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风险精准识别的问题与化解

2023-12-31舒梅李颖

重庆行政 2023年6期
关键词:养老精准信息

舒梅 李颖

步入新时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化。老龄社会的新格局已经形成且不可逆转,我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期处于老龄社会[1],人口老龄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步同频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2]。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3]。重庆作为全国老龄化率较高的省市之一,关注养老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已成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中的一项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重要战略任务。能否精准识别养老风险,关系到能否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领域内的各类风险,也关系到能否构建良好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良性、健康运行。

一、养老风险精准识别的重要性

(一)养老风险关系社会安全稳定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都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数量压力向结构性挑战转变[4]。2019年,重庆市0~14岁少儿人口为520.1万,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525.89万,老年人口超过少儿人口,老少比迎来历史性拐点。截至2021年末,重庆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91.18万,占15.29%;65岁及以上人口达570.21万,占17.75%[5],居全国第二位、西部地区第一位。这些人口结构指标预示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内部年龄结构已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新动向[6]。老龄问题正由个体问题向群体问题转变,由隐性问题向显性问题转变,由相对单一的社会领域问题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问题转变。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积极应对养老风险能夯实社会基础、维系社会安全,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保障民生的根本和维护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前提。

(二)识别精准性关系预防有效性

精准识别风险是针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对类型、成因、影响因素等识别不清的问题,为避免风险进一步叠加累积,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关键的风险要素识别出来。精准识别风险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降低风险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规避风险给经济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养老一般包含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部分。这也是赡养法明确规定的有赡养义务的人必须应尽的义务与责任[7]。精准识别意味着准确地辨识和评估养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帮助决策者和养老服务提供者更好地观测到某些重要的风险因素,了解养老过程中的风险特点、风险影响因素以及不同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差异。基于精准识别的风险预防措施可以更具针对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更加有效地降低养老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养老风险精准识别的制约因素

(一)信息收集平台建设薄弱

精准识别养老风险,需要大量信息数据作为支撑,信息收集充分与否是精准识别养老风险的前提。从各地社会信息平台现状来看:

一是信息平台建设缺乏维护。实际工作中,“僵尸网”现象时有发生,仅靠每年发布的统计年鉴是不够的。各大企业、机构、社区等如不能自行监测和更新相关数据指标,则难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支持作用,无法及时应对新出现的风险。

二是信息处理手段不完善。精准识别养老风险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发现潜在风险。一方面,人工处理信息能力有限,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并容易忽略潜在隐患。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部分机构仍未能充分利用数字化在信息处理上的优势。信息处理手段的不完善将导致数据分析能力不足,无法充分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三是信息缺乏整合与共享。养老风险的识别需要多来源的信息,涉及卫健委、民政局、发改委等多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局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的相互独立,数据来源分散且未有效整合,难以获得全面、综合的信息,影响了养老风险的全面评估。

(二)风险隐蔽性高难以发现

养老风险大多蕴于社会运行之中,与各种不稳定因素交织在一起,其发生难以预测、不易察觉,影响和制约了风险的精准识别。

一是风险指标难定位。通过梳理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表1)可发现,当前风险识别工作应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以指标来量化风险程度。以事故树法为例,如果逻辑推理存在偏差,可能导致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风险情况。目前的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还有待完善。

二是风险的发生与发展难预判。养老风险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包括经济状况、政策环境、医疗保健等。这些领域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再加上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养老风险的预判变得复杂。此外,养老是一个长期过程,风险的出现通常需要考虑时间跨度和动态变化,在当前时点上预判风险的未来发展是困难的。

(三)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不足

信息要实现互联互通,并为风险精准识别提供必要支撑,关键之一就在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由于养老风险的高度复杂性,在现代社会中,依靠传统采集方法已无法满足对风险精准识别的需求,信息收集和分析需要采用大量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而重庆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等虽然利用了科技化手段,但一些部门对科技手段缺乏日常维护,技术未适时更新,影响了精准度和可靠性,无法充分预警养老风险。此外,养老风险识别涉及大量私人和敏感信息,目前有效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相对欠缺,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滥用,从而影响养老风险识别的可信度和可接受性。

(四)问题觉察反馈渠道不畅

养老风险的精准识别还有赖于问题的及时觉察,这需要畅通反馈渠道与反馈机制,使风险信息能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进行风险的综合研判与协同处理,从而达成问题共识,开展风险动态预警、风险及早防范、及时化解等工作。分析当前重庆养老风险问题反馈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是问题在同一系统内的纵向反馈不畅。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机构都采取分级管理,其问题的收集、处理等工作均需沿着既定路径传递,并按照层级授权和审批。这种模式影响了问题反馈的速度和效果,使有关部门无法及时、精准地进行风险识别,导致反应不及时,错过响应的最佳时机,增加风险外溢风险。

二是问题在不同系统间横向反馈不畅。各主体间权责关系不明,难以整合资源,无法形成有效治理合力。养老问题涉及各个领域,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加强部门间合作。各系统间的闭环运行使得问题交流与反馈受阻,影响了风险的综合考量和精准识别。

三是问题的社会反馈渠道不畅。由于风险动态追踪的机制和技术尚不完善,有关部门对问题的觉察通常具有一定滞后性。社会公众作为最贴近社会生活的主体,对某些细微问题的觉察会先于相关部门。但当前社会公众缺乏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即发现问题后公众不知道该如何、向谁、去哪反映,以致影响风险精准识别的工作效率。

三、做好养老风险精准识别的建议

(一)强化信息平台资源建设

在养老风险精准识别的工作中,信息平台资源的建设必须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加强和优化。

