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高校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研究
2024-01-01李学民朱洪斌
李学民 朱洪斌
摘要:移动学习是在移动设备支持下实现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活动。文章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为支撑,根据移动学习技术接受模型了解边疆高校大学生的英语移动学习情况、学习需求、接受态度以及英语移动学习效果评价及普及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借助以上研究结果,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软件或平台开发机构方面、教育出版机构方面探讨提升英语移动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以此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移动学习;需求;态度;评价;普及;资源;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5-010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山英才第三层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研究”(编号:18YJC740155)、2019年第二批产学研项目“新疆医科大学-新时期新疆高校ESP教师团队混合式研修行动研究”(企业项目编号:ed8fe896-e6a8-460e-bcfc-b175490abc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移动设备的大面积普及、数字化学习技术的大力推广为移动学习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可以说,移动学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以移动设备为辅助而开展的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活动。各高校的学科教学工作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关注移动技术辅助下的语言技能学习行为研究,积极引进新的教育技术,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型教育模式,以此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国内英语移动学习研究已进入“理性阶段”,本文从实用方面入手,以问卷形式了解边疆高校大学生的英语移动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方面的启示[1]。
本研究的对象为×省高等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问卷中的量表部分,本研究做了可靠性分析,其中,克隆巴赫Alpha总值为0.99,大于0.9,可靠性较好,分项值也都大于0.9,可靠性也较好,说明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都较高。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984,表明样本大小符合要求,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显著水平值为0.000,达到P小于0.01的水平,说明原始变量间存在有意义的关系,量表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边疆高校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基本情况,边疆高校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需求分析,边疆高校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接受态度,边疆高校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效果评价及普及度的影响因素。
1.移动接触度高,设备多智能,零散性明显兼具计划性
每一批次中至少有79%的研究对象表示接触过移动学习,且有英语移动学习经历。其中,学习英语起始时间为小学的研究对象对移动学习的熟悉度最高。学生所使用的移动设备智能化较高,且部分学生有两种及以上的移动设备用于英语移动学习。从总体数据来看,每一批次的研究对象中有超过95%的学生以智能手机为主要使用的移动设备。其中,学习英语起始时间为大学的学生中选用智能手机的比例高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学者陈真真已捕捉到这一信息,且专门进行了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教学和优势的研究[2]。
研究数据显示,约45%的研究对象倾向于无计划、零散地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约33%的研究对象虽有计划,却存在随机发生英语移动学习行为的情况,这体现了移动学习的随时性、碎片化特征。学习英语起始时间为中学的研究对象在英语移动学习上“未计划”的比例逐年下降,研究对象的英语移动学习计划性总体比例在平缓增加。而且,每周进行1次~ 3次英语移动学习的研究对象比例最高,不同英语学习背景的学习者没有明显差异。访谈发现,学生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频率与英语课程安排的频次有一定关系。
2.学习微型化、非正式化
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的英语移动学习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研究对象中表示“每次在英语移动学习时间方面‘不固定’”的总占比较高,这也体现了移动学习随时、有弹性的特征。其中,学习英语起始时间为中学的研究对象的英语移动学习时间“不确定”的总比例,高于其他两类英语学习背景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英语移动学习时长“不确定”的研究对象的比例逐年下降。访谈中,研究对象也表示,除了课程统一要求外,其余英语移动学习资源都以较小单位划分,无须花费整块或较长时间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英语移动学习不受地点限制,宿舍、家庭是研究对象选择比例较高的学习地点,图书馆因其网络条件较好排在其后。这也体现了移动学习的非正式性,即学习者可根据学习需求选择学习场所或时间。
3.资源和方式多样化
学生接触的英语移动学习資源既有学校英语课程平台提供的,也有自行选择的,50%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接触的资源两者兼有,其中,学习英语起始时间为小学的研究对象在此方面的比例在各批次中是最高的。具体类型方面,研究对象中使用APP的占比最高,学习英语起始时间为小学的研究对象在此方面的特征最明显,其次是微信公众号,再次是英语电影,之后是英语短视频、微信小程序、网站、英语节目、论坛等。
数据显示,学生的英语移动学习资源选择渠道排在前三位的为“下载”“访问”“挑选”,这也表明研究对象能主动获取英语移动学习资源。其中,学习英语起始时间为小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载”的方式为主,学习英语起始时间为大学的研究对象倾向于“挑选感兴趣的学”的方式。研究对象所选的资源中,总占比最高的是具有丰富、全面、更新快等特征的资源,其次是强调趣味性和有用性的资源,这也体现了“感知有用性”会影响研究对象对移动技术和资源的接受度[3]。
4.需求多层面化
在语言技能层面,总体占比最高的是对听力练习方面的英语移动资源需求,除去工具类移动资源,紧随其后的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资源需求,这也体现了学生对语言输出资源的需求。排在第三位的是使用英语移动学习资源学习单词,这也凸显了移动学习碎片化的特征。在此方面,不同英语学习背景的研究对象没有明显差异,只是所占比例在批次之间稍有不同。这也与胡茶娟和沈春蕾(2015)的文献梳理结果相符,其发现英语听、说、词汇能力培养方面的移动学习研究近年占比较高。
