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2023-12-31郝妙江成程

重庆行政 2023年6期
关键词:兴文县智慧数字

郝妙 江成程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嵌入乡村社会,农业农村获得新的发展基础和动力机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数字化生产力,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让乡村地区搭上数字经济顺风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明确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2021年,中央网信办等多个中央部委联合编写《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同时,由中央网信办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由此可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

一、数字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与现实困境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数字乡村建设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为依托,应用于生产、生活、生态和治理等各个领域,形成以交互性和群结构性为特征的交互式群治理模式,实现乡村生产数据化、治理透明化、生活智能化和消费便捷化。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乡村振兴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广阔的赋能空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耦合、相互赋能。抓住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机遇,激发数据要素对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赋能作用,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途径。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能够将现代技术所释放的红利应用到现实的乡村建设,从而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如何激发和释放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能和倍增效应,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迫切需要引起学界的重点关注和深入探讨。

然而,长期以来,城市现代工业经济与农村传统小农经济分立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形成城乡“经济鸿沟”。作为经济和社会分化的结果,城乡居民在信息基础设施的接入程度、网络资源的获取机会、信息通信设备的支付能力、数字信息的应用意识和使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形成城乡“数字鸿沟”,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在信息生产的可能性、信息接入的可及性、信息支付的可担性和信息使用的智能性等四个维度处于劣势地位。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数字经济与乡村具体情境结合产生了数字鸿沟、产业瓶颈、治理赤字等多重实践窘境,面临数字乡村建设基础设施薄弱、应用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匮乏、政策供给不足、数据共享不充分等问题。从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来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干部群众数字意识淡薄。当前,部分基层干部数字意识发展理念跟不上,认知片面、理解肤浅,少数企业家数字化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居民数字知识和基本训练相对匮乏,全社会数字化氛围相对薄弱。二是建设资金保障不充足。数字乡村建设具有涉及面广、任务重、周期长,回报率低的特点,建设投入资金需求量大,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建设资金保障不及时、不充足。三是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一方面,部分乡村产业单一,数字技术应用不强,市场竞争力不高;另一方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各产业之间关联较少,生产效益较低。

二、兴文县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基于乡村的地方性、独特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征,目前地方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有一定差异。因此,需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乡村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本研究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为例,从县域视角阐释数字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的实践探索。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渝滇黔结合区域,幅员1380平方公里,辖8个镇、4个苗族乡,总人口50万人,其中苗族人口5.2万人,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兴文县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扩权强县试点县、革命老区县、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省级规划县、智慧城市试点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现行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民生领域亟须改革、转型、升级,农业及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数字化手段和措施来突破传统的思维与方法。兴文县提出新型智慧城乡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将大数据打造成产业发展的“裂变器”,民生民本的“服务器”、基层治理的“监测器”、辅政决策的“咨询器”,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数据驱动智慧创新应用。一是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实现网络信息安全与数字乡村建设运营可持续;二是创新实施“五统一”,实现“智慧县城+数字乡村”发展可持续;三是创新探索县域政务“数网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与运营,强化数据与网络信息安全保障。2020年兴文县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是四川省唯一入选《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代表性案例的试点地区。

(一)建立健全體制机制,保障智慧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是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大数据创新发展领导小组、以县委书记任主任的网络信息安全和大数据发展委员会,组建现代智慧农业园区管委会、兴文县网络信息安全和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国有大数据公司等,推进兴文县智慧城乡建设。

二是责任落实机制。制定县监委、目标办、智慧办按月通报考核机制,建立定期会商、通报督办、测评反馈、奖惩问责等制度,每月数据分析、定期汇总、及时反馈各级各部门智慧化应用推进情况,对推进不力、应用较差的部门和人员,实行通报、约谈和问责,并纳入县委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与奖惩挂钩。

三是技术支撑机制。成立全国首家由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各应用部门参与的县级智慧城乡研究会,聘请国家发改委、中科院、北京大学等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及高校的43名信息技术专家为科技顾问,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宜宾学院等高校共建电子商务数据应用聯合实验室、数据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博士工作站,组成强大的智库和技术支撑。同时,兴文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智慧城乡大数据应用研究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兴文县打造四川省智慧城乡建设应用研究基地。

