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外中共观的理论体系建构

2024-01-02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研究

韩 强

(北京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马克思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页。观念既是物质的反映,又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其中最具根本性的观念则是世界观。人们对于任何事物都会形成或正确或错误的观念性认识,从而造就了与物质世界同样精彩的观念化世界。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领域,同样存在受特定观念支配的情形,党内的学习教育以及面向不同层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社会主义观和中国共产党观(本文简称中共观)。2022年9月,“中共党史党建学”被国务院学位办确立为新的一级学科,从整体上突显研究中国共产党并形成正确中共观的学术地位。实际上,我们不仅面临着在国内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中共观的问题,在国际社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政治立场、文化背景、国家利益、地区关系等不同,国际社会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看法,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海外中共观。海外中共观为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是中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这一研究引领塑造海外中共观正在成为我们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海外中共观也受到多种新因素的影响,成为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领域。2020年7月23日,美国前国务卿彭佩奥(Mike Pompeo)曾在加利福尼亚州尼克松图书馆发表题为《共产中国与自由世界的未来》的演讲(2)《蓬佩奥的新演讲态度恶毒注水严重》,《人民日报》2020年7月24日。,扬言要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这无疑把观念的塑造和引领上升到了认知战的层面,使我们不得不更加注重海外中共观问题,更加注重从意识形态斗争的高度加强对海外中共观的塑造引领。

一、海外中共观的由来与发展

“海外中共观”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首先,它指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总体看法,这种看法主要是由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者、特定国家地区政治家及各界精英等有影响力人士、社会主流媒体等塑造和引领的。其次,从百年以来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和研究看,其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仍是学术视野中的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者。最后,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是对海外关于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再研究,是从国际跨文化视角(3)韩强、赵雅祺:《论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跨文化属性》,《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的中外比较中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引导国际社会形成关于中国共产党正确认知的一种新兴综合性交叉研究。可见,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悠久历史,奠定了不同时期的海外中共观。

(一)海外中共观的萌芽形成期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奠基阶段,也是海外中共观的萌芽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在一批西方记者和外交人士的正面报道下,中国共产党逐渐突破国民党的重重新闻封锁和恶意歪曲,主动宣传介绍党的形象,使海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开始接触并了解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中共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37年斯诺(Edgar Snow)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这一纪实作品让西方社会第一次全面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形象,对西方社会产生极大震撼,也为西方乃至世界的中共观提供了最初的正确认知。此后,一批成果相继问世,其中包括1938年伊罗生(Harold R. Isaacs)的《中国革命的悲剧》,1944年谢伟思(John S. Service)向美国政府呈报的一系列报告,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白修德(Theodore Harold White)撰写的大量关于中国战场的报道,以及1947年白修德与贾安娜(Annalee Jacoby)撰写出版的《中国的惊雷》,该书向美国公众生动地介绍了中国革命。同期著作还有韩素音(Elisabeth Comber)的《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威尔斯(Nym Wales)的《续西行漫记》,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的《人类的五分之一》等作品,都向世界提供了积极正确的中共观。由于作者的西方人身份,其秉持的中共观在西方得以迅速传播,在世界其他地区也产生了普遍的影响,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大背景下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泛同情和支持。

(二)海外中共观的基本定型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成型阶段,也是海外中共观的基本定型时期。由于前期一系列作品广泛传播的铺垫,加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全国解放、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社会改造等方面的巨大成功,再加上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在世界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使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逐渐成为学界推崇的显学,由此承载的海外中共观也得到了稳定的传承并趋于定型。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一批学者如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史华慈(Benjamin I. Schwartz)、施拉姆(Stuart R. Schram)、费维恺(Albert Feuerwerker)、鲍大可(Arthur Doak Barnett)、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白鲁恂(Lucian Pye)、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施乐伯(Robert Scalapino)等均撰写发表了大量成果,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美国哈佛大学东亚中心、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英国《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的创办均使中共研究进一步走上学术轨道,也为海外中共观增添了更深厚的学术底蕴(4)刘佳、韩强:《新时代海外中共研究:历史发展、传统范式和全新动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第2期。。