数据显示,通过英语类考试是学生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主要目的,且有些移动资源直接以考试类型命名,提供历年真题解析和模拟题库。此数据体现了移动技术感知实用性对移动资源接受和选择的决定作用。排位有很大差异的是“为求职或将来的职业做准备”这一项,临近毕业的研究对象把此项列在首位,而对低年级段的学习者来说,因“求职”而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需求并不强烈或明显。
5.技术引入接受度高
在调查学生对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接受度时,大多数研究对象表示非常支持和接受,持中立态度的占少数。其中,学习英语起始时间为小学的学生表示“比较支持”的占比较高,另外两类研究对象表示“支持”的占93%以上。这与熊巧巧(2014)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大多数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持肯定态度,认为移动学习模式有益于碎片时间的利用[4]。这也与尹娥皇(2019)对初中生的调查结果一致,即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持支持的态度[5]。女生中表示“比较支持”的比例比男生要高出18%。调查对象中,有64.9%的研究对象支持移动辅助线下教学模式,不同英语学习背景的学习者没有明显差异,其中学习英语起始时间为小学的研究对象接受度最高,这表示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早,对融入移动辅助的线下教学模式的支持度越高。移动辅助的英语课堂上使用最频繁的功能为测试,其次是签到、课堂互动和共享课程资料,不同英语学习背景的研究对象没有明显差异。课堂上,学生主要用移动设备查单词、课程资料,做笔记,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6.学习效果多因素化
在移动辅助的英语教学中,教学设计、学习态度、课堂行为与学习效果有很高的相关性,且都是正影响,其Beta值显示,课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在评价教学设计、学习态度及课堂行为这三方面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时,性别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男女生都认为这三方面对自己的英语移动学习效果有影响,不同英语学习背景的研究对象也呈现趋于一致的评价。成绩分析显示,移动端形成性的评价测试成绩与卷面成绩呈正相关趋势,说明学生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度会在其期末终结性考试中有相应体现。
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满意度很高,尤其是在“从丰富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兴趣的提高、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方面,评价更高,对积极性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效率、效果的提高方面也给予肯定。男生和女生对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趋于一致。访谈中,研究对象表示,英語移动学习虽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感知其作用。学生的效果评价也折射出其使用移动学习的促进因素,如果移动学习资源的效果极佳,学生就会持续使用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研究对象表示,自己挑选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的因素之一为便捷性,即可随时学随时用。部分英语移动学习资源有翻译功能,研究对象认为在完全理解意思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效果会更好。有的英语移动学习资源提供的视频和图片等多模态信息,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普及的重要因素。
1.教师方面
(1)转换角色。在英语移动学习背景下,为使技术辅助在教与学中发挥更大作用,高校教师要积极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搬运及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扶者”。移动学习的可能性也启示广大英语教师充分利用移动学习资源,一方面,让学生自行利用移动端学习单词、理解文本含义,另一方面,在课堂上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建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对英语移动学习资源,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建议,如推荐历届学生评价较高且使用效果较好的英语移动学习资源,描述其特征和功能,列出其优缺点,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困惑时,教师可借助移动端或以线下方式给予其及时、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引。
(2)提升融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移动学习的掌控力。移动学习的随时随地性启示教师在避免过于依赖或滥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项技术带来的便利性,积极打通课堂讲解与学生移动学习的双向通道,以此提升课堂吸引力和授课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移动技术辅助的英语教学中,备课初期,教师可借助移动终端监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预估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设计更有的放矢,教学活动安排更合理,“脚手架”作用更有针对性。教师也可通过移动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需求变化规律,以此调整课堂授课活动和课余布置的移动学习任务。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移动学习资源进行信息的汇集、整合、分享和讨论,组织小组协作展示,积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量,同时促进师生、生生、学生与移动学习资源等层面的互动。教师也可利用英语移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使学生的英语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实现有机融合,但要把握好课余移动学习任务量的设计,做到“不超负荷又足量”。
(3)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信息化时代对学科教学来说,既是冲击也是挑战,移动学习启示英语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吸引力和授课质量。移动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及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系统性指引,让学生有步骤、有方向地总结各渠道的特点并加以利用。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掌握新资源、新技术,助力学科教学改革。为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可组建校内教学团队或跨区域教学团队,如虚拟教研室、云共同体等,建立学习交流平台,让教师定期进行总结和调试,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2.学生方面
