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融合提升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机理研究

2023-12-31贾燕

重庆行政 2023年6期
关键词:军民老区要素

贾燕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1]。由于诸多原因,一些革命老区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匮乏制约了革命老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提升革命老区发展质量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实施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抉择,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革命老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弥补革命老区生产要素欠缺的有力举措。文献显示,目前学术界关于军民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有一些讨论,但对军民融合与老区发展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基于对军民融合提升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基础条件的分析,本文拟提出军民融合提升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军民融合提升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分析

(一)有助于促进革命老区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前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供给因素和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引发产业結构升级的主要动因[3]。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国防工业产业关联度高,产品覆盖范围广,产业配套需求大,国防工业的发展会对全产业链产生强大的牵引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为革命老区提供更多可支配资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从技术创新层面看,国防科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军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军民通用技术的共同研发,能够为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技术储备与深厚的工业基础。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促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技术的外溢、扩散效应推动一系列关联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促使落后产业逐步淘汰。新兴产业占比提高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过程。从供给要素层面来看,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知识和技术迁移的过程。通过技术合作、共建实验室等途径可以加强革命老区的劳动要素供给,从而促进区域内要素供给结构的优化。随着区域经济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吸纳更多优质人才的加入和资本的投入,企业会在利润动机和竞争压力的驱使下自主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从需求层面来看,需求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最大动力。军民融合项目通常是精准对接军民两用市场需求。军民两用市场的融合对技术指标、产品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然对需求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构成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外源性驱动力。

(二)有利于提升革命老区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在要素投入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使用及其优化配置实现最大产出。从投入产出的视角来看,其本质是技术、人才等要素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4]。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稳步提高,正是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表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5]。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在产业、部门和区域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其重要原因在于要素结构分布具有差异性。军民融合兼具市场配置资源与行政配置两种属性。一方面,作为一种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军民融合可以充分整合军民两个系统的人才、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与要素的集约化程度和使用效率,有助于形成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的协同效应。例如,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可以大幅节省技术研发成本,提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效率;而军民两用产品的生产,既能满足军用需求又具有商用价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军用技术大多都属于高新技术的范畴,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示范带动性。通过军地协作,充分发挥两个系统的技术优势,有利于突破核心技术的壁垒,通过技术创新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三)有利于提升革命老区的经济带动效应

革命老区大多位于多省交界处,处在交通、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上,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具备成为经济功能区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发展潜力。通过军民融合发展使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革命老区迁移,在影响区位决策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区域内经济活动发生相应变化。经济主体总是依据符合其业务发展的区位偏好进行区位选择,这就使对区位因素有共性需求的经济主体通过极化效应在空间上集聚,形成集聚经济,表现出空间专业化的特性[6]。而区域与空间专业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劳动生产效率和投资收益率的提高,以及市场支配能力的增强。亚当·斯密认为,任何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7]。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经济主体会不断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迁移,使更多同质性要素、资源进一步流入,随着集聚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演化,因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产生区际分工协作的需求,使得区域之间产生紧密的经济关系,即区际辐射效应。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区域的经济集聚度越高,产生的区际辐射效应越强[6]。凭借区位优势将革命老区打造成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源,通过集聚经济的辐射效应放大军民融合的经济带动效用,这在革命老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例如,陕西依托军工企业的优质资源,培育出专业化程度高、技术优势明显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军用、民用航空研发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通过增长极效应,辐射和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军民融合提升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机遇与基础条件

一是新发展格局为革命老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自然地理条件限制所形成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问题,较长时间内曾是制约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发展阶段,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以及中欧班列、陆地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政策的普惠性调整,为内陆地区的振兴带来了发展机遇。革命老区多位于省际交界处,历史上因行政能力难以覆盖等因素有的成为“三不管地带”,也因此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与行政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行政区划边界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此类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为释放中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内需潜能,党中央作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部署,意在破除区际壁垒和加强区际分工协作,革命老区的区位劣势正逐步转化为区位优势。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以及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为革命老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供需网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综合条件。

二是当前革命老区已具备军民融合发展的较好基础。首先各项政策叠加释放红利,区域差距逐步缩小。2012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明确要求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扶持等措施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建设。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并产生了显著成效。除福建省外,革命老区大多位于中西部省份,包括西部地区的广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七个省份和中部地区的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山西等六个省份。“十三五”期间,这十三个省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到或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特征开始逐步显现。其次革命老区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大多数革命老区都拥有丰富的军工资源。“三线建设”时期,为保障国防安全,在中西部山区建设军工生产基地以研发和生产军工用品,由于历史的机缘,这些基地就布局在革命老区。“三线建设”带动了革命老区的工业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例如,四川省依托军工大省的資源,融合各类创新主体,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增强,形成明显的区域经济优势。再者产业梯度转移为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中心区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开始逐步向中西部内陆省份进行产业梯度转移,许多革命老区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地,为革命老区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创造了条件。例如,赣南、闽西革命老区因区位临近广东,现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产业承接地。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军民融合能力欠佳。军用技术与产品的标准和整体水平较高,一定的区域综合实力和经济基础是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前提和保障。大部分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并且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因素。革命老区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差的问题较为普遍,军民融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和军队的现行法规标准,民营企业参军所具备的条件相当严格,革命老区的许多企业往往难以获取相关资质。