(三)海外中共观的复杂转型期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进入转型期,海外中共观的发展也进入新的复杂阶段。海外学者通常把改革开放前称为“毛时代”,把此后称为“后毛时代”。虽然这种称谓并不准确,且有割裂两个时代之嫌,但也反映海外中共观出现了转型和更迭。这一阶段,由于实施改革开放,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由过去认为的传统的崇尚计划经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变成了注重改革开放、强化民主法治、彰显自身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取得的经济发展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因而对于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执政地位日益巩固也更加认同。虽然有些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会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可能造成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不稳定,但事实上中国的发展并没有掉入这样的陷阱,由此也逐渐改变了一些学者的看法。总的来看,随着海外中共研究的拓展和深化,特别是随着学术界更加关注当代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问题,海外中共观开始渗透到各个具体领域,并与之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影响也更加深远。

(四)海外中共观的全面塑造期

新时代是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一个全新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海外中共观全面塑造的时期。随着我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中共观的重要性,我们更加注重加强对外传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共产党的声音,注重海外中共观的积极塑造,改变由别人塑造为主的局面。通过积极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各卷的多语种对外翻译出版,利用建党一百周年等契机进行积极有效的对外传播,注重加强“三非”(非西方、非英语、非传统)领域的对外宣传,引导海外中共研究学者积极发声,通过他们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诸如此类的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效果,增强了正确中共观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同,使海外中共观得到新的拓展。

海外中共观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和自身事业发展,并因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和研究而逐渐形成、巩固和拓展的,对于引导国际社会及时了解、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海外中共观,正确引领海外中共观,使其为形成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良好国际舆论环境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二、海外中共观的内在构成

海外中共观体现的是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总体看法,是由不同学者、媒体、社会各界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认识经过长期交流、交融和交锋而形成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海外中共观的形成与演变,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海外中共观提供了借鉴。综合来看,海外中共观作为主观认知虽然比较抽象,但主要是由一些基本观念构成的,正确认识这些基本观念可以为我们全面把握海外中共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共性质观: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主流看法居多

政党性质是指政党的阶级属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集中体现为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5)《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页。。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海外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既有主流看法,如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进步一边,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百年接续奋斗、成就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不负人民,与人民血肉联系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强大动员力、组织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文明开放、友善包容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纠错、善于吸取教训和自我修复的中国共产党。但是,也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看成是民族主义政党,把毛泽东思想看成是民族主义思想,如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项目部前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其继任者始终将民族主义视为振兴中国的工具”,“大众民族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种工具,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为国家提供足够的自主权来追求大战略”(6)Rush Doshi,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21,pp.31-32,36.;或者把中国共产党看成是苏共的翻版,“是克里姆林宫的传话筒”,认为两者没有本质不同;还有的把中国共产党看作是威权主义政党,如黎安友(Andrew James Nathan)认为, 中国政权的越来越稳定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即使在先进的现代化和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威权主义也是一种可行的政权形式”(7)Andrew James Nathan,“China’s Changing of the Guard: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14,2003, p.16.。这些存在偏差的中共性质观,引发了许多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和误读,在国际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需要我们及时关注和回应。

(二)中共领袖观:对中国共产党领袖给予高度评价

党的领袖就是党内“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8)《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97页。,而政党往往就是由这样的集团来主持的。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在革命中形成了一个以列宁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为代表的几代领导集体,正是在以他们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如何正确认识、宣传自己的领袖,是政党观的重要内容。苏共曾经一度完全否定自己的领袖,犯下严重错误,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鉴于此,我们既要在党内树立正确的领袖观,也要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党的领袖群体。目前,国际社会在研究中对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给予了极高评价,特别是关于毛泽东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至今仍在极大地影响着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如史华慈在其经典政治著作《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兴起和中共早期历届领导人所推行的政治路线及其变更,并着重分析了毛泽东的革命战略。而“毛主义”分析范式的首次提出、对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揭示正是史华慈在该书作出的卓越贡献。在他看来,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革命道路不同于苏联,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苏联命令的结果,这不仅有力回击了西方有关“中国是克里姆林宫的传话筒”的错误认知,还推动西方毛泽东研究步入新的学术化阶段,将海外对当代中国问题的关注视线转移至中共及其领袖,为毛泽东思想的海外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们要积极引导国际社会开展对习近平总书记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为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形成正确领袖观提供借鉴。

