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村低碳场景建设 助力“千万工程”迈上新台阶

2024-01-01吴昊高轶周润宇

浙江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装配式分布式新能源

文/ 吴昊 高轶 周润宇

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应用、推广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建设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加快农村地区绿色低碳场景构建,是新时代深化“千万工程”的应有之义。本文选取了农村地区能源、交通、建筑、环境基础设施四大典型低碳场景,在总结成效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堵点问题,针对性提出农村地区低碳场景建设的意见建议,助力“千万工程”迈上新台阶。

主要成效和创新做法

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提档增速。以分布式光伏整县开发为抓手,挖掘农村地区太阳能资源潜力,鼓励村民利用自建房屋顶、庭院和周边空地建设光伏设施,结合农牧业生产推广“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开发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农业生产、零碳能源之间的共赢。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网光伏装机总容量1718万千瓦,户用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增长至180万千瓦,较2016年增长十余倍之多。

绿色低碳出行网络不断完善。结合新能源下乡战略,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在农村公路沿线重点旅游景区、乡镇中心、服务站、驿站等布局建设公共充电桩。截至2023年4月,全省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37万辆,已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27%左右,农村地区已建成公用充电桩7500余个,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积极引导各地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构建集约化的农村交通出行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公交融合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75%以上,公交车新能源比例已达72.4%。

装配式农居试点建设持续推进。以装配式住宅试点省建设为切入口,以杭绍两市为全省农村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地区,鼓励在迁建安置房、美丽乡村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中优先采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引导自建住房采用轻型钢框架结构等钢结构,推进以结构安全、资源集约、绿色环保为特点的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强化政策供给,加强农居装配式建筑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贷款比例和最大额度分别至50%、30万元,并延长还款周期至10年。省级财政给予200元/平方米奖励,杭州、宁波、绍兴、台州等市再予配套150-300元/平方米的补贴支持。

深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为载体,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居环境实现深刻重塑。先后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强基增效双提标五年行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9万余个,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246万吨以上,实现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出水达标率达89.2%。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二次四分”法,解决农户愿分、会分、准确分的问题;完善末端处理,因地制宜推广垃圾堆肥、微生物降解等就地消纳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面达100%。

当前主要堵点问题

农村分布式光伏推广方面,农村分布式光伏影响农村电网电能质量。随着大量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的接入,农村配电系统将经历从原本的放射状无源网向具有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有源网的转变。这一转变将导致电网的物理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因此传统的农村电网在面对大规模且不间断接入的分布式电源时,势必难以适应。电费结算补贴转付不及时。光伏电费结算和补贴转付主要包含供电局、光伏投资企业和农户等三方,结算一般采用先用电后结算的方式,电费结算回款周期通常在45天以上,大大降低了光伏投资企业和农户的投资积极性。

交通绿色出行方面,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配套不足。从公共充电桩来看,公共充电桩仅有7500余个,车桩比仅为49:1,总体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据测算农村地区公共桩投资回收期均在10年以上,企业实现盈利存在困难,投资意愿整体较低。从电网来看,部分流量较大、充电需求高的农村公共充电场站受制配电容量无法建设快充桩,局部地区电网配电容量不足与未来农村充电桩快速增长矛盾会进一步突出。城乡公交车新能源化进展较慢。现阶段浙江主要聚焦城市主城区的运营车辆,而城乡地区的公交车新能源替代进展相对较慢,主要由于农村客运盈利能力较弱,实施新能源车辆更新资金压力较大。

装配式农居推广方面,装配式建筑造价较高是限制装配式农居推广的主要因素。当前,由于装配式建造规模化还未形成,行业标准现阶段不够完善,构件模数化、标准化程度低,部分构件只能进行个性化加工,极大提高模具摊销成本。部分技术和设备还未完全国产化,仍需进口,面临成本压力较大。同时,由于施工方式不同,相关技术及施工人员短缺,部分试点项目出现人工费增加约8%、塔吊租赁费翻三倍和塔吊司机工资翻倍的情况。以绍兴马郦村和竹园童村项目为例,钢构装配式建造比砖混结构传统住宅造价分别高出20%、50%。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存在短板。浙江部分地区早期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管,存在管道变形、接口脱落、渗漏严重的情况,且排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部分村庄雨水排放系统不完善,雨水进入污水系统,增加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且进水水质不达标。生活垃圾就地消纳能力有限。浙江一些偏远山区、海岛仍然未实现垃圾焚烧全覆盖,主要表现在炉膛尺寸较小、垃圾量有限、热稳定性欠佳、炉温和烟气成分波动较大等方面,设施在达到烟气和二噁英等污染物排放标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实现稳定的焚烧过程,通常需要添加柴油等助燃剂,这会导致成本增加。

下一步建议

新征程上,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地区的碳达峰碳中和,应当聚焦上述重点问题,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应用、推广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修订完善乡村电网规划编制导则和设计建设标准,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开展县配电网接入能力评估等专项研究,进一步保障农村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推动分布式能源就地消纳,积极培育农村用电市场,推广电排灌、电动农机具等农业生产电气化示范项目,结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局,配置建设储能设施,发挥储能对电网的多时空尺度支撑作用。创新打造光伏结算数字平台,整合远程电量抄核、自动电费结算、电费账单核对、税务发票代开以及银行授权代扣等一系列流程,缩短电费结算周期,推动实现光伏结算业务流程化、电费回收自动化。

加密完善低碳城乡交通网络。以“新能源汽车下乡”为助推器,加快公共充电桩设施布局,针对农村地区旅游集散地、重要交通节点和加油站等车流和人流较高的场所,建设快速充电桩,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在村镇中心、民宿、驿站和农家乐等地,布局建设慢速充电,扩大公共充电桩覆盖面积。进一步明确全省城乡新能源公交车更新替代时间表,鼓励地方制定城乡公交车更新计划,出台地方新能源客车采购补贴政策。针对农村公交运营“多、小、散”的特点,推广轻型新能源客车等适合农村交通条件、适应群众出行需要的节能环保车辆。

大力发展装配式绿色农居。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引领带动作用,率先在政府投资新建项目推广装配式建造。提高农村回迁房、危房改造、整村搬迁等项目中装配式建筑比例。加强农村装配式民居部位构件标准化设计,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加快编制出台预制构件施工图集、整体结构设计标准和构件质量及验收标准,推广模数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式,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优先选用通用部品部件,发挥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综合优势。

推动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大农村污水管网排查力度,针对管网渗漏、堵塞严重段落,开展管材治理修缮和替换工作,对错接处进行封堵或整改处理。探索选择有条件的山区、海岛,积极开展小型焚烧试点,探索制定出台符合小型垃圾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为解决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备在烟气处理和运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技术瓶颈,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快研发攻关,重点突破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垃圾焚烧需求的100吨级、200吨级小型垃圾焚烧装备。

猜你喜欢

装配式分布式新能源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基于DDS的分布式三维协同仿真研究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