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2023-12-31孙成,陈曦
孙 成,陈 曦
1.吉林省通榆县双岗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通榆 137200;2.吉林省通榆县十花道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通榆 137200
羊传染性胸膜炎,就是所谓的支原体肺炎,属于常见疫病类型,在极短时间内可大范围扩散,伴随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到羊只的健康生长,同时也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分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其病原具有多元性特点,发病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因此,结合症状表现正确诊断、有效治疗、提前预防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十分有必要。
1 发病原因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秋季多发的高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是由丝状支原体感染所致。其主要症状为高热、咳嗽、胸部及胸腔出现浆细胞及纤维化,死亡率高。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传染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极易由接触造成传染,诸如多雨、寒冷潮湿、营养不良、养殖密度大、拥挤等不利条件都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很多规模化养羊场发病率相对较低,因为其基本都有丝状支原体病原,而且饲料营养均衡、管理细致、防疫措施到位。相反,在饲料营养单一或者营养价值低、圈舍卫生条件差、消毒不及时、缺少保温散热设施的情况下,会使羊的生长发育和体质下降,从而引起羊群感染疾病。尤其是经过远距离的运输,比如引进和贩卖,这一过程中难免令羊只受到颠簸、风吹雨淋、挤压、饮水不足、肌饿等,导致养只抵抗力大幅度下降,这也加重了患病的可能。抵达目的地后2~3 d内,会发生应激反应,羊只因生活环境发生极大变化,会暴发传染性胸膜肺炎,若诊断不及时或者治疗失误,势必会致患病羊死亡。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
2.1 临床症状
按照患病羊的病情发展、临床症状,可以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的症状是:患病羊体温明显上升,最高可达到42 ℃,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疼痛难忍,并伴随着严重的咳嗽,流出的鼻涕呈浆液状且带血。进入到发病后期,患病羊通常表现为卧地不起、全身肌肉颤动、眼眶充血、神情呆滞、呼吸困难、最终因窒息导致死亡,病程一般在2~3 d,最短为1 d。急性型患病羊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为高热、气喘,偶尔咳嗽,鼻涕呈浆液状。3~4 d后咳嗽加重,鼻内流淌的液体变成了带血的脓水,不再进食、精神萎靡,眼皮浮肿且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胸腔轻按后疼痛感比较明显。在发病后期,病羊会出现呼吸困难、头颈伸直、全身无力的症状,病程短则7 d,一般不超过10 d。慢性型病例基本是由急性型患病羊转变而来,其临床症状比较轻,体温可达到39~40 ℃,被毛杂乱暗淡,伴有间歇性咳嗽、偶有腹泻、脸色发白无血色、逐渐消瘦,如果与急性病羊接触或长期处于阴湿、寒冷的环境中,会使其症状加重。
2.2 病理剖检变化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变在胸腔和肺部都有明显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大量淡黄色液体积聚在胸腔,肺部出现纹理增粗增厚,外观呈红色。患病羊的病变胸腔在受到炎症刺激后,隔膜会增厚,有出血斑,并与内部脏器发生粘连,紧接着出现气管、支气管扩张,心包渗出,心肌松弛,变软等症状。肝变区突出于肺表部,颜色呈灰色或者红色,有大理石状的断面。如果是急性胸膜肺炎,肝、脾、胆囊、肾会出现明显的肿胀,肾包膜下伴有出血,并逐步发展为多个脏器功能衰竭。
3 实验室诊断
为实现对羊传染性胸膜炎的有效治疗,提高疾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必要通过实验室诊断分析途径,来获得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诊断结果。在具体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细菌培养。将接种的病料放置在37 ℃下,等待72 h后,在培养基上形成半透明状的淡棕色菌落,经革兰染色后可形成球形或梨形的螺旋体。用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特异性血清对其实施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该病原细菌已完全停止了生长;第二,血清学检测。通过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三种方法,对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血清学检测,这种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是很可能会引起交叉反应,因此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合理地使用这种检测方法;第三,药敏实验。该方法是指在实验室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即在动物体机体以外进行。经过药敏实验可以发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的敏感性很高,泰乐菌素、林可霉素相对敏感,对卡那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的敏感性则较低;第四,通过间接法、竞争法等多种检测手段的协同,将ELISA检测技术用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实验室检测,可以达到提高检测效率的目的。