(三)中共党史观:对引领塑造正确中共观形成坚实支撑

中共党史观是中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理解的党史观就是要把对中共党史中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的认识和党的历史决议、中央文件规定和相关精神统一起来,同时要把握好主流与支流、成绩与失误等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的百年奋斗的集中写照,具有以史鉴今的作用。特别是党通过制定三个历史决议奠定了基本的党史观,为正确党史观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海外中共研究中,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一度是重中之重,即便如今更为注重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研究,对于党史问题仍然不乏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因此,正确引领海外对党的历史问题的研究从来都是极为重要的。比如,红军长征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对此,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大卫·古德曼(David S. G. Goodman)表示:“对于共产党来说,长征取得了三个重要的政治结果,首先是基本上结束了共产党内部的冲突和斗争,在毛和他的支持者的政策指引下,党比以前更团结了。长征的第二个结果是他的终点陕北为中共提供了一个较安全的根据地,一开始在保安,后来又迁到更著名的延安,从这里向全国辐射。第三个结果是长征后幸存下来的红军不仅创造了惊人的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不可战胜的神话。”(9)[澳]大卫·古德曼:《邓小平政治评传》,田酉如等译,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第17页。这无疑有助于引导形成对红军长征的正确认识。目前国际学界对于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总体上较为一致,但在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成就与失误、对党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方面存在一些分歧,未来,在中共党史观上加强引导仍是一个重要任务。

(四)中共成就观:中国取得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取得良好的执政成绩是每一个政党追求的目标。此外,与之相应的还有一个如何正确认识成就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世所罕见,为世界所公认,海外学者普遍认为,要理解中国,必须首先理解中国共产党,因而呼吁在中国研究中要“把党带回来”。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著名学者哈伊里·图尔克 (Khairy Tourk) 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中国的发展关乎全世界的利益。他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互联互通、合作共赢,通过公路、铁路、港口、桥梁等建设项目,大大加强了同亚洲、欧洲、非洲许多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加强了文明对话。“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0)《见证中国奇迹 感知成功关键——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谈中共领导和中国发展》,http://www.news.cn/2022-06/26/c_1128777666.htm。。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取得的历史成就不断作出新的概括,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建党百年历史性成就作出4个方面的概括,对新时代的成就作出13个方面的概括(1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作出16个方面的概括(12)《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13页。等,都体现了正确认识成就的重要意义。从海外中共观视角看,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是海外学者客观立场和严谨学风的突出体现,也成为他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切入点(13)韩强:《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经验》,《经济日报》2021年6月28日。。

(五)中共执政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为民的政党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是判断一个政党执政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执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就能形成正确的执政观。相反,如果用西方选举型政党上台后的执政观来衡量中国共产党执政,就容易走入误区。目前看,围绕党的执政,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效率等均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较为客观公正的看法,为形成正确中共观作出了贡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格雷格·伊普(Greg Ip)的文章,作者表示,“公民对政府或彼此之间的信任度越高,一个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成效就越大。信任政府的公民更有可能遵守社交距离、接触者追踪以及戴口罩和接种疫苗的规定。在缺乏信任的地方,公民不愿意遵守规定,而政府也不能提出更高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鼓励公民做保护他人的事情,并相信他人也会如此。在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很高,而在美国,这种信任度很低”(14)Greg Ip, “China’s ‘Zero-Covid’ Policy Holds Lessons for Other Nations”, https://www. wsj. com/ articles/ chinas-zero-covid-policy-holds-lessons-for-other-nations-11645033130? mod = Searchresults_ pos3&page =1.。2020年7月上旬,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发布由肯尼迪政府学院三名专家康义德(Edward Cunningham)、托尼·赛奇(Tony Saich)和杰西·图瑞尔(Jesse Turiel)撰写的题为《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的调查报告,报告表明,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超过93%(15)《哈佛大学调查报告: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超过93%》,《人民日报》2020年7月16日。,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但也有一些海外学者在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时,基于所谓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立场,避而不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只是简单地与西方政党类比,认为只有选举上台才有合法性,只有听命于选民才有民主,只有跟着多数民意走才能长期执政,并以此怀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这样的执政观并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际,在海外中共观塑造中应该加以批驳和摒弃。

