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茴香卖到了欧盟

2024-01-01魏周琴

大学生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民勤茴香小儿子

“今年的茴香长势好得很呢!”村民杨在海看着60多亩茴香地,嘴角上扬,眼睛眯成了一道缝。

“我种了大半辈子茴香了”

7月,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湖镇东润村的万亩茴香正值花期,一眼望不到边的茴香正在怒放,散发着特有的芳香。镶嵌在枝头上的伞状茴香黄花,随风摇曳,好似黄色火焰。

清晨,杨在海早早地来到茴香地里,走进茴香花海,挽起袖子,弯下腰,捧起茴香花,仔细查看长势。

杨在海戴着一副宽边黑框眼镜,眼神中透露着坚毅,身着藏青色衬衣和黑色工装裤,上面星星点点沾了不少泥巴。

作为土生土长的民勤人,杨在海与沙地相伴了半辈子,常年劳作,即使年逾花甲,依然身板挺拔、硬朗。只有古铜色脸上深深的皱纹和粗糙手指上厚厚的老茧,才真实地暴露了他的年龄。

杨在海年轻时当过村里的民办教师,担任过村支部书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书记”。30年前,他便带头从事茴香种植工作,一种就是半辈子。

“由于人口流失较为严重,我们村里50岁左右的人都算是年轻人了。”东润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何胜元抿了抿嘴,微微叹了一口气。在他看来,杨在海是村里种植茴香的主力之一。

“茴香是村里的支柱产业”

民勤茴香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茴香的价格是一斤五六毛钱。”杨在海回忆道。多年的种植历史让当地村民积累了丰富的茴香种植经验,推广使用“膜下滴灌”技术(一种新型节水技术),实行“一膜多用”的种植模式,生产的茴香鲜亮饱满、芳香浓郁,深受国内外各大药厂和调味品生产企业的青睐。

2019年,民勤茴香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之后更是成功认证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茴香摇身一变,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茴香的价格,也从80年代的每斤五六毛钱,涨到了每斤六七块钱。

“政府非常支持茴香种植,给了我很大的帮扶。”杨在海动容地说,政府从2021年开始打造了万亩优质出口茴香基地,而东润村就是核心种植区。近年来,政府对路、水、地的投资较大,每年按照每亩地100元的标准对茴香种植户进行补助。

民勤茴香的名声大噪,还离不开当地企业的鼎力支持。杨在海说:“我们村里的农户已经跟公司签订了六七年的合同,他们每年给我们培训三到五次,昨天还在地里指导呢!”

当被问及自己亲手种植的茴香会被卖往何处时,杨在海骄傲地说:“我们这里的茴香没有农药残留,是有机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能卖到欧盟呢!”

“茴香秸秆和肉羊也能卖钱”

这几年,茴香的价格较为可观。除了卖茴香,当地政府还鼓励村民尝试“茴香秸秆+特色养殖”生态农业发展方式。

茴香秸秆是发展养殖业的上好饲料,而养殖业所产生的牛羊粪等肥料,又使得土壤更加肥沃。东湖镇支持村民“户户种茴香,家家养肉羊”,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群众多元增收。

“茴香全身都是宝。”杨在海笑着说:“茴香籽能卖个好价钱,茴香秸秆和肉羊是我的另外一部分收入。”每年秋天,当地村民会把一些茴香秸秆粉碎后,一部分装袋出售,另一部分拿回家喂羊。

“用茴香秸秆喂出的肉羊,吃起来香,还没有膻味。”杨在海抄起铁锹,把茴香草粉倒进喂羊的小篮子。看着白白胖胖的羊羔,杨在海兴奋地说:“我种了60亩茴香地,养了40只肉羊。去年,通过卖茴香、茴香秸秆和一部分肉羊,我一共挣了15万多。”说完,他发出爽朗的笑声,难掩内心的喜悦。

“生活越来越好”

近年来,当地的茴香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村民们的钱袋子一点点鼓了起来,可支配收入明显多了起来。挣了钱的杨在海供两个儿子上了大学,大儿子还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杨在海说:“去年冬天,小儿子领回来一个浙江媳妇。”他把旧房子重新粉刷了,又盖了几间新房,买了新家具。

如今,杨在海家的房子里处处还有小儿子结婚时的喜庆氛围。

“我的老伴儿坐飞机去山东看小儿子和儿媳妇了,过一阵子,就该回来了。”楊在海用粗糙的手指抚摸着小儿子的结婚照片,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思念。

民勤县政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实施了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工程。东润村的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杨在海就是本村搬迁项目的质量监督员。

杨在海由衷地赞叹:“新房子质量很好。环境优美,有地暖,有上下水,对我们岁数大的人来说十分便利。”

(作者魏周琴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指导老师周兆瑜、谭泽明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民勤茴香小儿子
动物学校放寒假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一束茴香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球形茴香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山鸡舞镜
爷仨钓王八
没收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