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酸枣果核大小及种孔数差异分析

2024-01-01朱江华陈倩香刘子榆欧述荣何利人

南方农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孔数单粒果核

欧 斌,朱江华,陈倩香,刘子榆,欧述荣,何利人

(1.赣州市森源科技种苗场,江西安远 342100;2.赣州市杉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江西赣州 341000;3.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4.泰和县螺溪镇人民政府,江西吉安 343700;5.龙南市林业局,江西龙南 341706;6.崇义县绿之蓝林业有限公司,江西崇义 341800)

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为漆树科(Anacardiaceae)南酸枣属(Choerospondias)落叶乔木,高可达20 m,又称酸枣、醋酸果、花心木、鼻涕果、五眼果、山枣子等。核果椭圆形或倒卵形,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浆状,花期3—4 月,果期7—10 月。其适应性强,为速生多用途优良树种,具有较高食用、药用价值,为重要的工业原料[1-3]。南酸枣是江西省乡土树种,果实甜酸,可生食、酿酒和加工酸枣糕,因其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果胶等成分,被开发成可食用产品,其中南酸枣糕已经成为江西省知名食品,南酸枣利用亦由原来的材用向果用转变[4]。

目前,国内学者对南酸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酸枣内含物、食品开发利用、果实表型性状及栽培技术等方面[5-10]。南酸枣种质资源存在多样性,果实性状差异较大,包括大小、颜色、形状等,品质也存在差异[11]。据《中国高等植物》第8 卷(2001 年)记载,南酸枣子房卵圆形,长约1.5 mm,无毛,5 室,核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3 cm,径约2 cm,果核长2~2.5 cm,径1.2~1.5 cm,顶端具5 个小孔[12]。梅仕能等对6 个南酸枣的种源观察研究表明,各种源中每个果核种孔数最低不少于3 个,最多6 个,其中广东龙门、湖南资兴种源中果核种孔数为5 个的占比60%以上[13]。可见,南酸枣果核种孔数普遍为5 个,也有其他种孔数类型;但有关于南酸枣果核种孔数的差异性研究还较为少见。本文以崇义齐云山南酸枣种质资源库的南酸枣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南酸枣果核纵径、横径、质量、种孔数类型,分析南酸枣果核指标间的相关性,旨在为南酸枣种质资源鉴定、育种及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2020年10月,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的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基地混合采集南酸枣果实,经水浸处理后,除去果皮和果肉,在室内风干后贮藏。12 月,从生产的南酸枣果实中,随机抽样100 粒做样品,开展南酸枣果核相关形状指标研究。

1.2 果核形状指标调查

对抽样样本果核进行形状指标测定,用游标卡尺测量单粒果核的纵径和横径,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测定单粒果核质量,并计数每粒果核的种孔数量。

1.3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 2019 工作表对南酸枣果核样品指标的变幅进行统计,并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数和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粒果核形状指标

对100 粒南酸枣果核样本逐一进行纵径、横径、单果质量测量及种孔数测定、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可知,南酸枣果核平均纵径为2.32 cm,变幅为1.42~3.44 cm,变异系数为0.159 0;平均横径为1.65 cm,变幅为1.10~2.52 cm,变异系数为0.153 3;单粒果核平均质量为3.610 4 g,变幅为0.881 2~9.386 1 g,变异系数为0.439 6。南酸枣单粒果核间的纵径和横径形状指标有一定变幅,其离散程度较小,而单粒果核间的质量差异极大,最大差值达8.504 9 g。

表1 南酸枣果核形状指标观测结果

2.2 不同种孔数果核形状指标比较

不同种孔数类型的南酸枣果核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可知,南酸枣果核的种孔数有2 个、3 个、4 个、5 个、6 个、7 个等六种不同类型,本研究中,各类型的果核数量依次为1、2、6、77、10、4 个。5 个种孔的南酸枣果核数量最多,占比77.00%;4、6 个种孔数的果核较为少见,2、3、7 个种孔数的果核极少见。6 个种孔的果核纵径和横径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2.96 cm、1.97 cm,高出本研究样本总均值0.64 cm、0.32 cm,纵径指标变幅最大,达到1.44 cm;5 个种孔的果核横径指标变幅最大,达到1.42 cm;7个种孔的果核单粒质量最大,均值为5.987 9 g,高出总均值2.377 5 g,其果核单粒质量指标变幅最大,达到6.42 g。南酸枣果核随着种孔数的增加,其纵径、横径、质量指标均呈增长趋势,其中果核质量指标增长最为显著。