(六)中共群众观: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人民至上

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国际社会也有广泛了解。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党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而党确立了自己的群众路线,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正因如此,才能在人民支持下取得伟大成就,也才能在抗击疫情、抗击洪涝、地震等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和自然灾害中取得胜利。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始终不脱离人民也有着深切的感受,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解决近1亿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海外中共观增添了最鲜亮的底色。老挝国会副主席宋玛·奔舍那(Sommad Pholsena) 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建立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斗争,并真正为人民的支持而斗争。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党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断赢得人民的支持,不忘初心和使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然吸收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但最终是确保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16)《专访老挝国会副主席:中国模式成功关键是不盲从西方, 走自己的路》,https://m.gmw.cn/baijia/2022-10/27/36119630.html。

(七)中共改革观:改革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能够在短短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此,国际社会充满好奇,也形成了对中共改革观的各种认识。其中较普遍的认识包括,改革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是走西方化道路;改革坚持党的领导,而不是放任自流;改革坚持造福人民群众,而不是服务少数利益集团;改革坚持全面推进,协调配合,而不是只改好改的,不敢啃硬骨头;改革实现和发展稳定相协调相配合,而不是相脱节等。中国改革的成功,与苏共改革的失败相对照,更加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改革领导能力。西班牙《起义报》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 (Xulio Ríos) 认为,坚持“中国特色”是中国自身发展道路的旗帜,这也意味着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外交干涉。这一承诺得以激发出强大的政治创新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明显的差异,使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制定一个独有的战略,并坚信,每个国家都必须找到自己的道路,任何国家都无权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中国政府特别关注优化“制度优势”并突出制度的有效性, 从而为社会提供稳定和进步的福祉(17)Xulio Ríos, “La exportación del modelo chino: un argumento falaz, Observatorio de la Política China”, https://politica -china. org/ areas/ sistema-politico/ la-exportacion-del-modelo-chino-un-argumento-falaz.。

(八)中共民主观:中国共产党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理念

当今世界,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主流,也是政党自身及治国理政的方向。在海外学者中,许多人能够从党的历史中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进程,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追求,从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法治道路。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发表南非学生大会副主席布伊莱·马蒂瓦内 (Bouley Mativane) 题为《民主必须是关于国家与人民的关系》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表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作为社会持续变革的主要动力,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令人欣赏。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将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理念,并努力将其和相关的民主价值观转化为有效的制度,并确定了使中国更加民主和接受其他重要价值观的具体行动(18)Bouley Mativane, “Democracy Must B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https: / / www. iol. co. za/ news/ politics/ opinion/ democracy -must-be-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tate-and-the-people-1daf7f44-3cdf-49f3-8969-a99501428a3b.。大部分海外学者对此表示了由衷的赞赏。但是,也有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存在偏见,怀疑和否认我们党的民主政党性质,这实际上曲解了民主的科学内涵。尽管西方民主在程序民主方面有许多可取之处,但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真正的民主,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也是如此。民主的真谛是民意的真实充分表达和对公共事务的充分有序参与,单纯以有无选举来衡量是不够的,我们追求的协商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恰恰反映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贡献。这个问题经常成为一些西方国家攻击我们党的借口,但我们要有充分的民主自信,并积极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认同我们的民主观。