(二)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力消除网络孤岛

一是加强网络通信设施建设。兴文县先后投入近5亿元,用于改造、升级县域内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县12个乡镇183个村(社区)4G网络全覆盖,县城区、重要乡镇及重点景区5G覆盖。兴文全县手机用户有41.52万人,广播电视接入14.3万户,农村固定宽带接入10.12万户,普及率达91.68%。

二是建设县级云计算中心。兴文县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购买广电、移动、联通、电信四家运营商互联网主干网络10G的出口带宽,整合四家运营商网络设备,建成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三级标准的县域云计算中心。此外,兴文县还升级改造城乡电子政务外网,自主开发了云网综合监测系统,为全县企事业单位提供云服务。

三是建立“数网安全体系”建设与运营。构建电子政务外网局域网,实现横向到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纵向到全县12个乡镇以及重点村社区的政务网络服务全覆盖,并将IP地址与单位终端MAC地址绑定,有效防范ARP攻击与IP地址冲突,切实保障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数据与网络服务,助力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推动数据共享,逐步消除数据孤岛

兴文县把县域内的政务信息系统全部迁移到云计算中心,实现共享虚拟计算资源与网络安全资源,既节约建设成本,也为数据融合奠定基础。整合智慧化综合监管与服务,形成便民服务缴费、效能监察、政务信息公开、综治调解系统、公众监督平台等53个信息化平台系统,覆盖全县57个部门和乡镇,推动数据融合应用、打破信息孤岛,形成“1+4+N”智慧应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兴文县乡村振兴局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研发“盯村抓户”APP,方便信息采集及后期数据管理使用。“盯村抓户”APP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四)数字赋能,打造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

兴文县建设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园区以数字赋能稻虾养殖为特色亮点,以特色农业基地为依托,实行以稻虾为主导产业,蚕桑、生猪、林竹多个配套产业的发展模式,规划建设核心稻虾养殖区2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10万亩。稻虾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安装传感监测设备,通过科技投入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池塘内的溶解氧、pH值、浊度、水温等水情,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小龙虾的孵化技术标准,持续提高虾苗成活率。

三、兴文县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社会治理便捷高效

兴文县建成智慧全域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县城区、重要景区、12个乡镇共298个单元网格全覆盖。智慧平台汇聚接入公安天网、“雪亮工程”、数字城管等各类视频数据3694路,整合12345市民热线、12319城市服务热线、微信监督案件上报和兴文全县近70个政务服务窗口远程监管系统。智慧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受理涉及政府管理、民生服务等各类案件逾40万件。相关部门利用大数据智慧平台为群众挽回损失近1.8亿元,找回走失小孩、老年人共计62人,找回丢失财物181次,极大地改善了县域的治理环境。

(二)便民服务日益完善

兴文县积极建设便民应用集成平台,开通30项便民应用子系统。自平台运行以来,累计8000余万人次参与便民服务应用体验,代缴水电气费、社保等交易额达11.2亿元。完善智慧医疗系统,县内12个乡镇卫生院实现远程诊疗,建设“知农云课堂”,为农村居民提供远程技术服务,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显著

过渡期间,兴文县建成智慧党建居民帮扶数据采集监管与服务系统,通过开展“三联三同”党建帮扶活动,县乡村3000多名干部参与,对全县10万多户居民数据实行动态采集与核实,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做到了实时动态监管、实时动态服务、实时动态提供精准高效决策数据。自主研发的“盯村抓户”APP,能极大方便信息采集及后期数据管理使用。通过每年开展一次全覆盖信息采集,更新到村到户基础信息和风险状况,全面分析每村每户的基本情况、风险信息。对重点对象每月开展监测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风险信息,及时落实监测帮扶,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兴文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园是集“技术支持、培训孵化、产品对接、品牌建设、网络推广、信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信用和其他衍生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兴文县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2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29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孵化出1家区域电子商务平台企业、3家专营农特产网络销售企业、100余家个体网商。2020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13.2亿元。开展电商培训30余次,参与人员900余人。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入网率高达100%,上行农产品种类达100余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网覆盖率80%,培育出“九丝红”“方竹笋”“乌骨鸡”等优秀电商品牌。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僰王山镇、五星镇成功创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镇。