表2 不同种孔数的南酸枣果核形状指标

2.3 果核形状指标的相关性

南酸枣果核形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果核种孔数与纵径的相关系数r=0.913,表明种孔数与纵径的相关性显著(p<0.05);种孔数与横径的相关系数r=0.957,种孔数与质量的相关系数r=0.971,表明种孔数与这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果核纵径与横径、质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0、0.960,相关性极显著(p<0.01);果核横径与质量的相关系数r=0.990,相关性极显著(p<0.01)。

表3 南酸枣果核形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南酸枣果核纵径、横径、单粒质量均值分别为2.32 cm、1.65 cm、3.610 4 g,变异系数分别为0.159 0、0.153 3、0.439 6,表明南酸枣单粒果核间的纵径和横径形状指标有一定变幅,单粒果核间的质量差异极大。

2)南酸枣果核种孔数在2~7个,5个种孔的南酸枣果核最为常见,占比77.00%;4、6个种孔数的果核较为少见,2、3、7个种孔数的果核极少见,首次发现并报道2 个种孔与7 个种孔类型的南酸枣果核形态特征,为开展南酸枣果核表型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3)南酸枣果核种孔数与纵径呈显著正相关,种孔数与横径、质量指标,以及纵径、横径、质量指标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3.2 讨论

种孔是由胚珠上的珠孔发育而形成的,为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和胚根伸出的部位,不同的植物种子发芽孔数有较大差异。《中国高等植物》第8 卷(2001年)记载,南酸枣子房为5 室,核果顶端具5 个小孔[12]。沈显生等分析了浙江舟山群岛朱家尖观音湾地下古木层中的南酸枣标本,认为南酸枣果核顶端侧面具4~5 枚大小相等的发芽孔,孔径约3 mm,每孔内各具1 枚种子,且同现代的南酸枣果核相比,其形态和结构没有明显变化[14]。陈文华等对采自云南腾冲的南酸枣进行研究,发现每个果核有5 个萌发孔,每个萌发孔下有1 粒种子,进一步通过解剖多粒果核后发现,结构完好的种子在3~4 粒/核,平均3.5 粒/核[15]。王卫斌等对云南地区的南酸枣种子研究表明其果核一般有子房5 室,每核果可出苗1~5 株,平均每粒种子出苗2.8 个[16]。何贵平等对采自8 个省(区)的26 个南酸枣种源种子在浙江余杭进行了苗期试验,表明南酸枣种子有多个胚,平均发芽出苗1.5~2.8 个[17]。梅仕能等对广东龙门等6 个南酸枣种源开展研究,各种源果核形状均为近卵形至近椭圆形,每果核种孔数最低不少于3 个,最多6 个,其中广东龙门、湖南资兴种源近椭圆形果核和种孔数5个的果核高于60%[13]。可见,前人研究的南酸枣果核种孔数在3~6个,主要集中在5 个孔,本研究所观测的南酸枣种孔数在2~7 个,5个种孔数类型占比最大,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2 个种孔与7 个种孔类型的南酸枣果核还未见报道。南酸枣种孔数的差异可能与种源不同有关,也可能是在胚发育过程中产生了变异,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随机抽样样本仅100 粒,样本数不是很大,各类型(2~7 个种孔)的果核数量占比,也可能只是表明其所占比例的趋势。

本文的南酸枣果核形态指标研究结果符合大部分南酸枣(近)椭圆形、近卵形的形态描述及果核体积大小相差较悬殊特征[12,18]。不同种孔数的南酸枣果核形态指标有较大差异,随着种孔数的增加,其纵径、横径、质量指标呈增长趋势,不同种孔数类型的果核质量指标增长最为显著,即南酸枣果核质量随着种孔数的增加而增加,南酸枣果核每个种孔(发芽孔)下有1 粒种子,这种变化关系可能与种胚的数量与营养积累的规律有关。

在后续生产中偶然发现有极少数的南酸枣果核有12个种孔,而且12个种孔的大小不同,明显地一大一小交替排列,这一现象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文对南酸枣果核种孔数等形态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比较不同种孔类型间差异,但有关种子萌发特性、种苗性状与种孔数的关系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对根据种孔数确定播种量、预估出苗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南酸枣的种源优选和育苗生产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孔数单粒果核
家蚕种质资源单粒缫丝成绩评价
玉米单粒播种子质量标准实施我国精量化播种步入规范化新时代
穴盘孔数对早熟菜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节流孔数对空间热泵径向气体轴承承载特性影响分析
果核
喷油嘴孔径、孔数对4100QBZL柴油机PM排放的影响研究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阳光下的果核
命运
和爷爷奶奶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