二是脱离实际超前选择。一些革命老区在选择军民融合项目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基础,超前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与军用先进技术对接。在项目落实过程中,受要素保障不足、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关联产业发展不足等因素制约,往往容易导致项目失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效益。

三是政府效用发挥不足。一些革命老区的地方政府对军民融合战略缺乏全面和准确的认识,对军民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发挥军民之间纽带作用上不够充分,在推进军民融合工作的组织保障、机制体系和工作方法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也有一些地方政府的奖励政策普惠性不强且激励效应不够显性,导致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四是军民系统之间沟通不畅。军工科研院所研发、储备了大量的可转化为民用的先进技术,但转化率却很低。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正逐步向市场化转型。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军民系统的对接渠道还不太畅通,体系壁垒、体制机制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军民融合提升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路径选择

(一)基于老区实际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

革命老区数量多、分布广,既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等共性问题,也存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等区域性差异。在政策供给方面,既要通过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战略,增加普惠性政策的供给,也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军民融合发展路径的选择方面,也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形成了技术融合型、技术迁移型、市场导向型和国防科技型等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因此,革命老区军民融合发展路径可作差异性划分:一是对于科研资源丰富、地方企业研发实力较强的革命老区,可以选择技术融合型,通过统筹军地科研资源,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对于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但技术、人才匮乏的革命老区,可以选择技术迁移型,通过先进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对于具有明显地方特色产业优势的革命老区可以选择市场导向型,精准对接军地需求,协调各方资源、要素推进技术和标准的通用化,以扩大需求提升规模经济效应,通过需求结构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四是对于具有深厚军工基础的革命老区应首选国防科技型,以服务保障国防安全为首要目标,通过加强军地合作提升国防科技水平并使经济溢出效应最大化。

(二)以革命老区比较优势谋划产业发展

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应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区域要素禀赋结构,识别比较优势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林毅夫指出,只有发展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和足够的资本积累,为现有产业发展、技术升级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9]。为此,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政策优势,加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夯实军民融合发展基础。二是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区位优势,加强区际分工协作,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革命老区应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中进行战略布局,加强区际合作,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协同发展弥补革命老区欠缺的资源和要素,为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畅通的产业链条和更为完善的供需网络。三是充分发挥老区特有的红色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实现资本的积累,为高位嫁接军用技术、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物质基础。

(三)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和机构间作用

曼昆认为,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政府行为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率[8]。政府应主动帮助企业克服不可避免的协调和外部性问题[10]。区域性军民融合工作需要跨越的层级和部门较多,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信息沟通,构建军地工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使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优势的外部性得到充分释放。应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服务保障方面,政府应增加保密管理、政策解读、标准协调等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打造有利于军民融合的营商环境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创新成果展等经济协作交流活动,打通民品向军方推介渠道;积极推进符合发展布局、成长性好、拥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军工企业与本地企业进行股权合作,实现高质量融合。二是在制度供给方面,各级政府要积极维护有效市场的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竞争性,激励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军民融合项目中。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军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双向流通,优化资源配置,促使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在资金保障方面,通过军工集团与各级政府出资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成立专注于投资革命老区军民融合产业的专项基金,产业基金通过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和专业化管理,助力革命老区军民融合事业的发展。四是在人才保障方面,充分发挥军队、军工集团及军工科研院所和地方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科技人才优势,建立军地人才交流制度,共同推进人才建设。

(四)打造军民融合专业化产业集群

对于资源要素匮乏的革命老区而言,通过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以及同质性要素的集约化使用,打造专业化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有助于提升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当前应重点考虑:一是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系统的核心,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产业规划中最重要的环节,应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优势、产业基础的前提下,培育和发展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二是发展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的关联产业,努力提高产业链和协作链的现代化水平,通过提高产业关联度扩大主导产业优势的辐射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三是完善基础产业建设,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提供服务和保障,高效的公共投资可以减少单个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五)着力构建军民融合科研体系

革命老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存在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短板,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是提升区域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军用技术的转化或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是对潜在生产力的物化过程[10]。革命老区搭建军民技术服务平台,对接军工科研院所,共建技術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为相关企业节省大量研发成本。与此同时,应充分运用国家对革命老区采取的对口援建帮扶措施,加强与发达经济区的技术合作,统筹运用多元化创新要素和资源,提升革命老区军民融合发展水平。通过搭建军民技术信息平台,组建军民融合技术转化中心,归集技术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的信息,使信息流通渠道更加畅通,从而大幅减少企业搜寻信息的成本,提高技术转化的效率,帮助提升革命老区技术创新水平。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规划一般项目“中央苏区人民军工发展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2BDJ03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发〔2021〕3号)[EB/OL].[2021-02-20](2023-10-02).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20/content_5587874.htm.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2(21):18.

[3]于立宏,孔令丞.产业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31.

[4]刘鹤.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N].人民日报,2022-11-4(6).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

[6]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56-65.

[7]亚当·斯密.国富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9:76.

[8]曼昆.经济学原理(第7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3.

[9]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191-278.

[10]黄朝峰,高建平.军民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7.

作者单位:福建古田干部学院、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军民老区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