一是多维度充实信息。根据各类风险属性,确定不同信息需求,在工作中有目的、有重点地收集,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损耗和信息浪费。在此基础上,应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多维度采集信息。如社区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了解他们在养老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加强养老风险识别信息的针对性。还可以向重庆市应急管理专家或民政局相关领域专家学习,了解前沿的养老风险内容,获取更多指导。此外,还应加强对社交媒体的关注,多视角获取信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二是提升数据处理水平。建设信息平台资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须将先进技术与平台相结合。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以提高后续分析的可靠性。此外,应根据不同养老风险信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运用恰当的算法和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还应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更直观地呈现养老风险信息的趋势和规律。

三是促进信息共享互通。养老风险的精准识别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割裂状态下的风险识别是片面的。依托数字重庆建设,开发养老服务大数据中心,整合各类养老风险信息资源;强化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开发,为政府政策制定执行、资源优化配置、在线监督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还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确保不同数据源信息的可操作性。

四是加强平台维护。确保平台的数据和内容得以及时维护,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同时,及时修复平台的技术问题和漏洞,确保平台运行的安全性。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平台的安全保障,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等,确保养老风险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迭代平台的技术手段和功能,提升平台的用户体验和数据处理能力,提供更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二)完善问题觉察反馈机制

开展养老风险精准识别工作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建立良好问题觉察反馈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早发现、早研判、早引导、早消除。

一是加强“条块”统筹。设立多个层级的养老风险问题觉察反馈机制,包括基层反馈、部门协调和高层决策层面,建立起跨部门、跨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促进养老风险问题的沟通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如联席会议、专题研讨会、工作座谈等,让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能够及时交流和反馈意见。此外,应当设立问题解决工作小组或专职机构,负责收集、分析和解决养老风险问题,并建立及时响应机制,制定明确的问题解决时限和责任追究原则,对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有效解决。

二是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建立专门的养老风险问题觉察反馈的综合性公共平台,提供多种功能和服务。在平台定期发布养老风险问题的相关信息,提供养老知识普及和教育,帮助公众增加对养老风险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设立多样化反馈渠道,如在线表单、邮件、热线电话等,确保公众可以便捷反映问题,并及时接收回复;建立互动平台,鼓励公众、专业人士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互动,开展在线讨论、问答交流等活动,促进多方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养老风险问题。此外,还应建立健全运营机制,包括平台维护、人员培训、技术更新、用户隐私保护等,确保公共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

(三)加强科学技术手段运用

养老风险精准识别工作的开展和推进,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离不开数字重庆的建设。

一是运用云计算进行数据管理与存储。云计算提供了大规模的数据存储能力,通过将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上,可以突破传统存储设备的限制,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并进行数据自动备份,在发生故障或灾难时能快速恢复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云计算平台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弹性扩展,根据数据量的增减自动调整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确保有效管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云计算平台还能进行多用户的协同合作和数据共享,提高养老风险识别的效率和精确性。

二是深入挖掘信息潛在价值。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养老风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模式识别、关联规则挖掘等,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趋势和关联性,进一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养老风险。运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能从历史数据中提取特征,构建养老风险预测模型,提供更准确的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利用文本挖掘和情感分析技术,对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用户评论等文本数据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建模和情感分析,可以了解公众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态度和需求,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

三是动态追踪信息。利用自动化工具,实时或定期监测养老风险相关数据的变化和更新,包括社会经济指标、人口统计数据、医疗保健数据等,以了解养老风险的实时状态和趋势。还可以通过在养老场所、医疗设备、个人穿戴物品等部署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老年人的步数、心率、睡眠质量等健康指标与生活数据,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情况。还应建立养老风险预警系统,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模型更新,监测风险指标的变化,并生成预警信号,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预警信息。

(四)加强社会协同互动参与

当前,依赖于单一主体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风险精准识别需要,多元主体合作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风险识别方式。促进各方积极主动参与,能使各社会成员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一是加强社会组织的协同配合。社会组织可以协同整合各自的资源,如人力、财力、技术等,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养老风险识别工作。如借鉴酒店管理经验,完善养老院信息系统,实时掌握老年人数据;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养老相关应用程序,动态监测风险信息。充分发动社区、医院、学校、企业等社会主体,依靠自身专业知识,实现养老风险识别工作的全面性、连续性和一体化。

二是重视群众积极参与。研究制定数据公开办法,向广大群众公布相关数据。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提高群众对养老风险的认知水平。主动征求群众的看法和意见,了解他们在养老问题方面的关注点和需求,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养老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养老风险识别工作,组织成立相关的志愿者团队,帮助收集养老风险信息、宣传养老风险知识、协助调查和评估。

三是深化网络资源运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9]。因此,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在线数据库等网络资源,能收集整合相关的案例、统计数据、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建立更全面、准确的养老风险数据库,为风险识别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基础。还应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调查,广泛征集公众对养老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获取更多样化的反馈,为风险识别和管理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何文炯,王中汉.论老龄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多元共治[J].学术研究,2021(08):73-80+188.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2(21):4-35.

[3]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5-06(001).

[4]贺丹.中国人口展望(2018)[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8:1.

[5]重庆市统计局.2022重庆统计年鉴[EB/OL].(2022-12-26)[2023-10-27].https://tjj.cq.gov.cn/zwgk_233/tjnj/2022/zk/indexch.htm.

[6]李志宏.新时代我国老龄工作的新使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构建理想老龄社会[J].老龄科学研究,2018(09):3-11.

[7]高洁,蔡娟.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村家庭养老风险研究——以W村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2(18):12-15.

[8]劉钧.风险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9-70.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统计报告[R/OL].(2023-08-28)[2023-09-02]. 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作 者:舒 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 颖,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刘小侨

猜你喜欢

养老精准信息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养生不是养老
精准扶贫二首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