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趣味教学法建构数学高效课堂

2024-01-01王一婷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间隔趣味趣味性

王一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趣味,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原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相比较而言,对数学学习对象的兴趣是一种更为持久的兴趣。实践中,教师既要让数学学科课程内容有趣味,同时也要让自身的教学方式、手段等有意思。应用趣味教学法,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唤醒、激活学生对数学学科课程内容本身的兴趣;其二是应用外在的趣味性资源、方式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数”为本,激发学生学习趣味

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兴趣等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数”为本,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发生兴趣,数学学科知识不仅是“真”的知识,更是“美”的知识、“善”的知识。应用趣味教学法应当发掘数学学科本身的思想、方法、文化、精神。数学课程内容具有一种奇异美、和谐美、严谨美、逻辑美。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应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就应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示了三角形、梯形、椭圆形等形状的轮子在笔直、平坦的大道上行驶的情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对数学学科内容本身发生了兴趣。学生认为,应当用圆形的轮子行驶,日常生活中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应当用圆形的轮子作为车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展开猜想,并陈述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说:“圆形的轮子不颠簸。”有学生说:“用圆形的轮子能让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处处保持相等。”还有学生说:“用圆形的轮子,其实就是利用了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样的特征。”从生活现象入手,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数学化思考、想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内在趣味。课末,教师还应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正多边形演变为圆的过程,进一步点燃了学生对圆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内在道理。以“数”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直面数学学科本身,自主产生学习、研究、实践的兴趣。

以“数”为本,能涵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趣味,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整体效能。数学学科,对学生来说不仅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材中“压缩”形态的数学“解压缩”,恢复其诞生时的鲜活样态。同时,要将教材中的“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生命形态的数学”。这样,教师就能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趣味导学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趣味导学价值。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趣味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还可以通过外在的教学手段、策略、路径来实施。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儿歌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音乐教学法”“学具教学法”“谜语、童谣教学法”等。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充满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数学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快速引导学生展开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的自觉研究,教师要快速、有效地引入面、棱和顶点等相关概念。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了“切土豆”的游戏活动。这一游戏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拿出小刀,在土豆上切了一刀。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土豆产生了一个新的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摸一摸,感受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换一个方向再在土豆上切一刀,于是,在土豆面与面交界的地方,产生了一条棱。由此,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棱”这一概念。接着,教师让学生再换个方向切一刀,于是土豆上又产生了两条棱,并且在三条棱相交的地方产生了一个顶点。这样,教师不仅有效地引导学生展开了面、棱、顶点的研究,同时通过趣味性的数学实验,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面、棱和顶点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向了“我要学”,也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灵活、灵动,还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创设情境,就是要求教师应用的游戏、故事、童话等要具有一种召唤功能,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思考、探究之中。好的趣味教学法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载体、媒介,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驱动力。趣味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玩数学”,在玩中把握数学学科知识的本味、真味。趣味教学法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知,同时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以学定教,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依据、前提和条件,对教师的“教”发挥着导向、调节作用。换言之,教师的“教”应当以学生的“学”为基点和核心,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因学施教、顺学而导,是趣味教学法实施的基本准则。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起来,通过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放手,对学生的“学”进行精准的、有效的、科学的点拨,要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基于学习经验突破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盲点。

例如,教学《一一间隔排列》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预先了解了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而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电线和电线杆、夹子和手帕、篱笆和木桩等,从视觉上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间隔排列表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静心聆听,如从“摆钟敲打的声音以及它们的间隔”中判断整点时间,通过“锯木头”引导学生辨析锯的段数与次数,等等。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场景、生活经验等出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呈现,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一间隔”的丰富表象,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一一间隔排列”的本质。在教学中,不仅可以从视觉、听觉上引导学生认识“间隔排列”,而且可以从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如让学生“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让学生“手拉手间隔排列”等,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学本质。以学定教,就是要让教师的教学能切入学生认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也只有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趣味性。

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就是要让数学学科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走近学生、走进学生。趣味教学法不仅可以通过数学学科本身的趣味以及教学方式的趣味性等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整体效能,而且可以通过与学生数学学习的匹配度、适恰度、融合度的提升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整体效能。

趣味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趣味性是数学学科的本有属性,也是契合学生认知心理的一种属性。作为教师,要积极发掘数学学科的趣味属性,应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工具,融合趣味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慧学、好学、乐学。“于无声处听惊雷”,趣味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认知、思维等的发展,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间隔趣味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间隔问题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间隔之谜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上楼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