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广西提升市场竞争力策略研究*
2024-01-02苏露吴凌云秦源
苏露,吴凌云,秦源
(1.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8; 2.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3.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0 引言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找准问题和差距,不断推动质量、效率、动力的变革,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市场环境和质量,强化现代化监管水平,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作用。2022 年,我国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市场规模和流通效率、市场交易成本、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合作、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5 个方面提出目标要求[1],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明了方向。
广西作为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机遇下,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政府履责、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力受到许多学者关注,例如高盼[2]从全球竞争视域下针对科技创新企业,从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产品量产能力、提振商业营销信心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姜利[3]通过分析河南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状,指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有待提升等问题,认为应协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区域公共品牌,以增强产品竞争力。吴华[4]认为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品牌塑造、政策环境、内部管理、市场营销、资源配置等。孔令孜等[5]从产业集中度、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市场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葡萄产业区域竞争力,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葡萄产业关键环节技术水平、重塑葡萄产业物流链、组建南方葡萄产业协会等建议。学者们的研究奠定了本文关于市场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但已有文献多侧重于对企业层面或农产品等具体某个行业或行业发展进行研究,主要是微观方面,而对从省级层面的宏观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研究广西市场竞争力提升对策,推动广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提前谋划与布局,加大改革,提高广西参与、利用大市场的能力,对促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广西市场建设情况
1.1 基本情况
1.1.1 广西实有市场主体基本情况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的《2022 年年度广西市场主体基本情况统计表》[6],从市场主体数量看,2022年末,广西实有市场主体达430.51 万户,其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有10.67万户,私营企业有101.34 万户,外商投资企业有0.73万户,个体工商户有311.5 万户。广西实有市场主体连续6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比2012 年初净增300 多万户,企业活跃度提升至72%。从注册资本看,截至2022 年底,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额达113 831.61 亿元,其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为32 655.17 亿元,私营企业为65 717.52 亿元,外商投资企业为1 580.36 亿美元,个体工商户为3 341.92亿元。实有市场主体的发展为广西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1.2 广西市场监管及政策落实情况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奋进新征程·广西市场监管这十年”新闻发布会的信息披露[7],从执法主体建设看,广西理顺了生产、流通、消费市场监管链条,有效整合执法主体,2022 年底,已形成的省、市局、县(市、区)局、市场监管所的监管网络架构,其中市场监管所有1 399 个,监管的范围扩大至乡镇、社区。同时,设置了46 个市级、128 个县区级计量、检测、认证等技术机构,为市场监管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从质量提升行动看,近10年来累计发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1 697 项,获得各类质量认证证书2.9 万张,建设完成自治区级质检中心13 个,截至2021 年底,累计有效注册商标38.9万件,发明专利总量达2.8 万件,进一步提升了广西市场发展的质量水平,助力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发展。从落实惠企政策看,广西积极推进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联动发力,致力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的问题。2022 年,广西累计投放“桂惠贷”3 349 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3%,为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超150亿元[8]。
1.2 取得成效
广西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市场建设和监管,取得了较好成效。
1.2.1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2018 年,广西出台“1+14”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系列,加强了市场主体信息归集公示管理,建立联合惩戒和协同监管失信企业机制;2019年,全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2020 年,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市场发展环境;2021年,制订《广西落实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实施方案》;2022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出台《广西重要技术标准评选管理办法》,将对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起到积极作用;印发《促进广西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提升内外贸一体化服务水平,增强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完成梳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部门制定的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现行规章、规范性等各类文件措施共8 307 件,其中修订90 件,废止256件[9]。
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经神经功能学评分后断头处死各组大鼠,并将其大脑置于脑槽中,制备冠状切片(2 mm),置于2%TTC染色剂中,于37℃下避光染色30 min。将染色后的脑组织置于4℃、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 h后,拍照,采用Image Pro Plus 7.0软件处理并计算脑梗死体积[正常脑组织染色后呈红色(非苍白区),梗死脑组织因未着色而呈白色(苍白区);脑梗死面积为对侧正常脑组织半球面积与患侧正常脑组织面积的差值,总脑梗死体积为各脑切片梗死面积之和乘以切片厚度(2 mm),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为总脑梗死体积与全脑体积的比值][20]。