(九)中共奋斗观: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奋斗得来的

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民族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而矢志奋斗,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由于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就动员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与各种强大的敌人和困难作斗争,不惜付出极大的牺牲,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同样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勇气和斗志赢得了一切国际进步力量的由衷赞叹。特别是今天面对世界局势的复杂多变,我们党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增强斗争信心,为世界正义力量树立了榜样,也使海外中共观的奋斗底蕴更加坚实。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认为,中国共产党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在于能够不断地探索新的机制、制定新的法规和政策以解决问题。不论海外学者认同与否,中国某些方面的制度性进步令人十分深刻,甚至比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还要更加民主(19)倪春纳:《2012—2022年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现状评析》,《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6期。。德国左翼党元老委员会主席、原民主德国总理汉斯·莫德罗(Hans Modrow)表示,中共中央拥有明确的纲领和清晰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拥有创新能力和贯彻能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共产党都能够应对世界的变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20)洪琦:《给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供启示———与原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笔谈录》,《参考消息》2022年1月13日。。

(十)中共天下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展现世界胸襟

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是先进政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以自己的世界胸襟得到了世界认可(2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特别是我们党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以及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大倡议等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胸襟,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声誉。肯尼亚首都调频网站作者斯蒂芬·恩代格瓦(Stephen Ndegwa)表示,“中国共产党为其他国家选择自主发展道路提供了良好的样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和平崛起真正具有历史意义,在全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22)Stephen Ndegwa, “China’s 20th National Congress to Set a Roadmap for the Future”, https://www. capitalfm. co. ke/ news/2022/10/ chinas-20th-national-congress-to-set-a-roadmap-for-the-future.。《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胸怀天下”概括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经验的重要一条,进一步体现了中共天下观的深远意义。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天下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党的时代责任,与一些资产阶级政党只知维护本阶级本集团之私利却不惜牺牲人类共同利益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共观是一个因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发展而形成的总体看法,这些看法既有固定领域、原有基础,又处在一个随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内政外交政策等方面发生的任何细小变化,都会影响一个区域、国家的学者、政治家、民众等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这些看法逐步发酵并相互影响,就会逐步汇聚成具有代表性和强大影响力的中共观。因此,我们在认识海外中共观时既要有以上十个方面的重点把握,更要有整体意识和发展观念,不能古板僵化或简单化处理。

三、海外中共观概念的特点及其理论价值

海外中共观既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它的提出反映了当前引导国际社会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我们党开展对外传播拓展了新视角、新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12页。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正是我们对外传播工作的重心所在。

(一)海外中共观概念的特点

建构海外中共观的理论体系,必须首先把握海外中共观这一核心概念。这一概念是从海外中共研究中提炼出来的,是对海外中共研究的理论提升和实践展开。海外中共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从中外比较视角把握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规律,引导国际社会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知,并以学科化的方式提升这种认知的科学性、客观性、持续性。

认清特点是把握海外中共观概念的前提。总的看海外中共观这一概念具有主观性、历史性、多元性、区域性、可塑性和可度量性等基本特点。主观性是指海外的“中共观”是具有影响力群体基于自身及环境作出的一种主观判断,也易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左右;历史性体现了这一观念往往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政党之间、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多元性是指这种看法经常因政治立场、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而使自身打上区域国别、文化立场等方面的烙印;区域性是指这种看法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如美欧国家近年来对中共负面评价增多,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共好感普遍增长;可塑性是指这种看法可以因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海外的“中共观”是可以通过我们的积极工作而塑造引领的,这也正是积极开展对外传播的价值所在;可度量性是指海外中共观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和科学方法加以衡量,如可以适时推出中国共产党世界影响力指数,实现有效度量和积极引导(24)韩强:《引领塑造客观积极正确的海外“中共观”》,https://www.gmw.cn/xueshu/2023-04/26/content_36525495.htm。。

海外中共观概念具有复杂性。既有国际社会全面系统认识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复杂性,也有海外中共观形成、传播、塑造、引领中的复杂性。我们使用这一概念要知难而进,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以党的主动宣传引领海外中共观的塑造,避免长期处于“他塑”境地。