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全面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兴文县通过建设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乡村产业、乡村便民、乡村监管和乡村决策的数字化转型,构建县域特色的“云网数”中心、创新数网安全“牛鼻子”举措、创新县域数字转改实现路径、确立“六融八跨”新思路、组建县域国有数网新型运营商、构建符合县域特点的数字基础支撑体系、创新县域国有数网新型运营商联盟、总结出可复制推广的“八个首创”新标准工作亮点,对数字乡村建设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有以下启示意义。

(一)借鉴先进经验,打造特色试点

一是学习总结推广经验。总结兴文县数字乡村试点的建设经验和存在难点问题,学习借鉴东部沿海等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发扬优势,突出重点,击破難点,打造国家数字乡村试验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县域数字乡村建设标准,逐步推广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交易,乡村治理的数字化。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打造试点。针对各地乡村产业、乡村治理、应急管理等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突出地方特色,将乡村旅游、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洪水旱涝、乡村治理等各种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亮点,进行展示并开展工作。三是营造良好宣传建设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对各地数字乡村建设的工作成效进行全面宣传报道,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营造有利于数字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共建共享,整合数据资源

一是做好数据采集工作。数据采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如人员信息、灾害风险点、重点产业等数据信息,需要乡镇人民政府、村两委、企业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二是整合数据资源。加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破“数据孤岛”“信息壁垒”现状,把乡村产业、土地、应急、道路、房屋、居民管理等数据进行整合,开放非涉密的数据权限,允许部门间查看、调取;整合现有的“雪亮工程”、森林防火、自然灾害等监控设备数据,融合气象、水利、交通、环保等传感设备数据,实现数据资源横向共享。三是下沉数据权限。通过进一步拓展数据使用范围,将数据权限下沉,尽可能实现县乡村三级政府的数据共享,实现数据纵向共享,让更多层级和更多部门分享使用数据,充分共享数据。四是增加数据黏性。以需求为导向,在数据更新、关联等领域下功夫,尽可能满足相关部门及其他使用者的诉求,提升用户留存度,提高数据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数据的强大作用和效力。

(三)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加强市县顶层设计。在市级层面,由市委网信办牵头,统筹制定数字乡村的建设方案、标准规范,分解落实任务。县级层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制定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乡镇层面,结合实际,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二是构建部门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定期汇报制度,强化网信、财政、发改、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商务、应急等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保障项目全面、有序、高效推进。三是强化绩效考核激励。完善监督考评激励机制,用绩效说话,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县级政府年度工作考核,掀起创先争优热潮,命名表彰数字乡村示范县、乡、村,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

(四)强化财政保障,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加强财政补贴。通过市、县两级政府财政补贴,特别是加大对数字乡村项目的惠民补贴,“众人拾柴火焰高”,动员更多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让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民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二是成立专项资金。将数字乡村列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建设项目,通过财政支持,探索成立专项建设资金,各部门根据需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保障项目建设。三是用好用活社会资本。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宽松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参与,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基金项目:四川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调研项目“宜宾市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项目编号:DY20222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胜, 余娜, 付锐. 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 改革, 2021(04):45-59.

[2]张旺, 白永秀.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的理论构建、实证分析及优化路径[J]. 中国软科学, 2022(01):132-146.

[3]赵智, 廖明辉, 阳盼盼. 重庆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 重庆行政, 2022(06):106-108.

[4]夏显力, 陈哲, 张慧利, 赵敏娟. 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2):2-15.

[5]张蕴萍, 栾菁.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J]. 改革, 2022(05):79-89.

[6]何雷华, 王凤, 王长明. 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乡村振兴?[J]. 经济问题探索, 2022(04):1-18.

[7]沈费伟. 数字乡村的内生发展模式:实践逻辑、运作机理与优化策略[J]. 电子政务, 2021(10):57-67.

作 者:郝 妙,中共宜宾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讲师

江成程,中共宜宾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讲师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兴文县智慧数字
未来太空
乌蒙山石漠化地区产业发展新路——兴文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申春对兴文县地方志工作作出部署
智慧派
数字变变变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