1.2.2 政务改革步伐加快,市场准入准营环境不断优化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的信息[10],在政务服务方面,要高效完成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并实现与国家平台系统对接联网;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从“先照后证”到“证照分离”,企业开办时长压缩至0.5 d,市场主体申请设立登记提交的前置审批文件较改革前减少85%,实现“1 个工作日办结”“零成本”的目标,提升市场主体便利化水平。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搭建自贸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在投资领域改革方面,推行“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在金融开放方面,推行“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贷’助力进出口企业融资新模式”,为进出口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融资服务。在贸易转型升级和通关方面,推行“边境陆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创新模式”,实现一站式通关。2022年,广西加入西南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先后加入12个省区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联盟、泛珠三角区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西南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与广东、福建、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13 个省区市建立起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交流[11]。
1.2.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设施联通大幅改善
2022年,钦州港东站至钦港线的铁路线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后,铁海联运班列运行时长节省了82 min,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智能化龙门吊、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启用后,站场与码头间集装箱转运基本实现自动化无缝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图定线路由9 条增至12 条,累计发送货物同比增长33.4%[12];建成13 个面向东盟的北斗导航应用示范与产业化工程,初步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大通道[13]。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质增效,为保畅通、稳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市场设施仍较落后,经济循环联通效率低
通道口岸设施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港口集疏运能力有待提升,广西“三港一体化”的运输体系尚未建成,通道运行收费仍偏高。由于北部湾现有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不强,还无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通道经济”,导致部分企业选择通过外省企业、外省关区、外省港口合作进出口业务,或异地报关、异地港装卸。目前,通往欧美的国际航线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欧美进出口业务的开展,如在北部湾港开通的54 条集装箱航线中,有外贸航线28 条,但还没有直达欧洲和美国的航线。
1.3.2 市场主体经营压力大,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23 年2 月,本研究对113 家广西企业2022 年发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成本上涨太快”是当前绝大部分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55.75%的企业认为“销售增长乏力”,39.82%的企业反映“销售回款周期有所延长”,24.78%的企业表示“融资需求满足率不高”。广西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充分,现有金融服务体系难以满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未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目前,广西大部分中小企业仍是通过传统的银行信贷途径融资,但因其自身抵押物、信誉等级等不足,实际上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企业不到30%。此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上浮一般在10%~30%,加上评估费、担保费等融资成本,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一般是15%左右,而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只有10%左右。
2021 年,广西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5%,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仅占GDP 比重的3.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8%),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广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仅占GDP 比重的0.8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8%)[14];培养高层次人才力度不足,2021 年广西招收博士后人员仅149 人,而浙江省招收博士后人数是广西的19.91 倍。广西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较弱。对113 家企业调研结果显示,2022 年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0%的企业占仅企业总数的5.31%,15.04%的企业处于6%~10%区间,45.13%的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在2%以下。广西“走出去”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具有跨国经营投资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更少,国有企业动力不足,央企地方机构推进产能合作受到总部战略的制约,民营企业参与能力有限,参与程度不够,调研对象中有53.1%的企业期望政府能帮助他们开拓市场。
1.3.4 财税政策力度较弱,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
在对113家企业的调研中,有企业表示部分政策如规上企业稳经济增长的奖补政策门槛太多、太高,企业实际难以享受或享受相关政策兑现度很低,有些政策流于形式,同时存在措施不及时、奖补资金到账不及时等现象,部分企业认为政府应加大扶持本土民营企业的力度,增加服务业行业的就业政策扶持与补贴,对企业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关心关怀应进一步落实、完善。此外,现行财税政策与相近区域自贸区相比,竞争力较弱,以国际贸易类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为例,广西自贸区企业所得税率比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企业所得税率高出不少。可见,广西现行奖励政策对企业吸引力不够。
1.3.5 市场环境治理仍任重道远,监管力度仍需加强
据广西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15],2022 年广西市场监督系统办案4.75 万件,案值同比增长261%;协同政法系统联动执法,移送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06%,查处教育、医药价格违法金额4 564 万元,处置投诉举报26.38 万件,共查处违法“两品一械”案件7 407 件,查获“黑窝点”千万元以上大案8件。据国家税务总局《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栏》公布数据显示[16],2021 年1 月至2023 年4月,广西涉及偷税、虚开发票等违法案例高达2 355起,其中2023 年4 月26 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其官方网站通报在广西发生的一起骗取出口退税案,涉及金额共3 660.92 万元,案值巨大[17]。市场违规现象屡禁不止,案值和案数增长较快,广西的市场治理任务还任重道远。
2 提升广西市场竞争力策略
