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齿”原为排座次
2024-01-01胖墩墩
兴趣阅读·兴趣作文与阅读(低年级) 2024年6期
现代词义中,“不齿”意为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鄙视。为什么用牙齿的“齿”来表达这个意思呢?“不齿”最初的词义又是什么呢?
“不齿”的本义是不按照年龄给座次排序、区分尊卑,其含义与周代的职官制度有关。周代的官爵分为九等,又称作“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吏,再命是比一命高一级的官吏,三命又是比再命高一级的官吏……以此类推,最高的官爵为九命,称为上公。这些有官爵的人在祭祀饮酒时座位的排列是有明确规定的:有一命官爵的人,要和同乡的众宾序齿,按照年龄排座次;有再命官爵的人,要和父亲的亲族序齿,按照年龄排座次;有三命官爵的人,则“不齿”,因为官爵高,不按照年龄排座次,而是安置在座席的东边,以示尊敬。同样,犯罪的人如果在狱中改过自新,出狱返回家乡后也不能按照年龄的大小排列座次,而是单独排序,表现好的话才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这也是对犯罪之人的一种惩罚。没想到的是,后来“不齿”逐渐失去了原先的含义,只被用作表示“极端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