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2024-01-01宋婷婷王佳莹

南方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吉林省电子商务农产品

宋婷婷,王佳莹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长春 130122)

当前,吉林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利用自身农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但仍需要辩证地认识到,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卓有成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阻碍其持续发展的问题。深入剖析吉林省当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能为吉林省从农业强省向流通大省的转变奠定稳固的基础。

1 吉林省农产品资源概述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基础和发展条件较好,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产品类型多样,具有一定的经济关联性,吉林省在各个区域形成了多种经济集群,促进了产业规模发展。“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应坚持推动落实“五化工作法”,加快农业和旅游业融合,促进规模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据吉林省统计局2023 年4 月统计公报(图1),2022 年猪肉产量为150.11 万t,同比增长5.4%;牛肉产量为44.32 万t,同比增长8.5%;羊肉产量同比增长9.0%;禽肉产量同比增长5.5%;禽蛋、生牛奶产量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8.5%和10.4%;整体来说,吉林省农业生产仍处于稳步上升的发展阶段。截至2022 年底,吉林省已建成35 个农业生产示范点,覆盖了全省各城市和下辖县,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图1 2021 年和2022 年吉林省肉蛋奶生产总量

此外,吉林省不仅是中国粮食主产区,还是水稻、油料作物、西红柿、土豆及榛子蘑等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产地,更盛产享誉全国的人参、灵芝、蜂蜜、泡菜、鹿肉、山黑猪、林蛙及黄牛肉等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吉林省农业经济转型关键期的新风口,在提升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协调资源配置、降低生产销售和交易成本、增加农户收益、提高吉林省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 政策支持力度大

早在2016 年1 月,吉林省政府就发布了《关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优先支持建立县、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统筹农村电商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合理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近年来,吉林省创建了超50 个县乡级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2 000 余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基本实现了电商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在配套设施方面,合理分配物流资源,积极推动城市物流向农村延伸,优化物流配送路线,并建设县级物流分拣中心、农村物流驿站,已基本建成了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实现了省内快递物流服务全覆盖。

2.2 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

相较其他省份,吉林省农业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特色农产品种类多且质量优,这些突出的资源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基础。仅凭借长白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吉林省已成功孕育出超1 000 种高质量农产品,创立了500 多个农产品品牌,孵化出超200 种养殖新品种。未来,在吉林省出色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基础上,不难打造出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持续孵化出具有省域特色的农产品,为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消费市场潜力大

近年来,绿色、有机、纯天然、无污染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受到青睐。吉林省的集安人参、查干湖有机鱼、双阳梅花鹿、抚松蓝莓、浑江食用菌及延边泡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热销国内外。2020—2022 年,吉林省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企业达到了200 家,认证的绿色产品数量高达441 个。其中,企业数占全国总量(6 391 家)的3.13%,绿色食品数量占全国总量(16 748 个)的2.63%。此外,随着冷链运输技术的完善和快递物流配送网络的广泛覆盖,运输时间已大幅缩短,特色农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3 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及各部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但相比于北京市、江苏省等发展较快地区,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未来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3.1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

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必须以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前提和基础,但相对于江浙沪一带,吉林省电商发展起步较晚,当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没有完全形成独立的体制系统,仍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吉林省农村电商发展。近年来,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电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设备老旧、技术落后、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动力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各县区间发展资源倾斜严重等问题频发,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导致其总体水平较低,无法形成完整的信息网络,严重妨碍了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3.2 营销模式及渠道过于单一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模式逐渐由线下转变为线上,客观上推动了电商的飞速发展。然而,吉林省电商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与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为微商销售及网红直播带货,零散农户各自为战,不仅整体规模小、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管理不规范、产业链衔接不完善,还表现出特色农产品市场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未形成集聚效应。

3.3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当前,国内电商发展在整体运营、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供应链调配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缺口巨大,而吉林省由于起步较晚,前期缺乏对特色农产品从业人员的系统培养,在产品管理、电商运营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短板。虽然不少院校都开办了电子商务的相关专业,但大都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初级阶段,缺乏实训平台,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多数学生就业后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南方地区电商发展环境成熟,高质量电商人才发展平台及空间更大,导致人才流失现象频发,人才缺口势必影响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

3.4 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足

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宽市场占有率是吉林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必由之路,而吉林省现有品牌无论是知名度还是消费者认可度都有待提升。多年来,吉林省对农产品本土品牌建设不够重视,只有人参、蜂蜜、木耳、鹿茸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较高,其他众多特色农产品曝光率低,知名度不大,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信任度和依赖度,严重影响销量。此外,省内加工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和附加值不高,也限制了产品的品质和品牌价值塑造,影响了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吉林省的相关职能部门而言,继续构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和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备至关重要。同时,省内部分农民囿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高,导致很难改变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为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除了需要激励电商企业积极完善平台建设,打造安全、稳定、开放的网络环境,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帮扶农民参与各种电商活动,更好地推动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1]。

4.2 开辟特色农产品营销新渠道

吉林省政府应发挥其在市场中的领导作用,搭建以政府为核心,企业全方位辅助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2]。1)通过出台鼓励性政策,与电商公司签订长期销售地方优质农产品合同;2)引导企业和农民开展电商互助活动,推进各类直播带货活动,为特色农产品开辟销售途径,实现产品销售和消费的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3)政府牵头,组建特色农产品主打品牌队伍,有规模、有针对性地参加国内外专业性农产品博览会,提高特色农产品曝光率,积极开辟特色农产品营销新渠道。

4.3 提升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针对当前电商专业人才的短缺状况,吉林省政府有必要采用积极策略,出台并执行适当的人才引进政策,清楚人才流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以便吸引和留存优秀人才。同时,应适当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和高校建立联合培育机制,搭建实训基地,培养定制化、应用型电商人才;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可以为高校和学生提供“第二课堂”,通过担任学生的校外第二导师,提供实习机会,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留任企业,实现人才对口培养,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联合培养模式,形成一整套系统、专业、独具省域特色的电商人才培养体系[3]。

4.4 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品牌不仅能有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销量、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有效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抢占市场份额。尽管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产品品牌建设层面不断增强扶持力度,但较为成功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仍然较少,品牌数量及市场占有率均不强。为此,相关部门可以推选出富有吉林地域特色、彰显文化价值理念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再严格把控质量、管理认证,因为产品质量过关才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根本;同时大力提高品牌曝光率,如利用小视频平台制作宣传小短剧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认可度及购买意愿,为产品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4-5]。

5 结语

当前,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吉林省虽具先天农业基础和政策优势,但却未能形成系统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本文通过综合评价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状况,揭示当前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旨在为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提供可供推广的发展思路,以期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吉林省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