(1)提升学习者的数字素养、学习自主性、学习专注力。研究发现,部分学生承认自己在移动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专注度不够,自制力较差,很容易被微信、微博等弹出的信息打扰,不能保持学习持续性。这也启示教师把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专注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同时,学生需要科学的移动学习策略引导。虽然移动端有丰富的英语移动学习资源,但部分学生表示自己缺乏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并高效利用的能力,需要数字素养提高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2)以兴趣为引领,优化学习方式。部分学生反映自己常利用手机听英文歌曲或看英文电影、电视剧,却不会利用同样长度的时间进行英语移动学习。解决方法为促使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把英语学习与兴趣结合起来。以听英文歌曲为例,學生可将英文歌词作为积累单词以及纠正语音语调的载体。
3.软件或平台开发机构方面
根据语言习得相关理论,在需求方面,英语移动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提供了可能。换言之,在英语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既适合自己现有水平又能在此基础上有一定提高和挑战的“i+1”类资源,以此满足个人的英语学习需求。所以,软件和平台开发商研发的软件或资源应提供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现有水平的测评系统,同时,将资源按照不同级别进行细化分层,提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逐级进行学习。
另外,学生在借助英语移动学习平台进行语言输出时,通过评分系统、比对功能或交互功能,可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不足,进而进行调整和改进,达到语言能力提高的目标,这也是研究对象选择具有输出功能的移动学习资源的重要原因。因此,开发机构所研发的英语移动学习资源既要有便于学生查找和浏览的功能,也要有便于学生交流或输出的平台,以此促进学生的语言产出和语言能力的提高。英语移动学习界面要尽量做到“使用者—友好型”,简易的操作界面便于学习者节省时间。开发商在依据学习者的需求和选择倾向研发出更便捷、更有效的学习软件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避免现代科技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出绿色、健康、环保、有吸引力的软件,方便学生快速找到“i+1”类资源,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输出机会,即研发出具有时代特色、有一定超前性、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英语学习软件。开发商应安排技术人员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对软件进行及时调整,并实施动态式监管,形成持续更新和完善的循环体系,确保移动资源满足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
4.教育出版机构方面
教育出版机构要不断推出适合新时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源。以大学英语为例,教育出版机构要从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推出与移动端教材相关的音视频资料、自主学习词汇的移动端资源,为学生的移动学习提供保障,为教学全过程服务。
总之,本研究主要以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时间,也就是学生的英语学习背景为主要变量,今后可以把愉悦度等更多因素考虑进去,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精准度。研究结果显示,有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背后深层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本研究还只对大学生的英语移动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教师所持有的态度是否会对学生的选择倾向和学习效果有影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胡茶娟,沈春蕾.国内移动英语学习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基于国内十年(2004-2014年)研究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10):15-20+79.
[2]陈真真.智能手机辅助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投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03):49-54.
[3]翁克山,吴京京.高职高专学生移动语言学习现状调研[J].中国远程教育,2020(10):67-75.
[4]熊巧巧.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4.
[5]尹娥皇.初中生英语课外移动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9.
Research on English Mobile Lear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Frontier Universities
Li Xuemin, Zhu Hongbin
(Schoo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Mobile learning is a learning activity that is supported by mobile devices and is not limited by time or location. The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theories related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s a mobile learn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English mobile learning situation, learning needs, acceptance attitud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glish mobil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nd popularity among border university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glish mobile learning a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students, software or platform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and educational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students’ core English competence.
Key words: mobilelearning;requirements; attitude; evaluation; popularization;resources; r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