学宿舍管理委员会定期发布新闻、短视频、心理安全提示等消息文本;开设“复旦大学宿舍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心理讲座内容;针对心理健康咨询,把宿舍管理委员会师生心理咨询中心建在微信上,提供线上普及心理素质课程,积极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上课效率的提高[6]。
众多大学的线下线上心理疏导合作实践表明,新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难题,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来自各种源头的压力,更有效地化解压力,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当中。不仅如此,新媒体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加社交网络内的正能量,让大学生更关注如何服务社会。另外,高校借助新媒体举办的在线问题解答、在线访谈等栏目,经过了线下线上的实践考验,在不断改进中将持续不断地为大学生提供安全、舒适、自在的心理健康疏导服务,全面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虽然从总体上已经趋于好转,但是仍旧存在一些影响学习与生活的问题,如焦虑、抑郁。因此,应当结合新媒体增强学生的自主心理调节意识,借助新媒体随时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心理支持小组,定期开展心理筛查等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有效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此外,大学校园应建立心理健康行政和服务联系队伍,制定遵循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健康行政政策制度,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问题疏导践行中出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