2.1 加强通道设施建设,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提高经济循环效率
基础设施是推动市场信息交流的基础性载体,为经济贸易提供物质和技术条件,能有效地打破区域贸易壁垒[18]。广西具有区位优势,应切实提升通道牵引力,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平陆运河,加快深水泊位、深水航道等设施建设,尽快打通“卡脖子”路段,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优化通道物流服务,系统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促进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园区设施,大力建设标准厂房,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提升园区承载力和产业集聚发展能力,并争取开通园区、工厂、货场的铁路,强化多式联运,实现无缝对接。现代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压缩运输的空间,缩短其时间和距离,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打造完善的国际化物流网络,推进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实现与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对接,突破“信息孤岛”,大力将先进的技术运用到物流发展中来,帮助企业在供应链上建立先进的信息传递系统,能极大程度地提高物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帮助企业提高物流水平。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经贸中心、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等项目建设速度,实施口岸基础设施及通关便利化水平提质升级行动。
2.2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布局新产业,形成新的市场能力
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依托产业布局,引导饱和产能化解转移,短缺产能加快建设,科学配置上下游产能。加快产业链延伸,重点引进配套产业、下游产业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现代工业集中区、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发挥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和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绿色新兴材料、特色轻工产业集群。继续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增强现有企业的整体实力,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引进一些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企业。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优势工业产业集群。加强重点产业集群和关键产业链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对接协作,形成加工贸易核心产业。二是抓紧布局新产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尤其是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大数据应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制药、康养等产业的布局,对业务范围重叠、没有形成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资产整合、技术改造等措施进军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着力做大总量、做活存量、做优增量,形成新的市场能力。
2.3 强化质量品牌引领,紧抓RCEP 机遇,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市场新优势
一是强化质量品牌引领,培育国际产能合作新优势。推动地方特色产品生产,夯实质量基础,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广西品牌,重点支持汽车、农业、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积极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走向东盟,开拓东盟及其他国际市场,加强产业对接,加强能源设施建设和对外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掌握国际资源主动权,培育国际产能合作新优势,探索以沿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带动全区高水平开放开发,推动广西市场高质量发展。二是着力推进边贸创新发展。探索采用“互市贸易+跨境电商”“互市贸易+市场采购贸易”“互市贸易+跨境金融”等方式,打造特色边境贸易,在深耕东盟等传统贸易市场的同时,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拓展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贸易活动的潜力。三是着力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不断扩大与东盟、香港、日韩等传统市场贸易规模,积极开拓南美、欧洲等潜力市场,组织企业赴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参展,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四是抓好企业服务工作。着力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国内合作,加快推动跨合区、边合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台合作,推动建立面向港澳、立足内地、辐射东盟的广西高品质产品全球供应链体系,全面构建桂港澳产业合作体系。
2.4 对标先进,打造“升级版”营商环境,激活市场发展新动能
一是搭建更多经验交流平台。鼓励带动对标先进,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严格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规范涉企收费项目,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19]。三是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提高财税对企业的奖励扶持力度,如研究制定鼓励进出口业务的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对贡献较大的外贸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加大对供应链金融的支持力度,加速推进供应链金融管理公司落户,研究拓展和延伸支持方向,充分发挥资金杠杆的倍增效应。加强对本地有融资需求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适度放宽金融优惠政策,丰富金融产品,增加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5 创新监管服务,构建多元共治新模式,维护公平竞争市场新秩序
一是探索新经济领域创新监管。对直播、社区团购、跨境电商等网络经济新业态领域,探索构建网络市场规范监管体系,强化竞争行为规制治理。二是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通过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手段,建立并持续更新经营异常、严重违法的失信企业名单,并实现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行业管理公约,探索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治、社会监督的政企信息共享、共同参与监督、协同共治合作的多元治理新模式[20],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切实保障公平公正竞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3 结语
在新形势下,广西要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紧抓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提前谋划与布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从加强通道设施建设、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强化质量品牌引领、创新监管服务、构建多元共治新模式等多方面着力,提高参与、利用大市场的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助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