4 治疗方法
已经确诊的羊只应第一时间采取隔离、封锁、消毒、治疗等措施,应用碘制剂、百毒杀等及时对受污染的羊舍、饲养管理工具实施细致彻底地消毒,对羊舍内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如果是空圈可以先用20%生石灰进行消毒,然后配合火焰全面灭菌。
在感染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早期,可以通过服用新胂凡纳明的方式进行治疗,这样有助于患病羊尽快康复,但是剂量的多少则要根据患病羊的体重来决定。一般20 kg的成年羊其用药剂量需控制在0.4~0.5 g;5个月以上的羊羔,用药剂量则要有所减少,以0.2~0.25 g为宜;不足5个月的羊羔用药剂量应控制在0.1~0.15 g。在实施药物治疗时,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可适当配合葡萄糖溶液制成5%的注射液,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药量应逐次减少。除此之外,还可以注射磺胺嘧啶钠、红霉素等药物,每日1次,在患病早期按照每日1次的频率口服35 mg/kg土霉素,或者肌肉注射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各35 mg/kg,同样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对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疾病的情况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喂食的饲料,可按照1 kg/5 kg体重的标准,在饲料内合理添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连续喂养7 d,必要的情况下可延长2~3 d。当患病羊食欲不振时,可通过注射复合维生素B的方式增加其采食量。在治疗过程中,患病羊的喂食主要是以粗饲料为主,随着症状的缓解,可以逐渐增加精饲料,如果出现腹泻的情况,可以在饮水中补充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以免腹泻引起免疫力下降。
5 预防措施
5.1 加强宣传
各级各地防疫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组建宣传队伍,依托广播、电视、短视频、微信、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危害的讲解,使养殖户能够对该疾病的临床症状有所认识,牢固树立疾病防治意识,并发挥能动性,配合防疫部门工作,在发现羊群异常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证羊群健康生长。
5.2 免疫接种
对羊进行免疫接种是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传染性胸膜灭活疫苗的应用比较普遍,适用于皮下注射或者肌注法,成年羊的单次注射量为5 mL,羔羊注射量为单次3 mL,接种后14 d内就会产生抗体,免疫的时间是12个月。养殖人员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疫苗,并且要做好疫苗储存,储存在2~8 ℃的温度下为最佳,不能将其冷冻存放,在进行接种的时候,对接种部位进行全面消毒。疫苗接种后不能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加强免疫检查,对免疫失效或遗漏情况,要及时进行补种,力求做到全面接种、有效接种。
5.3 饲养管理
养殖户应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羊群饲养管理,将养殖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圈舍内过度拥挤。在饲养过程中,圈舍内要保持良好的光照、空气流通,对内部的粪便、杂物、污水及时清理,为羊群提供一个卫生舒适的生长环境。日常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因环境应激而引发疾病。加强饲料管理,确保饲料营养的均衡性,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中草药,以此来达到增强羊群免疫力、减少发病率的目的,杜绝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或者残羹剩饭,以及被污染的水源给羊群喂食。
5.4 自繁自养
实行自繁自养,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如果一定要引种,要事先深入对流行病实施调查,针对引进的羊逐一进行健康检疫,根据疫苗接种结果确定是否健康,然后才能引种。引种羊通常要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隔离饲养,期间要进行补充免疫和消毒,隔离期间确认不存在异常后便可以进行合群饲养。
5.5 封锁、隔离、消毒
养殖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羊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外部表现异常,应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及时检查诊断,对于确诊的患病羊要根据其症状予以治疗。将疫区封闭起来,严禁任何羊只调运,接着对圈舍、墙壁、地面、槽具、进出人员等实施彻底消毒,防止疾病传播范围扩大。与此同时,为防止疫病大范围扩散,需采取无害化措施合理处理病死羊以及被污染的饲料、粪便等,一定不能随意丢弃。
综上所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一旦确诊此病,要结合患病羊的具体症状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此来帮助患病羊尽快恢复健康,从而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此外,养殖人员日常要严格把好饲料质量关,保持羊舍的干净整洁,经常进行消毒、清洗,遇到多雨、多湿的情况下要做好羊舍的防潮工作,保证一旦发现羊只患病可以得到及时的诊治,从而将该病的危害程度控制到最低,实现理想化的养殖效益。