(二)引领塑造海外中共观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新任务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25)《央视快评:读懂今天的中国 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084486626855738&wfr=spider&for=pc。。海外中共观,在总体上是一个新的概念,是近年来大力推进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这一概念一经使用便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在逐步开展,成为当代海外中共研究的新领域,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对外传播的新任务。这一概念的积极影响和价值意义正在逐步展现出来。

1.揭示了对外传播的新任务、新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外汇大国、第一贸易大国,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控制国际舆论,遏制中国发展,散布大量抹黑中国共产党、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使我们在国际舆论场中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有效解决“挨骂”的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强国际传播,主动对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共产党的声音,使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于2013年和2018年两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对外宣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传播,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搭建起全球性政党高层对话平台。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2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研究宣传、塑造引领海外中共观无疑是这一要求的重要体现。加强对外传播必须以塑造引领海外中共观为重要任务,通过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中共观。

2.升华了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海外中共研究包括海外研究和国内再研究两个层面,是两者相互促进的有机过程。比较来说,海外对中共的研究历史悠久,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即受到关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研究具有了学科化特征,在高校、研究机构逐步开展起来。与之相比,国内的再研究则起步较晚,基本上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真正形成研究热潮则是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的研究长期处于译介、评析的阶段,迫切需要提高研究水平,增强服务功能。笔者认为,唯一的出路是关注海外中共研究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问题研究提升研究层次,开展海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中国共产党重大决策世界意义等问题的研究。与之相比,海外中共观研究更为集中,更有现实针对性,也更富于学理性,是当前海外中共研究应着力思考的问题。这一研究可以很好地贯通海外中共研究的历史和主题,提升海外中共研究的针对性,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开展。

3.开辟了海外中共观研究新领域。2022年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海外‘中共观’研究”成功立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认为这一课题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实际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22年上半年的“双一流”建设中已开始把“世界的‘中共观’”作为研究重点,并支持立项了重点项目——“海外‘中共观’研究”,这应该是目前见到立项的第一个以海外中共观命名的研究项目。与此同时,在中国知网用“海外中共观”主题词搜索,没得到任何相关成果数据,在360搜索也只得到关于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部分信息。由此可见,海外中共观研究亟待深化。令人欣喜的是,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命题,这一研究正在得到各方关注。2023年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围绕海外中共观选题立项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海外‘中共观’的流变及其应对研究”与“欧美学界中共观演变的学术史考察(1978—2022)”,为海外中共观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增添了新的注脚。目前,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是当务之急,特别是要回应基本概念、认识框架等基本问题,以为后人研究提供可行借鉴。

4.促进对误解误读中共的各种观点的回应。当今世界存在各式各样的中共观,有的是研究中产生的正常学术争鸣,有的是因立场不同造成的各种偏见,还有的则是刻意的抹黑与歪曲,不管何种认识,都代表着特定人群,发挥着国际影响。正确和及时回应这些观点,必须深刻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根源和机制,了解其危害所在,这就需要加强规律性的研究,把各种观点纳入海外中共观的形成、传播、塑造、引领的基本视野,并聚焦错误观点的形成传播,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回应。属于学术研究的问题要加强学术交流加以弥补,刻意抹黑歪曲的则要及时予以回击,不能任由谬误流传。今后海外中共观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跟踪、关注各种中共观,及时正本清源,以正确中共观引领国际学术和舆论。

海外中共观研究作为一个新的领域,难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歧见,主要体现为对一些关系的不同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可概括为六方面:新时代的海外中共观与新时代研究的海外中共观的关系;海外中共观与新时代海外中共观的关系;海外中共观与海外中国观的关系;海外中共观与国内中共观的关系;海外中共观与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关系;海外中共观与中共国际形象的关系。其实,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在诸多方面难以形成共识也属正常现象,这也恰好证明了深入研究的必要。总之,海外中共观的提出,是一个学术创造,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开展对外传播工作的新视角与重要任务。有鉴于此,加强对海外中共观的研究日益彰显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研究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